我們聽到太多的網癮少年、問題孩子、暴力孩子,這些名詞背後讓我們想到的是一個不堪的壞孩子,但我們很少看到報導說問題父母、暴力父母、每天沉迷在手機上的父母。為此我特意搜了一下關鍵詞「孩子」,出來的結果多是孩子自律的培養,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然後搜索「父母」,出來的結果是父母恩如海,父母教育孩子,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等。為什麼沒有問題父母,難道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合格了?
上班公交車上,一位媽媽對著電話那頭的老公大聲罵喊:XX今天又沒上課,還要臉不?你今天必須得把這個門給卸掉,每次都是關著門不上課在裡面睡覺。我說了多少次,他這個門必須得打開,卸門,今天必須卸門。再關門睡覺我大耳光抽他,非得拉了他身上的肉才知道疼。然後轉向老公,你為什麼不盯著課,每節課都必須提醒啊,你把上課時間給我刻在腦子裡,每節課前提醒。。。每一聲都嘶聲竭力,每一句都在把老師倒過來的情緒直接、徹底地轉嫁到老公和孩子身上,而且,還有暴力的言語。
這位媽媽電話打了一路,這些話也是重複了一次又一次,全程沒有提到一句對孩子情緒的關心,對孩子這樣表現原因的深究。丟臉是媽媽情緒失控的起因,卸門是媽媽解決問題的方案。
我扭頭看向窗外,腦子裡想像這個孩子的狀態,外表叛逆內心孤獨,蒙著被子大睡。
這種說教、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太常見了,所以更覺悲涼。我們辛辛苦苦把孩子從一個軟軟糯糯的小糰子餵養長大,現在卻用這種方式凌駕於孩子之上來表現所謂的教育。父母情緒失控,不會管理,直接轉嫁情緒給孩子,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臉面,這到底是愛還是折磨?
我們一方面強調孩子要有個性有主見,一方面又對孩子反抗的聲音視若不見。我們冠以問題孩子,孩子的缺點以此來掩蓋父母只接受孩子順從自己的部分,打壓孩子不順從自己的部分。這樣的父母愛的是他自己,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不重要。
想到一句話:我們做父母的年齡和孩子同歲。孩子給了我們機會,讓有那麼多缺點的我們都可以做父母,提升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才配得上孩子給的這個機會。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父母愛,每一種情緒都能被父母看見,每一點感受都能被父母尊重。從此,每一個少年的心不再孤獨,身後有盾,勇往直前。
今日有感而發,警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