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從有了孩子,那就有了操不完的心,眼瞅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更多了,眼歪口斜要不得,身高不夠很著急,走路和別的小孩不一樣更是要追根究底。
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啊。
鈞媽和大家說了很多內調外養,吃喝拉撒的事項,只是這載著我們走遍天下的一雙腳卻沒有姓名。
這可忽視不得,腳好,我們才能走的更遠更穩。
1
1. 足外翻: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指兒童足跟軸向外偏斜,是足部常見畸形之一。
足外翻是因為腳部肌腱發育異常導致的一種畸形,同時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點、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點連線呈型。
另外,足外翻還會會引發踝關節外翻變形。
1
2. 扁平足:上面我們說了足外翻一般會伴有扁平足。俗稱「平腳板」,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甚至有不少人自己就有。
有些可能是小時候就有,而有些則是成人後才慢慢出現。有人一輩子可能都沒啥感覺,稱為無症狀性,有人會有不舒服,稱為症狀性,少數比較嚴重的情況則是走一點路就會很疼,嚴重影響到日常的生活。
1
3. 八字腳:是指在走路時兩腳分開像&34;。分為內八字和外八字,都是因為足部錯誤受力所致,八字腳因為走路姿勢不雅,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也越來越被重視了。
1
4. 高足弓:俗稱叫高弓足,即足弓要比正常人的腳高。
高足弓確實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如足弓高的病人,從穿鞋、運動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足弓增高並不一定需要治療,部分正常人足弓也會增高,但是沒有明顯的畸形或者出現異常的形態,足弓增高只有出現病變或者異常情況影響到功能才會去治療。
1. 讓寶寶走路不舒服,疼痛,易疲憊,難以走遠路;
2. 足跟容易和鞋子摩擦受傷;
3. 沒有足弓,在站立、行走、跑跳時,腳部起不到緩衝作用,影響孩子運動時的速度和耐力,進行體育活動時,彈跳力及平衡力差;
4. 足部關節可能發生退行性變及關節炎,後期可能出現脊柱傾斜,腿型不直,足底筋膜炎等;
5. 嚴重的扁平足還會引發身體其餘部位的問題;
6. 影響膝關節發育,造成X型腿;
7. 受到同伴的嘲笑,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1
相對來說,八字腳和足外翻都比較明顯,能一眼看出不對勁。扁平足則是孩子在生長過程中,慢慢出現的。
那麼想要判斷是否是扁平足有這樣兩個方法:
首先拿一張白紙放在地上,然後把腳用水浸溼踩上去,像你平時走路一樣留下腳印,根據水印判斷。
根據腳壓在A4紙上所得到的水印和下圖中的腳印比對即可知道自己對應的足弓類型。
1
高足弓的形成腳印特點為前腳掌和後腳掌分離或幾乎分離;扁平足腳印的特點是前後腳掌過度平滑,幾乎沒有明顯的弧度;正常足弓介於前兩者之間。
1
比如經過對照後,上圖中腳印對應的應是正常足弓。
孩子可以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這項測試哦。
扁平足雖然很好判斷,但家長也要注意,3歲前幼兒足弓下有脂肪層, 掩蓋足弓, 形成假扁平足。
在3至6歲之間漸漸被身體吸收,足弓會隨著生長發育長出來。若6歲後足部仍呈扁平足情況,已可判斷有扁平足。
稍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根據鞋子來判斷是否扁平足:
拿一雙常穿的鞋子,根據鞋底磨損部位的位置來判斷。
正常足弓的鞋底磨損部位為:
1
高足弓的鞋底磨損部位為:
1
扁平足的鞋底磨損部位為:
1
1. 為孩子選擇一雙合適的鞋:
給孩子穿上新鞋後,如果足跟和後鞋幫可以放進去大人的一個小手指,就說明是合適的,否則就是過大或過緊。
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
2歲前的寶寶最好穿高幫鞋,可以保護腳踝、防止繼發性扁平足。
1
2. 不要讓孩子長得過胖:
很多家長都喜歡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看著喜氣,但從健康方面來說,不提倡過胖哦。
寶寶的足弓本來就比較薄弱,不能負重過大,如果太胖了,小腳丫會難以承受,足弓會被「壓塌」。
適當控制體重對足弓發育有利。
1
3. 不要讓孩子學走路太早:
寶寶年齡越小,足弓的承重能力越差。所以,不要急著讓寶寶學走路,因為過早走路對足弓的壓力會更大,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容易造成扁平足。
1
4. 留心孩子的坐姿等:
要多留心孩子平時的姿勢,包括走路姿勢和靜止時的姿勢。
若發現寶寶有「內八字」或X形腿,喜歡跪坐及W形坐的寶寶,父母應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姿勢,從而有效地減少兒童因足部功能性問題而引發的後遺症。
1
5. 多赤腳玩耍:
小時候農村的孩子的大多赤腳到處玩耍,現在家長們都不讓了,其實這是對身體有好處的行為哦。
讓寶寶在沙灘或草地等柔軟地面赤足步行,行走時儘量讓足底外緣著地,或是讓寶寶打赤腳在斜板上做步行練習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有效預防和糾正扁平足的足部鍛鍊方式。
1
鈞媽總結:如果孩子的扁平足還伴隨疼痛,或者步態異常、反覆扭傷、腰背疼痛,就一定要請【足踝外科或骨科醫生】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