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累嗎?了解一下什麼是地獄級學習模式:清朝小皇子太難了

2020-12-09 大白讀史

我國古代的皇帝,一直以來都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存在。在旁人眼裡,只要生在帝王家,就一定能出人頭地,如果運氣好被立為太子,那就是一輩子吃香喝辣的命了。

是不是也有過那麼幾次,你也會羨慕太子的生活呢?在我上學的時候,就一直在想,要是不考試不學習就能當官,跟古代太子一樣那該多好。

在學習了清朝歷史之後才發現:是我草率了!和皇帝們的學習生涯比起來,我們現在的學習實在是太輕鬆了。

今天咱們就看看古代小皇子的地獄學習模式是怎樣的,看完千萬不要受到驚嚇。

我們以為皇親國戚的孩子們,每天吃吃喝喝遊手好閒,賞花逗鳥就夠了。的確是有這種情況,主要是我們被貝勒爺們的逍遙形象誤導了。在皇宮中的天生貴胄們,那種學習方式,是常人想像不到的「地獄級別」。

皇室對孩子的教育抓得有多緊,從上學時間上就能看出來。

我們現在社會是7歲上小學,古代皇宮裡的小皇子,從5周歲開始就開始正式艱苦的學習之路了。

皇子們居住的地方,在皇宮裡的南三所阿哥所,凌晨4點,這些本來還在長身體的小皇子們,就要起床了。起床第一件事,先更衣做準備,這個時間大概是半個小時。

凌晨四點半,天還是黑的,小皇子們打著燈籠,先要去一個地方祭拜孔子,因為自古我們都是遵循儒家思想的,祭拜孔子這位最大的老師,是秉承儒家尊師重道的傳統。擊敗孔子的地點,是皇宮的【祀孔處】,這裡面有孔子的雕像。

祭拜完孔子之後,天還沒亮,小皇子們就開始了「早讀」時間。在祀孔處有一個專門的房間,裡面有教書先生,給小皇子們領讀,開始「朗讀並背誦全文」。就是所謂的四書五經/論語/千字文之類的文學作品。

要做到什麼程度呢?比如我們上學期間,只需要背誦部分《論語》裡的選段即可,比如老師會讓你背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類的待客之道,但是小皇子們的讀書生活和我們相比,就太慘了:他們要背誦全部的那些拗口的作品。

比如,它們必須背誦整本論語,以至於連孔子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遇到什麼事情,和誰說了什麼話,都要一字不差地背出來,這才算合格。

然後在天剛剛亮起的凌晨五點半-六點,小皇子們的正式老師就來檢查作業了。和我們的老師檢查作業不同的是,咱們在上學期間,老師檢查背誦的課文,是給你明確內容的。比如要求你背誦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但小皇子們的老師檢查作業從不按套路出牌:老師想到哪就查到哪,有可能讓這個阿哥背誦昨天的課文,有可能下一個阿哥,就得背誦很多天以前的課文了。

這相當於老師隨機翻書,翻到哪一頁,這個小朋友也得背過哪一頁。可是如果小皇子不會背誦,因為是皇親貴族,老師也不便大罵,懲罰方式就是:哪句話沒背過,哪句話就先背上個一兩百遍再說。和我們現在的學習對比,哪句話沒背過,老師無非就讓你重點記憶一下罷了,或者抄寫個十遍八遍的。在清朝,小皇子哪句話沒背過直接就是罰上百遍呀!才五歲的小朋友,就要學習寫各種複雜的漢字了。沒背過的這句話,不僅得背上一百遍,還得默寫上一百多遍。換做是你能接受嗎?這比我們現在學校的早讀困難太多了。

時間來到七點,小皇子們能輕鬆一下,終於告別的2個多小時的背課文時間,開始吃早飯。可是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早飯也吃不了多久,就又開始「上課」了,這時候就是教書先生正式教新課文的時間了。

在清朝皇宮裡,午飯時間是中午一點半。在早晨八點到下午一點多,小皇子們一直都在教書先生的「折磨」下背誦那些繞口的名著。值得注意的是:小皇子們是沒有課間休息的。

不像我們現在上課,40-60分鐘一節課,然後就可以休息15分鐘,對於小皇子來說:別說15分鐘休息,上個廁所都得打個報告,快去快回!經過了這一上午的煎熬,終於迎來了第二個歡樂的時間:吃午飯。

中午一點半到兩點半之間,小皇子們開始吃午飯了,這是這前半天時間裡,難得的休息時間。它們也沒有所謂的午休時間,午飯吃完後,自己的住所也不能回,在兩點半到三點左右,將會迎來他們第三個歡樂時光:體育課。

沒有錯,我們的皇帝太子們,文武雙全,就是因為他們不僅要背課文,還要鍛鍊身體。在下午五點之前,小皇子們有一個時長2小時的體育課。體育課上小皇子們要學習騎馬射箭。

雖然這也是一門課程,但和之前的背誦課文相比,簡直就相當於放風了。

正好是調皮搗蛋的年紀,小皇子們也更願意在戶外做點活動,雖然騎馬射箭也得按照要求來,但總好過在教室裡悶頭苦讀來得輕鬆一些。

體育課上完,小皇子們還要繼續回到祀孔處。不過這時候教書先生已經下班了,小皇子們也算比較自由。他們要上自習課。雖然沒人管理,但是別忘了,明天依舊要重複今天的課程:檢查課文。所以這個時間,小皇子們都得搖頭晃腦背誦今天上午先生教的課文,因為一旦出差錯,那又得是默寫上好幾百遍。一直持續到晚上七點再回到南三所的住處。

這樣粗略算一算,從凌晨四點多到晚上七點,小皇子們要學習上10幾個小時一天,這份辛苦,比高三學子還要辛苦。但是他們比高三學生要慘,不僅因為學習內容多,要求嚴格。還因為他們可沒有寒暑假這麼一說。小皇子們每年有6天假期,只有六天!

這六天分別是:自己的生日可以放一天假;大年初一吃餃子,可以放一天假;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放一天假;八月十五吃月餅,可以放假一天;然後就是父親過生日,小皇子們可以連續放假兩天!這也是所謂的「萬壽節」。這一年的假期,也就這六天了。其他的時間,小皇子們又要去日復一日到祀孔處讀書寫字了。直到18歲,分單王府的時候為之,這才算到頭了。

所以你看他們的童年有多麼悲催?所有跟孩子有關的娛樂,他們其實一個也沒有。帝王家也不是那麼好混的,生在帝王家,雖然有個好身世背景,但卻犧牲了自己的童年。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小皇子有多苦?吃不飽、穿不暖、見不到媽、學業重,換你你願意嗎?
    所以,多數家長還是會選擇從小班開始就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習多門課……有的網友看了就說,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但是,古往今來,越往上看越會發現,越成功的家庭越早重視教育。遠的不說,就來看看那些清朝小皇子的課表!他們在學業上的刻苦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 如果你是清朝皇子,能接受這種教育嗎?
    儘管家長在孩子休息的時候,送他們上課外補習班,但相對於清代的皇子們來說,現在的學生要輕鬆多了。清代皇子們是怎麼學習的呢?清朝皇子們每年最盼望的就只有五天:自己的生日、皇帝的生日、端午節、中秋節、大年初一,其餘的時間都要搞學習。什麼?沒聽錯吧?寒暑假呢?雙休日呢?沒錯,皇子學習期間,就是沒有寒暑假、雙休日。傳統節日除夕呢?總不至於大年三十還要上課吧?
  • 小到詩文繪畫,大到治國韜略:清朝皇子「補習班」上的有多累?
    引言「上書房」這個地方,我們在清朝影視劇裡很常見,它從皇子到皇上一直都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裡,但是大多數觀眾都不知道,上書房其實是皇子們學習的學校,皇上喜歡動不動就去上書房看看皇子有沒有好好學習,妃子們也因為自己的兒子們在上書房認真學習向皇上炫耀。
  • 清朝完美皇子養成術
    為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大多數清朝皇帝實行了完美皇子養成術。這種養成術的殘暴程度,負責任地講,一般人受不了,受得了的不是一般人。清朝皇子不好當。他們從虛歲六歲開始,就進入上書房學習。畢業時間有長也有短,一切都看緣分,悲催的要熬到三十歲,相當於現代人讀到博士後的年齡。
  • 清朝,皇子與大臣有機會給皇帝戴綠帽子嗎?
    可以說,在文藝作品裡,清朝成為了血統最亂的王朝,清朝皇帝也成為了綠帽子冠軍。那麼,在清朝,擾亂皇家血統或者給皇帝戴綠帽子的現象可能發生嗎?皇家血統的保全人類在什麼時候,有了血統或者血緣方面的意識?對皇子和大臣的防範在防範宮中常住的非女性人口穢亂宮廷的同時,古代皇帝對於皇子和大臣給自己戴綠帽子也採取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比如,使用眼線手法。
  • 清朝最奇葩的試婚制度,不管皇子還是格格,在結婚之前必須試一次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清軍入關到清朝覆滅,一共經歷了二百多年歷史。世人都知道,古代不管男子還是女子,結婚都比較早,一般都在十五歲左右,女子則更早。那時的人,不像現代人這麼聰明,可以通過一些資料了解結婚的一些事情,所以,清朝就有一個非常奇葩的「試婚制度」。
  • 上新了故宮,穿越清朝,看紫禁城皇子是如何修煉成學霸的!
    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首次展示了故宮三分之二非開放區域,這讓不少歷史文物愛好者及觀眾們一飽眼福,小編也是每一期都看了,十分震撼,深切感受到了故宮的無限魅力。《上新了故宮》是十分有創意的節目,選角、形式都十分新穎,有年輕演員鄧倫和周一圍這對常駐的「故宮兄弟」,還有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和專業人士負責講解文物知識,就連故宮喵也沒閒著,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御貓說」板塊,為我們科普一些文物和歷史背景小知識,讓觀眾直呼過癮,節目的文學底蘊和美學積澱一下就彰顯了出來,讓古老的故宮煥發出了新的意趣。
  • 天天抱怨上學累,你知道古人上學有多辛苦嗎?
    現在社會,我們總是能聽到學生抱怨上學累,壓力大。社會也在積極給予學生幫助,通過各方面幫助學生減壓。但是不付出哪裡有收穫呢?作為學生天天抱怨上學累,你知道皇子上學有多辛苦嗎?清朝對皇子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和現在一樣,六歲上學十五歲畢業。皇子上課的地點自然毫無疑問是皇宮,每天早上五點就要上課,還需要提前一兩個小時到教室自習,複習前一天的內容,也就是說皇子基本上每天四點就得到教室學習了。
  • 清朝的奇葩規矩,不論是公主還是皇子,在結婚前都要進行試婚!
    不過我們今天並非是要探討清朝在歷史中的意義,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身為神州大地的統治者,清朝皇宮內部自然有著無數條規矩,以此來保證整個皇宮內的正常運行。我們今天來看一下清朝皇宮內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規矩,很多人憧憬的皇族生活真的輕鬆快樂嗎?
  • 學習累嗎?累!難嗎?難!那為什麼還要學?
    隨著各院校考研分數以及分數線的公布,部分學生們也紛紛在朋友圈和微博來曬自己的成績,似乎在宣告這一年的拼搏奮鬥。也有一部分學生暗下決心:去年沒有成功上岸,今年再戰。學習累嗎?當然累了,起早貪黑,逼迫自己去背誦或者記憶那些複雜的公式;學習苦嗎?
  • 清朝皇子的死亡率為什麼那麼高?順治的八個皇子,五個沒活到20
    粗略統計一下,僅僅有名有姓的皇后妃嬪,就有20個以上。順治帝有這麼多妻子,皇子公主的數量自然也不會少,后妃們一共給他生育了8個皇子,6個公主。那麼問題來了,皇帝們身邊的御醫,都是從全國各地選來的醫學精英和專家大腕,他們是幹什麼吃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局面?是因為清朝御醫很無能嗎,堂堂的大清皇帝的皇子,病死率居然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這種現象在清朝並非鮮見,很多清朝皇帝的皇子死亡率都很高,有幾位甚至絕後,只能從旁支皇族中另行選擇繼承人。
  • 學霸皇子養成記│一張皇子的課程表
    今天大學士就跟大家聊聊▼▼▼  滿清的皇子培養制度 據說,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為歷朝最好。但是:如果今天,我們的學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訓練模式(當然文化課得改一改),不知道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康熙起居註冊》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3點就起床……天都沒亮,皇子也是心酸……不過早讀2小時是什麼鬼!
  • 皇帝是怎樣培養起來的——清朝的皇子教育
    上書房課讀制度的形成               清朝重視皇子教育的傳統始於清聖祖,這應與其早年經歷有關。聖祖六齡即位,並未接受系統的教育,僅能跟隨兩名略通文字的內監學習句讀與書法,至親政後始有機會發奮勤學,五更即起讀書,「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庭訓格言》),並延納儒臣、舉行經筵日講。
  • 趣聞 | 清朝皇子的童年日常:不但吃不飽,還頓頓隔夜飯
    清朝的皇帝們非常重視皇子們的教育。從乾隆開始,便把皇子們上學的書房定在乾清宮東側的「尚書房」,道光以後改稱「上書房」。 這麼算下來,皇子一天有十幾個小時都在上課。 而且三點鐘下課,不過是結束了文化課的學習。接下來皇子們還要去上體育課,學習騎馬和射箭。 一年四季,無論寒暑,天天凌晨四點上書房,太陽快落山了還在練射箭,皇子想來個叛逆期都抽不出空。
  • 高三的學習生活怎麼合理安排?
    一提到高三的生活,那經歷過的人,不管學習怎麼樣奧,那腦海中飄得幾個詞都大同小異:壓力、做不完的作業、心態爆炸、瞌睡、累……總之,高三的生活不好過,即使你不學習,也會很難過!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麼過好高三的生活,乾貨走起!
  • 一張為滿清皇子定製的課表
    據說,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為歷朝最好。但是:如果今天,我們的學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訓練模式(當然文化課得改一改),不知道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不信請看:《康熙起居註冊》等書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
  • 《女醫明妃傳》劉詩詩成皇子收割機 從清朝到明朝受皇子青睞
    從《步步驚心》到《女醫明妃傳》,劉詩詩可謂成了「皇子收割機」,讓明代到清代的帝王都是在「江山美人」間做出艱難選擇,戲外更是情歸「四爺」吳奇隆[微博],戲裡戲外都是情感贏家。   劉詩詩成「皇子收割機」,從清朝到明朝受皇子青睞   早在《步步驚心》中,劉詩詩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演繹滿族少女馬爾泰·若曦,身不由己捲入「九子奪嫡」的紛爭,卻開始了一段與諸多皇子的情緣:被十阿哥暗戀,還有默默守護她的十四阿哥,更有溫潤如玉的八爺與其心心相印,最終與冷酷的四爺緣深緣淺虐心相愛。
  • 高三學生請假參加「全封閉衝刺班」靠譜嗎?
    ­  離寒假結束還有幾天,但榕城多所高中的高三年級今天已經開始上課。一些學校出現了部分學生請假前往各家「全封閉高考衝刺班」「衡中模式班」學習的狀況,而且這部分學生數量比往年明顯增長。­  100多天的「全託」,三五萬元甚至更高的收費,能夠帶來超越在校學習的效果嗎?這是眾多高三學子、家長們極為關注的話題。
  • 震驚一張為滿清皇子定製的課表
  • 明朝26皇子守邊疆,不許進京,清朝皇子不許離京,利弊一目了然
    明朝26皇子守邊疆,不許進京,清朝皇子「關」在京城,不許離京,利弊一目了然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共有42個子女,光兒子就有26個,這些孩子大多是朱元璋稱帝後所生,為了鞏固朱家的皇權地位,朱元璋從小對兒子們分封藩王,長大後各自帶兵鎮守邊疆,這些藩王手中各自都握有兵權,朱元璋給予兒子們最大的權利,甚至可以監督所管轄區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