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歷史學家組團重慶尋根 泰國人祖先或在綦江

2020-12-25 搜狐網

巴色·納那空教授在東溪古鎮的南平僚碑上指認殘存的古泰文(資料圖片)

  最近,泰國歷史學泰鬥組團來渝尋根,泰族與南平僚可能有族源關係

  5月5日下午,綦江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泰國歷史學家考察團。

  泰國歷史學家們此次組團到綦江的原因就更特殊了尋找泰族文化之根。

  泰國人的祖先真在綦江生活過?當初又是怎麼遷徙出去的?重慶晚報記者獨家揭秘。

  重慶晚報記者 莫楊冰 實習生 李雅馨

  一篇論文 引得一群泰國專家來綦江

  泰國歷史學家組團來綦江,是因為幾年前綦江博物館館長周麟的一篇論文《綦江南平僚神秘失蹤初探》。泰國歷史學家考察團由泰中研究院院長範軍帶隊,由泰國著名歷史學家、95歲高齡的歷史學泰鬥巴色·納那空教授,泰國農業博物館館長、著名歷史學家奧拉泰·朋迪教授等30多位歷史學專家學者組成。

  「作為一個泰人,參觀博物館之後,感到非常自豪,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泰族文化,有泰式高腳屋圖畫,有穿著筒裙的泰人圖畫,特別是古老的泰文字,是泰文字的起源。」綦江文物管理所所長周麟轉述奧拉泰·朋迪教授參觀的話說。

  周麟說,泰國歷史學家們還考察了綦江東溪古鎮的南平僚碑,並發現碑上有古老的泰文。他們認為,泰族與綦江南平僚(念lao)人可能有族源關係。

  東溪古鎮 可能發現泰人生活證據

  東溪古鎮的南平僚碑,一共4塊,位於東溪太平橋左側50米處,4塊碑之間距離1米多,每塊碑高2.4米、寬1.2米。碑身上方有個斜山式的「帽子」,用於防水,下有碑座。碑文大都風化,但碑石仍保存完好。周麟館長說,經巴色·納那空教授辨認,碑上殘留的文字是古泰文,他認為,這有可能是泰人祖先曾在東溪古鎮生活過的重要歷史遺存。

  周麟館長表示,由於碑文誕生於2000多年前,碑文大部分風化,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解讀碑文內容。「現在還不能完全確認泰人祖先曾在綦江生活過,但南平僚人的神秘失蹤,有可能是向南遷徙,遠涉重洋,到了東南亞其他國家。」周館長說。

  東溪古碑 殘留文字是古泰文

  周麟館長介紹,南平僚作為僚人的一個分支,它的語言是僚人擁有的獨特語言北部壯語·布依語+南部壯語·岱儂語。「僚語的系屬問題一直是國際壯泰語學界的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周館長說,雲南的傣語、海南的臨高話、泰語、寮語、撣語都與壯語有著最密切的親屬關係,它們都屬於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史書記載僚人有語言無文字,但是近年在國內發現有疑似僚文的典籍和碑文。「南平僚是否有文字,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周館長表示。

  周麟館長說,考察中,巴色·納那空教授興奮地拍下很多照片。他表示,將把照片帶回泰國作進一步研究,他還將組織更多的專家到東溪鎮考察。

  僚人失蹤 可能遷徙寮國泰國

  周麟館長說,綦江史料裡,對南平僚人的記載語焉不詳。周館長在其論文中表示,「南平僚,因濮人(主要居住在今金沙江流域、怒江、滇池等地)離居來綦江,他們移動居住分布南面高山的河谷地帶,捕魚打獵為生。」

  據《重慶府史》和《綦江縣誌》記載,在漢代,南平僚人遭到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殺戮,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遷移到萬壽場(東溪鎮原名)。到唐代,統治者封南平僚人的王才進作為宣慰史(少數民族地區參用土官),達到以僚治僚目的。宋朝初期,宣慰史王才進死後,南平僚人沒有了統領,便分裂為數個小群體,紛紛在宋朝各疆域作亂,到了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熊本才平定了南平僚軍。

  周館長說:「面對統治者的屠戮,綦江一部分倖存下來的南平僚人向南遷徙,近到貴州、湖南、廣西、雲南等地,與漢人融為一起。有的鏈式遷徙到越南寮國,還有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遷泰國,與泰族有族源關係。」

  生殖崇拜 泰國綦江一脈相傳

  根據我國專家關於南平僚人的研究發現,他們居住在二層幹闌式建築。女子用兩幅橫布,從中貫頭而穿,類似今天泰國人所穿的筒裙,包各式各樣的頭巾,穿繡花鞋,戴銀首飾。南平僚人的生活習俗帶有明顯的夜郎(今黔)民族特徵,如文身,椎髻,跣足(赤足),流行打牙(鑿齒)、雞卜(雞骨佔卜)、獵頭祭鬼等,至今在我國雲南、廣西等地區仍保留鑿齒和文身的習俗。

  南平僚人的習俗在綦江還保留了多少?周館長表示,綦江和泰國都保留了生殖崇拜的習俗,其他的基本漢化或者消失了。距離綦江縣城40公裡的中峰鎮,對生殖器崇拜的古樸民俗一直保留下來。「那裡的生殖器石刻遺址有好幾處。」周館長說,如今泰國各地,也保留著相似的生殖崇拜習俗。

  以男女生殖器為崇拜對象,是原始社會人類重視生殖的觀念。雲南社會科學院的王國祥教授認為,綦江古民族崇拜生殖器習俗,源遠流長,影響大,與泰族中有的地區崇拜生殖器相似,這與綦江一部分古民族的遷徙有關。

  名詞解釋》》

  揭秘南平僚人

  根據綦江博物館提供的資料,南平僚,又稱南川僚、渝州蠻。綦江是南平僚的發祥地,約於戰國末期開始在綦江藻渡河流域出現,活動地帶包括今綦江、萬盛、南川、桐梓等地。南平僚人的來源有幾種可能,或是貴州中部的夜郎人北遷,或是重慶一帶的巴人南移,或是夜郎人和巴人的融合,或是更古老的濮人、僰人(先秦時期在西南居住的一個民族)的另稱。

  歷經戰亂,尤其是經宋軍兩次討伐,南平僚人被殺戮殆盡,藻渡河一帶苗人、漢人大量遷入。據考證,劫餘的南平僚人,少部分融於苗、漢民族中,其餘則遷徙到了今雲南、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及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它與壯、泰、老、傣等民族有族源關係。

  專家存疑》》

  綦江是否與泰人有族源關係

  尚需進一步考證

  三峽博物館館長黎小龍教授主要研究西南民族史。他說,僚人漢代開始大移民入蜀,然後繼續南遷,如今靠近我國雲南的泰國、越南等地民族,與僚人有民族淵源關係。南平僚人也是其中一個分支。但他認為南平僚人應該不會是泰國人的祖先,因為南平僚人遷徙時是唐、宋,已較晚。

  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員、所長助理林必忠說,今天泰國人的祖先跟綦江南平僚人有淵源,以前是有這麼一個說法。但他也不認識古泰文和泰國字,綦江東溪那塊古碑上到底是不是泰文,自己無法下結論。林必忠認為,還應該繼續考證,發現新的證據。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藍勇教授認為,僅根據高腳屋圖畫和筒裙等來判斷泰人祖先可能在綦江生活,不太科學。「我對古泰文沒有研究,不能判斷南平僚碑上的文字是不是泰文。歷史上沒有泰人在綦江生活過的直接記載,不能推斷泰人與綦江南平僚有族源關係。」他說。

相關焦點

  • 重慶綦江要建西部信息安全谷
    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訊 (記者 吳剛 黃光紅)發展數字經濟,以什麼產業為切入點或者突破口?綦江的答案是信息安全產業。9月1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古劍論壇·CISDR—2020信息安全與數據災備技術產業高峰論壇獲悉,未來10年內,位於綦江的西部信息安全谷將建成800億-1000億的信息安全產業集群,並成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要組團、國家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展信息安全產業,綦江優勢明顯。
  • 重慶綦江大橋,綦江人民的幸福橋
    1972 年 8 月 1日,綦江大橋建成通車。綦江大橋是重慶綦江城區的首座大橋,也是最繁忙的一座大橋,更是綦江河上一道靚麗風景。綦江大橋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何人建設的呢?「記得是1971年的7月中旬,當時我在綦江鋁廠上班,大隊的領導派人來找我回去,說是有緊急任務。」回到石角,陳章發才知道是要他帶隊參加修建綦江大橋。石角鎮由26個民兵組成一個排,陳章發被任命為排長。「我們到綦江的時候,綦江河兩岸都掛起了標語。『73萬綦江人的幸福橋』、『綦江橋,幸福橋』,『修好綦江大橋,造福子孫後代』。
  • 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書法體驗助華人尋根溯源
    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書法體驗助華人尋根溯源 特別是人們在書法魅力的感召下,開始追尋自己幾近模糊的中國姓氏,踏上了尋根之旅,把自己的心重又同祖先的父母之邦連在了一起。  曼谷有很大一部分華人是從廣東潮汕一帶移居泰國的,有些人雖然可以用潮州話說自己姓什麼,但卻沒有意識到己是華裔。
  • 「走進泰國」泰國人的「樂透」人生
    根據泰國國家數據中心透露,超過47%的泰國家庭都會買彩票,或者樂透,這個比例在2009年僅僅是11%。在開獎日之間的兩周內,彩票迷們熱衷於擦拭各種植物或者樹木的樹幹,以求得到神的昭示得到幸運數字,或者流連於網絡,尋找任何和所謂的「幸運數字」相關的蛛絲馬跡。泰國人在google上的最熱門搜索詞就是「彩票數字」。
  • 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 綦江力爭5-10年內形成近千億元信息安全產業...
    新華網 劉磊 攝  新華網重慶9月14日電(劉磊)9月14日,2020線上智博會「古劍論壇·2020信息安全與數據災備技術產業高峰論壇」在綦江區開幕,業內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度交流探討信息安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當前,綦江正積極建設西部信息安全谷,當天,12個相關項目在論壇現場集中簽約,合同金額約7.5億元。
  • 重慶綦江:「小辣椒」闖大市場
    3月中旬,春和景明,綦江大地呈現出斑斕色彩。此時的綦江東丁河兩岸已披上了一層嫩綠的地毯,萬畝辣椒秧綠柄微垂,迎風生長,大型翻田耕地機械在田間轟隆穿行,翻卷的泥土帶起甜甜的芬芳……搭竹棚—封地膜—育秧苗—移栽,重慶南部最大的辣椒種植之鄉——綦江東溪鎮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裡,正演繹著一場現代化與農業的協奏曲。
  • 樹大不忘根 泰國華裔總理他信、英拉兄妹三次中國尋根之旅
    廣東梅州,人傑地靈,這裡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這裡出過很多大人物,國內有葉劍英元帥等,國外華僑有泰國前總理他信、英拉,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第三任總理李顯龍
  • 綦江工業園區參評 十大重慶經濟年度創新園區
    (原標題:綦江工業園區參評 十大重慶經濟年度創新園區)
  • 泰國人總是溫順軟綿?寮國人的遭遇顛覆泰國人設!
    冬季剛從泰國旅遊回來的齊大姑、巴大姨按捺不住心中的歡愉,忙著給微信上的姐妹們說泰國的見聞。「泰國人溫順的很,說話慢條斯理,總是面帶微笑,從不和人撕。」泰國人這樣的人設看來是深入人心了。歷史上的泰國人也是這樣嗎?
  • 綦江成功創建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今日,記者從綦江區高新區籌備委員會獲悉,綦江創建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得市政府批覆,成功創建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據了解,重慶綦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7.98平方公裡,共3個組團,3個區塊。
  • 重慶暨華中學:尋根鑄魂 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解讀:這群客人是2017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一帶一路經緯重慶營」的成員,他們在為期1個月的時間裡將學習中華武術等課程,實地參觀名勝景區,親身體驗「做一天重慶人」活動,以此更好地了解巴渝文化。  事實上,類似的活動暨華中學已經有著非常豐富而成功的經驗。
  • 綦江區委書記潘毅琴做客新華網::新華網重慶頻道
    按照城市發展新區的功能定位,綦江作為重慶大都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同時,綦江也將承擔起「四化」同步發展、城鄉統籌推進的重任,此外,在深化區域合作,率先建設渝黔合作共贏先行區上也將有更大的空間、更大的作為。
  • 泰國王室認這位中國人為祖先,列五大帝之首,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名
    德高望重、深受泰國民眾愛戴的泰國蒲美蓬·阿杜德國王去世了,全國上下皆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這位泰國王朝的第九位國王(即拉瑪九世)有一個中文名字——鄭固。一位純正的泰國國王怎麼會有中文名字?在絕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裡,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區別於別國別族的姓氏與文化。
  • 綦江 全力打造重慶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組圖)
    (原標題:綦江 全力打造重慶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組圖))
  • 綦江工業園區:新興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綦江工業園區一角7月21日,綦江區2020年下半年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將在綦江工業園區舉行,總投資12億元的重慶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再生鋁合金液直供、總投資10億元的重慶開拓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衛星核心部件及系統生產製造等一批重點項目將開工建設,將為綦江園區奮力奪取「防疫」「防洪」和經濟發展勝利注入新動能。
  • 一外國總統說他祖先是姜子牙,退休後來山東尋根祭拜祖先
    中國文化中有一種尋根文化,不管過了多少年,不管過了多少代,始終不會忘記自己是從哪來的,不光族譜上記載,就連古人的墓碑上也要標明,自己來自哪裡,生怕哪一天後人都忘記了。所以雖然今天距離明朝的大移民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是依然有人知道自己家族來自哪裡。
  • 泰國茉莉香米 -- 名人之選,泰國人鍾愛的大米
    曼谷2019年6月20日 /美通社/ -- 泰國商務部外國貿易部門已經推出一項名為「思大米,思泰國」 (Think RICE, Think THAILAND) 的活動,旨在鼓勵國際社會關注消費者健康,並通過提供涉及國家農業歷史、標準到泰國大米質量等豐富的知識,提高國際社會對於泰國農作物的認識。
  • 重慶綦江區一個鎮,緊鄰城區,擁有綦江城區的「水缸」
    重慶綦江城區周邊的多個鄉鎮都設為街道了,比如新盛街道、三江街道等。但是不管怎麼設,位於綦江城區東部的三角鎮,依舊還是一個鎮。(三角鎮地理位置)三角鎮的集鎮距離綦江城區(東部新城)只有幾公裡的距離,不到十分鐘的車程,是綦江距離城區最近的鄉鎮,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 51位韓國人江北城祭拜祖先 曾在重慶稱帝(圖)
    十多年來,每逢農曆二月初六,他們都會不遠千裡來到重慶,拜祭逝後偏安於中國西南城市一隅的祖先——明玉珍皇帝。  而昨天一同上山祭拜的還有53位中國人,他們來自四川、重慶和貴州,是明玉珍的中國後裔。昨天,中韓兩國子孫均按照各自的風俗祭拜祖先,用最高的祭祀禮儀來表達自己對祖先的敬仰。
  • 1998年來最大洪水襲擊重慶綦江20個街鎮
    首席記者 鍾志兵攝  昨日,重慶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發布消息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綦江城區28日17時出現洪峰水位224.70米,超保證水位(222.50米)2.20米;19時水位224.40米,較洪峰水位已下降0.30米。洪峰已通過綦江城區,正向下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