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王室認這位中國人為祖先,列五大帝之首,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名

2020-12-17 史海觀復

德高望重、深受泰國民眾愛戴的泰國蒲美蓬·阿杜德國王去世了,全國上下皆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這位泰國王朝的第九位國王(即拉瑪九世)有一個中文名字——鄭固。一位純正的泰國國王怎麼會有中文名字?

在絕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裡,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區別於別國別族的姓氏與文化。其實這樣的認知確實適用於絕大多數的國家和民族,然而這在泰國卻並不成立。

一個鮮為人知的冷知識是:泰國王室有一個私姓——鄭,整個王室都有以鄭姓的名字。這起源在千百年前,他們曾任一位中國人為祖先,並由於這位祖先的榮耀功績將其列為泰國歷史上的五大帝之首,此後泰國的歷代國王皆繼承下來並有了中文名。

雖說整個亞洲皆為一家,文化相互交融和影響也在情理之中,可仍不免令人費解。總而言之這其中將會牽扯出一長串複雜的歷史淵源,且讓我們對泰國姓氏的來龍去脈細細解說。

一、泰國皇室的"鄭"姓來源之一 

泰國王室的"鄭"姓,並非是泰國人一時興起地取的中文名,而是在歷史事實中泰國王室與中國確實有著很深的淵源。事實上泰國的拉瑪王朝自開朝以來皆以鄭為姓,其開國國王拉瑪一世的中文名是鄭華。

他當時以中國人之後為自稱向清朝皇帝上書,雖有拉近關係表示友好之嫌,但事實卻是拉瑪一世的政權其實是從一位中國人手中奪取。被稱為泰國吞武裡大帝的鄭信就是拉瑪一世口中的中國人,拉瑪一世便是從他手中奪取政權的。

鄭信又名鄭國英和鄭新。經《清史稿》考證,他的父親是來自中國潮州一帶的本土人,名叫鄭昭。明清時期,福建和廣東等地掀起了下南洋的潮流,那裡的民眾紛紛前往南洋謀生,鄭昭應該是隨著下南洋的潮流一同前往泰國謀生。

事實上,東南亞地區有很數量巨大的華裔群體,許多中國人在明清時期去到了那裡,為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鄭信在史書上被認為是中國人。但確切而言,他本人其實是中泰混血,只是父親是純正的中國人。

二、泰國皇室的"鄭"姓來源之二

當時的東南亞也同千年之前諸侯爭霸的中國一樣,社會一片混亂,各政權紛紛在拉旗混戰。尤其是泰國與緬甸之間互相傾軋,戰爭不斷。這種仇怨甚至一直綿延到今天依然存在。

當時正值壯年的鄭信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士兵。年少有為的他在反抗緬甸侵略的戰役中嶄露頭角,一下子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個年輕的中國士兵。而後他又泰國軍隊陸續徵戰並成功收復了今天寮國和柬埔寨等許多地方,最終保衛了泰國國土的安全與穩定,奠定了今天泰國國土範圍和穩定政權的基礎。

當時緬甸與清朝長期處於戰爭敵對的狀態,鄭信為了取得清朝的信任以及拉攏清朝的援助,便主動以中國人後裔身份前往清朝拜訪並多次示好,從此以後泰國與清朝友好往來,泰國也成為清朝的屬國之一。

泰國史書記載的鄭信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與此同時他與佛教寺院關係也陷入緊張。根據現有的資料來考證,陷入精神疾病困擾的他命令寺廟將他作為神來供奉,但寺廟方面毫不留情地拒絕。

正巧當時,擺脫了戰亂的泰國社會也並未安穩,因為自然災害頻生,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難免有許多動亂,但是鄭信卻不施仁政,反而以鐵血鎮壓,於是泰國社會裡民怨四起、各地出現了諸多戰亂。

3、 泰國皇室的"鄭"姓來源之三

1782年,鄭信隨著暹羅發生兵變而慘遭廢黜。他出家為僧的請求未得到允許,因而被困在宮中。正在與越南作戰、聽聞政變的拉瑪一世迅速與越南達成和解,當機立斷將作為太子的鄭信之子處死。

按照泰國王室的史書記載,鄭信1782年4月10日被公開斬首。他臨刑前曾要求與曾為親信的拉瑪一世對話,但遭到拒絕。不過史說紛紜,越南史書記載的鄭信則是按照慣例被鞭子抽打致死。

而後拉瑪一世啟程回兵暹羅,將叛亂平息後隨即登基。"拉瑪"也就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羅摩,代表神化身在人間進行最理想統治的君主,泰國王室由此開創並延續至今。也是從此時開始,泰國王室便一直以"鄭"為姓了。鄭信的功勞也未被泰國人民忘記,泰國政府後來修建了鄭信廟以紀念鄭信。

史說紛紜,有歷史學家認為所謂鄭信晚年的暴虐統治,只是新政權為獲取合法性的一種政治手段。將鄭信妖魔化並處死,是一種毋庸置疑的政治正確。不過我們都可以看見的歷史現實確實是,鄭信創建的吞武裡王朝宛如曇花只在短時間裡一現,卻為拉瑪王朝開拓、奠定了長久統治的良好基礎。

因為鄭信的緣故,那時的泰國還是清朝的屬國,對清朝需要履行一定的義務。擔心清朝以篡位進行問責的拉瑪一世自稱鄭信之子鄭華,於1786年遣使赴清朝朝貢,那位使者像乾隆皇帝述說了一大堆,向乾隆皇帝展示拉瑪一世穿著清朝郡王服飾的畫像,解釋拉瑪一世在血統上與中國的淵源,即雖然他父親是泰國本地人,但是母親被認為是半個華人。

雲裡霧裡、搞不清楚狀況的乾隆皇帝在聽了許多示好的話後,便將他冊封為暹羅國王。泰國與中國就此重新建立了友好的鄰國關係,此後兩國在經濟、政治等方面都多有交流和往來。

歷史上的很多事情,因為缺乏了具體的事實證據,所以當代人實在是難以下定論。所有的歷史都是過去。所以對於一些歷史疑雲,我們不妨當作趣談一樁,一笑了之便好。

文/朱竟年

相關焦點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漢裔,為何都有一個「鄭」姓的中文名?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 為何泰國歷任國王都有中文名?原來真相背後的史實很不堪
    文/格瓦拉同志對泰國國情比較了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現在的泰國正處於卻裡克王朝(又稱曼谷王朝)時期,歷任國王在按照拉瑪N世排序的同時,無一例外都取有一個鄭姓中文名字。比如,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裡(拉瑪一世)中文名叫鄭華,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中文名叫鄭隆,去年駕崩的蒲美蓬國王(拉瑪九世)中文名叫鄭固,而現任的國王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中文名叫鄭冕。
  • 泰國王室十世而亡的詛咒,究竟是謠傳?還是確有其事?
    泰國王室即曼谷王朝、卻克裡王朝,是從1782年起延續至今的泰國王室,曼谷王朝的君主在1932年前是擁有專制權力的統治者。1932年,泰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此後歷代國王都只是國家的象徵性元首。曼谷王朝的建立者拉瑪一世曾被吞武裡王朝的鄭信大帝封為王子(義子),故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員的都以鄭氏為王族中文姓氏,如拉瑪一世名為鄭華,拉瑪二世名為鄭佛等等。鄭信又名鄭昭,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裡王朝的華裔,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裡大帝」,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
  • 這個國家從清朝開始依附我國,此國王可不是中國人,但要有中國名
    現在世界上保持君主制的國家並不是很多,在亞洲地區君主制度的國家主要是在東亞、東南亞一帶,如日本、汶萊、柬埔寨等國家,都有國王和王室,而且國王還擁有巨大的權力。而一般來說,國家的國王都是本國人,或者至少是本民族,也有屬於國王的本民族名字。
  • 泰國國王公開納妃 皇家衛隊少將被冊封為「貴妃」
    泰國國王87年首次公開納妃,7月28日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在其67歲的生日宴會上,正式舉辦了納妃儀式,皇家衛隊少將Sineenat Wongvajirapakdi被冊封為「貴妃」。這是自1932年以來,泰國王室首次公開承認一夫多妻制。
  • 泰國歷代國王為何都姓「鄭」?原來和這個中國人有關,難以置信!
    這是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但在我們鄰近的一個國家泰國境內,卻有著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泰國的歷代國王,幾乎都以「鄭」作為自己的姓,那麼這到底又是為何呢? 泰國的歷代國王之所以姓「鄭」還是與一個中國人有關,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鄭信,他也就是泰國早期王朝建立的鼻祖。
  • 都是鄭家後代?為什麼泰國許多國王都有中文姓名?原來開國有故事
    許多朋友恐怕都聽說過,泰國的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姓名。對於這種說法,應該這樣看,在1910年之前的五位泰國國王,確實是有中文姓名的,但其使用範圍也非常有限,即基本上只用於對清朝進行朝貢的場合。而從1910年即位的拉瑪六世開始,因為泰國與中國不再有類似此前朝貢的關係,所以泰國國王的中文姓名基本在任何官方場合都沒有使用了。
  • 泰國王室興衰錄(下)
    從鄭信大帝開始,暹羅的經濟命脈就逐漸轉移到了華人手裡,華人在暹羅國內的經濟地位普遍比較高。這位酷愛《威尼斯商人》的拉瑪六世一看,這不華人就是東方的猶太人嘛,國內遍地都是放高利貸的夏洛克。就在宣布拉瑪八世去世的當天,他的弟弟蒲美蓬就被冊封為泰國新一任的國王,這就是拉瑪九世。顯然拉瑪九世有動機也有機會開槍,但是事情究竟是如何,恐怕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答案了。根據後來一些史學家的考據,當時兄弟二人可能正在玩耍,蒲美蓬不知道哥哥那把四五式手槍已經上膛了,無意間扣動了扳機,射穿了哥哥的腦袋。
  • 泰國王室為什麼能屹立不倒?看看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偉大貢獻
    泰國是當今世界為數不多的仍然實行君主制的國家,最近關於泰國王室的新聞很多,大多數是現任國王拉瑪十世承認一夫多妻、冊封貴妃又廢掉貴妃等等的事情。 拉瑪一世建立曼谷王朝之後,主動向中國大清王朝朝貢,由於拉瑪一世是篡位的,他擔心大清王朝不承認和不冊封自己,所以向大清王朝謊稱自己是鄭信的弟弟,名叫鄭華,大清王朝信以為真,承認和冊封拉瑪一世為暹羅國王,從此曼谷王朝成為大清王朝的藩屬國,歷代國王都接受大清王朝冊封。
  • 泰國皇室正式發布訃告宣告現任國王拉瑪九世去世,為你全面解析這位傳奇國王的一生
    在電影院,每場電影播放前都會先播出國王的紀錄片,全體起立致敬。凡他出席的集會,洶湧人潮和激動眼淚必將追隨。由於在位時間長,泰國現在生活的幾代人民基本上都身處這位國王的庇護中,信仰的家族傳承使人民與國王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而曾共同歷經的政局動亂,也使得民眾將危難時刻安撫動蕩的國王尊為精神支柱。
  • 精聽04| 泰國爆發大規模抗議 要求王室改革
    Maha Vajiralongkorn:目前的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也稱拉瑪十世,2016年老國王去世後即位。這位幹的「趣事」海了去了,除了讓泰國現實版甄嬛傳火上全網熱搜,他還在疫情期間放著泰國人民不管,帶著20位美女和百位隨從跑去了德國,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包了豪華酒店度假,最後連德國人民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酒店外大聲抗議,將抗議標語投射到酒店外牆。
  • 在泰國也許就是皇親國戚
    泰國地處東南亞地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泰國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很好,而且兩國的文化因為詩琳通公主也進行了很多友好的交流。但是你知道嗎?泰國和中國的文化淵源其實很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泰國國王都姓鄭。而在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關於泰王陛下的中文名,我們還是要先從泰國王室的華人血統說起。
  • 泰國王室至親結婚,恐怕比不上柬埔寨王室,公主可以嫁給祖母之弟
    泰國王室和柬埔寨王室不但是近親結婚,而且是至親結婚,為了血統的純正和財產不外流。泰國王室和柬埔寨王室不但同姓堂親可以結婚,亂了輩數也行,經常出現同父異母的兄妹結婚,或者叔叔娶侄女。遠的不說,就說近一百年。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娶了四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王后,拉瑪九世(蒲美蓬大帝)娶了堂侄女詩麗吉公主。拉瑪十世的結髮妻頌莎瓦麗王妃是他的表妹,也是他的堂侄女。
  • 泰國的華裔國王死於非命,留下「十世而亡」詛咒,讓皇室不安至今
    泰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幾個還保留王室的國家,如今的泰國王室自1782年起統治泰國,曼谷王朝統治泰國已經幾個世紀,政權穩定,但是鮮為人知的泰國王室卻十分擔憂一個華人的詛咒,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即位時,泰國上下都憂心惶惶,害怕這個華人的詛咒會實現。這個華人名叫鄭信,他是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帝之一。
  • 泰國歷經四個王朝,其中有一個王朝國王竟是中國人
    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裡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
  • 為何英國有人呼籲廢除王室,泰國國內卻不敢對國王有半點不敬
    從表面上看,泰國和英國一樣,同屬於君主立憲制政體,是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妥協的產物,都具有國王、議會、政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工黨領袖託尼·本恩就曾提出,要徹底廢除君主、王室。2019年,英國工黨再次提出廢除英國王室制度,並獲得了上議院的支持。
  • 泰國王室禮儀刷新高度,侍衛跪著跟汽車走,一群人還給國王推汽車
    跪著給國王開車門尚可理解,一群人給國王推車是什麼意思?省油嗎瑪哈·哇集拉隆功是泰國目前的國王,自從5月登基以來,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登基儀式令人們對泰國王室的傳統禮節充滿興趣。泰國王室又稱為曼谷王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瑪哈國王的父親蒲美蓬國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個人財產超過200億歐元。蒲美蓬國王在2016年10月13日晚上駕崩以後以後,他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並沒有即刻登基,而是等到兩年以後才舉行了加冕儀式,以表達對父親的尊重。在泰國,國王被奉為神,王室成員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 貴妃一走,67歲泰王不想她,勤快地帶著妻女向祖先銅像獻花!
    只因現代社會,「貴妃」「廢黜」這些詞語似乎都離人們太遙遠了,但卻依舊真實地在生活中出現了。泰國瑪哈國王在今年7月的壽辰上才冊封了詩妮娜,沒想到還不到3個月就撤銷了她一切的封號頭銜,只能說生活遠比戲劇更精彩。
  • 世界最有錢的國王,不是中東土豪酋長而是此小國,祖先是個中國人
    但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國王並不是他們,而是下面這位,中東土豪們在它面前都得稱小弟,而且國家起源還跟中國有關。這個國王既不是英國國王,也不是日本天皇,而是亞洲很不起眼的一個小國的國王。那就是汶萊蘇丹國現任國王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這位國王在1997年的私人財產就超過400億美元,簡直秒殺世界上任何的國王,就連排在第二位的泰國國王與他相差100多億美元。
  • 泰國王室的狗血大戲:廢妃被接回宮,她的前任們卻沒有那麼幸運
    鈕祜祿·詩妮娜,曾打破了泰國百年一夫一妻制傳統,讓泰王破例封妃。又因在後宮跋扈,有僭越王后之舉,不足百天便遭到廢黜。這還不到一年,再被泰王召回王室。別說《甄嬛傳》都不敢這麼演,泰國上下都集體跌掉了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