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鄭家後代?為什麼泰國許多國王都有中文姓名?原來開國有故事

2021-01-10 桃花石雜談

許多朋友恐怕都聽說過,泰國的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姓名。對於這種說法,應該這樣看,在1910年之前的五位泰國國王,確實是有中文姓名的,但其使用範圍也非常有限,即基本上只用於對清朝進行朝貢的場合。而從1910年即位的拉瑪六世開始,因為泰國與中國不再有類似此前朝貢的關係,所以泰國國王的中文姓名基本在任何官方場合都沒有使用了。但在民間,仍然流傳有從那時起一直到現代的泰國歷任國王的中文姓名。在一些海外華人圈裡,包括泰國華人和馬來西亞等國的華人也仍然認為泰國國王確實有這些中文姓名,所以這些姓名可能是泰國王室按照慣例給國王取的,只是在正式場合已經不再應用。但總體來說,這些姓名應該也是真實的。那麼為什麼泰國王室要給每一位國王(至少在拉瑪五世之前)取一個中文姓名呢?

為泰國復國的華人後裔

剛才已經提到,即使是在拉瑪六世之前,泰國國王的中文姓名也基本只在對中國進行朝貢的時候使用,所以對中國進行朝貢也是泰國歷代國王取中文姓名最主要的原因。但其實在近代以前,對中國中原王朝進行朝貢的周邊王國有很多,可是王族取中文姓名的卻不多,取中文姓名也不是對中原王朝進行朝貢的必要條件,那麼泰國王室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泰國大城王朝,圖片中部青藍色區域

這其實跟泰國現在這個王朝,也就是扎克裡王朝的建立過程有著密切關係。泰國在公元13世紀前後開始出現了比較成型的王朝,從公元1350年開始,泰國就處於一個名為阿瑜陀耶王朝的統治之下,阿瑜陀耶的意思是「不可戰勝之城」,因此當地的華僑從很早就將它稱為大城王朝。但在公元1758年,大城國王武侖閣病逝,之後在短短3個月內,這個王朝就更換了3個國王。而這種過於頻繁的政權更替無疑會對這個國家的國力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當時它的鄰國緬甸貢榜王朝看到了機會,開始頻繁入侵大城王朝,最終在公元1767年4月7日將阿瑜陀耶城攻克,大城王朝滅亡。

在大城王朝滅亡之前最後的首都圍城戰中,有一位大城王國的將軍曾帶領500名士兵成功突圍。而這位成功突圍的將軍,名叫達信。但其實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只是尊稱。因為他曾擔任大城王朝達府的總督。而他真正的名字叫鄭昭,大家一看這個名字就明白了,他肯定是個華人。確實是這樣,鄭昭的父親是一個從廣東汕頭移民到泰國的華人,名叫鄭達。他在清朝雍正年間遷居泰國,通過擺攤做生意起家,逐漸積累了大量財富,後來改名叫鄭鏞。而在泰國致富後,鄭鏞進入了大城王朝的官場,成為了一名稅官,還娶了一位名叫諾央的泰國貴族女子為妻,生下了鄭昭。

描繪鄭昭率親兵徵戰的塑像

因為鄭鏞和大城王朝的許多貴族都有密切交往,所以鄭昭很小的時候就被大城王朝的宰相昭披耶收為義子,並給他取了泰國名字「信」,意思是「財寶」,這也是後來他被叫成達信的另外一個原因。而鄭昭長大以後,很快成為了泰國王室的一名侍從。之後他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和國王的賞識,一路做到總督,還成為了大城王朝的一員大將。大城王朝滅亡之後,鄭昭又帶領自己的軍隊堅持抵抗。而在緬甸軍隊滅亡大城王朝之後不久,緬甸又與清朝爆發戰爭,所以其軍隊主力被調走。鄭昭藉此機會迅速擴軍,在7個月之後,他率領5000人的軍隊殲滅了緬甸人留守的3000軍隊及其任命的傀儡總督,建都於今天曼谷附近的吞武裡,吞武裡王朝正式建立。

達信大帝的統治

公元1367年12月28日,鄭昭在吞武裡登極,成為博龍拉乍四世。但他在泰國更響亮的名號卻始終是達信大帝。當時緬甸人被驅逐之後,泰國各地還存在許多大城王朝的殘餘勢力,其中相對較強的有5個。而鄭昭登極之後,決定統一泰國,最終經過3年的戰爭,他將這些割據勢力逐一消滅,基本統一了泰國。

描繪鄭昭登極場面的畫作

但緬甸經過幾年的戰爭,與清朝達成了和約,所以又騰出了手來對付泰國。從公元1771年到1776年,緬甸國王辛標信至少5次派軍隊入侵泰國,但最終都被鄭昭率軍擊退。同時在戰爭之中,鄭昭還派軍隊進入今天的柬埔寨地區,逐漸將當地也變成了自己的藩屬。但在公元1777年,柬埔寨發生了反抗泰國統治的叛亂,於是鄭昭派自己手下的大將,也是自己的駙馬昭披耶扎克裡前往鎮壓。扎克裡在很短時間內就成功地將柬埔寨叛軍首領抓獲並斬首,這使得鄭昭非常開心,給扎克裡冊封了泰國歷史上最高的貴族頭銜。可以說此時的鄭昭治下的泰國進入了其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但鄭昭個人晚年的悲劇卻也在此時埋下了種子。

鄭昭治下的泰國吞武裡王朝

鄭昭當上泰國國王之後,花大力氣解決緬甸入侵和軍閥混戰造成的經濟社會亂局,他向饑民分發糧食和衣物,並邀請外國商人前來通商。同時他還3次遣使到中國請求清朝冊封。不過因為當時大城王朝還有兩個王子流亡在其它國家,也自稱是泰國國王,所以乾隆皇帝並沒有馬上承認他是泰國國王,直到6年之後看到他確實穩定了泰國的局勢才承認他的地位。

達信大帝鄭昭的畫像

而因為鄭昭是華裔,所以他在位期間曾大力鼓勵華人到泰國定居,而且在這些人到了泰國之後又大力扶植,使其中許多人成為了泰國新的貴族。他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泰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卻也招致了大城王朝一些舊貴族的不滿。

改朝換代與新的「鄭氏」王族

但鄭昭在泰國畢竟是有「外國人」的標籤,所以他的統治基礎始終不算特別牢固。而且根據一些歷史記載,在鄭昭統治的後幾年,不知是志得意滿還是什麼原因,開始變得瘋狂痴迷宗教。他認為自己是未來佛,每天都期盼自己的血由紅變白,還要求泰國的高僧們承認他是須陀洹,也就是佛教中地位很高的四沙門果裡的第一果位,而不願意承認他是須陀洹的高僧都受到貶謫。

泰國達府的達信廟

同時因為鄭昭統治時期戰爭不斷,所以泰國的經濟環境也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而且官僚腐敗非常嚴重,而鄭昭雖然對腐敗毫無留情,對官員懲處非常嚴肅,卻也因此在官僚中積累了很大的不滿。儘管後世有些人認為,上面這些關於鄭昭的記載是新王朝建立之後為了突顯他的昏庸而篡改的歷史記錄,但當時一些第三方的記錄也顯示鄭昭似乎確實有點走火入魔。比如在泰國的一名法國傳教士也曾記載說:

他(鄭昭)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於祈禱、齋戒和冥想之中,以求儘早飛天。

無論這些說法是否是真實的,鄭昭確實逐漸失去了對泰國局勢的控制。公元1782年,一名叫披耶·訕的軍官發動宮廷政變,將鄭昭囚禁。而當時又在柬埔寨平定叛亂的駙馬兼大將昭披耶扎克裡得報之後迅速回師,很快平定了政變,將披耶·訕處死。但扎克裡卻沒有幫鄭昭復位,相反卻以鄭昭無道,為國生禍為由,下令將他處死。而在行刑之前,鄭昭曾要求面見扎克裡一面,卻被拒絕。根據流行的說法,鄭昭在當年4月10日在維查普西特堡壘門前被當眾斬首。

而針對這一戲劇性的轉折,後世一些史學家認為,扎克裡其實可以說是早有反心,因為他很早就和自己的弟弟瑪哈以及鄰國越南的兩員大將阮有瑞和胡文璘結拜兄弟,並結成了攻守同盟。而且還有一些史料顯示,他在私下曾說鄭昭是中國人,不是泰國人,而且似乎還和大城王朝的舊貴族有共鳴,反對鄭昭引入華人新貴族。而在政變發生之前,扎克裡又找藉口把鄭昭的兒子騙到柬埔寨,並將其殺死。但這種說法其實也有爭議,因為雖然扎克裡反對鄭昭,但其實他自己和鄭昭一樣,也是華人混血後裔。扎克裡的母親也是華人,而他的父親則是泰國少數民族孟族人。不過他父親的家族確實是大城王朝持續數代的舊貴族,早在他的4代以前,他的曾祖父戈沙班就曾經代表大城王朝出使法國巴黎。

建立了泰國扎克裡王朝的昭披耶扎克裡

但不管怎樣,扎克裡在處決了鄭昭之後,建立了扎克裡王朝(又叫曼谷王朝)。但當時對於泰國來說,清朝對於新君的態度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所以扎克裡登極之後,很快也遣使去清朝,要求冊封。但他們去清朝當然不能說是新君政變殺死了舊君,於是就編造說扎克裡是鄭昭的兒子,叫鄭華。而清朝看重的也只是泰國能順從自己,其實對於誰在泰國當王並不太在意,所以泰國人這麼說,清朝就這樣承認了。而在後世因為中國與泰國交往一直比較頻繁,同時扎克裡王朝也確實有華人血統,所以這種慣例就一直延續了下來,甚至泰國王室每一代都會有人學習中文,以表明其與中國的淵源。

相關焦點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漢裔,為何都有一個「鄭」姓的中文名?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是漢族後裔,為何都有一個中文名字,姓「鄭...
    確實如此,泰國王族的中文名都是姓「鄭」,這和泰國曼谷王朝的起源有直接關係。這個鄭是華人姓氏,不是翻譯的原因。泰國國王中名字都姓鄭其實很多人都不知,泰國現在的曼谷王朝也叫拉瑪王朝,國王中文名字都姓鄭。比如在2016年去世的拉瑪九世蒲美蓬老國王,他的中文名叫鄭固。
  • 為何泰國歷任國王都有中文名?原來真相背後的史實很不堪
    文/格瓦拉同志對泰國國情比較了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現在的泰國正處於卻裡克王朝(又稱曼谷王朝)時期,歷任國王在按照拉瑪N世排序的同時,無一例外都取有一個鄭姓中文名字。比如,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裡(拉瑪一世)中文名叫鄭華,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中文名叫鄭隆,去年駕崩的蒲美蓬國王(拉瑪九世)中文名叫鄭固,而現任的國王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中文名叫鄭冕。
  • 泰國歷代國王為何都姓「鄭」?原來和這個中國人有關,難以置信!
    在中國境內很多人都會取一個外國名字,作為自己的另一層身份,當然這種方式不僅僅存在於國內,在國外也有一些人會選擇取中文名字。這是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但在我們鄰近的一個國家泰國境內,卻有著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泰國的歷代國王,幾乎都以「鄭」作為自己的姓,那麼這到底又是為何呢?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但是無論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貢獻有多大,如果沒有建立曼谷王朝的那位君主,就不會有曼谷王朝的歷史貢獻,所以曼谷王朝開國國王不得不提,他是拉瑪一世。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拉瑪一世 拉瑪一世的姓名叫通鑾·卻克裡,即名字是通鑾,姓氏是卻克裡,公元1737年出身泰國大城王朝貴族家庭,父親是泰國人
  • 泰國王室認這位中國人為祖先,列五大帝之首,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名
    德高望重、深受泰國民眾愛戴的泰國蒲美蓬·阿杜德國王去世了,全國上下皆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這位泰國王朝的第九位國王(即拉瑪九世)有一個中文名字——鄭固。一位純正的泰國國王怎麼會有中文名字?在絕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裡,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區別於別國別族的姓氏與文化。
  • 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對泰國歷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拉瑪一世。拉瑪一世公元1737年出身泰國大城王朝貴族家庭,父親是泰國人,母親有華人血統,所以拉瑪一世也是有部分華人血統的泰國人。拉瑪一世名查庫裡,他從小就習文練武,是個文武雙全的貴族子弟,年輕時結識了我國廣東潮汕人鄭信,並且結為異姓兄弟。
  • 你姓鄭?在泰國也許就是皇親國戚
    泰國地處東南亞地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泰國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很好,而且兩國的文化因為詩琳通公主也進行了很多友好的交流。但是你知道嗎?泰國和中國的文化淵源其實很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泰國國王都姓鄭。而在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關於泰王陛下的中文名,我們還是要先從泰國王室的華人血統說起。
  • 至今統治泰國的朝代——曼谷王朝九代先王登基畫像,全是明君英主
    拉瑪一世,曼谷王朝開國國王,泰文姓名通鑾·卻克裡,中文姓名鄭華,1737年生於泰國的世家大族,是泰國吞武裡王朝的開國功臣,1782年發動宮廷政變弒殺吞武裡王朝開國國王鄭信,隨即登基稱國王,因定都曼谷而稱曼谷王朝,又因他姓氏卻克裡而稱卻克裡王朝,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穩定曼谷王朝對泰國的統治,並成為中國大清王朝藩屬國
  • 泰國國王權力有多大?總統都要向他下跪
    全世界197個國家中,有28個是君主制。其中亞洲和歐洲最多,各有12個。包括丹麥,挪威,日本,不丹等國家。他們通常都採取君主立憲制政體,皇室的權利並不是很大。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泰國。首先,泰國在憲法上看,和英國與日本一樣,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理論上泰國國王的權力應該不會太大,應該和英國國王,日本天皇一樣是國家象徵,僅僅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 泰國歷經四個王朝,其中有一個王朝國王竟是中國人
    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裡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
  • 詩琳通公主為什麼沒有成為泰國國王?
    提起泰國的政治,很多人都知道泰國有總理,但是卻不知道泰國也有國王和公主。因為泰國的王室確實與其他國家的王室相比十分的低調,雖然泰國王室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但是泰國的國王大多都是仁愛謙卑的,受到很多泰國人民的尊敬。
  •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走進稻香村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者年逾80,自2008年成立以來,合唱團先後走遍全國十幾個省市,組織並參與公益巡演200餘場,建團9周年以來已經有200多人加入了這支文藝隊伍。   稻香村集團執行董事長周廣軍表示,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團員講述父輩的革命故事,將老一輩革命將領的風採植入到每一位稻香村人的心裡。讓持續經營了近兩個半世紀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更具凝聚力。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團長,抗日名將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少將介紹到:稻香村集團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抗日戰爭期間蘇州稻香村便積極抗日,為蘇州當地新四軍捐錢捐物。
  • 泰國國王公開納妃 皇家衛隊少將被冊封為「貴妃」
    泰國國王87年首次公開納妃,7月28日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在其67歲的生日宴會上,正式舉辦了納妃儀式,皇家衛隊少將Sineenat Wongvajirapakdi被冊封為「貴妃」。這是自1932年以來,泰國王室首次公開承認一夫多妻制。
  • 基督教在泰國的感人故事
    在臺灣就有白話字、中文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臺語漢字本、客語、阿美族聖經(翻譯了40年),其它原住民的語言也正在翻譯中。翻譯聖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每一本聖經翻譯的過程中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1800年代,當宣教師將福音帶到泰國時就發生一段感人的故事。我們知道泰國是佛教的國家,上自國王下至平民百姓在年青時都要出家當三年和尚,而泰國的和尚又特別受到百姓的尊重。
  • 朱元璋的後代名字起得有學問,化學元素都發抖
    明朝有個開國皇帝,他非常的出名,就是因為他的政務能力非常的強,他就是朱元璋,後人們對朱元璋的評價也非常的高,自從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他就給朱家子孫取名字定下了一個規矩,當時佛教已經傳來我國,所以就有金木水火土這麼一說,一個人的名字有3個字,所以先開始是姓名,然後是輩分,再加上金木火土這樣的偏旁字體
  • 泰國國王有多大權力
    我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作為世界上二十七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裡,泰國國王的權力不是最大的(與中東國家比較)但和英日等國家相比較卻又是巨大的。泰王國,國土面積大約51萬平方公裡,世界排名51位。2018GDP504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
  • 泰國國王有5個兒子,王位傳承卻成了問題?都是自己「作」的
    泰國王室作為亞洲本土的王室家庭,泰國王室始終都很受關注。而廣大群眾所了解的泰國王室向來金碧輝煌,每個人的穿搭雍容華貴,彰顯一種皇家氣派。現任瑪哈國王共有四段婚姻,現在與王后蘇提達甜蜜的生活在一起。這件事情在泰國可是相當大的醜聞,由於瓦媞達的出軌,泰國國王一氣之下將自己與瓦媞達的四個兒子一併流放到國王,並且永遠都不準在回到泰國境內。當時只有與瓦媞達的女兒希裡萬納瓦瑞沒有被流放,不僅得到了公主的頭銜,還得到泰國國王的寵愛。母親婚外情,連帶著四個兒子一起被流放。這泰國國王的行事作風果然太情緒化,畢竟也是自己的親骨肉,就這麼給全部流放了出去。
  • 泰國的華裔國王死於非命,留下「十世而亡」詛咒,讓皇室不安至今
    泰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幾個還保留王室的國家,如今的泰國王室自1782年起統治泰國,曼谷王朝統治泰國已經幾個世紀,政權穩定,但是鮮為人知的泰國王室卻十分擔憂一個華人的詛咒,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即位時,泰國上下都憂心惶惶,害怕這個華人的詛咒會實現。這個華人名叫鄭信,他是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帝之一。
  • 媒體:「將軍後代合唱團」中的200人都有誰?
    原標題:「將軍後代合唱團」中的200人都有誰?7月31日上午,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在北京舉辦「慶祝建軍89周年暨軍魂永駐,不忘初心,萬眾一心,信仰永恆慶八一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