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新一代消費者,宜家開始發力電商渠道、投資市中心店,但這些投資拖累了它的利潤。
宜家11月28日,宜家(IKEA)特許經營協議下的最大零售集團Ingka集團發布2018年財年業績。在截至8月的2018財年期內,宜家銷售額雖然增長近5%,但淨利潤從去年的24.7億歐元降至14.7億歐元,同比下降超過40%。
Ingka集團是在宜家特許經營協議下擁有並運營宜家銷售渠道的最大集團,是全球最大家居零售商,旗下有三大業務:宜家零售、Ingka投資和Ingka購物中心。其中宜家零售是其主要的營收來源,但現在這塊業務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令宜家的整體業績變得不那麼好看。
宜家的淨利潤嚴重下滑,與其多起針對新業務的投資事件有關。在2018財年內,宜家光在投資這塊就花費了28億歐元(約合221億元),其中大部分費用用於支持電商業務的14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
在做電商這件事上,宜家一改此前溫吞的狀態,不僅在今年8月宣布將於2018年年內上線電子商務服務,還下血本自建物流體系,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宜家還在加速進行電商渠道的布局。在新的財年,宜家還會繼續開設20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來支持電商業務。
除了因發展電商渠道帶來的物流成本上升,宜家還在全球範圍內對門店進行升級改造。宜家計劃在全球新開30家距離市中心更近的小型門店,來應對城市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變化。此外,根據界面的報導,宜家近期還表示,未來三年中,宜家將投資58億歐元(約合458億元)在「全球地產開發」上。其中包括更綜合的體驗中心、創意公寓、宜家酒店與辦公樓等等。
為了應對業務轉型帶來的高昂成本,宜家不得不做出裁員決定。就在上周,宜家發表聲明,為加速轉型,未來2年宜家在全球將有7500個崗位被撤銷。
面對消費者的快速變化,宜家需要抓緊時機重塑業務,即使是要付出巨額成本、裁掉數千名員工。
宜家曾憑藉出色的供應鏈帶來的低價質優產品,令消費者願意驅車去50公裡外的郊區購買便宜家具。」但宜家營收的新增長點、家居消費的主力軍——新一代年輕人已經不再接受這種方式。他們現在更習慣去市中心門店和線上商城購買家居產品。
消費者的變化與零售行業整體變化相關:渠道變革、可供選擇的同類型品牌正越來越多。電商平臺亞馬遜、Wayfair憑藉在線上渠道的優勢,搶走了傳統家居零售商不少的客流。競爭還遠不止於此,丹麥的家具品牌Hay、日本宜得利集團旗下最大家具連鎖品牌似鳥(NORITO)也都是宜家的勁敵。
在中國這個被所有零售品牌視為新增長點的市場,競爭則更加激烈。一方面,中國發達的電商渠道正奪走傳統零售品牌大量的流量;另一方面,本土家居品牌通過改良的供應鏈逐漸興起,也讓宜家的光芒逐漸褪色。
為了在中國市場加速擴張,宜家不僅在中國市場全面上線電商業務,還布局未來,想要在中國的智能家居領域有所作為。為此,宜家和小米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在日前舉行的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宜家和小米達成戰略性合作。宜家全系照明產品將接入包括小愛同學智能語音助手在內的小米平臺,雙方合作的產品將從12月在中國區落地,未來將推廣向全球。
意識到零售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生變化,75歲的宜家終於不再猶豫、放手一搏。宜家正用自己的現金流為所有關於新業務的投資提供資金,它的現金流僅在過去一年,就下降超過20億歐元,但好在,它的資金仍然富餘,足夠它撐到轉型結束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