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和政府如何共同發力,實現「1+1>2」的跨越式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浪潮中,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食品加工這一「拳頭」產業,以民營企業為改革突破口,通過政策創新解決企業發展之所需,讓企業有精力、有能力通過調整供給解決市場之所需。
良好的營商環境孕育出了周黑鴨、良品鋪子等行業「龍頭」,一方面引領行業向改革縱深推進,另一方面為臨空港經開區打造「現代健康食品之都」提供強大動能。這種由企業和政府共同營造的良性發展生態圈,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提供可複製的「樣本」。
小創新掀起大變革
對食品加工行業來講,供給側如果質量不高、結構不適應需求,易導致產品不對路,引發產能過剩。該如何破題?
位於武漢市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周黑鴨,根據市場需求的「口味」,不斷調整產品的生產工藝。通過完善「供給」,周黑鴨快速從一家滷菜作坊壯大成為市值百億的在港上市公司,帶動我國滷製品行業的轉型升級。
「周黑鴨的每一個技術升級,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明、大創造,更多則是根據消費者需求,通過跨界、摸索、改良和創新帶來的革新。」品牌創始人周富裕說。
2014年之前,周黑鴨只有散裝產品,也就是「按需稱重」。隨著消費需求的提升,很多消費者已不滿足於傳統的散裝。這促使周黑鴨在包裝工藝上進行創新。2014年,周黑鴨面向市場推出了填充氮氣的氣調鎖鮮包裝。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氣調鎖鮮包裝不是找個盒子,把產品裝進去那麼簡單,盒子雖小,卻別有乾坤,薄薄的上膜,就集合了阻氧層、阻水層、密封層、抗穿刺層等多層材質,看似簡單的盒身也包含了阻隔層、密封層、易剝離層等不同的材質。
為此次包裝升級,周富裕跑遍全國,走出國門,幾經周折,終於引進第一條進口包裝設備。然而,設備在測試時有點「水土不服」。
「氣調鎖鮮包裝正式推出之前,我們做了近千次實驗,一開始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周黑鴨技術部門負責人說,創新團隊沒有放棄,而是對設備不斷改良,在測試了四條生產線,進行了20多次發明改進後,最終把從義大利、德國進口的設備徹底「本土化」。
2014年4月,當很多滷製品加工企業還在「光著背、流著汗、圍鍋轉」的初級階段徘徊時,周黑鴨散裝產品全部下架,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的生產線和更加衛生的氣調鎖鮮包裝。
更新升級產品包裝和設備後,如何延長產品保質期又成為周黑鴨科技攻關的新課題。為此,企業又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反覆實驗,在不添加化學防腐劑的前提下,通過天然香料的應用,以及調整香辛料的配比,讓產品在冷藏條件下,保質期延長了2-3天,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自動化的生產線、全新的包裝形式給企業不僅帶來了新的生產形式,還對生產環境、衛生、工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企業升級,一系列創新換來了更加嚴格的生產環境標準。
在包裝車間,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和沉降菌含量為「十萬級」水準,遠遠高於國家對肉製品生產環境標準要求,達到歐盟藥企的標準。
2015年,一部由周黑鴨起草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熟滷製品氣調包裝要求》在湖北強制實施。
就這樣,一個包裝盒引發了「蝴蝶效應」,帶來整個滷製品行業的大變革。
「大數據」挖掘消費潛能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消費意願,再強的消費能力也無法轉化成有效需求,從而導致生產過剩。因此,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必要對「需求側」實現科學管理。在這一方面,湖北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可謂「領跑者」。
走進良品鋪子總部,只見偌大倉庫內全是一排排貨架,足有5米多高。上面整齊碼放著各種琳琅滿目的零食。「一代佳仁」「泰國芒果乾」「脆冬棗」「土耳其杏幹」……上千品種令人應接不暇。快遞包裹順著滑軌按工序裝箱、封裝待發。倉庫外面,待載貨的卡車早已排成長龍。
「企業能快速發展,主要還是抓住了消費者需求。」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說。消費升級後,人們購買零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有的是出於感性,只是突然想吃點什麼,有的則想吃零食補充營養,還有的是為了出行和社交。
基於這些需求,2006年,第一家良品鋪子亮相武漢,推出了小包裝、精選裝、個性裝的零食,因此受到消費者青睞。
通過網絡,良品鋪子把「鋪子」進一步下移:零食在原產地生產後,通過全國2000多家門店,以及京東、美團、百度、騰訊微信、QQ等37個社交線上渠道,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上。
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良品鋪子對「需求側」管理也越來越精細。網際網路時代來臨,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個性,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8月開始,良品鋪子聯合IBM等網際網路服務巨頭,利用大數據為消費者「畫像」,挖掘潛在需求。
大數據還打通了良品鋪子的供應渠道,形成了一張完善的供銷網絡。「貨賣了,再開始生產。」楊紅春說,每賣出一份零食,大數據系統會根據店面規模、銷售渠道、銷售速度等,分析何時需要補貨生產,從容實現以銷定產,按需生產,既縮短庫存時間,又能確保產品新鮮。
「不論是傳統經濟,還是網際網路經濟,企業都要平衡好供和需的關係。誰能更好把握消費需求,誰的生意就能做得更好。」楊紅春說。
培養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土壤
武漢市臨空港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陳邂馨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過程,民營經濟與市場又有天然聯繫。在「網際網路+」時代,民營經濟衍生出跨界融合、共享經濟、粉絲經濟、新零售等層出不窮的新模式,極大提升產、供、銷的效率。
「發展民營經濟,對激發經濟活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長久以來,民企在管理、創新、人才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顧慮,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也有待改善。這為政府發揮效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的方向和要求。」陳邂馨說。
武漢市臨空港經開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澤發介紹說,為了更好刺激民營經濟發展,臨空港經開區在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發揮產業聚集優勢,做強發展硬環境。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擁有中西部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食品工業企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200餘家,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產值幾乎佔全區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區。走在臨空港,可口可樂、百事食品、法國達能、華潤雪花、統一食品等170餘家食品企業在這裡紮根。
楊澤發說,作為湖北首個發展臨空經濟的國家級功能區,近年來,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加快推進食品產業升級,建成了華中地區最大的食品產業集群。同時,臨空港經開區通過盤活存量,引進增量,提高質量,形成了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和現代物流三大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格局。如今,上百家現代物流企業在這裡聚集,成為華中商貿物流的集中地,為綠色食品提供了流向全國、走出國門的「快車道」。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臨空港經開區在「聚商」「育商」「創業」「轉型」「環境」「親清」六個方面發力,通過開展「千名局級幹部聯繫服務千家企業」以及「雙萬雙聯」,更是聚焦企業發展難點、聚力改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推進形成「親」切服務、「親」近施政、「清」爽交往、「清」白規範的體制機制,多維度促進民營經濟更健康更有質量發展。
幹部多跑腿,企業少跑路。幹部主動同企業接觸交往,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務,做到「企業有事隨時到,企業無事不打擾」,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
「有什麼困難直接跟我打電話,我添彩不添亂。」武漢市招商局對口聯繫周黑鴨的相關幹部日前來到企業了解情況,對企業負責人說。
周黑鴨行政總裁郝立曉說:「在臨空港經開區,政府派專門幹部對接,幫企業解決了二期80畝用地等很多燃眉之急,企業才能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經營和研發方面。」
——掃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從優化服務軟環境入手,廢除不合理規定,優化行政審批流程,讓民營經濟在臨空港「鋪天蓋地」。「周黑鴨」和良品鋪子等企業的快速成長,吸引了一大批食品加工配套服務企業前來這裡投資建廠。為使籤約項目儘快開工投產,臨空港經開區在工業項目推進會、區政府常務會的基礎上,立下每周一次「主任辦公會」的新規,一旦指出問題,區領導當場協調決定解決途徑,督辦執行。
據楊澤發介紹,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引進項目總量突破千億大關,共籤約引進項目36個,正式協議投資額為8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倍。
改革仍在繼續……通過不斷提檔升級和深化改革,預計到2020年,武漢臨空港經開區食品加工以及相關產業將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千億元,成為立足中部、輻射全國的「現代健康食品之城」。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