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將軍-吳佩孚

2020-12-25 蜀都夜讀

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叫做「吳佩孚」,當時被稱作為「Biggest man in China」即中國最強者。今天就讓筆者帶給你一個不同於歷史課本的吳佩孚。

吳佩孚1871出生在山東蓬萊,早年中過秀才卻不幸染上大煙,在老家得罪了當地的劣紳不得已逃到北京以寫春聯,卜卦為生。此時的他告誡自己「豪紳固然可恨,大煙尤為敗國亡身的媒介」,自從戒掉大煙且視為仇敵。後來在外地吳佩孚碰見了當初欺負他的豪紳,豪紳以為吳佩孚要殺自己,卻不料吳佩孚不但沒有殺他,卻很感謝他當初對自己所做的才造就了現在的自己,並請了他吃飯喝酒,還替他買了回家的車票。豪紳回到家鄉逢人便說「吳秀才做了大官了,他不念舊惡,還和我做了知交,是了不起的人。」當年韓信胯下受辱,衣錦還鄉之後亦封了當年侮辱自己的人為護軍衛。自古以來忘恩負義者多以德報怨者少,不用權力報私仇的吳佩孚也算是有道義的人吧

吳佩孚後來開始在北京當兵,因為自己讀過書所以收到了當時的上司郭緒棟的賞識,他倆結拜為兄弟,郭緒棟還積極為吳佩孚的前程奔波,後來吳佩孚考上軍校奔向了大好前程,後來郭緒棟大病一場,痊癒之後他想衣錦還鄉,吳佩孚本安排了山東鹽運使這個一等一的肥差給他,他卻顯官小,吳佩孚連連道歉,最後給郭緒棟安排了山東省長之位,只可惜還沒到任郭緒棟就暴病而亡。自古以來知恩圖報者少,恩將仇報者多,吳佩孚也算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五四運動時,在湖南的吳佩孚為學生們鳴不平,也公開發電「決不許出賣祖國的主權!不能讓強敵將我山東家鄉當肉吃!身為山東籍的軍人,我願和日本決一死戰!」雖然身為軍閥參與混戰卻從未依附外國勢力,清楚知道自己首先是中國人,其次才是為了自己及下屬博得利益的軍閥頭子。即使外國人已權利利益誘逼他依舊不忘記民族氣節。他是壞人他也是好人。

回望歷史我們看見的吳佩孚不僅是一個「作惡多端」的軍閥頭子,亦是一個愛國者,他一生的四不:不納妾、不斂財、不出洋、不走租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是一個少有的人物,他也曾努力為了中國而奮鬥過,這一切我們不應該忘記!

相關焦點

  • 德國美女給吳佩孚寫情書:我愛你,一生無子吳佩孚回信:老妻尚在
    吳佩孚,人稱「玉帥」、「秀才將軍」,他是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被譽為「中國最強者」。然而這位「中國最強者」卻一生無子。《時代》周刊面上的吳佩孚吳佩孚為了求得一個孩子,打破了自己不納妾的誓言,娶了兩妻兩妾。
  • 吳佩孚50大壽,下屬馮玉祥送來厚禮,吳眉開眼笑,開箱後卻很無語
    正處在人生巔峰的吳佩孚,迎來了自己的50大壽,因此大辦壽宴。無數有頭有臉的人紛紛送來賀禮,尤其是吳佩孚的下屬們,藉機進獻重禮,以表忠心。宴會當天,吳佩雲身著陸軍上將禮服,大搖大擺登上祝壽臺,向代表們三鞠躬,場面十分隆重。正當吳佩孚洋洋得意的時候,有人報告:馮玉祥將軍到。吳佩孚聽到這個消息後,神經一振。
  • 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後,為何不去投靠張作霖
    段祺瑞又出面拉攏了和吳佩孚鬧矛盾的馮玉祥,最終張作霖和馮玉祥聯手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吳佩孚。而吳佩孚倒臺以後,張作霖和馮玉祥之間又開始了爭權奪利,並迅速爆發戰爭。由於張作霖勢大,對長江流域各軍閥構成了威脅。所以長江流域的督軍們組成了反奉聯盟,吳佩孚借著這個機會東山再起,成為反奉聯盟的盟主,並控制了湖北省。
  • 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北洋軍閥吳佩孚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一,1927年5月27日,吳佩孚在逃往四川,途經河南鄧縣構林關時,受到當地士紳的熱情款待。面對滿桌酒肉,他卻說:「免了吧,戰火連綿,百姓不得溫飽,我們還要這麼多菜乾什麼?」只留下四個小菜,其餘全部撤下。在贈給鄉紳楊星如的詩中,他這樣寫道:「天落淚時人落淚,哭聲高處歌聲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爾曹。」流露出了悲憫蒼生的情懷。
  • 吳佩孚在北平做寓公,把名分看得多重?不投敵不下野,保留八大處
    當時的巴山蜀水,派系林立,暗箭四伏,吳佩孚在此安身並不輕鬆,他的內心很悲愴,悲愴亦難消融他的孤標傲世。有這樣傲硬的骨頭,註定了吳佩孚風雲過後唯有悲情,但悲情之下,對於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中的忠義、名分,在那樣一個豺狼虎豹競相逐利的亂世,少有人會像他那樣,對此的堅守竟能固執到悲情不顧的程度。不講虛言,忠義落到最實在處,便是對名分的敬重恪守。何為名分?
  • 吳佩孚懸賞十萬元要他項上人頭,為何他不驚不怕,反而興高採烈
    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不驚不怕,反而興高採烈。這是為何?他是徐樹錚,皖系軍閥段祺瑞的重要幕僚。他機敏過人,多才多藝,深得段祺瑞的愛重。現在不是流行這麼一句話嗎:願你出走半生,回來仍是少年。徐樹錚就踐行了這句話。段祺瑞用人有兩大特點:一是「唯主其大綱」,能放權,敢放權;二是「從不委過於人」,出事了,他擔著。
  • 吳佩孚美國時代周刊上的「中國最強者」
    吳佩孚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是軍閥吳佩孚1924年,吳佩孚到達了人生中的巔峰,也就是在這年,他以「中國最強者」《時代》雜誌選吳佩孚上周刊封面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江浙戰爭。由於彼時春風得意、趾高氣揚的吳佩孚大力推行直系的武力統一政策,引起各地軍閥的不滿反彈,各地軍閥紛紛以「省自治」與「聯省自治」相互抵制,並且形成了奉、粵、皖反直三角同盟。1924年9月,江浙戰爭(齊盧戰爭)開始上演,因為這場戰爭是發生在1924年,當時正值甲子,所以又稱「甲子兵災」
  •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吳佩孚為何會拒絕德國公使千金的追求
    不過歷史上就有那麼一些牛人,偏偏不好色,美女送上門照樣能拒絕,比如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吳佩孚。吳佩孚是我國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是直系軍閥的掌舵人。鼎盛時期的吳佩孚擁兵數十萬,控制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被國外媒體認為是「20年代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吳佩孚還登上了美國的《時代周刊》,成為第一個登上該雜誌的中國人。
  • 吳佩孚的發跡之路:靠算命起家,為日本人當間諜
    吳佩孚是民國風雲人物,他是直系軍閥的首領,統治大半個中國,他還是第一個被美國《時代》雜誌用作封面的中國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頂住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誘,拒絕做日本人的傀儡,晚節不虧。去世後,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
  • 日本記者出言不遜,吳佩孚只說了一句話,讓他們無言以對
    吳佩孚一直以來就不待見外國人,其中包括洋人和日本人。有一次他寫了一首《登蓬萊閣》的詩詞,作為自己部隊裡的軍歌,一到出去行軍打仗的時候,他就命眾將士高唱這首雄渾有力的軍歌。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日本聽到這首歌,很不高興,有個日本記者就問吳佩孚,在你們山東蓬萊那旮沓真能看見長白山,吳佩孚說:"我心裡通靈,想看到啥就能看到啥?不但能看長白山,還能看到你們富士山呢!"說的那日本記者一時語塞。
  • 青年吳佩孚遭人迫害,發跡後巧遇仇人,他是怎麼處理的?
    吳佩孚中秀才沒多久,和富二代們,附庸風雅的人們接觸多了,便染上吸食大煙的習慣,終日趔趔趄趄,出入煙館。舊時的鴉片館子,也分三六九等,吸鴉片的人,也是高低不一,官家、豪富,有人侍候,入雅座,吸足了躺一陣,再高興了,找個唱曲的漂亮小妮兒玩玩;一般平民無賴,只能在大房間自炊自食,填飽肚子,轉身便走,囊中空空時,不免向老闆低三下四說幾句好話,"改日活泛了,再還上"。吳佩孚不是這兩種人,既無錢,又不是無賴。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時隔八百多年後,作為一代梟雄的吳佩孚也寫了一首滿江紅,題目是登蓬萊閣,全詞是「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勁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 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六年時間由少將升為上將,他比蔣經國還厲害
    你覺得你精通歷史嗎,也許你會回答略有所知,但是如果我問你你知道最早成為將軍的人是誰嗎,你一定是一頭霧水。這個人就是蔣介石的長子,也是最有作為的一個兒子,叫做蔣經國。他37年四月從蘇聯回國,後來被蔣介石封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軍齡居然不足兩個月,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啊。不過,如果真的要比年輕有為,可能還要數張學良更有可圈可點之處。
  • 開國將軍許世友墓:墓前茅臺酒瓶堆成山,倒掉的酒能買一套房
    此時的許世友已經是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的軍長,主要負責毛主席的安全。在第一次過草地時,毛主席所在的紅一方面軍遭受到了胡宗南部的強烈攻擊寸步難行。許世友不顧個人安危,率領騎兵連從側面打擊胡宗南,為紅一方面軍順利度過草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許世友將軍很快就進到太行山戰區指導作戰,殲滅了日軍幾千人。
  • 曹魏時期的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放在現代是什麼軍職
    秦漢以來的軍制,由低至高大約星以下順序:伍長——什長——都伯一百人將——部曲督——別部司馬都尉——校尉——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四徵、四安、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現在軍隊常見的基本單位有班、排、連、團、師等,那時基本的單位是曲、部、校尉、軍等。
  • 新中國第一將軍村在哪兒?一村出了四個開國將軍!
    新中國第一將軍村在哪兒?一村出了四個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渼陂村方圓僅一平方公裡的紅土地上走出四位將軍:兩位中將和兩位少將,四位將軍同姓梁,其間三位本家叔侄孫三代人,分別是梁仁芥、梁興初以及梁必業;另一位是專業技術少將梁必駸。因而,渼陂村被稱為「將軍村」。祖輩梁仁芥梁仁芥(1912-1991),江西省吉安縣人。
  • 她家和吳佩孚是親戚,和80歲的西方醫生結婚,最後獨自過了53年
    她家和吳佩孚是親戚,和80歲的西方醫生結婚,最後獨自過了53年每一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與自己白頭偕老的人,但是命運卻不是那麼聽從人們的安排,所以,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了一個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