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50大壽,下屬馮玉祥送來厚禮,吳眉開眼笑,開箱後卻很無語

2020-12-18 趣味歷史品讀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其中實力最強的有三股,一是段祺瑞統領的皖系軍閥,二是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再一個就是東北王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死後,直系軍閥的首領就變成了曹錕。此人沒什麼真本事,能當上直系老大,主要是因為他非常有眼光,挖掘了一個好下屬--吳佩孚。

當年曹錕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從這句話就能看出,吳佩孚在直系軍閥中的地位。吳佩孚也不愧是一個好將領,在與皖系戰爭中,打敗皖系,使直系取代皖系,控制了北京。後來又擊敗奉系軍閥,實力和聲望都達到了頂峰。

正處在人生巔峰的吳佩孚,迎來了自己的50大壽,因此大辦壽宴。無數有頭有臉的人紛紛送來賀禮,尤其是吳佩孚的下屬們,藉機進獻重禮,以表忠心。

宴會當天,吳佩雲身著陸軍上將禮服,大搖大擺登上祝壽臺,向代表們三鞠躬,場面十分隆重。正當吳佩孚洋洋得意的時候,有人報告:馮玉祥將軍到。吳佩孚聽到這個消息後,神經一振。他覺得馮玉祥不太可能來為他賀壽,能派一名代表來,也算是代表馮玉祥的心意了。既然親自來了,吳佩孚決定親自前往迎接。

馮玉祥下車後,隨從們把車上的壽禮抬下來,這份壽禮分量不輕啊。吳佩孚看到這份厚禮,自然是眉開眼笑。倒是馮玉祥很雲淡風輕的說:大壽壽誕之日,我本當以厚禮來賀,怎奈我是一個窮當兵的,地盤也甚為荒涼,今日只好以一壇清水,來聊表心願。

吳佩孚認為這是馮玉祥的謙辭,忙說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嘛,我要向所有賓客恭薦閣下。於是命人打開馮玉祥的賀禮,一個大木箱裡面裝著一個能盛300斤酒的大酒罈。一定是好酒啊,開蓋必定酒香四溢。眾人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目光,然而開啟後,確確實實是一壇清水,吳佩孚的臉立刻陰雲密布……

要說馮玉祥在吳佩孚50大壽,送這份厚禮,還真有其他意思在裡面。

吳佩孚和馮玉祥兩人,雖然都是直系軍閥的骨幹,但關係卻如同水火。馮玉祥最初依附於袁世凱,曾經是皖系軍閥的主力,因段祺瑞的「軍師」要改編他的隊伍,扣軍餉,一氣之下離開了段祺瑞,投靠了直系軍閥曹錕的帳下。可是身為直系軍閥重要人物的吳佩孚,一直對馮玉祥心存敵意,一是覺得馮玉祥不夠忠誠,而是怕馮玉祥搶了自己的風頭,所以設法排擠。

其實,馮玉祥和吳佩孚的矛盾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直奉大戰中,吳佩孚就拍親信監督過馮玉祥。後來馮玉祥找了個理由,槍斃了吳佩孚的親信。導致吳馮之間的矛盾更加嚴重。

一壇清水,不僅讓吳佩孚喜氣洋洋的祝壽宴大煞風景,更是體現出了吳佩孚和馮玉祥之間的矛盾。馮玉祥心想,兵荒馬亂的年代,民不聊生,你吳佩孚卻鋪張浪費大擺壽宴,我要給你潑點冷水。吳佩孚也感到很丟人,越想越生氣,暗暗發誓要報復馮玉祥。

此後不久,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臨陣倒戈,直接打回了直系老家,囚禁了老大曹錕,吳佩孚指揮的直系軍閥慘敗,吳佩孚也從此一蹶不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馮玉祥臨陣倒戈,有人說是因為和吳佩孚的矛盾,也有人說是馮玉祥收了少帥張學良的50萬元。具體是什麼情況,估計只有馮玉祥本人知道了。

相關焦點

  • 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後,為何不去投靠張作霖
    段祺瑞又出面拉攏了和吳佩孚鬧矛盾的馮玉祥,最終張作霖和馮玉祥聯手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吳佩孚。而吳佩孚倒臺以後,張作霖和馮玉祥之間又開始了爭權奪利,並迅速爆發戰爭。由於張作霖勢大,對長江流域各軍閥構成了威脅。所以長江流域的督軍們組成了反奉聯盟,吳佩孚借著這個機會東山再起,成為反奉聯盟的盟主,並控制了湖北省。
  • 段祺瑞與他的「八勿」遺言|吳佩孚|遺言|歷史|段祺瑞
    但她進門後始終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只因為她已經有了意中人。段祺瑞便忍痛割愛,吩咐他妻子要像嫁女兒一樣,置辦嫁妝,吹吹打打,很熱鬧地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讓姨太太出嫁的事被傳為佳話。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這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著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凱以送套房子給他養女的名義(段在原配夫人過世後,娶了袁世凱的養女張氏為妻),給了段家一棟房子。
  • 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苗管帶一時想不起來,又怕耽誤這一機會,就隨手寫了「馮玉祥」三字。從此,這個名字就正式使用起來。從軍之後,馮玉祥歷任哨長、隊官、管帶、協統、師長,一直做到陝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等,以治兵嚴厲聞名。1924年9月,北洋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以直系部將,率所部自古北口班師回京,與老同盟會員胡景翼、孫嶽兩軍會合,號國民一、二、三軍,趁機倒戈,反吳佩孚發動首都革命。
  • 晚年張學良評價馮玉祥,得意洋洋地用九個字恥笑馮的失敗
    馮玉祥自1915年,孫中山倡導全民植樹後,馮玉祥就忠誠執行孫先生訓教,熱心植樹造林。他曾在他管轄的範圍內,如山西、陝西、內蒙、北京、山東、江蘇等地大量植樹。馮玉祥倒戈攻擊吳佩孚史學家統計馮玉祥一生倒戈的準確次數應該是九次,依次為:一、灤州起義倒清朝;二、護國運動倒袁世凱;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變倒吳佩孚;五、反奉戰爭倒張作霖
  • 他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由於個性張揚跋扈,被馮玉祥派人槍殺
    直系的兩位頭領曹錕和吳佩孚,神採飛揚、趾高氣揚,下令通緝皖系的徐樹錚等幾個主要將領。徐樹錚像一隻老鼠一樣躲過曹錕吳佩孚的通緝,逃出北京潛往南方,一方面躲避風險,一方面醞釀和組織反直行動。在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徐樹錚。徐樹錚,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徐樹錚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何要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加入戰爭招來的滅頂之災佛教從東漢傳入我國起,在我國已經存在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多詩詞之中,就有關於佛教和佛寺的描寫,當然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就是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愛國軍閥馮玉祥,一生倒戈8次,造就了部隊中的22個倒戈手下
    清朝滅亡之後也不例外,在北洋軍閥時期,中國境內誕生的大小軍閥不下數十個,如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等,其中最有特色的估計要數西北軍閥的馮玉祥。之所以說他最有特色,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有多高,而是因為他本人兼具了革命精神和反覆的特色,他的一生與革命事業都可以扯上關係。
  • 乾隆85歲大壽,唯獨此皇子沒有紅包,乾隆:朕給你準備了一份厚禮
    每逢皇帝登基,或者皇帝皇后過大壽,都是普天同慶的日子,除了大赦天下之外,大臣們也都忙得不可開交,想著應該準備與眾不同的禮物,只要能讓皇帝開心,加官進爵指日可待。乾隆六十年初,對於整個大清朝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因為當年是萬歲爺的85歲大壽,宮內宮外張燈結彩,宮女、侍衛臉上無不洋溢著笑容。七十古來稀的古代,乾隆居然能活到80多歲,可以稱得上一種奇蹟,最開心的莫過於他本人了,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讓他高興呢?
  • 德國美女給吳佩孚寫情書:我愛你,一生無子吳佩孚回信:老妻尚在
    吳佩孚,人稱「玉帥」、「秀才將軍」,他是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被譽為「中國最強者」。然而這位「中國最強者」卻一生無子。第一任妻子王氏,是他15歲時母親為他娶的,結婚三年後就病逝了,沒有留下子嗣。吳佩孚31歲官拜中尉時,母親為他相中了李家屯首富李少堂的侄女。結婚三天後,吳佩孚就返回了軍隊。
  • 四不將軍-吳佩孚
    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叫做「吳佩孚」,當時被稱作為「Biggest man in China」即中國最強者。今天就讓筆者帶給你一個不同於歷史課本的吳佩孚。後來在外地吳佩孚碰見了當初欺負他的豪紳,豪紳以為吳佩孚要殺自己,卻不料吳佩孚不但沒有殺他,卻很感謝他當初對自己所做的才造就了現在的自己,並請了他吃飯喝酒,還替他買了回家的車票。豪紳回到家鄉逢人便說「吳秀才做了大官了,他不念舊惡,還和我做了知交,是了不起的人。」當年韓信胯下受辱,衣錦還鄉之後亦封了當年侮辱自己的人為護軍衛。
  • 青年吳佩孚遭人迫害,發跡後巧遇仇人,他是怎麼處理的?
    吳佩孚中秀才沒多久,和富二代們,附庸風雅的人們接觸多了,便染上吸食大煙的習慣,終日趔趔趄趄,出入煙館。舊時的鴉片館子,也分三六九等,吸鴉片的人,也是高低不一,官家、豪富,有人侍候,入雅座,吸足了躺一陣,再高興了,找個唱曲的漂亮小妮兒玩玩;一般平民無賴,只能在大房間自炊自食,填飽肚子,轉身便走,囊中空空時,不免向老闆低三下四說幾句好話,"改日活泛了,再還上"。吳佩孚不是這兩種人,既無錢,又不是無賴。
  • 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北洋軍閥吳佩孚跌宕起伏的一生
    吳佩孚趁著押解的俄軍士兵不注意,機智逃脫,撿回了一條命。日俄戰爭結束後,日軍獲勝,吳佩孚因為刺探情報有功,被授予「日皇贈勳六等及單日光旭日章」。吳佩孚的才能由此被發現,開始嶄露頭角,被北洋軍閥頭子曹錕看上,參與軍閥混戰,一路平步青雲。
  • 馮玉祥妙語化解「上訪事件」
    原標題:馮玉祥妙語化解「上訪事件」 讀史:《新編文史筆記》第一輯《津門史綴》刊載陳嘉祥的文章說:1943年,馮玉祥在四川瀘州召開抗戰救國捐獻大會返回駐地時,一個老漢突然跪到他的面前,大喊:「救命,救命!」 馮玉祥忙將老漢扶起,細問原委。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01 拜把子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安徽巢縣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直系軍閥,戎馬從軍50年,領導的部隊一向以吃苦耐勞素質過硬著稱,曾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因為沒有等來孫中山主政,因此政變的成果很快落到段祺瑞和張作霖的手中,馮玉祥卻受到排擠,被迫到北京西部的天台山隱居。
  • 馮玉祥曾在河南設立自由、平等、博愛、民權4個縣,現名字還用嗎
    這是一個特殊的縣名,與近代歷史上兩個重要人物有關:孫中山和馮玉祥。史學家和後代人對馮玉祥將軍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馮玉祥將軍是一位愛國將領。後來又打電話給孫中山,請他北上主持大計,在成功控制吳佩孚和總統曹錕後,把自己的軍隊改名為「國民軍」,並授意攝政內閣通過《清室優待條件修正案》,廢除帝號。統治階層的宮殿不再在紫禁城內存在,末代皇帝溥儀灰溜溜地離開了住了19年的家,等待著他的是一種未知的命運。此時,辛亥革命尚未完成的清帝大業,已在馮玉祥手中完成,而且客觀上對中國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故宮,為什麼是顛覆國運的大事?
    張勳復闢改變政體在先,馮玉祥驅逐清帝在後。所以正方認為,清帝復闢己違背了同中華民國之間的約定,馮玉祥的驅逐是符合法理精神的。3,我的總結我的看法是,在馮玉祥驅逐溥儀前,溥儀同中華民國的合作,大體上是規矩的。
  • 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
    獻金千萬 馮玉祥贈餘述懷小轎車這些數字,自貢市長劉仁庵是有建議的,馮玉祥立即採納。比如提出,個人獻金超過1000萬元的,請馮玉祥出面,由蔣介石親自接見一次。這對大鹽商餘述懷來說,有吸引力。他是山貨鋪學徒出身,但是尊重文化,明白國難當頭的匹夫有責的道理。於是獎勵辦法公布的同時,餘述懷就表示自願捐獻1000萬元。
  • 職場小白讓人很無語,三種「無敵」型下屬
    上一篇吐槽了領導上司,為了公平起見,今天在挖一挖「無敵」下屬。作為下屬,我們更多的應該聽從領導指揮,做好本職工作,更多的為團隊著想,發揮自己應盡的義務,幫助領導完成上級下發的任務等等,但是很多新人或是初入職場不久的小白,真的讓領導非常無語,各種白眼,抓狂。今天就盤點一下,那些讓領導頭疼的下屬。
  • 父親過八十大壽,兒子送來一萬塊錢,第二天到銀行,父親哭斷氣
    (故事內容純屬虛構,圖片來源網絡)父親過八十大壽,兒子送來一萬塊錢,第二天到銀行,父親哭斷氣老劉是個古董迷,這街裡街坊的,沒有人不知道。其實呢,是因為老劉他老人家終於也要過八十大壽了,他開心吶。老劉有一個兒子,家裡獨生,父子倆成天鬧來鬧去,最喜歡互相鬥嘴兒。一會兒是兒子把老劉一個杯子送人啦,一會兒是老劉又悄悄把兒子買給領導的茶葉私吞啦……總之,這倆活像上輩子的冤家,動不動就要來一下。但是兩人吵歸吵,小劉還是疼他老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