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有一個特點,喜歡拜把子,他和馮玉祥也是結拜兄弟。倆人交往幾十年,蔣介石在馮玉祥眼裡是什麼樣的呢?
1948年初由馮玉祥口述,夫人李德全筆錄,前後用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1949年3月出版。書裡面馮玉祥對蔣介石表現了很大的義憤和不滿,意味著兩個人關係的徹底決裂。
書中他稱蔣介石為「小袁世凱」、「希特勒第二」,列數了對蔣的種種不滿,那麼他們究竟有什麼樣的恩恩怨怨呢?
01 拜把子
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安徽巢縣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直系軍閥,戎馬從軍50年,領導的部隊一向以吃苦耐勞素質過硬著稱,曾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因為沒有等來孫中山主政,因此政變的成果很快落到段祺瑞和張作霖的手中,馮玉祥卻受到排擠,被迫到北京西部的天台山隱居。
段祺瑞後來派馮玉祥做西北邊防督辦,為國家練一支西北軍,到張家口一帶去。
馮玉祥練兵雖然嚴格,但是他愛兵如子,對士兵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他的西北軍的戰鬥力也非常強。
但是他對手下的將領卻完全實行封建家長制,以家族的關係來對待他們,很有名的就是打軍棍。誰要是被軍棍打了,可能第二天就升遷。
一些將領因為這一點對他不滿,以致出現韓復榘、石友三這樣的倒戈將領。
此外馮玉祥早年信仰基督教,不僅自己讀聖經,還讓手下的官兵也讀,於是被西方的記者稱為基督將軍。
他還喜歡寫寫小詩、寫書,閒暇時請來老師教他學習,在舊軍閥中還是有一種精神的追求。
馮玉祥非常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聘請了幾位蘇聯顧問在部隊中指導訓練,並把一對兒女送到蘇聯莫斯科求學。
那時我國的很多重要領導人物都把子女送到蘇聯學習,比如去蘇聯求學的蔣經國、毛岸英。更早一些則是去日本留學。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1917年俄國爆發了10月革命,是工人階級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這給我國的有識之士帶來了希望,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路線。
馮玉祥因為和中共走得近,成了北洋軍閥中的異類,得了個「赤色將軍」的名號。蔣介石此時也戴了頂大紅帽子,和蘇聯走得也近,因此他和馮玉祥分別被封為「南赤「」北赤」,被北洋軍閥所痛恨。
1926年初,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到蘇聯訪問。在莫斯科的參觀和學習讓他大開眼界,共產國際還特意派人向他介紹俄國革命經驗,以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蘇聯之行,讓馮玉祥深有啟發。
1926年4月,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組成的50多萬人的討赤聯軍向西北軍大舉進攻。西北軍因寡不敵眾,退往綏遠。
這場戰爭客觀上幫了蔣介石的忙,因為如果沒有北洋軍在北邊打西北軍,蔣介石的北伐是不會那麼順利的。馮玉祥從蘇聯立刻回國,並宣布西北軍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
但是就在北伐進展順利之時,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隨後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叛變使武漢革命政權陷入四面為敵的境界。
1927年,馮玉祥是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人物。汪精衛想拉攏馮玉祥,許以高位,但沒有成功。同時蔣介石也在拉攏他,在徐州親自迎接了馮玉祥,當時馮在火車車尾,穿著破爛的坐在地上,蔣還問他誰是馮玉祥。
那次蔣給了他很大的禮遇,還給了他巨額的軍餉,兩人一見如故。蔣介石這時候有錢了,因為搞了四一二政變,得到帝國主義和江浙財閥支持。
蔣介石對馮玉祥說,只要支持他的話,每月給他軍餉多少萬元,這一點對馮玉祥誘惑很大。
徐州會議後,馮玉祥履行了清共的承諾,解聘了蘇聯顧問,並送給中共一筆遣散費。
這場政變讓遠在蘇聯求學的幾位年輕人處境尷尬,蔣馮的子女公開發表聲明與父親決裂。
不久蔣介石因為徐州戰敗被迫第一次下野,促成了寧漢合流,隨後在上海迎娶宋美齡。在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勢之際,張作霖、孫傳芳趁機反攻,情勢危急。
馮玉祥聯合閻錫山等人,一再請蔣介石復出。蔣介石復出後提議和馮玉祥拜把子,馮玉祥也就同意了。兩人在鄭州交換蘭譜,年長5歲的馮玉祥成為了蔣介石的盟兄。蘭譜上馮玉祥寫明為三民主義而拜。
02 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時,蔣介石將國民革命軍分為四個集團軍,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別任各個集團軍總司令。
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到了山東濟南,日本人為了阻止北伐軍,製造了濟南慘案。因為日本的空軍、海軍等軍事武裝實力比國民軍要強出很多,蔣介石非常恐慌,迅速下令撤軍,連外衣也沒來得及穿就逃出了濟南城。
大家應該都知道,蔣介石早期一直消極抗日,總是大唱時機不成熟,說些如果抗日的話民族滅亡的更快之類的話,他也始終用這種觀點來說服馮玉祥和張學良。但是馮玉祥不理會這一套,要求北伐繼續打下去。蔣介石因為恐日,不想在前線指揮了,就把這一路的戰事交給了馮玉祥來指揮。
結果馮玉祥帶領部隊繞過濟南繼續打,一直打到北平。這實際上也幫了蔣介石的忙,如果馮玉祥也怕日本的話,北伐就會半途而廢。
這次北伐的對象是張作霖的奉軍,張作霖見打不過,不得不撤出京津,退出關外。然而張作霖非常的背運,剛剛戰敗退出關外回東北,就在瀋陽皇姑屯車站被日本人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死。
那麼張作霖留在京津的地盤誰機接管呢?按理說應該是馮玉祥吧,結果蔣介石讓閻錫山去接管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蔣介石生性多疑,而馮玉祥的西北軍力量強大,嫡系部隊總人數有40多萬人,蔣介石怎麼能容忍他繼續壯大自己的力量呢?他想玩弄以閻治馮的策略。
馮玉祥對此大失所望,也很不甘心。他的部下韓復榘日益兼程,想搶先一步進入北平,因為自古都是先入關者為王,但是沒有成功。
03 中原大戰
蔣介石對各派軍閥使用的策略是能收買就收買,然後改編部隊,削弱力量。
二次北伐勝利後不久,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同時收到了蔣介石的裁兵電文。當時裁軍是大勢所趨,養那麼多軍隊財力不允許,但蔣介石是有私心的。他想擴充自己的中央嫡系軍,削弱雜牌軍。
本來馮玉祥覺得裁就裁吧,但雜牌軍和嫡系軍得同等對待,顯然和蔣介石的算盤不一致。
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三人,得知蔣介石的真實意圖後,紛紛藉故逃離了編遣會議。
隨著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蔣介石把目標瞄準了各據一方的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準備實施他的削藩策略了,但裁軍又沒裁成。
馮玉祥對這位盟弟很是不滿,結拜才一年的蔣馮二人就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1929年3月,蔣桂戰爭首先爆發,蔣介石邀請馮玉祥一起討論,馮沒有理會,抱著旁觀的態度。但蔣介石以強大的財力收買了桂系將領,打敗了李宗仁。
馮玉祥知道蔣介石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了,便公開宣布反對蔣介石,蔣馮戰爭爆發。蔣介石繼續用收買將領的策略,收買了馮玉祥的部下韓復榘和石友三,從而打敗了馮玉祥。
戰敗後的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人,重整隊伍結成了反蔣同盟,就這樣我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在中原爆發了。
其實馮玉祥的西北軍作戰非常勇猛,但是命門卻是經濟上沒錢,常常因為缺少補給和配合而陷入苦戰。
就在各派軍閥混戰之際,東北爆發了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的東北軍同蘇聯開戰吃了虧,損失慘重,日本人又趁機在東北擴張勢力。
張學良的東北軍逐漸退居後,他通電擁蔣率部進軍關內,這樣蔣介石的實力就大大加強了。
中原大戰使馮玉祥的地盤全部丟掉,一手訓練出來的西北軍也分崩離析,馮玉祥只好到農村隱居起來,閒暇時讀書學習反思,還請了老師來教自己。
04 抗戰
中原大戰的第二年,東北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民族危難之際,蔣介石和馮玉祥的關係是否會出現轉機呢?
聽到日軍侵略中國東北的消息,馮玉祥寢食難安。九一八事變爆發之時,蔣介石在幹什麼呢?他正忙著趕往江西剿共的前線。
有人評價蔣介石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儘管他對日軍的侵華野心心知肚明,然而此時他依然頑固的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在不抵抗策略之下,日軍很快就侵佔了東三省全境,國民政府卻軟弱地想依靠國聯處理九一八事變,避免擴大戰爭。
上圖:1936年12月初,到西安督師「剿共」的蔣介石(前排左一)抵達西安車站時,張學良(前排左四)、邵力子(前排左三)、楊虎城(前排左二)等前往迎接。
廣大民眾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掀起了規模空前的反日浪潮。國民黨內部的反蔣派也藉此攻擊蔣介石,蔣介石只好第二次宣布下野。
不久,馮玉祥應汪精衛之邀來到南京,在宴會上見到了下野的蔣介石。席間蔣介石向馮玉祥說,過去都是我做兄弟的過錯,希望國難之時團結一心。
馮玉祥聽了很是感動,信以為真,結果到了淞滬抗戰爆發時,馮玉祥徹底認清了蔣介石。
蔣介石再次重新上臺後,淞滬抗戰爆發。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非常爭氣,也很勇猛,向日軍主動出擊,捷報頻傳。馮玉祥非常高興,多次向蔣介石等人發電,要求支援前線抗戰。
可是蔣介石一直不吭聲,沒有去支援前線,反而和日本談判停戰,最終十九路軍忍痛撤離了上海。
馮玉祥見狀非常氣憤,見蔣不抗日就去了泰山隱居。雖然名義上是到山東泰山讀書學習,實際是策劃還忠於他的一些舊部發動抗戰,期間和中共地下組織發生了聯繫。
上圖:1934年,蔣介石(前排左一)來到山東視察,隱居泰山的馮玉祥(前排左二)和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中間戴白色草帽者)隨同而行。
後來馮玉祥在察哈爾抗戰,時值嚴冬。馮玉祥掛念前方的抗日將士,把自己在張家口的房產抵押出去,做了一萬件皮大坎肩送往前線。期中部下吉鴻昌把日本鬼子趕出多倫,威震全國,更堅定地激發了全國人民打敗日軍的決心。
然而這些抗日行為卻遭到蔣介石、何應欽等人的激烈反對,蔣介石要和日本妥協,何應欽和日本籤訂了《塘沽協定》。
蔣介石不允許馮玉祥抗日,他擔心馮玉祥把原來的舊部招攏過來,重新形成和自己抗衡的軍事實力。所以蔣介石調動了大批部隊去剿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只好結束察綏抗戰,自己再次回到了泰山。
1935年,正在泰山的馮玉祥,忽然接到了蔣介石發來的電報,言辭懇切,盛情相邀。時隔兩年,蔣介石怎麼突然又想起了這位在泰山隱居的大哥呢?
原來1933年籤訂的《塘沽協定》,並沒有阻止日本的侵略。1935年日本製造了華北事變,南京政府繼續妥協與日軍籤訂了《何梅協定》,但是日本還是得寸進尺。
此時的蔣介石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日政策,便想到了馮玉祥來幫他一把。
於是馮玉祥來到南京,見到了蔣介石,向他提了很多抗日的建議,然而蔣介石依然是明裡點頭答應。
日益高漲的抗日民族運動,卻再次觸動了南京政府的敏感神經。蔣介石再次派人鎮壓,還逮捕了全國各界救國會領袖沈鈞儒七人,造成了轟動一時的七君子事件。
馮玉祥得知後立即致電蔣介石,要求趕緊放人,卻被蔣拒絕。張學良因為此事也請求蔣介石放人。
接著就發生了西安事變,南京的何應欽主張打楊虎城和張學良。馮玉祥擔心引起內亂被日本鑽空子,就在南京坐鎮,堅持不能打,要和平解決。
情急之下,馮玉祥多次致電張學良,表示願意自己做人質,換回蔣介石。後來蔣介石在張學良的陪同下返回南京,馮玉祥在機場上見到了蔣介石,見他面黃肌瘦,腰也直不起來。
前後馮玉祥幾次幫助了蔣介石,然而蔣介石對他怎樣呢?
1937年2月,宋慶齡聯合馮玉祥等人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的聯合、聯共、輔助農工三大政策,提出國共團結抗日,並在報紙上公布出來,受到民眾熱烈響應。
蔣介石很不滿,馮玉祥對他說:孫夫人沒做錯,老百姓都知道,要聯合起來打日本,你還怕什麼?
七七事變,抗戰爆發。蔣介石迫於形勢實行國共合作統一抗日。馮玉祥對他說:只有這一件事你辦得好。
淞滬抗戰期間,蔣介石派馮玉祥去上海指揮戰事。但西北軍都不在上海,那裡基本上都是中央軍,馮玉祥指揮不動這些人。
馮玉祥向蔣抱怨後又被派到華北督戰。但他的舊部都已經做大了,不願意一個老太爺在那坐著天天管他們,因為前面講過馮玉祥是典型的家長作風,那幫人都敬而遠之。後來他被免職了。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馮玉祥來到重慶,看到國民黨內部太腐敗了,剋扣糧餉虐待士兵,氣憤不已。開會時他又直言不諱,不給蔣介石面子,讓蔣下不來臺。
蔣介石雖然非常氣憤,但也礙於大哥講話不好發作。為了避開馮玉祥,何應欽想出了一個歪主意,他把會議時間特地安排在馮玉祥外出演講的時候。馮玉祥演講時非常受歡迎,許多學校都歡迎他去做演講。
前方的將士常常缺衣少糧,馮玉祥在四川發動了節約獻金救國運動,一個月籌集的錢創下了全國城市捐款之最。
汪精衛叛逃出國後,馮玉祥一面大罵汪精衛,一面勸蔣介石不要和日本人言和。
抗戰時期雖然兩黨合作,但是蔣介石心裡對中共是有小算盤的。而馮玉祥和中共的關係非常友好,結果被何應欽公開指責,家人也被特務監視。
但馮玉祥並不理會,重慶談判時他還在家裡宴請毛澤東一行人,因為他覺得和平建國有望實現了。
05 遇難
內戰爆發後,在李濟深等人的勸說下,馮玉祥去了美國,蔣介石也早就希望他離開。兩人的關係這時候已經貌合神離了。
到了美國的馮玉祥,在報紙上看到了蔣介石鎮壓學生的消息,就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還在街頭演講,揭露蔣介石發動內戰和獨裁統治。這對當時依靠美國援助的國民黨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蔣介石非常惱火,就讓他回國,但被拒絕了。
與此同時,馮玉祥秘密參加了國民黨革委會的籌備,實際也是民革的核心人物之一。
1948年7月,馮玉祥受中共邀請從美國回到國內的途中,乘坐的「勝利號」客輪突然失火,不幸遇難。如果不是這場災難,馮玉祥可能成為新中國的重要領導人。
他的逝世引起了新中國領導人的極大憤慨和同情,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客輪失火的原因一直是個謎團,史達林還為此派人調查過。
如果你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讚吧,多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