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些核心期刊投稿標準比想像更嚴格

2020-09-05 Sci投刊指導李老師

眾所周知,一旦踏上了學術的道路,那麼寫論文發期刊將會是你學術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件大事。不僅在讀博時學校會對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有要求,這也是衡量學術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發世界知名的頂級期刊和普通期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學術期刊等級劃分標準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咖位」,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SCI、SSCI期刊。

SCI別名《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它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種。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是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索引。

進入這兩個類別的論文可以算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是對作者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如《Nature》、《Science》、《Cell》、《柳葉刀》這類國際知名期刊是SCI收錄期刊中最知名的幾個。

除了像SCI、SSCI這樣按期刊質量劃分之外,期刊等級的劃分還有多種方式,如按註冊地劃分(CN類、ISSN類),按主管部門劃分(國家級、省級)。在國內,期刊質量劃分還包括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國科技核心、CSCD、社科院核心等等標準。


sci/ssci論文發表私信我


投稿國際頂刊有多「嚴格」?

了解完不同等級的學術期刊,那麼對於《Nature》、《Science》這種學術人夢寐以求的世界頂級期刊,究竟應該用什麼姿勢投稿才能登上呢?

下面,我們就來以幾家知名期刊為例,看看它們的投稿標準。

NATURE(《自然》)

英國著名雜誌《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

《自然》雜誌每周只發表200篇論文中的8%左右,因此它的評選標準非常嚴格。2017年,10768份投稿中,只有820篇投稿最終被出版,出版率為7.6%。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科學論文(文章)的標準是:報告原始科研成果(主要成果和結論不得發表或提交他人);具有突出的科學重要性;得出一個跨學科讀者感興趣的結論。

對於不同類型的論文有著不同的編輯標準,如大數據集論文應該致力於報告一個完全全面的數據集,完整並具有廣泛的驗證,或提供重大的技術進步或科學見解;僅取得技術進步的技術型論文也將被考慮,因為所報導的技術將對其他研究人員產生重大影響;在缺乏新穎的機理見解的情況下,如果報導的治療效果對一種重要疾病有顯著影響,治療性論文也將被考慮。

作者應遵循《自然》網站上的格式要求來確保論文的水平、長度和格式符合要求。作者可以選擇投稿信來簡要說明提交的作品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它適合該期刊。投稿信不應與推薦人共享,並應用於提供機密信息,如利益衝突,以及宣布任何相關工作,如正在出版或在其他地方提交。

一篇論文讓編輯人員提交給同行評審的標準是,其結果似乎新穎、引人注目(具有啟發性、出乎意料或令人驚訝),所描述的工作具有直接和深遠的影響。

一旦決定了論文的同行評審,審稿人的選擇就由分配了稿件的編輯決定,大多數論文都是寄給兩三個審稿人,但也有一些論文是寄給更多審稿人,偶爾也會寄給一個審稿人。


論文發表私信我

SCIENCE(《科學》)

《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該雜誌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34;(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是一個國際非營利性科學協會,出版有《科學》(Science)、《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科學免疫學》(Science Immunology)、《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科學信號》(Science Signaling)和《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對於不同種類的文章,期刊有著不同的要求:

同行評議的研究論文:預計會有重大進展。文章最多4500字,需包括摘要、介紹、最多六個圖表及約40條參考文獻等。

對於在線展示的研究論文,預期這些論文將會呈現無法以印刷版完全呈現的重要研究成果,值得提供額外的篇幅和注意力。這些論文可以達到8000字。

報告(最多2500字)將展示具有廣泛意義的重要新研究成果,需包括摘要、介紹、最多四個圖表及約30條參考文獻等。

對大多數論文的決定都是在幾周內做出的,論文通常在提交後不到四個月就會發表。在「研究文章」和「報告」類別中期刊要求材料和方法部分提供足夠的細節以支持研究的可重複性。

綜述(Reviews)類別也可以在線發表,可達到6000字,包括多達100個參考文獻,4-6個圖表。它們應該描述和綜合跨學科意義的最新發展,並強調未來的方向。

評論(Commentary)中,「Science&34;柳葉刀&34;Lancet&34;尖頂穹窗&34;照亮醫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其它類似的核心醫學綜合刊物還有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及英國醫學期刊。

《柳葉刀》對於不同種類的論文有著不同的要求:

社論(Editorials):社論是每一份《柳葉刀》雜誌的聲音,提高人們對臨床和全球衛生主題以及任何與衛生有關的問題的認識。這些文章由雜誌的編輯團隊內部撰寫,並由雜誌籤署(例如,《柳葉刀》周刊署名為《柳葉刀》)。

評論(Comment):大多數評論是由期刊編輯委託發表的,對於自己提交的評論需要是針對與普通醫學受眾相關的主題,包括過去一個月或不久的將來發生的事件。

通信(Correspondence):讀者對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內容或其他讀者普遍感興趣的話題的反響。這些文章通常不會經過同行評審。

視角(Perspectives)關注社會健康和醫學的各種作品,包括書籍、電影、戲劇和展覽評論,以及病人寫的作品。這些文章是由編輯委託撰寫的。

論文(Article):經過同行評審的可能改變臨床實踐、政策或對疾病的看法的原始研究報告。這些包括介入臨床試驗、觀察研究、建模研究和薈萃分析。

綜述(Reviews):對一個主要話題的明確概述或對當前感興趣的較窄領域的知識的更新。這些可以是面向疾病的、以臨床為重點的對衛生系統或衛生政策的概述或審查。

系列(Series):受編輯的委託,Lancet Series 包括兩篇或兩篇以上的文章,深入探討一個特別感興趣的主題,探索新的思維和推進一個特定的領域。

治療學(Therapeutics):給臨床醫生的關於疾病的新的、即將到來的治療選擇的最新的循證醫學評論。主要關注於特定疾病的新藥,但將委託對藥物類別或新的非藥物選項進行廣泛的審查。


NEURAL NETWORKS(《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雜誌是世界三大歷史悠久的神經模型學會的期刊: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NS),歐洲神經網絡學會(ENNS)和日本神經網絡學會(JNNS)。

《神經網絡》雜誌對有關神經網絡任何方面及相關計算智能方法的文章感興趣,涉及行為學,腦建模,學習算法,數學和計算分析,以及使用神經網絡概念和技術的工程和技術應用。

對於不同種類的論文,期刊有著不同的要求:

論文(Articles):作者需要指定五個部分中的一個: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學習系統、數學和計算分析、工程和應用。

信件(Letters)最多2500字,預計將包含重要的新研究成果,因此快速出版是合理的。每封信都應該包含一個摘要(不超過100字),最多25篇參考文獻。

評論(Reviews):專題的,全面的綜述,總結在一個廣泛的研究領域的重大進展。提交完整原稿前應與總編輯聯繫並提供大綱。

給編輯的信(Letters to the Editor):發表評論、指出錯誤或表達與本雜誌先前發表的一篇論文的重大分歧的簡短通信。原稿作者將與獨立審稿人一起對論文進行評審。如果給編輯的信的作者和原稿的作者之間存在實質性分歧,編輯可以邀請後者的作者進行反駁。此類信件應儘可能簡潔,不超過2頁的格式。

相關焦點

  • 怎樣投稿才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些核心期刊投稿標準比想像更...
    不僅在讀博時學校會對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有要求,這也是衡量學術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發世界知名的頂級期刊和普通期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學術期刊等級劃分標準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咖位」,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SCI、SSCI期刊。
  • 國內期刊版面費高,專業影響力低,投稿免費的SCI期刊難道有錯?
    雖然科技部下發不唯SCI論文的公告,鼓勵大家發表國內的科技期刊,然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於國內的期刊並不感冒,因為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科技期刊不僅專業性要低,而且版面費還高,特別是最近幾年,資訊時代的興起,科研論文中介興起,職稱論文大幅灌水,同時也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發表論文和專利最多的國家,相對於SCI的相對嚴格的審核制度,國內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水份太大,正是很多論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 Nature、Science、PRL等期刊,對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來源丨物理所研究生教育 ← 關注TA辛辛苦苦得到了實驗數據,卻在文章投稿時被審稿人另外請以儘可能高的解析度保存原始格式的文件,因為Science可能會要求提供這些原始圖像。圖片的寬度一般應為稿件中單欄的寬度(8.6釐米),對於需要包含更多細節的圖片來說,可以使用1.5或2欄的寬度。作者需要以電子的方式提交,首選格式是.ps,.eps,.pdf,.jpg和.png;數字編號按照在文本中引用的順序排列。每幅圖都需要有一個總結性的標題。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這個高端平臺既要能溝通不同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又要能溝通科學家和公眾。所以,Nature在創刊之初的定位是:由真正的頂尖科學家運營的科學和科普期刊。在創刊之初,Nature不但發表學術論文,還發表通俗文章、科學雜談、書評甚至科幻小說。直到今天,Nature依然登載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
  • 檔案學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但該分類只是反映了上述期刊的主要發稿取向,並不意味著它們只刊登業務研究,通常均設有「理論研究」欄目,為基礎理論稿件提供發文空間。所以,小、中篇幅的理論文章亦可投交這些期刊。但這5本業務類期刊中,「學術文章」和「業務文章」佔比是存在巨大差異的。
  • 核心期刊投稿三部曲:第二階段是常識,第三步是行業「規矩」
    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只有通過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才能被業界、乃至整個行業所認可,也更能體現這篇論文的價值。那什麼是權威學術期刊呢?在國內,公認的權威學術期刊,幾乎全部囊括在8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裡面,這8個體系的刊物目錄均由眾多國內學術界、期刊界、管理部門專家嚴格篩選而出。
  • 教育類核心期刊投稿指南碩士畢業發表,快速審稿錄用
    如果文章被拒絕是因為數據或分析有嚴重缺陷,這類文章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數據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結論後,再將經過修改的「新」文章寄給同一SCI期刊,編輯通常會考慮重新受理。SSCI的這些優點對科技工作者查新文獻、跟蹤國際學沿、科研立項以及在具體的課題研究時及時了解國際動態都有很大幫助。核心期刊稿件發表和一般的比賽、項目不一樣。
  • 核心期刊論文投稿技巧;如何快速發表核心論文?
    但是,核心期刊相對於普通期刊來說,數量畢竟是少數,在對來稿進行審查時,非常嚴格。很多作者都感覺發核心期刊實在是太難了。   那麼,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真的很難嗎?其實不然!只要領悟到核心期刊的投稿方式和技巧,作者本人的學術論文質量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做到快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自己的學術文章。
  • 乾貨:說說論文投稿的那些事,擁有核心期刊不是夢!
    如何能較快的出刊?怎樣找到適合的刊物?   有人可能認為一稿多投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依我個人而言,一稿多投不僅不能找到適宜的刊物,甚至可能對作者產生不良影響。其實,論文投稿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結合個人經驗談一談論文的投稿與發表。
  • 收藏丨檔案學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剩下的5本核心期刊,《中國檔案》《檔案管理》《浙江檔案》《北京檔案》和《檔案與建設》通常被稱為「業務期刊」。但該分類只是反映了上述期刊的主要發稿取向,並不意味著它們只刊登業務研究,通常均設有「理論研究」欄目,為基礎理論稿件提供發文空間。所以,小、中篇幅的理論文章亦可投交這些期刊。但這5本業務類期刊中,「學術文章」和「業務文章」佔比是存在巨大差異的。
  • Nature、Science、PRL等頂級期刊,對論文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圖例應當足夠細緻以便於每個圖片及標題都能獨立於正文來理解。為了加快論文發表過程,請按照準備初稿的說明中給出的樣式準則,最好將圖形創建為基於矢量的文件,例如Adobe Illustrator生成的圖形。圖片列印出來的寬度通常應為5.5釐米(1欄)或12.0釐米(2欄)。條形圖和簡單的折線圖可以減小到較小的寬度。
  • 如何準確投稿醫學論文期刊?
    NO⊱FIRST⊰如何準確投稿醫學論文期刊?近年來,科研人員的投稿意識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重視所投向期刊的質量及其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希望自己的論文能被權威檢索系統收錄,讓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
  • 如何投稿頂級期刊? Science系列主編如是說...
    不要刻意追求高影響因子期刊記住,投Science有大概95%的機率被拒仔細研讀期刊宗旨、範疇、讀者群和作者須知這些內容都是編輯仔細推敲過的至少閱讀期刊前六期內容不同期刊對稿件要求不盡相同,不要暴露自己的馬虎和前面被拒經歷。否則等於自動進入SS list一定要認真研究、認真對待你要投稿的期刊,避免文章在進入審稿環節前被拒。雖然大家都有很大的壓力,需要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文章。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他們希望能製造出更靈敏的電子探測器,以及更好地製備蛋白樣本的方法。這樣的話,就能夠對更小的、更動態的分子進行成像,並且解析度更高。5月,有研究者發表了一篇細菌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到了0.22納米。這也顯示了低溫顯微鏡的潛力。1997年時,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構生物學家Richard Henderson非常堅定地宣稱,低溫電鏡會成為解析蛋白結構的主流工具。
  • 學習怎樣在《Science》上發Letters|scienc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IF背後的邏輯在於,一個期刊上論文平均被引用的次數越高,說明這些論文在被更多的研究者參考引證,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從而也反映了這個期刊的水平較高。基於上述的邏輯,SCI和隨之衍生的IF從提出之日至今,逐漸演變成了對科研成果的一個重要評價方法。對於這一辦法,也並不是沒有爭議,參見「SCI」神話早該破了!
  • Nature Communications投稿科普
    根據Nature官方數據(如下圖),從投稿成功到首輪編輯部決定作出的中位數時間是8天;從投稿成功到第一輪外審結束並作出決定的中位數時間是46天;從投稿成功到最終收到決定意見的中位數時間是由於本身第一輪編輯部決定周期很快,所以期刊不接受投稿前諮詢(pre-submission enquiries)。NC把透明同行評議作為長期制度採用。透明同行評議的目標是通過提供讓編輯作出決定發布論文的相關信息,將同行評議過程開放化。論文一旦被採用,作者將被詢問是否同意將審稿報告和最終被接受的論文版本一起發布。
  • 研語新知 | 文科碩士生如何給核心學術期刊投稿
    核心學術期刊的審稿時間最低為三個月,通常三個月未收到用稿通知即為不用。投稿成功需等候排版曰期。核心學術期刊審稿嚴格,編輯一般都要三校,發表周期快的從收稿到發表也要四個月。有些刊物就明確說明一旦錄用便直接發表,不許作者退稿。在多處期刊發表同一篇論文是學術不端的行為。所以投稿時要做好以下幾件細微的事。
  • CPS2019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
    CPS2019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經過會議組織委員會和中國物理學界的共同努力,秋季會議已由最初200人規模逐步發展到目前的3000多人規模,已成為中國物理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品牌學術盛會。
  • 如何選擇適合的投稿期刊?看這套流程和技巧!
    論文寫得好,不如期刊選的好!我們都知道,無論涉及到評獎還是評職稱,SCI論文期刊的等級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剛開始投稿期刊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麼多,覺得只要是SCI論文期刊就可以了。其實SCI論文期刊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幾篇低IF的論文可能不如一篇高IF的論文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