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cience、PRL等頂級期刊,對論文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2021-02-13 生化環材公開課

來源丨物理所研究生教育 ← 關注TA

辛辛苦苦得到了實驗數據,卻在文章投稿時被審稿人diss數據圖片不夠規範,甚至一切都要推倒重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慘痛經歷呢?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們在平常就應養成良好的學術規範,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各大主流期刊對文章中圖片的要求吧~ 

 圖像應儘量確保清晰度,避免不必要的複雜性,著色和過多的細節。 除非各部分之間具有邏輯上的聯繫,否則圖片不應包含多個子圖。 描述化學結構的作者應按照《自然研究化學結構樣式指南》進行。 圖片中的字母(坐標軸等的標記)應為小寫字母,首字母大寫且不使用句號。數字和單位之間應有一個空格,並遵循SI命名法(例如,ms而不是msec)或特定欄位通用的命名法。千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1,000)。異常的單位或縮寫應完整說明或在圖例中定義。儘可能避免在陰影或紋理區域上直接使用分層字體及反向字體(彩色背景上的白色字母)。圖例應以圖的簡短標題開頭,然後是每個子圖和所用符號的簡要描述。圖例不應包含方法的任何詳細信息,對方法的描述也不應該超過100個字(在整篇論文中總字數少於500個字)。除去方法部分外,圖例應少於300個字(在整篇論文中總字數不超過800個字)。所有誤差棒都必須在圖例中定義。 圖例應以簡要標題開頭,然後是每個子圖和所用符號的簡短描述,重點是描述圖中顯示的內容,並非強調使用方法的細節。應該說明所有誤差棒的含義以及計算方法。每個圖例總計不得超過250個字。附圖應按照在稿件中出現的順序以阿拉伯數字編號。首選一欄或兩欄格式的圖片。 圖中字母應使用清晰的無襯線字體(例如Helvetica);所有圖片應儘可能使用大致相同的字體及相同的大小。希臘字母應使用符號字體。所有顯示項目都應在白色背景上,並應避免過度或不必要的裝扮。直方圖的縱軸不應被截斷以誇大微小差異。標籤必須具有足夠的大小和對比度,以便即使經過適當的縮小也可以閱讀。圖中最細的線應不小於1點寬。子圖應以小寫的粗體a,b等標記,大小字體應與圖中其它地方相同。除每個標籤的首字母大寫外,其它字母應為小寫。數字和單位之間應有一個空格,並遵循SI命名法(例如,ms而不是msec)或特定欄位通用的命名法。千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1,000)。異常的單位或縮寫應完整說明或在圖例中定義。 使用比例尺而非放大倍數,並在圖例中定義其長度而非在其本身上定義。在圖例中,請使用視覺提示而不是口頭說明,例如「空心紅色三角形」。 應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數字:例如,以小表格或直方圖顯示的數據通常可以在文本中簡要說明。除非各部分之間具有邏輯上的聯繫,否則圖片不應包含多個子圖。 當稿件被接受出版時,我們將要求提供高解析度的圖形文件。有關電子圖像的詳細信息,請參見這裡。最終提交版本的解析度應為:彩色圖至少300dpi,灰度圖至少600dpi,線條圖至少1200dpi。(初始提交時無需高解析度的圖片,但請確保解析度足夠讓審稿人評定數據的質量)請提供RGB色彩且解析度在300dpi以上的的圖像。請在所有圖片中使用相同的字體((Arial或Helvetica),希臘字母採用符號字體。使用清晰可見的顏色,避免使用紅色和綠色來作為對比色。對於螢光圖等初始數據要重新上色。儘量避免使用彩虹(rainbow)色標。 圖片尺寸最好按照你希望它們出現在文章中的大小來準備,在這個尺寸下,最優化的字體大小應在5pt到8pt之間。ai, .eps, .pdf, .ps .svg(fully editable vector-based art).psd .tif (editable layered art) .psd, .tif, .png .jpg (bitmap images) .ppt (fully editable and without styling effects).cdx(chemical structures.)對於化學結構的格式,請參考《自然研究化學結構樣式指南》《ChemDraw模板》每幅圖的圖例應該小於350字,並且以簡要的標題句作為開頭,隨後對圖中內容(而非結果或數據)進行簡短陳述。圖例應當足夠細緻以便於每個圖片及標題都能獨立於正文來理解。為了加快論文發表過程,請按照準備初稿的說明中給出的樣式準則,最好將圖形創建為基於矢量的文件,例如Adobe Illustrator生成的圖形。圖片列印出來的寬度通常應為5.5釐米(1欄)或12.0釐米(2欄)。條形圖和簡單的折線圖可以減小到較小的寬度。符號和文字應足夠大,以便在縮小後清晰可見(縮小後的高度大約為7點(2毫米),不少於5點)。單個圖片中字體大小不應有過大的差異。不能作為矢量文件使用的線條圖在最終列印出的尺寸上應具有至少300 dpi的解析度。灰度和彩色圖在最終列印尺寸下的解析度也應為至少300 dpi。修訂階段的圖片文件必須採用以下格式之一(按首選順序): 用於拍攝或顯微圖像的矢量和光柵組合:PDF,EPS在當前階段,我們不接受上述格式以外的文件;特別是Microsoft Word文件中嵌入的圖片以及Microsoft PowerPoint文件。另外請以儘可能高的解析度保存原始格式的文件,因為Science可能會要求提供這些原始圖像。圖片的寬度一般應為稿件中單欄的寬度(8.6釐米),對於需要包含更多細節的圖片來說,可以使用1.5或2欄的寬度。作者需要以電子的方式提交,首選格式是.ps,.eps,.pdf,.jpg和.png;數字編號按照在文本中引用的順序排列。每幅圖都需要有一個總結性的標題。在圖例中、圖中或標題中定義各個符號與曲線。子圖命名為(a),(b)等,並且標題中應包含對各個子圖的描述。儘可能將包含多個子圖的圖片作為一個文件提交。最終在期刊上呈現的圖片成分與細節應適於閱讀:最小標題及數字的高度至少為2mm,每個數據點的直徑至少為1mm,曲線的線寬至少為0.18mm。圖片坐標軸上應標明繪製的物理量,並在其後用括號表明單位。拍攝圖像(灰度或彩色)應為高解析度的jpg或png 文件。如需提供掃描圖像,應儘可能以高解析度(600dpi以上)進行掃描再縮放至最終大小。圖片應當精準地呈現科學的結果,如果對圖像有修正的話(如改變亮度等),應當在圖片標題中進行說明。對於僅在網上可見的彩色圖片來說,需要提供.ps或.eps文件。確保彩色圖片在灰度下仍然易於理解。為了做到這一點,可以使用在灰度下區分明顯的顏色以及不同類型的線型(實線、虛線等)。如果圖像需要在列印版的期刊中呈現顏色的話,請在提交稿件時清楚地指明哪些圖片需要彩打。

本文整理了以上各大期刊對發表圖片要求的要點,想要了解更詳細的信息可以點擊下方的參考連結哦~祝願大家在接下來的科研工作中能夠未雨綢繆,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成長為最棒的科學家!

1. https://www.nature.com/nature/for-authors/formatting-guide 2. https://www.nature.com/nphys/for-authors/preparing-your-submission#preparing-figures3. https://www.nature.com/documents/ncomms-submission-guide.pdf4. https://www.sciencemag.org/authors/instructions-preparing-revised-manuscript5. https://journals.aps.org/prl/authors#content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具有超強的技術實力和專業性。是同時擁有VASP、Materials Studio、Gaussian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海外高層次全職技術團隊的正規機構!

相關焦點

  • Nature、Science、PRL等期刊,對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們在平常就應養成良好的學術規範,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各大主流期刊對文章中圖片的要求吧~(初始提交時無需高解析度的圖片,但請確保解析度足夠讓審稿人評定數據的質量)請提供RGB色彩且解析度在300dpi以上的的圖像。請在所有圖片中使用相同的字體((Arial或Helvetica),希臘字母採用符號字體。使用清晰可見的顏色,避免使用紅色和綠色來作為對比色。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迎來頂級期刊豐收年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12月12日,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這已經是浙江大學在2019年發表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論文,其他四篇分別是信電學院的陳紅勝教授,材料學院的餘倩教授,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這兩本經典期刊在中國普羅大眾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舉,以至於產生了很多都市傳說,比如在珠海市某區,發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論文獎勵一百萬人民幣。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給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華人馬宏寶主編,發表的論文以中國人的文章居多。
  • 我國缺少的不是論文,而是像《自然》和《科學》這樣的頂級期刊
    科研水平要以論文的質量來評判,而目前中國卻沒有幾個像樣的期刊,更別說是頂級期刊。我國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那麼稀缺。而且很多的大學生畢業後會選擇讀研究生繼續深造。而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論文是他們畢業的籌碼,很多學校現在都是沒有發表的論文就無法畢業,博士的要求更高,不僅要發論文,更是要發質量高的論文。中國人發論文的數量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但是絕大部分的論文都發表在了國外期刊。我國不缺少論文,缺少的是質量高的期刊,更缺少的是頂級的期刊,像science和nature。
  • 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在世界頂級綜合期刊NS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
    來自中國的科研學者逐步在世界科研圈內獲得曝光度,2020年世界頂級綜合科技期刊《nature》和《science》共撤稿18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的論文有兩篇,佔比1/9,撤稿論文創造了兩個首次和第一,2020年7月22日,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教授團隊從《nature》撤稿,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開創了一個第一,2020
  • 溫州醫科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klotho-FGFR-FGF23-HS對稱的四元複合物模型(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51)  溫州網1月1月17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0)。陳高幟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碩士生付麗麗和梁廣教授為署名作者,李校堃教授和紐約大學MoosaMohammad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這是溫州高校首次在《Nature》期刊上發表論文,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 在Cell、Science、Nature發表一篇論文究竟有多難?
    Cell、Nature、Science,簡稱 CNS,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頂級期刊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小編先歪個樓,比如2017年的時候,一整年的時間Science一共發了702篇論文,那麼就有8073篇文章被拒,相當刺激了。)
  • 近20年全國大學頂級期刊論文數排名,與世界名校差距明顯!
    這個成績表明了國內高校在發表論文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僅僅量大並不能說明什麼,核心論文尤其是頂級期刊論文數才是衡量一所大學科研成果的最好檢驗。在國際中,有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分別是CELL、nature和science,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CNS(細胞、自然和科學)三大期刊。能在這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無一不是對行業發展有顛覆作用的成果。那麼,國內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如何呢?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研究論文「Tuning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 of AIEgens to Boost Theranostic Efficacy for Colon Cancer」發表在化學領域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4.69)上,
  • 《nature》系列論文為何難發?審稿周期長,公開期刊版面費用昂貴
    如果想要快速發布論文,在科研圈中,一般人都會推薦美國雜誌,因為美國頂級期刊審稿速度非常的快,而歐洲的頂級期刊《natu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卻非常的長,naut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長的原因有很多,就拿中國科學家們喜歡灌水的化學期刊為例,中國科學家們發表JACS的數量遠超過nature系列化學子刊,因為JACS相當的於美國科學院雜誌,再接收到論文稿件後
  • 成都這所大學,上了全球頂級科研期刊《Nature》封面!
    到底是什麼樣的論文能登封全球頂級的科研雜誌電子科技大學團隊研究的這項工作提出:去耦合機制將表面浸潤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通過在兩個結構尺度上分別進行最優設計,為超疏水表面創造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鎧甲,解決了超疏水表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此外,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論文都是在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顯然沒有什麼編輯質量控制。號稱女版方舟子、先後舉報過曹雪濤院士、周德敏教授論文造假的「打假偵探」Elisabeth Bik,曾是一名微生物學家,2019 年 5 月正式轉型為全職的圖片打假人。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2015年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
  • 學術論文發表|cns期刊是什麼?
    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cns期刊是什麼?可能很多國內作者對這個國際期刊不是深了解,可能對著這個cns是屬於什麼類型也不清楚,這其實對於我們在國際期刊上論文發表論文是不利的,cns其實就一個英文的縮寫,其實這是三個刊物字母的的首字母,全名是:cell nature science,cns則是國際最高的《細胞》《自然》和《科學》的一個學術雜誌,cns並不是一大類期刊,而是說的這三個刊物。
  • CPS2019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
    CPS2019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經過會議組織委員會和中國物理學界的共同努力,秋季會議已由最初200人規模逐步發展到目前的3000多人規模,已成為中國物理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品牌學術盛會。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根據Elisabeth等人的分析,該論文存在「灌水」嫌疑,原因是:論文內所包含的多張佐證圖片與先前已發表的文章裡所使用的圖片高度相似。 圖片示例1:
  • 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封面論文!
    該工作第一作者為我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博士生王德輝,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論文工作主要在我校完成。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在Nature上發表研究成果,標誌著我校在材料表面科學研究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合作者還有我校物理學院陳龍泉教授和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朱順鵬教授。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
    這兩本經典期刊在中國普羅大眾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舉,以至於產生了很多都市傳說,比如在珠海市某區,發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論文獎勵一百萬人民幣。 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給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華人馬宏寶主編,發表的論文以中國人的文章居多。
  • 因圖片重複等問題,Nature期刊撤回一篇關於利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
    在這些評論在PubPeer上發表大約一周後,Nature期刊在這項研究中添加了一個編輯說明,意在提醒讀者該期刊已開始調查對這篇論文中的數據提出的擔憂。根據2019年2月20日發布的這份撤回通知,「鑑於這篇論文中的圖片表示和基礎數據存在問題」,論文作者們正在撤回論文。在這27名論文作者中,除了Samaha之外,其他的論文作者都同意撤回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