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炸裂!在Cell、Science、Nature發表一篇論文究竟有多難?

2020-12-11 騰訊網

  本文轉自「投必得學術」,已獲授權

  在Cell、Nature、 Science發表一篇論文究竟有多難?

  This is a question.

  Cell、Nature、Science,簡稱 CNS,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頂級期刊,投稿難度之高使其成為該領域科研人員發文的最高目標。

  近幾年,中國科研界碩果纍纍,好消息頻頻傳來,大家為中國科學的欣欣向榮喝彩,甚至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些成果能否獲得諾獎。一搜索CNS,馬上讓你腎上腺激素飆升,並為之熱血沸騰。

  民間有個通俗易懂的公式:發CNS=很牛

  而各大高校對於發CNS的獎勵措施,也是十分誘人。之前就聽說在深圳大學,一篇Cell 、Nature、Science,獎勵能達到50萬,真是讓人瞬間產生為科研去死的衝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50萬還不是最高的,小編搜到的珠海《橫琴新區博士後管理工作暫行辦法》中,「在國際學術刊物Nature或Science發表論文,給予每篇100萬元的獎勵。」天了嚕!100萬!

  所以,在Cell、Science、Nature發表一篇論文的難度也可想而知,肯定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的。但是,發表一篇CNS究竟有多難?

  且看小編隨手一百度的結果:

  好吧,該題答主的答案雖僅有兩字,卻滿含苦澀。但仍舊不那麼直觀形象,於是小編又拿出珍藏已久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再來幫大家搜尋優秀的答案!

  一、知乎答主@Elseeyes的回答:在國內,基本上傑青是比較有希望了

  以Science為例,首先看看拒稿率: 92%。(Oh my God!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小編先歪個樓,比如2017年的時候,一整年的時間Science一共發了702篇論文,那麼就有8073篇文章被拒,相當刺激了。)

  「這個競爭難度類似于田徑界中國人在各個項目上衝刺金牌。看似什麼內容都可以去試試,但是只有頂峰的幾個小組有機會把研究成果發表出來。」

  二、百家號某文:科研人員想要發一篇CNS論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難度更大

  2018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河南省有98.2萬考生,從98.2萬考生中清北一共錄取400個人。

  而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的時候全世界一共有780萬名科研人員,截止現在2019年,考慮到世界大學擴招的都比較厲害,這個數量可能已經超過900萬,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了。

  假設每一篇論文都是一個獨立作者、獨立課題組單獨完成,不包括幾個課題組合力的情況下,來計算概率的話。總共1500篇論文,對將近一千萬人的科研群體,那麼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這概率真的是低到令人髮指了,大概是一萬人不到兩個的水平。

  如果真的能發表一篇CNS,基本上代表你的科研能力是全學校最厲害的,不說別的,評一個大學教授應該問題不大。如果保持自己的科研水平不下降的話,那麼成為學界的權威,到最後評上院士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三、眾多網友不淡定了:發一篇CNS論文,就可以在各個高校橫著走了!

  蜘蛛俠:

  整個2018年武漢大學也只發出了一篇nature和一篇science,武漢大學開國以來就發了一篇nature。

  鋼鐵俠:

  狀元年年有,nature不一定有。

  黑寡婦:

  我們學校的政策是能上這兩個雜誌,獎勵100萬。

  浩克:

  獎勵啊、內部經費啊噼裡啪啦拿到手軟!

  美國隊長:

  對不起,CNS在手,我要橫著走了。。。

  其實寫了這麼多,大家可能也看出來了,在發CNS這件事上,其實一個人能做的事情相當有限。

  因此,不要再去問自己怎樣才能發,這是捨本逐末。科研人員一方面要安心完成科研的具體任務,另一方面一定要多讀多看培養自己的視野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好好寫論文!

相關焦點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迎來頂級期刊豐收年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12月12日,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這已經是浙江大學在2019年發表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論文,其他四篇分別是信電學院的陳紅勝教授,材料學院的餘倩教授,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Ting共同通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Cell-Surface Proteomic Profiling in the Fly Brain Uncovers Wiring Regulator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種特定於細胞類型的時空解析方法來分析完整組織中的細胞表面蛋白質組。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5月,有研究者發表了一篇細菌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到了0.22納米。這也顯示了低溫顯微鏡的潛力。1997年時,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構生物學家Richard Henderson非常堅定地宣稱,低溫電鏡會成為解析蛋白結構的主流工具。在將近20年後的今天,他的預測比當年有了更多底氣。
  • 本科期間,發表一篇SCI論文,有多難?對考研有用嗎?
    這篇文章,我們討論一個話題,關於SCI論文與考研的關係,本科期間發表SCI,有多難?到底對考研有沒有用? 在討論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SCI,因為,即使是有些研究生,可能都不太了解SCI。 什麼是「SCI」?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比如前幾天,北京大學發表的兩篇nature:5月22日出版的《Science》,刊發北京大學電子系2篇論文,分別是:張志勇-彭練矛《用於高性能電子器件的定向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陣列》和 孫偉《核酸引導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製備》。
  • 2017年,中國科學家已發表9篇NSC論文!表現最突出的大學竟然是…
    2017年以來中國科學家發表的9篇NSC論文中,北京大學表現最為突出,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發表2篇Science,此外,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還合作發表一篇Cell。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中,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和南京農業大學各發表一篇Science,西北大學和中山大學各發表一篇Nature,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發表一篇Cell。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onosomes actively translate synaptic mRNAs in neuronal processes」。
  • 學術論文發表|cns期刊是什麼?
    可能很多國內作者對這個國際期刊不是深了解,可能對著這個cns是屬於什麼類型也不清楚,這其實對於我們在國際期刊上論文發表論文是不利的,cns其實就一個英文的縮寫,其實這是三個刊物字母的的首字母,全名是:cell nature science,cns則是國際最高的《細胞》《自然》和《科學》的一個學術雜誌,cns並不是一大類期刊,而是說的這三個刊物。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南開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019年1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重大進展!
  • 超400篇論文被疑造假,涉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Bik團隊揭論文工廠黑幕
    圖源:Bik 本人的博客 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根據 Bik 團隊的整理,本次被曝造假的這 400 多篇文章中,最早的論文發表於 2016 年,而大部分論文發表於 2018~2020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主刊論文,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發表,3月13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戈惠明
  • 2020年2月21日Science期刊精華,復旦大學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ell atlas of human thymic development defines T cell repertoire formation」。這些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技術從發育中的胸腺以及兒童和成人的胸腺組織中分離並分析了約20萬個細胞。
  • 中國重點大學發表國內期刊論文排行榜,武漢大學位居全國第四!
    然而評價一所大學的科研實力,通常是按照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評價。無論是ESI評價,還是高校自然指數,都反映了一所高校在科學技術方面所做的貢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國重點大學的期刊論文發表情況。根據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國內科研機構學術志統計了2007-2017年之間,我國各高校發表論文的數量和綜合指數,其中,綜合指數包含了期刊的論文指數,發表論文數量,總的被引頻次和核心區平均值等因素。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大學是武漢大學,在過去的十年之中,發表論文總數量達到了114148篇。
  • 2020年2月28日Science期刊精華,北京大學同期發表Science論文一篇
    2020年2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2月28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6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ISPR-engineered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ancer」。對這三名患者來說,益處是有限的:一人已經死亡,而另外兩人的病情已經惡化。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發表12篇Nature、Science和Cell!
    來源 | 青塔   近年來,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明顯,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重大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