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投必得學術」,已獲授權
在Cell、Nature、 Science發表一篇論文究竟有多難?
This is a question.
Cell、Nature、Science,簡稱 CNS,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頂級期刊,投稿難度之高使其成為該領域科研人員發文的最高目標。
近幾年,中國科研界碩果纍纍,好消息頻頻傳來,大家為中國科學的欣欣向榮喝彩,甚至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些成果能否獲得諾獎。一搜索CNS,馬上讓你腎上腺激素飆升,並為之熱血沸騰。
民間有個通俗易懂的公式:發CNS=很牛
而各大高校對於發CNS的獎勵措施,也是十分誘人。之前就聽說在深圳大學,一篇Cell 、Nature、Science,獎勵能達到50萬,真是讓人瞬間產生為科研去死的衝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50萬還不是最高的,小編搜到的珠海《橫琴新區博士後管理工作暫行辦法》中,「在國際學術刊物Nature或Science發表論文,給予每篇100萬元的獎勵。」天了嚕!100萬!
所以,在Cell、Science、Nature發表一篇論文的難度也可想而知,肯定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的。但是,發表一篇CNS究竟有多難?
且看小編隨手一百度的結果:
好吧,該題答主的答案雖僅有兩字,卻滿含苦澀。但仍舊不那麼直觀形象,於是小編又拿出珍藏已久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再來幫大家搜尋優秀的答案!
一、知乎答主@Elseeyes的回答:在國內,基本上傑青是比較有希望了
以Science為例,首先看看拒稿率: 92%。(Oh my God!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小編先歪個樓,比如2017年的時候,一整年的時間Science一共發了702篇論文,那麼就有8073篇文章被拒,相當刺激了。)
「這個競爭難度類似于田徑界中國人在各個項目上衝刺金牌。看似什麼內容都可以去試試,但是只有頂峰的幾個小組有機會把研究成果發表出來。」
二、百家號某文:科研人員想要發一篇CNS論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難度更大
2018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河南省有98.2萬考生,從98.2萬考生中清北一共錄取400個人。
而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的時候全世界一共有780萬名科研人員,截止現在2019年,考慮到世界大學擴招的都比較厲害,這個數量可能已經超過900萬,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了。
假設每一篇論文都是一個獨立作者、獨立課題組單獨完成,不包括幾個課題組合力的情況下,來計算概率的話。總共1500篇論文,對將近一千萬人的科研群體,那麼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這概率真的是低到令人髮指了,大概是一萬人不到兩個的水平。
如果真的能發表一篇CNS,基本上代表你的科研能力是全學校最厲害的,不說別的,評一個大學教授應該問題不大。如果保持自己的科研水平不下降的話,那麼成為學界的權威,到最後評上院士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三、眾多網友不淡定了:發一篇CNS論文,就可以在各個高校橫著走了!
蜘蛛俠:
整個2018年武漢大學也只發出了一篇nature和一篇science,武漢大學開國以來就發了一篇nature。
鋼鐵俠:
狀元年年有,nature不一定有。
黑寡婦:
我們學校的政策是能上這兩個雜誌,獎勵100萬。
浩克:
獎勵啊、內部經費啊噼裡啪啦拿到手軟!
美國隊長:
對不起,CNS在手,我要橫著走了。。。
其實寫了這麼多,大家可能也看出來了,在發CNS這件事上,其實一個人能做的事情相當有限。
因此,不要再去問自己怎樣才能發,這是捨本逐末。科研人員一方面要安心完成科研的具體任務,另一方面一定要多讀多看培養自己的視野。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好好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