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是他的錯,家長也有責任

2020-09-22 海綿小寶

曾經風靡一時的網遊

作者:海綿小寶,寶媽一枚。

鄰居的小孩才剛上幼兒園,就知道「吃雞」了,這令他媽媽頭痛不已,心想著孩子才幼兒園就迷上了網路遊戲,以後可怎麼辦?

現在的小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平板,許多父母談「網」色變,一說起電腦,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遊戲耽誤孩子學習,其實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那麼這樣的孩子內心肯定缺乏某種情感,才令他感到除了遊戲以外,一切都是乏味的。這樣的孩子,就算他生活在一個沒有遊戲的年代,也會因為其他事情而耽誤了學習

因此,家長們需要認識到:耽誤孩子學習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孩子本身出了問題。

到底哪四類孩子更容易沉迷網路遊戲,為什麼呢?

  • 第一類:缺少關愛的孩子。

同事小倩夫妻倆把在老家留守的兒子接到自己身邊來,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為了方便學習和聯繫,夫妻倆給孩子買了新手機電腦。不料,孩子剛來不久就迷上了玩手機和電腦,而且也不怎麼愛和爸爸媽媽說話。

為什麼留守兒童更容易發生沉迷網絡的現象?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親近的人,而留守兒童,從小生活在一個陌生的人際環境中,在大腦深處會隱藏許多負面的情緒,比如害怕、不安、恐懼、擔心等,但由於身邊長期缺乏信賴的人,負面情緒難以釋放,他們往往會假裝表面平靜,但內心會不斷並隨時隨地尋求支持、安全感和關愛。

留守兒童玩手機

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留守兒童都不怎麼愛說話,而像網路遊戲它們也不會說話,但其創造出的虛擬世界卻能給予留守孩子快樂、溫暖等抑制負能量的情緒,這種感覺就像,有一個人無條件默默地在陪伴你,關愛你,慢慢地,這個溫柔的魔爪把你拉進了網路遊戲的深淵……

而回想起我鄰居家的小孩,他出生在一個二胎家庭,弟弟才剛學會走路,媽媽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弟弟上,因為生活上很多事情他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但是弟弟還需要大人幫助,有時候他故意搗亂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沒想到招來的卻是媽媽的罵聲,所以缺少關愛的他在接觸了網路遊戲後,一發不可收拾,這就不足為奇了。

  • 第二類:被父母過度管束的孩子。

有的父母喜歡把孩子管得很嚴,孩子一犯了什麼小錯誤,就會加以責罰,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缺乏自主權,也很容易對網路遊戲產生依戀,因為在網路遊戲中,失敗了不會被批評,成功了會有獎勵,還會升級,孩子被包圍在一種高度讚揚與鼓勵的氛圍裡,產生依賴不足為奇。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有關態度與行為關係的自我價值定向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外在環境壓力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一種態度與具體行為之間一致性的高低,或對具體行為影響作用的大小,決定於這一態度本身是否居於個人價值系統的中心位置,是否對個人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態度的向中度越高,則有關的行為對個人的意義越重要,對個人遠效的心理影響也越大,從而這種態度對行為的影響作用也越大。

以上理論也可用來解釋網癮。在孩子的所有追求中,最關鍵的是,自我價值的追求,而親子關係是探尋自我價值的核心維度

有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定向。其中,家庭教育中的衝突、負面情緒、謾罵等,都可能會增加孩子在網上尋求自我價值的可能性,網絡成癮風險更大

孩子在親子關係中獲取不了情感支持,就會試圖在身邊的大小事物中獲取,而網絡是最直接最容易觸及的方式之一,因此可以這麼說,網癮實則上是對孩子自我價值缺失的一種病理性補償。

  • 第三類:成績差的孩子。

在學校裡,成績差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反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經常被安排坐在教室最後一排,受到同學的歧視。最可悲的是,這些孩子回到家裡,家長也會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沒給好臉色。

我們的教育評價體制長期以來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學習好,便一好百好」。不得不說,成績不好的孩子成為了這些教育的犧牲品

這些孩子一旦觸網,便可以不顧一切鄙夷的目光,責罵的聲音,只管做好一件事,就是玩遊戲,就可以獲得金幣,升級等獎勵。這種成就感,是在學校裡找不到的。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對青少年沉迷網絡作了分析,其中,她說到,「痴迷是擺脫現實的一個表現」

玩遊戲帶來的刺激、趣味、獎勵,可以替代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壓力、批評。

孩子之所以會迷戀網路遊戲,因為在一次次的過關打怪中,他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升級獎勵,自我價值得到了滿足,而這種快感,是在學習過程中從所未有的。

總而言之,孩子容易沉迷網路遊戲,是因為他們在遊戲當中容易獲得肯定,實現了自我價值。所以,我們要找出孩子的沉迷遊戲的緣由,才能幫助孩子重回正軌,正視網路遊戲。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可以怎樣做?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在家只顧著玩遊戲不學習都很糟心,也許很多父母會斥責孩子,更甚至打孩子,通過這樣逼使孩子遠離遊戲,但其實,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反而會破壞親子關係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沉迷網絡,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從而讓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呢?下面我給各位家長支幾招~

  • 培養孩子其他興趣

李玫瑾教授還建議,當孩子一沾上遊戲,那這個過程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擴充他的興趣

除了學習和遊戲之外,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音樂,學習滑冰,或者參加體育鍛鍊,那麼在孩子一周的時間當中,有兩三項非常有趣的事情供她自由選擇,他慢慢地就會減少對遊戲的關注度,把時間勻到每一件他感興趣的事情上。

如果你禁止了孩子一切的課外活動,只給他留下一個選擇——學習,那他只能往遊戲這條路上走。因此,家長要儘量抽出時間,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讓孩子長時間與手機電腦為伴。

  • 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

小孩子的世界其實是自成體系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語言和行為系統

有一次我帶寶寶去隔壁屋玩耍,撞見一個有趣的對話。

小男孩對她媽媽說,「弟弟不聽話,要把他關在音樂了。」那個媽媽第一次聽不懂,就無視了。小男孩見媽媽無動於衷,就繼續重複那句話。然而,男孩的媽媽就說,「聽不懂你說什麼,什麼把弟弟關在音樂裡啊」。

小男孩急起來,抓著他媽媽的衣服,激動地說到,「媽媽你聽得懂,把弟弟關在音樂裡」。這時候,那位媽媽還是一臉茫然,只見小男孩一直重複著那句話,最後竟然哭了起來。

我到至今都未琢磨出「把弟弟關在音樂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那個小男孩的認真臉告訴我,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他的眼淚也告訴我,他是多麼想得到大人的理解。

小孩子的詞語組織能力有限,對世界的認知也有限,有時候他們一些匪夷所思的語言行為,我們作為大人不能無視,尤其是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更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生活和語言方式。

由此,玩遊戲這件事亦然。可能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玩遊戲浪費時間,是一件沒意義的事,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能是出於情感的需要,譬如,在遊戲裡的過關斬將,升級打怪中獲得的成就感。網絡的世界雖然是虛擬的,但獲得的感受卻是真實的。

對於電子遊戲,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說:「要想更好的引導,作為父母應該更加了解遊戲本身。」

因此,玩遊戲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對話,和孩子成為遊戲裡面的玩伴,從一起探討遊戲中的規則或者人物角色做起,漸漸地,你的孩子才會主動和你分享遊戲以外的事情,最後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夥伴

  • 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

有的家長為了限制孩子玩遊戲,會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這作息表看起來很合理,勞逸結合,有的家長甚至很有責任心,到點了就會提醒孩子該幹嘛了。

事實上,家長這樣做只能夠暫時「管住」孩子,而不能教育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試想,你把孩子什麼時候該幹嘛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孩子還有什麼機會進行自我管理呢?

實際上,規則不必全由大人制定,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協商,譬如:羅列出今天孩子必須完成哪些事情,有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做了就有什麼額外獎勵,不按時完成會有哪些懲罰……這樣由淺入深引導孩子自主安排時間。

此外,家長不要在孩子房間安裝電腦,儘量讓孩子在公共空間上網,如:客廳,書房等。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孩子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

有關孩子的自我管理,這三句話獻給家長們:把制定規則的權力交給孩子,把執行監督的功能留給自己,切勿採取強制措施。

其實,網路遊戲也只是遊戲,他和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回想一下你小時候,有沒有為了玩捉迷藏老鷹抓小雞而忘了回家吃飯?直到大人找來,強行把你拉回家。

而現在的小孩子沒辦法在家裡附近找到那麼多的小夥伴,只能在網絡這個世界尋找虛擬玩伴,他們也常常玩的忘記吃飯,總覺得沒玩夠。

事實上,網路遊戲已經成為當代兒童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之一,家長們要做的,不是在「孩子玩遊戲會不會影響成績」這個問題上糾結不清,而是要思考,如何讓孩子在玩遊戲的同時又懂得自我約束,畢竟,比起學習成績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更重要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於網絡,到底是家長的錯,還是遊戲惹的禍
    因為手機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很多家長都選擇了用手機來收看,孩子本身就沒有什麼自控力,再加上很多的家長也沒有太在意,導致很多的孩子視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很多的小朋友也因此迷戀上了手機,終日沉迷在網路遊戲中,對學習變得不再感興趣,甚至出現了厭學的現象,如果在這時家長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出現叛逆心理,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並不無辜
    甚至有一些孩子,還會沉迷到一些網路遊戲裡面無法自拔。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就會,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熬夜,還會影響視力,總之危害很多,就不一一給大家列舉了。如果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青少年沉迷遊戲,家長建議「封殺」,網友:遊戲本身沒有錯!
    20年前,人們就說玩遊戲的將來沒出息,會毒害青少年。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說玩遊戲將來沒出息,遊戲毀了這一代。當孩子沉迷遊戲後,人們總認為孩子是無辜的,一切都是遊戲的錯,都賴遊戲,是遊戲毀了孩子的青春和前途。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破解?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和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際交流,作為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面對「無法自拔」的孩子,不少家長打過、罵過,但是最終,效果似乎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家長的作用到底應該如何發揮呢?
  • 防止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怎麼辦
    今天在問答裡面看到好多家長提問,怎麼樣讓孩子愛上學習,孩子沉迷網遊怎麼辦?我家也有小孩,他也玩網遊,但是我們平時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不能玩的,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玩一會,而且規定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雖然每次他都會拖延點時間,但是作為家長我表示理解,讓他打完那一局,孩子盡興了,親子關係更融洽了,也無妨多玩那麼幾分鐘。
  • 孩子到青春期了,一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孩子沉迷「玩手機和網路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隨著在家中學習的自由度較大,時間一長,學生在家學習就會因為各種網絡誘惑,漸漸失去學習耐心與興趣,開始借學習之名,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打遊戲等。這時,家長充當監督者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放任孩子無節制地使用手機、電腦可能導致他們因此沉迷在手機世界,遊戲成癮而不能自拔。面對孩子愛玩手機、沉迷遊戲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通常採取嘮叨,責備、打罵的方法。
  • 孩子為什麼沉迷網絡?家長別怪遊戲,這是孩子對自我的深度補償
    但是,我也私下問了一些支持這種方式幹涉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家長,有沒有效果?結果,絕大多數的家長跟我說,一點效果也沒有,只有極少數的家長跟我說,偶爾可能有效果。很多家長跟我說,你越是禁止孩子玩遊戲,孩子就越會跟你反著幹,越要玩:爸爸媽媽不給他手機玩,他就找爺爺奶奶要;當面不敢玩,那就躲在被窩裡玩;甚至還有蹭隔小夥伴家手機的······總之,防不勝防。為什麼家長越是要管孩子沉迷網絡,卻發現效果越難以見效呢?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提起網路遊戲,沈女士就揪心。初二的兒子平時住校,周五回家第一句話就是「手機呢?」之前兒子很喜歡閱讀,也喜歡運動,但是接觸網路遊戲之後,基本不出門,也不再看書,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都拿著手機玩遊戲。「玩遊戲對孩子視力和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影響,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沈女士憂心不已。
  • 家有沉迷「遊戲、網絡」的孩子怎麼辦?
    ,面對那些沉迷遊戲或網絡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停:停止情緒的表達宣洩和幹擾看:看他在玩什麼(抖音新聞朋友圈動漫遊戲等,雜的是沒有目的性,只是單純的時間消耗;單純的一方面是沉迷,一方面是很擅長)聽:聽聽他為什麼喜歡玩這個東西想:想想看我們能做些什麼幫助到他們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作為家長的你該怎樣正確引導。
    孩子沉迷網絡,整夜整夜的沉迷網路遊戲,一天天叫他吃飯也不吃,學習成績下降,上課無精打採…家長急得跟個猴一樣,而孩子卻還在淡定的打遊戲…當你試圖阻止孩子時,他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並伴隨煩躁、易怒的情緒。唉!這是多少家長的現狀啊!所以我們到底該怎樣幫助孩子?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網際網路迅速普及以來,網絡成為當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方便了工作和交流。然而很多人對網絡的不當使用,最後導致長期沉迷網絡而無法自拔。尤其是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又害怕進入社會,因此很容易染上網癮。父母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收效甚微。孩子糟糕的成績單,不分晝夜的混亂作息,愈發沉默寡言的性格,讓很多家長除了在深夜輾轉反側以淚洗面,無計可施。
  • 家長們的煩惱,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也越來越多的家長在擔心孩子網癮的問題。作為曾經有過相關經歷的半個從業者,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首先得說個現實,商業化的網路遊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為了讓玩家沉浸進去,每一個遊戲開發團隊做的功課都比絕大多數父母要深入的多,這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對抗,所以無奈是大多數父母的感受。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因出何處?
    你家孩子愛玩網路遊戲嗎?你知道哪些孩子更愛玩網路遊戲嗎?對待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青春期的孩子,精力非常的旺盛,在學業上精力分擔的少,在其他地方精力就用的多,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學業上找不到成就感,他自然就開始在其他地方找成就感,比如玩手機、遊戲等。對此,家長應該合理引導教育孩子,不要陷入網癮這個「泥坑」。
  • 孩子「沉迷網絡」,問題出在哪裡?家長該怎麼做?
    尤其今年疫情,孩子長時間玩手機這個問題更為突出。不少家長反應孩子在家的問題,大致分為以下三類:第一:作息紊亂,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麼辦?第二:不肯學習,不聽安排;第三:沉迷網絡世界。2019年6歲的小軍沉迷網絡與繼母發生激烈爭吵,一時想不開把自己反鎖在臥室,欲上吊自殺。2018年杭州13歲青少年,從住宅四樓的天台跳下,造成雙腿嚴重性骨折。原因是沉迷網遊,無法自拔。遊戲裡的人物是會飛,他也想嘗試一下在高空中飛翔的感覺。
  • 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罪魁禍首竟是家長的錯!這樣做給孩子歸屬感
    其實青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會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並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更嚴重的有可能會使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些案例並不少見:還記得之前很火的一個消息嗎?上海大學勸退了81名學習成績不好、沒有按規定修完學分。據介紹,導致這81名大學生被集體勸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絕大部分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教育案例: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學習不上心,家長要用對教育方法
    我們來看看別樣的「別人家的孩子」,他身上反應出來的教育問題,是不是在你家孩子身上,也有體現。而我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再來看看,對於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教育案例:秦秦,10歲,四年級學生秦秦在他四年級的時候,因為從小就養成了玩遊戲的習慣,長大後這個習慣就變本加厲,和許多小學生、中學生一樣,他最愛的就是玩《王者榮耀》,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遊戲主播的直播,完全沒有心思投入在學習上,因此學習成績十分不理想
  • 孩子沉迷手機,及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手機當中,當然孩子也不例外,整天在家打遊戲,甚至一些家長還主動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打遊戲,導致孩子完全沉浸在手機當中。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成了孩子沉迷手機的罪魁禍首。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讓家長也非常的頭疼,不知道自己該用怎樣的方式去進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