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中原就是詩的中原
鄭汴洛,向西經函谷關通達關中,向東經商丘聯絡吳越
中原大地上的一條「詩歌走廊」
就這樣穿越時間而來這條「走廊」根植於中原深厚的詩歌傳統
成就千年傳頌的不朽詩篇 滋養中原深厚的文化沃土
這個春天,我們決定行走這條詩歌走廊踏訪古代詩人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詩篇、詩情
鄭汴洛,如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3個重要節點。而在古代,它們也地位超然,向西經函谷關通達關中,向東經商丘聯絡吳越,是唐宋數百年的交通要道。在唐代,更是明確這條路為「大路驛」——全國第一要道。
這條「大路驛」不僅運輸物資、人員,也是信息之路、文化之路,唐詩宋詞興盛之時,更是一條「詩歌走廊」。據葛景春先生統計,《全唐詩》2200多個詩人中,河南籍的350多人,約佔總量的六分之一。《唐詩三百首》中所選的76個詩人中,河南籍的25人,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
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範仲淹、歐陽修、晏殊、李煜、柳永、李清照……這些中國文學史,甚至世界藝術史上的大師大家紛紛從這裡經過,他們快意高歌,他們惆悵低吟,他們從這裡出發走向人生的巔峰,他們在這裡相逢,他們在這裡離別,成就了千年傳頌的不朽詩篇,他們在這裡歸去,把詩意留在中原大地,讓這條「詩歌走廊」花團錦簇,華美絢麗,詩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