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即將畢業的學妹找我聊天,說現在面臨著幾個選擇,很是迷茫。
思緒一下子飄回大學畢業時。「稀裡糊塗做選擇」,是我大四那年最深刻的教訓。
可以說,在大三之前,我的手裡都握著一副好牌。
名牌大學學生,年年拿獎學金,社團活動豐富,實習的單位閃閃發光,由於這些「好牌」的加持,我一直都有點「飄」,沒有很認真規劃畢業後的路,讀研還是工作?國企還是外企?哪個城市?都無所謂,哪個offer先到手就哪個。
這種「佛系選擇」的思維,直接導致了我一連串的失誤。
首先是大三暑期實習的公司,每年都有實習轉正的機會,但我心痒痒的又想讀研究生,甚至當面試官問「你對將來有什麼規劃時」,我的回答是「希望將來讀研究生」。又有哪一個面試官會浪費offer給準備讀研的人?
然而,我是否很堅定要讀研究生呢?也不是。之所以想要讀研,是因為「感覺」讀個研究生更好,而非我內心真正想要搞學術。所以,我一沒認真規划去哪所高校,也沒認真規劃讀哪個專業,甚至,都沒有有意識的對標研究生資格篩選的標準,做好一些關於「學術」方面的準備。
於是,我接連經歷了實習沒有轉正、研究生面試也落選的打擊。
接下來找工作時,我繼續隨大流,沒有拿下某個公司的offer的必勝的決心,有什麼公司的宣講會就去聽,外企、國企、事業單位都去湊個熱鬧,於是,大四上學期結束時,雖然我手上有十幾個offer,然而仔細一盤點,沒有一個我真正想去的。
大四是人生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但即使面臨關鍵的節點,可能很多人也跟我一樣,都在過著一種隨意選擇的人生,甚至以「佛系選擇」為榮。
但我吃過的虧告訴我:認真做選擇,是一件麻煩事,但花在選擇上的時間永遠都值得。
人生是需要規劃的。在關鍵的機會點上,凡事多設立標準,提高標準,權衡每一個選擇的得失,非常重要。
至於如何做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如果你心裡繃著「篩選思維」這個線,自然會去找到各種如何做選擇的方法,在這在之前,你一定要意識到,選擇很重要,隨意選擇的人生要吃很多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