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可以玩的博覽會回到浦東啦!開動腦筋,巧用雙手,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11月27日,以「協同創新、快樂前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拉開帷幕。本屆博覽會聚焦「非遺美育」「非遺扶貧」「國潮國貨」,在9000平方米的展館內,觀眾不僅能看到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 46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也能一睹中國文創的今日風採,品讀巧手匠藝背後的文化內涵。
走進展館,首先映入觀眾眼帘的是「漢未央」與「大孚飛躍」展位。「漢未央」是上海專注漢服、漢文化的機構,它在展位上建起了一座朱紅色的大漢宮殿,觀眾可以穿上漢服,戴上妝發,感受在古色古香、莊嚴輝煌的漢宮中漫步、留影的獨特體驗。
「大孚飛躍」展位則亮出了與上海崇明土布推出的聯名款帆布鞋,觀眾也可以現場在鞋面上動手作畫,創造屬於自己的飛躍鞋,展現年輕人自己的文化自信。
首次參展手造博覽會的中國郵政世博郵政支局,在現場開設了郵文化體驗區。1996年發行的《你好浦東》特種郵票,與紀念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發行的《新時代的浦東》特種郵票擺在一起,從集郵角度回溯而立浦東的巨大成就。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小郵票也誕生了許多新玩法。當市民拿出手機,用支付寶掃一掃功能對準《動畫——葫蘆兄弟》郵票的票面,手機裡就會出現「葫蘆娃救爺爺」的懷舊動畫片段。
博覽會邀請來自中西部地區14個省市自治區的非遺扶貧工坊和非遺傳承人,帶來蠟染、刺繡、編織、竹編、泥泥狗、鐵藝燈籠等非遺項目。
藏族、苗族、彝族、白族、土族、羌族、納西族等10餘位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穿著節日盛裝,在現場進行非遺展演和銷售,並提供民族服裝體驗拍照空間。
百花盛開的春分節氣,體驗一回新疆模戳印花;寒冬臘月的冬至節氣,手制一隻求福避災的河南周口泥泥狗……本屆手造博覽會特別推出的「二十四節氣非遺美育課程」,開設了50門不同非遺項目和民俗活動的體驗課程,並向學生觀眾提供3000個公益課程名額。
每門課程都根據節氣的傳統習俗設置,例如遵循「驚蟄祭白虎」的習俗,展會將推出「虎虎生威山西布老虎製作課程」,而對於指示農業耕種時節的「芒種」,展會則推出「萬物生長玻璃馬賽克製作課程」。
面對有趣的非遺課程,有的人當場決定購買體驗,有的人卻猶豫不決。「有這個心,沒這個手也不行啊,哈哈哈哈哈……」市民楊女士笑著說。因此,有些課程展位上也貼心地擺出了成品供選購。例如,一項八音盒手作課程,與購買八音盒是一個價,都是158元。
在一眾非遺展位中,「高橋文化會客廳」帶著非遺手工藝高橋絨繡,以及非遺美食高橋鬆餅,讓在場觀眾一飽眼福與口福。觀眾會發現,除了傳統的絨繡畫外,絨繡元素還出現在了手包、旗袍、皮靴上,非遺產品就這麼「潮」起來了。
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玩得轉公益,本屆手作博覽會比以往走得更遠。在手造集市逛累了,觀眾還可來到展館出口處的「夢工坊」咖啡吧的展位。來自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的特殊咖啡師,會用飽含真情的手造工藝,親手調製一杯噴香的咖啡,為你消除逛展的疲乏。
此外,觀眾還可購買特殊的咖啡師繪圖的帆布袋,為創意手造「買單」,同時也是為社會公益事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屆博覽會將於11月29日閉幕,想去打卡的朋友們要抓緊啦~
文字:曹之光
攝影:鄭峰
編輯:吳婷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