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國大學的時候,很大的一個因素是地理環境,美國有很多好大學都在村裡,康奈爾所在的康村,伯克利在的伯村,安娜堡所在的安村...除少數在美國大城市的學校,比如紐約NYU和哥大、波士頓哈佛和MIT、芝加哥芝大、洛杉磯UCLA和USC,大部分top美本學校都不在大城市的市中心...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
最近有一個拿到面試的學弟跑來問我:「我拿到了match校面試,跟校友面試官聊下來情投意合,被錄取估計穩了。這文理學院USNews排名高,中國校友畢業去向不錯,和達特茅斯合作的3+2工程雙學位也讓我很心動。」
「那你為啥不接offer呢?」
「問題是這學校太村了——坐大巴到波士頓四小時,到紐約六小時,離最近的城市開車一個小時,就近超市走路也要20分鐘。最可怕的是一到冬天動不動零下20度,學校還不放假照常上課。我感覺自己去了就一入農村深似海,四年徹底告別城市生活了。」
然而,當我得知他正在猶豫的另一個選項是康奈爾,我笑了。這兩所學校「村」的程度半斤八兩,康奈爾從紐約坐巴士五小時,開車四小時,所以不管選哪個村,校園裡最精彩的肯定不是生活,而是學習。
首先明確一點,除少數在美國大城市的學校,比如紐約NYU和哥大、波士頓哈佛和MIT、芝加哥芝大、洛杉磯UCLA和USC,大部分top美本學校都不在大城市的市中心。
這些學校要麼在大城市的郊區,比如波士頓郊區的Tufts University,要麼在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比如Pomona College所在的克萊蒙特市就離洛杉磯市不遠,要麼在以學校為中心的大學城,比如Swarthmore College所在的賓州斯沃斯莫爾鎮。
因此除非你擺明了要在大城市呆四年,不然你很可能會申到一所美國村校。
不過有些美國大學雖說在城市裡,但所謂的「城市」對於來自北上廣深和準一線城市的同學來說也蠻村的。像伯克利這種自稱為城市的被冠以「伯村」的稱號,可想而知在美讀書,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形容自己的學校都是「比較村」或「非常村」。
但美國大學的「村」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貧窮的村莊」,而是環境舒適、適宜居住、人口構成簡單、人文素質高的美國小鎮。很多教授願意留在這裡教書是因為村裡的生活質量相較城市不會下降太多,而且這種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正是讀書做學問的理想之地。
這就要說到另一方面了,美國大學的「村」有它村的價值——幹擾因素少了,人就更容易集中精力搞學術,認真學點東西。
美國農村相較於曼哈頓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地價和物價更為便宜,學校拿錢劃地建教學樓和實驗室用於學術研究也絲毫不吝嗇,而那些在城裡的學校中心校區佔地面積小,發展也更容易受到制約,所以你很可能會在村裡的學校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
在村裡,你的學習體驗也會更單純一點。很多人一天的安排就是教學樓食堂圖書館宿舍來回奔波,時不時參加幾個社團活動。你不需要去考慮住的地方租金是不是又漲了,因為不少村裡的大學(尤其是文理學院)會提供學生宿舍,你也不必擔心下一餐去哪裡吃,因為學校食堂和周邊餐館就那麼幾個。
村裡的娛樂活動很少所以不得以選擇學習,這乍一聽算不上什麼學校的優點,但對於多數不適應美國主流party文化的中國學生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人的精力很有限,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你最想學的知識和技能上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生活在美國村校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省錢。在城裡讀書隨便下個館子看場劇買點東西,每個月生活費就上百上千刀了。但在村裡呢,如果學校包吃住,你再接一份助教或者學生宿管這種兼職,很輕鬆就能做到收支平衡,生活費自己解決。
當然省錢這一點也因人而異,畢竟如果一個喜歡網購的人生活在村裡,每月收到信用卡帳單上的數字應該也不會太樂觀。
USNews綜合排名前30的綜合型大學和前30的文理學院,同一梯隊上下5名左右學校的教學質量、師資力量和學生實力不會相差太遠。
文理學院的定義就是它不含研究生院校,旨在提供優質的本科教育。它比綜合型大學好的地方無非那幾個老生常談的方面:師生比低,小班教育,師生關係緊密,教授比起研究更注重教育,學生分到的教育資源更多...
但這些優點小型的藤校也能提供給你,而且任何top學校專業到了高級課程選修的人都挺少的(除非是經濟或CS這種熱門專業),在研討會上多提問office hour常去坐坐就能和教授建立友誼,只不過你更容易在文理學院體驗到良好的師生關係。
當然,用單一的綜合排名去評估一所大學的本科教育體驗未免有點太狹隘,拿擁有研究生院校綜合型大學去和沒有研究生院校的文理學院放在一塊兒,橫向比較兩者的科研實力對後者也不太公平,所以任何排名在擇校階段頂多算個參考。
最關鍵的還是要看這個學校適不適合你:你想讀的專業是不是該學校的強項?它是否擁有獨特的學術項目、你特想師從的業界大牛教授?它的學術氛圍和課外生活怎樣?學校招收學生是什麼樣的,個性與你合不合?總之,學生和學校的「靈魂契合度」很重要。
如果你注重學校的排名和知名度,渴望社交和娛樂活動,希望畢業後立馬找一份高薪工作,那麼去一所美國村校特別是文理學院,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我不是說文理學院對畢業求職不友好。從求職的角度來看,文理學院還是有優點的,比如校友關係網比綜合型大學要緊密,其中不少學校是投行諮詢公司的target school。
部分文理學院也有自己的特點,這種特點是很受業界歡迎的。比如加州5C聯盟之一的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注重培養政商界領袖,另一所5C硬核理科牛校Harvey Mudd College每年往矽谷輸送技術型人才。前者這幾年錄取難度越來越大,後者每年錄的中國人極少且都是大佬級人物。
但如果你目的很明確——就是畢業後直接找工作,那你選擇一所地處農村,離最近大城市坐車四小時的學校對你大三大四找實習求職肯定是不方便的。即便有知名校友來你學校做校招講座,你還是沒那些在就近大城市讀書的人來的方便,因為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試想一下,當你在大雪紛飛的村裡給校友挨個發郵件約coffee chat,盤算著怎樣在不傷害gpa的情況下翹課去城裡一趟networking的時候,紐約Stern商學院的學生一下課就悠哉地捧著咖啡去距離學校幾個街區的公司實習了。
對於那些想找商業、金融和科技的工作,不論你就讀的是綜合型大學還是文理學院,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你學校位置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校友的分布以及你實習和求職的選擇。有些公司辦公室招實習生和全職會優先考慮本州的學生,如果你離理想的工作城市更近,那不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嘛。
另外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不少top文理學院的中國學生畢業後有去投行諮詢行業的,有進入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或者去DC智庫做研究的,也有為了在專業領域工作,去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或建築學院深造的。
但如果把這些學生放在藤校或是非藤校的那幾所頂尖大U,我相信這些人依然會進入他們想進的行業。畢竟學校很大程度上只是工具,它能提供給你達成目的資源(不論你的目的是去讀博搞學術還是畢業後直接去工作),最重要的還是使用好這個工具的人。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信號:StooogesEducation,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推薦閱讀回復[太拼]查看:美帝的熊孩子你們這麼拼,中國的出國黨還能混嗎 ?
回復[110]查看: 託福上110 分的英語水平是怎樣的?在國外能正常生活嗎?
回復[書庫]查看:適合出國黨的19個在線英文書庫, 從此閱讀就是分分鐘的事
還沒有關注北美學霸君?搜索微信號gpamaster或長按並識別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即可1秒變身學霸!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 Read More]也可以關注北美學霸君,領取各種考試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