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3日,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教授應邀回母校訪問。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會見了莊小威教授,認真聽取了她對於我校在人才引進和學科發展等方面的建議。
7月3日下午,莊小威教授在生命科學學院禮堂向全校師生做題為「揭示生命中不可見的奧秘—利用超解析度成像在納米尺度上對生物系統的精細解析」的報告,「大師論壇」報告會由我校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主持,整個會場可謂是「站」無虛席,莊小威老師剛踏入會場,臺下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報告會上,潘建偉回顧了當年與莊小威一起上物理課的情景,他表示每次傑出校友回母校做報告,科大師生的反響都很熱烈,仿佛是盛大節日一樣。
莊小威教授以人體到細胞內的分子的巨大的空間尺度跨越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向聽眾闡述了細胞內的各個分子的間隔因為過小而顯得「擁擠」,並結合光的波動性,解釋了這些過於「擁擠」的分子在顯微成像過程中的成像光斑相互交疊從而不能被清晰地分辨彼此的現象,即阿貝光學衍射極限。莊小威教授創造性地採用分時、逐點地對細胞內「擁擠」的各個分子進行成像,並加以定位分析,最後把各個分子的定位點重構在同一張圖像上,進而得到超解析度的生物圖像,莊小威教授稱之為隨機光學重建顯微技術。
隨後,莊小威教授介紹了她的課題組利用該技術在細菌、細胞、組織切片上等各級生物系統的各項工作,這些工作不僅體現了生命科學之美,還不乏意料之外的驚喜。莊小威教授重點介紹了神經細胞軸突內肌動蛋白骨架出人意料的環狀周期結構,莊小威教授還以她女兒心愛的玩具為例,形象而生動地闡述了這種特殊的結構和功能。最後,莊小威教授還介紹了她最近發表的關於細胞定量轉錄組學相關工作的文章。
在演講結束之後,莊小威教授耐心地回答了聽眾所提的問題,並和觀眾做了互動和交流。
莊小威教授,1991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96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哈佛大學物理系、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莊小威教授曾獲麥克阿瑟天才獎、Beckman青年科學家獎等多項獎項,她在單分子動力學、基因表達機制、病毒和細胞的相互作用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莊小威教授近年來發明的超微成像光學—STORM技術使得螢光顯微技術的分辨能力達到了納米尺度,極大的促進了生物影像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單細胞定量轉錄組學等的研究和發展。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