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難點11 |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2021-03-05 老丁侃地理

購書碼

重難點11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重難點解讀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與人地關係的學科,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兩大特色。高考試題更是給出具體的文字、圖表材料,要求考生依據相關情境,從自然、人文方面進行區域特徵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區域協調發展的措施。試題更多地以區域圖、區域統計圖等為載體,綜合比較區域之間的差異,或者比較一個區域不同時段內的區域特徵的差異,引導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思想,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同時還要掌握區域分析的工具等。

典例探究

(2018·全國卷Ⅱ)澳門半島以低矮的丘陵為主,現在的部分土地是歷年填海而成的。下圖示意澳門半島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稱。據此完成4—5題。

4.由於填海造地,海岸線向海推移距離最長的地方位於澳門半島的

A.東北部B.西北部C.東南部D.西南部

5.澳門老城區少見自行車,原因可能是老城區街道

A.狹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

【答案】4.C  5.C

【解析】4.讀圖可知,圖中幾條道路都以海命名,說明其位於臨海,結合圖中幾條道路的命名,可以發現半島東南側的海邊馬路部分路段距海較遠,說明經過填海造陸這條濱海馬路距海變遠。所以,澳門半島東南地區填海造陸後海岸線向海推移距離最長。故C項正確,A、B、D項錯誤。

5.騎行自行車主要靠人力,地勢起伏大的地區比較消耗體力。根據材料,澳門老城區以低矮的丘陵為主,坡度較大,騎自行車消耗體力大,因此老城區少見自行車,故C項正確。狹窄的地區騎自行車反而更加方便,A項錯誤;曲折的街道對騎乘自行車影響不大,B項錯誤;澳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項錯誤。

【點睛】判斷填海造陸主要方向的關鍵有兩個。第一,確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遠近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第二,結合澳門半島丘陵為主的地形,澳門半島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勢起伏較大,受其影響,街道的布局不規則;而新填海造陸的地形,地勢平坦,街道布局比較規則,據此也可以判斷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陸比較多。

(2018·全國卷Ⅲ)澳大利亞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氣溫較低。早年,該地區的礦工經常在礦井裡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據此回答9—11題。

9.該類地下住宅可能分布於圖左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0.該類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採光D.通風換氣

11.推測該類地下住宅

①室溫不變   ②冬暖夏涼   ③類似黃土高原的窯洞   ④類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9.B  10.D  11.B

【解析】9.該類地下住宅分布於「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氣溫較低」「躲避炎熱天氣」的地區。圖中①地為地中海氣候,②地為熱帶沙漠氣候,③地為熱帶草原氣候,④地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②地符合這一特徵。故選B。

10.讀圖可知,地下住宅比較封閉,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給地下住宅裡的人員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從而保障其正常活動;同時也可以把地下住宅裡的廢氣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風換氣。故選D。

11.這類地下住宅的室溫有變化,但是變化小;蒙古包位於地上,和這類住宅是完全不一樣的,它類似於冬暖夏涼的黃土高原的窯洞。故選B。

【點睛】本題組解題的關鍵是緊扣圖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知識遷移應用:「躲避炎熱天氣」「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氣溫較低」——位於天氣炎熱、景觀荒涼的沙漠氣候區;地下住宅位於地下,通風透氣性差,因此設置了通天井便於通風透氣;和黃土高原的窯洞同位於地下,冬暖夏涼。

(2017·新課標全國卷Ⅲ)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人們的生活環境、習俗和風情等,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圖是一幀剪紙作品。據此完成1—3題。

1.下圖剪紙所反映的景觀主要分布於我國

A.四川盆地B.華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長江三角洲

2.形成這種景觀特徵的自然條件有

A.溝壑縱橫,降水集中B.地勢低平,降水豐沛

C.地形封閉,排水不暢D.山河相間,降水均勻

3.該景觀主要分布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是

A.川劇B.豫劇C.粵劇D.越劇

【答案】1.D  2.B  3.D

【解析】1.讀圖分析可知,圖示景觀以小橋、流水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鄉的景觀,對應的是長三角區域。故選D。

2.江南水鄉的形成主要與區域的地形和氣候相關,長三角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較緩,分叉較多,因此河道密集,傳統出行方式為船。故選B。

3.川劇為四川一帶的劇種,豫劇主要在河南一帶;粵劇主要在廣東、廣西一代;越劇是上海江蘇一代的劇種。故選D。

備考秘籍

區域是地理原理和規律實踐的載體,是高考試題的主旋律。複習這部分時首先要掌握區域分析的方法,如進行空間定位,概括區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徵,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徵之間的關係,得出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反思人類活動是否合理,確定當地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同時,還要注意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或者對同一區域的不同時段的地理要素和特徵進行比較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掌握區域分析法、區域比較法,同時滲透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思想。

重難點突破

1.區域差異及其影響

[透析考向]

本知識點要求能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會比較自然環境要素和人類活動的差異。試題往往通過對某區域位置、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環境的分析,判斷該地的人口分布、工農業生產以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特點,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難度較小。試題載體多呈現區域圖、區域統計圖等圖表資料,綜合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力、綜合比較分析思維等。

[學法指導]

一個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該地區特定的水熱組合,即氣候特徵。氣候進而影響水文、生物、土壤等,這些要素便構成了區域自然特徵。人類從自然環境中開發和利用資源,發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等經濟活動,從而構成區域人文地理特徵。

區域地理特徵的分析思路:明確區域地理位置和範圍→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分析區域人文地理特徵→歸納區域特徵→評價區域發展利用。

(1)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分析

①地理位置特徵

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此類試題的要點一定要結合材料所給信息選擇性描述,不能面面俱到。地理位置空間尺度的選取一定要結合所描述對象本身的空間尺度。

②地形特徵

地形特徵的描述包括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地勢高低,特殊地貌(山脈走向、海岸線的平直與否等)。結合材料中比較明顯的部分進行歸納。尤其是通過其它地理要素信息如等溫線、河流、溼地、聚落、交通線等反映地形地勢的變化。

③氣候特徵

氣候特徵的描述一般包括類型和主要要素(氣溫和降水)。氣溫涉及到一年中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氣溫年較差等;降水涉及到年降水量、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水熱組合等。還可能涉及到光照、風等要素。

④水文特徵

水文特徵一般指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一般從流量、流速、冰期、凌汛、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湖泊的水文特徵包括水位、冰期、含沙量、鹽度等要素。

⑤植被特徵

區域植被特徵主要從類型、水分布規律、垂直自然帶分異特點分析。

(2)區域人文地理特徵分析

①人口特徵

主要包括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性別結構、人口文化素質結構、人口職業構成結構等。人口特徵指人口數量、人口分布和遷移、人口素質等。

②農業生產特徵

農業生產特徵指農業部門機構、農業類型及分布、農業地域類型及分布、農作物種類及分布、耕作制度、生產水平、生產規模和機械化水平、商品率等。

③工業生產特徵

工業生產結構包括工業結構(輕重工業的比重)、主要工業部門及地域分布、規模、投入和產出、工業發展水平等。

④城市化特徵

城市化特徵一般包括城市化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發展速度快慢等。

⑤交通

一般涉及到交通運輸類型、主要分布及走向、是否形成交通運輸網絡等。

(3)區域差異比較的技巧

四步審題抓關鍵:一審比較對象,二審比較要求,三審比較考點,四審比較角度。

審準比較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題時張冠李戴;審準比較要求,即審準題意要求找相同點還是不同點等,或者要求通過比較進一步找原因;審準比較考點可避免跑題;審準比較角度要審準題目從什麼角度、幾個角度去比較,此步驟可避免漏掉答題的要點。

2.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透析考向] 

本專題要求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試題一般結合「產業升級」「新能源」「資源枯竭」「可持續發展」等熱點現象,分析某區域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原因和條件。多以綜合題形式考查,難度中等。試題以不同發展階段,通過呈現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選擇的改變,讓學生判斷其影響因素;通過判斷某地工農業生產、能源利用等發展方向,並分析其相應的區位因素等。

[學法指導]

(1)綜合分析區域發展的方法

①從時間上看:區域發展呈階梯式遞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初期階段一般為傳統的農業發展階段,成長階段包括工業化階段和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

②從空間上看:區域發展是一個由點到線、再到面的過程。

③從產業結構看:區域發展一般會經歷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再到第三產業的過程,區域產業機構日趨優化、合理。

④從人地關係上看:區域發展一般經歷人地關係基本協調,到明顯不協調,再到人地矛盾激烈,最後重新走向協調的過程。

分析區域發展和地理環境的關係的基本思路

兩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地理環境。

兩角度:橫向角度和縱向角度。橫向角度值區域間不同的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的影響,主要從靜態的角度進行分析。縱向角度即在一個區域內,沿著歷史發展的過程,看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關係,主要是從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

3.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透析考向] 

本知識點要求學生學會使用GPS接收機或其他定位導航設備,理解全球定位系統在定位、測速、導航、授時等方面的應用,結合城市交通管理實例分析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對遙感圖像或地理信息系統圖像的分析,掌握地理信息技術在資源普查、環境監測、農作物估產、災害監測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學法指導]

3S技術的判讀技巧

①「點」與「面」判斷3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故其最大特點是工作對象是「一個點」或者「多個點」。RS和GIS的主要工作對象為面;RS和GIS的區別則主要看突出監測還是需要數據處理。

②「想」與「看」判斷RS和GIS

GIS是地圖的延伸,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計算、思考,即「想」。RS是人的視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選擇RS。

把本文分享給你心中第一個想到的人

讚賞碼

關注碼

相關焦點

  • 【重難點回顧】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複習這部分時首先要掌握區域分析的方法,如進行空間定位,概括區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徵,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徵之間的關係,得出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反思人類活動是否合理,確定當地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同時,還要注意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或者對同一區域的不同時段的地理要素和特徵進行比較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掌握區域分析法、區域比較法,同時滲透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思想。
  • 重難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重難點05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地理姐姐已精心為大家備好電子列印版,文末附電子列印版免費領取方式,想要獲取電子列印版請拉到文末。★★重難點解讀★★該部分內容是自然地理的總結,也是學習人文地理的指導,該部分內容是考查頻度比較高的部分,選擇題和綜合題都有涉及
  • 高中地理重難點:交通運輸建設及影響
    重難點08  交通運輸建設及影響   ★★重難點解讀★★   從歷年高考題看交通運輸建設考點佔的比重較高,特別是交通運輸建設的區位條件的分析以及其產生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8.近些年來,該區域鐵路幾乎廢棄的主要原因是   A.設施陳舊B.運速太慢C.線路過密D.運輸需求太小   【答案】6.B  7.A  8.D   【解析】以東北某區域的鐵路修建及運輸為背景,試題開始進入了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相結合的考察,同時也考察考生讀圖能力。
  • 高中地理:重難點預習清單,34天搞定高一地理重難點!
    高中地理主要分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以及國土整治,地理學科知識紛繁複雜,千條萬緒。想要學好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紮實而靈活。總之,學地理,地圖很重要,老師建議沒事就看圖,然後重在理解,畢竟地理在大學算是理科,上課得仔細聽,最好當堂消化。題量也是不能少滴,題目難度適中,別總做怪題偏題。
  •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   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 人文地理學前幾章的重難點
    1、地理學geographe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2、人文地理學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研究對象是人文環境、人文現象和文化景觀。
  • 【區域認知】區域特徵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84個地理知識大盤點!
    19.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的分析一般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從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方面,分析該區域適合發展的農業類型以及適合種植的農作物。 (2)綜合考慮該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如科技、交通、市場等方面,從上一步已確定的農業類型及作物中選取單位產值較高且對當地生態環境基本無害的一部分。
  • 《區域產業結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地理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區域產業結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地理,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地理《區域產業結構》教案。高中地理《區域產業結構》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道產業結構的概念並能對三大產業進行劃分,理解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以及發展變化過程。2.通過閱讀和分析相關圖表,提高讀圖能力;通過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分析,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 初一上冊:地理重難點突破資料大全!列印一份,期末輕鬆考滿分
    初一上冊:地理重難點突破資料大全!列印一份,期末輕鬆考滿分很多學生上了初中後,由於學科的增加,學習過程中愈發感覺吃力,不如意,因此也就出現了偏科的問題。那在出現了偏科現象之後,學生就容易忽略地理、生物這兩門副科。
  • 高二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遙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⑤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等領域。  3.全球定位系統是利用⑥衛星,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簡稱GPS。它通過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和用戶設備部分——⑦GPS信號接收機三大部分,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⑧三維坐標、速度和⑨時間,並且具有全能性、⑩全天候、?全球性、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
  • 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青島實習隊順利完成青島區域地理實習...
    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青島實習隊順利完成青島區域地理實習任務 2019-07-17 13:11:19
  • 中考地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是初中的重難點考點!建議收藏
    等高線地形圖是初中地理會考中的重要考點之一,關於地形的判讀是其中的難點。地形判讀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圖形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解答時許多學生判讀錯誤,失分較多。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少丟分,我給大家準備了運費呢2019年中考地理的複習資料,這份資料是關於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專題訓練的重難點考點,提供給大家,希望這份資料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必考必背的重難點,值得收藏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必考必背的重難點,值得收藏初中地理雖然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會考就會參加結業考試,但是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比擬的。因為這其中不僅會涉及到很多生活當中的知識,同時相應的考試題型也具有很強的思維性,比如我國疆域的推算、地勢地形的特徵、氣候的變化等都是需要反覆的推算演變才能得來的,因此這也是不少同學會考地理成績一般的主要原因。
  • 【專題突破】高中地理:《大氣環境》重難點知識歸納
    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網絡知名地理科普平臺,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強烈推薦關注,關注後可馬上領取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福利
  • 高考地理: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
    知識點 1.區域農業發展條件評價 一個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狀況受發展條件的影響,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應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
  • 交付重難點_2020年交付重難點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上海]酒店精裝修工程重難點分析及應對 立即下載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模擬試題!全面覆蓋考試重難點,務必列印收藏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模擬試題!全面覆蓋考試重難點,務必列印收藏現在已是一月上旬,對於同學們來說肯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歡喜之餘馬上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考試結束後就是美好的寒假假期。而地理就是同學們所擔心的一門科目,雖然剛上初一,但是地理這門學科複雜的知識已經壓得同學們喘不過氣了。不少同學也是表示道:不僅需要背誦的知識點繁多,而且還會涉及到一些識圖題,因此同學們的學習壓力還是非常大的。那麼如何才能在緊張的地理學習過程當中,學好相應的知識,並在考試當中考出好成績呢?
  • 【重磅整理】《海洋環境》重難點知識歸納,高考地理中常常以「海」為背景的試題思維模型來了!
    結合相關學科(生物、化學)知識理解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機制有助於突破難點。(1)大陸架是指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圖中①表示海水上泛將海底____帶到表層,②表示營養鹽豐富,____眾多。內容概覽:值得關注的海域;重要海域微型圖;以熱點海域和其他相關資料為載體,考查區域自然特徵、人文環境特徵;以海域局部圖或海水等溫線圖為背景,考查洋流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0——區域地理知識體系
    歡迎關注潤物地理公眾號:ysyzz11z
  • 【策馬獨家解析】第五發 2016年11月Catti考試熱點!得分點!重難點!
    、協調發展的術語譯文之後,本期圍繞綠色發展主題,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挑選了19條術語,涉及綠色發展的內涵及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制度和舉措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