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民劉梅(化名)騎電動車路過旅遊路和轉山西路交叉口時,疑被人行道上一塊翹起的地磚絆倒,三根肋骨摔骨折,且多處軟組織挫傷。經過幾天的交涉,12月20日,歷下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表示,他們已聯繫了保險公司,確定將為當事人理賠。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騎電動車在人行道上突然摔倒,三根肋骨骨折
劉梅家住歷下區下井莊園小區,12月14日中午,她騎著電動車前往附近的福地街給朋友拿東西,走到半路時,孩子聯繫她,稱自己不慎把鑰匙忘在家裡,她只好掉頭回家給孩子送鑰匙。沒想到,下午1點左右,走到旅遊路和轉山西路交叉口時,意外發生了。
劉梅在旅遊路路南的人行道上騎行時,電動車的車輪似乎被絆了一下,撞上旁邊一根電線桿後,她連人帶車一下子摔了出去。「左腹部摔得挺嚴重,當時就喘不過氣來了,在那兒趴了半天。」劉梅說。
電動車好好行駛怎麼會摔倒呢?劉梅緩了一會兒起身回頭,發現人行道上有一塊翹起的地磚。「地磚鬆了,可能我騎過去時車輪一壓,磚就凸出來了。」劉梅說,她忍著劇痛把摔壞的電動車騎回家,接著就趕往武警醫院就診。CT顯示,她的右側8、9、10肋骨骨折,另有多處軟組織挫傷。
12月17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位於旅遊路和轉山西路交叉口的事發現場,看到人行道上確實有不少地磚出現破損,有的裂成兩半,有的翹起,高出其他地磚足有1至2釐米。
記者發現旅遊路上,洪山路至轉山西路這一段,只有中間的快車道和兩側的人行道,無非機動車道,導致部分非機動車在快車道和人行道上行駛。由於非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不斷碾軋,不少地磚出現破損。「希望有關部門趕緊把破損的地磚修一下,萬一再有其他人被絆倒就不好了。」劉梅表示,她除了三根肋骨骨折,電動車也摔壞了,希望相關責任單位儘快賠償相應損失。
施工方:道路過了質保期已移交 市政部門:還未辦交接
12月17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聯繫到歷下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業務部門已和施工方溝通,施工方稱會到現場核實。至於旅遊路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人員表示,道路竣工後有質保期,質保期過後應該有交接手續,「現在可能還沒有走。」
12月18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旅遊路施工方。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旅遊路轉山西路那段確實是他們施工的,但道路已經移交,質保也已於2020年11月13日到期,超出質保期後出的事應該由歷下區市政部門負責。
「是過了質保期,但合同上有規定,交接時要驗收,他們(施工方)沒走驗收程序。」歷下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之前旅遊路就有一些路段壞了,他們的業務部門聯繫了施工方,但施工方一直沒修,而且也未做交接手續。
「驗收不驗收和交接沒什麼關係吧,只要是交接就等於說他們認可了這個事。比如到期以後如果道路有質量問題,應該通過其他渠道提出來。」施工方工作人員稱。
市政部門已聯繫保險公司,確定理賠
12月20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再次聯繫到劉梅。劉梅告訴記者,18日有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繫她,稱在人行道上摔倒並不代表是被花磚絆倒的。由於出事當天她未拍下現場證據,所以為證明自己所說的真實性,她報警調取了事發路口的監控。「從監控看得很清楚,我的電動車是被凸起的花磚絆倒的。當時交警也說了,一看就是被東西絆了摔出去的。」劉梅說。
根據劉梅提供的一段10秒的監控視頻,記者看到,事發時她騎著電動車自東往西在旅遊路路南的人行道上騎行,行駛到轉山西路路口斑馬線附近時,電動車突然失去控制,轉了一下後極速左轉,撞向人行道邊的一根電線桿後,連人帶車摔倒。
針對有網友質疑她騎電動車走人行道,且存在逆行問題,劉梅解釋說,旅遊路只有中間快車道,沒有非機動車道,所以非機動車只能走快車道或人行道,考慮到路南的快車道是機動車右轉車道,所以她就在人行道上騎行了。「交警當時也說了,騎電動車逆行時,要是倆人撞在一塊兒,就是我的全責。如果騎得好好的,被路面絆倒了,那就是市政維修的責任。」
劉梅告訴記者,前兩天她撥打12345市民熱線投訴後,市政部門工作人員答覆說,將從兩方面處理此事,一是幫她聯繫保險公司,二是弄清楚道路交接情況。
20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再次聯繫到歷下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後,他們一直在聯繫施工方,只是還沒聯繫到相關負責人。不過,本著「往前走一步」的原則,他們一直積極幫助當事人處理此事,業務部門已於12月18日聯繫了保險公司,當事人也提交了材料。
「我們和保險公司溝通了,確定給她理賠。」工作人員表示,關於理賠時間,他們從保險公司了解到,要等當事人的傷都好了,所有費用都產生完後才能給理賠。針對旅遊路事發路段人行道上破損的地磚,他們也會聯繫相關單位儘快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