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進,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
職業是快遞員,張進送快遞已經8年了,他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是發自內心的,還是應景的。
北京林業大學,211工程大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雖然不似清北復交那樣頂級,但也是令學子嚮往的高等學府。
然而,學校培養出來的博士,去當了快遞小哥,不免令人心下不安。雖然本人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一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但無法撫平人們心中的波瀾。
現在人們的價值觀多元了,北大屠夫清華保安博士快遞小哥都能被接受了,但多元並非就要浪費,這一點,應該記住!
浪費了什麼?我覺得浪費的並非什麼才華,因為才華這種東西,並不是高學歷就有的。我覺得浪費的,是以下幾種東西:
浪費了時間:快遞員只要初中畢業就可以了,不需要具有博士學位。初中,只要接受九年教育,而博士,比起初中畢業來,多接受了至少十年的教育,這十年教育,白白地浪費了。
浪費了金錢:這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家庭付出的金錢,一是國家花在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培養一個博士,家庭和國家,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結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博士,當了快遞小哥。
浪費了青春的奮鬥:想起當初的高中時代,張進一定跟其他學子一樣,揮灑青春和汗水,才考上了大學,繼而讀碩讀研,這份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至於說到實現自我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博士送快遞,真的實現了自我價值?我看也就是自我安慰罷了。
價值這東西,對於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是有大小的。初中畢業出來混,跟博士畢業出來混,自我價值應該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博士將自己的自我家長定位於初中畢業,那何必要浪費那麼多?
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博士,都去做快遞員了,都去搶街道公務員職位了,都去工地做泥瓦工了,那我們的學校可以關門了,沒有必要培養什麼碩士博士,只要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了。
難怪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說,博士當快遞員,清華學士當保安,這是我們學校理想教育的失敗,我以為然也。
曾幾何時,我們的學校從孩子讀小學開始,就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這種教育一直貫穿於小學、中學、大學。
後來,這種教育據說被專家們定性涉嫌假大空,於是,理想教育弱化了,在很多學校基本上不提了。
但是,我們反思一下,在理想教育盛行的年代裡,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真的很有理想,他們都有比較遠大的志向,雖然這種理想未必都能實現,但都在為之奮鬥。
那樣年代裡教育出來的人才,在現在被認為是落伍了,甚至遭到嘲笑,而嘲笑他們的理由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於是,社會風氣幾乎是江河日下,經濟上去了,道德下來了,即使是高等學府,也沒有培養出有遠大志向的人才,培養的大多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哀,也是學校教育的悲哀。被否定的,其實未必就是錯的,當初理想教育被當作唱高調,真的如此嗎?我看未必。
有很多東西,真的值得我們反思。
寫這樣一篇文章,筆者也是有所擔心的,估計會有人給我扣上一頂帽子,鄙視快遞小哥保安等職業,涉嫌職業歧視。
這裡說明一下,本人對快遞小哥保安都極為尊重,從來也沒有職業歧視的心理,職業確實不分貴賤,從事任何一個正當的職業,都應該受到尊重。
那麼,最後我們的問題是,博士當快遞員,是不是真的也能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