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溫度,決定孩子的溫度

2020-10-06 沐恩佳音

趁著放假,先生的幾個同學約好一起在一個生態園裡吃飯。

白露是他的一個同學的愛人,飯後,我和她在小園裡散步。

我忽然發現:沐恩和白露的兒子波波坐在樹蔭下的一張空餐桌邊,激情澎湃地聊著什麼,兩個人的表情都非常興奮,還不時地手舞足蹈。

我們悄悄地走到他們背後,聽見他們在聊籃球明星和籃球聯賽。

我自然地走到沐恩身後,兩隻胳膊環住他的脖子,他愣了一下,扭頭看見是我,笑了笑,接著像沒事兒人一樣繼續聊著他的庫裡。

白露看我們兩個那麼親膩,取出手機幫我們連拍了好幾張照片,每一張沐恩都很配合地擺出讓自己滿意的造型。

她幫我們照完,我也讓她去和波波一起照幾張。

「不行,我不想照。」波波警惕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陪媽媽照一個吧!咱們倆好長時間沒有照過合影了。」白露帶著祈求的眼神兒看著兒子。

「不中!你侵犯我的肖像權。」波波推開椅子,趔著身子往一邊躲。

「波波,陪媽媽照一張吧!你們現在是長得最快的時候,一年一個樣,多照幾張照片,可以留住你青春的模樣。」我勸波波。

「好,我陪你照一張,你回家讓我玩一個小時的手機!」波波瞪著大眼睛,斜睨著媽媽。

「不照就不照!反正我是不會讓你玩手機嘞。」白露氣呼呼地扭頭走了。

01

我趕緊追上她,看見她眼睛裡已經蓄滿了淚水。

「哎呀!孩子不想照就不照吧,你擱住生那麼大的氣?」我趕緊安慰她。

「你不知道!這個孩子這兩年不知道是咋啦?原來他寫作業,我每天就坐他旁邊;現在他放學回家,就把自己反鎖在臥室,咋喊都不給我開門。原來我說啥他聽啥,現在他犟嘴犟得我一個頭兩個大……」白露一邊抽泣,一邊生氣地說。

「現在不讓我拉他的手,不讓我挎他的胳膊,不讓我攬他的肩,不讓我給他照相……每天除了吃飯時能看見我,其他時間都對我直接無視!你說,這孩子現在咋變成這樣?冷得讓我可怕。」白露擦擦眼淚,長舒一口氣,又說了一長串兒。

我輕輕拍著她的肩膀說:「別生氣啦!孩子正是青春期,有一點逆反很正常,你不要想得那麼嚴重。」

「沐恩他倆一樣大,為啥波波不像沐恩一樣?我看沐恩瞅你的眼神兒,非常自然,那麼溫暖!可是波波看見我,就跟沒看見一樣。」兩顆晶瑩的淚珠滑過白露的臉頰。

我頓時感覺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才能安慰她,只能說:「別生氣啦,孩子慢慢就好啦……」

最後,大家吃完飯,一個同學說:「今天咱們難得聚這麼齊!來,照個集體照吧,留作紀念。」

大人孩子開始往一起聚攏,第一排是孩子和媽媽,第二排是男士和長大的男孩兒。

沐恩乖乖走到爸爸旁邊站好,波波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嘴撅得長長的,低頭扣著手指甲。

波波爸爸去拉他,他直接甩開爸爸的手,一句話不說,站起來就往門外走。

他爸爸訕訕地笑著說:「咱們照吧,不管他!這孩子,我現在琢磨不透。」

02

回家的路上,腦海裡一直是波波冷冷的眼神兒,耳邊一直回想著他冰冷的話語,我的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心酸。

我問先生:「白露和波波爸爸的關係有問題嗎?為啥波波的性格那麼冷?不太像青春期逆反的孩子,總感覺怪怪的。」

「他們這兩年一直鬧離婚呢!」

「沒聽你說過啊?我看他們也沒有特別的異常啊?」我很詫異。

「你傻呀?誰家鬧離婚要敲鑼打鼓向別人宣傳啊?再說人家又不一定會離。」

「怪不得孩子現在怎麼冷!原來的波波還是挺陽光的。兩個大人天天冰著臉,互相指責,家庭沒有溫度,孩子能溫暖到哪去?」

……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家庭的體溫計

孩子出現了問題,一定是父母和家庭先出現了問題,孩子深處冷冰冰的環境中,自然沒有溫度!

家,不是戰場,非要分出勝敗;家,不是棋盤,不需要小心翼翼地處處提防。

家,是溫暖的港灣,不管我們在外邊多苦多累,回到家裡,都可以放心所有的負擔,盡情地感受溫暖;家,是安心的所在,我們在外漂泊多久,也忘不掉家的方向。

真正有溫度的家,有相愛的伴侶,有可愛的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朝夕相伴,每天看到家人的笑臉,聽到家人的暖言!

寫在最後:

大多數家庭,父親影響孩子的人生格局;母親決定家的溫度,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孩子的溫度;父親對母親的態度,決定著母親的溫度。

所以,一個溫暖的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應該互諒互讓,互相關愛,彼此溫暖。

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般心態平和,性格陽光、開朗,內心溫暖。

身處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在冰冷指責的氛圍裡長大的孩子,一般比較陰鬱、暴躁,內心缺少溫暖。

家的溫度,決定孩子的溫度;夫妻之間的溫度,決定家的溫度!

所以,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想讓孩子有溫度,首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溫暖的陽光,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吧!

相關焦點

  • 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母親是孩子情感依賴的主要角色,如果母親在與孩子的接觸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情緒調節失衡。母親情緒不穩定,一會對孩子讚賞有加,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這會造成造成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缺乏信任。總是對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會把孩子變成一個消極的人。
  • 《以家人之名》:好的家庭氛圍,決定孩子的生活的溫度
    雖三個孩子各有其不幸,但慶幸,他們遇到海潮爸爸,重新組織起新的家庭。三個小孩子因為海潮爸爸給予的愛,視兩位哥哥為己出,每天為孩子做上熱乎乎的飯菜,在同一屋簷下一起長大,以家人之名一起生活,三個孩子互相治癒著成長,雖沒有血緣,但勝過有血緣的親情。
  • 最好的家庭教育: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溫度,父親的格局決定高度
    其實孩子什麼樣,父母就是什麼樣。反過來也依然成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一個人品德、修養、習慣、素質、原則、三觀等的形成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而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父親是榜樣,母親有溫度。
  • 有溫度的家庭,才能養出有溫度的孩子
    愛,需要發聲練習,需要有溫度的教養。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情感都不敢表達,那生活裡還有什麼美好的東西值得他去愛?03 孩子一直會模仿自己的父母,通過父母的行為舉止來學習如何表達愛。比如你跟妻子說一些開心的話讓她開懷大笑,或者你拉著她的手,背起她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這些都是愛的表達。
  • 有溫度的家庭,很難養出沒溫度的孩子,更難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家庭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冰冷?一個幸福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教養?一個沒有感情的家庭,你憑什麼要求孩子陽光?一個家庭本就是因為男女雙方相愛,兩人決定攜手共度一生才會產生的,所以孩子才會被說成是愛情的結晶。以後孩子會有自己的愛情,會有自己的另一半,而你自己有的也是你的另一半。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溫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猶如火星撞地球,情緒一觸即發,不是嚴厲懲罰,就是粗暴打罵,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安排學生們玩兩堆遊戲。 第一組學生的老師,語氣粗暴地對他們說,玩具裡機器人的那一堆不許玩,誰玩就處罰誰。 第二組學生的老師,語氣溫和,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要玩那堆機器人玩具。
  • 沒有溫度的家庭,養不出有溫度的孩子
    他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家庭的主宰者,於是任意釋放著本性中的卑劣、殘虐。看過這張照片嗎?原因是孩子吃的每一口飯,都是他們給的。對於他們而言,孩子的生死,是由他們所決定的。是她們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痛苦,導致她們自小就內心絕望,對生沒有具體的嚮往,更懼怕面對未來。她們被打,打到不敢回家,打到站不起來。鄰居有時候也會站出來幫孩子說說話。但是,卻會被孩子的父母一句話懟回去,「我打自己的孩子,關你個外人什麼事。」
  • 「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度!」上百萬爸爸躺槍,心塞了……
    一個稱職的好爸爸,是孩子寶貴的財富,也是一個家庭的福氣,決定了媽媽的情緒,也決定了家庭的溫度。所以說,爸爸決定著媽媽的幸福,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溫尼科特提到:在家庭中需要父親來讓母親感到身體上的舒服,在心靈上感動幸福。每一個孩子對父母的關係都非常敏感。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孩子,其實問題的根基出在家庭。父母的關係如果是溫暖甜蜜的。
  • 原生家庭的溫度,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陳航武在《媽媽覺醒,孩子幸福》一書中寫道「原生家庭」已經不是一個新詞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從小長大的生活環境。它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人格形成與心理狀態。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會受到上一代人的影響,同時又影響著我們的後代。
  • 把握好自己的尺度,因為尺度決定了溫度!
    尺度就是你的原則和底線,而溫度就是你身邊的人獲得的感受和結果。在我們提到的各種關係當中,提到的最多的無外乎就是友情,愛情,親情。把握好自己的尺度,因為尺度決定了溫度!短時間內對方獲得了開心與滿足,溫度上去了,但是對於你來說,這樣的溫度你會保持多久呢?漸漸的對方習慣了現在的這種生活,而你卻因為透支過度,難以為繼,一旦有一天狀態發生了改變,你覺得等待你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小編以前有個朋友,開始女朋友說什麼都是對的,想怎樣就怎樣,毫無原則和底線,到後來,他反而有些受不了了,而他的女朋友也有同樣的想法,最後,兩人分手了。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有時候你命令一次兩次,孩子會屈服,但是次數多了後,孩子產生免疫力,根本不搭理你。真正的說服,是好好地溝通,讓孩子把你的話放在心裡。
  • 溫度決定龜類性別的背後原理居然是……
    ),也多多少少可以從書本或者從電視節目中了解到一些龜的性別是由孵化時的溫度決定的。一般而言,這些依靠溫度決定性別的龜類在較低的孵化溫度下孵化出的龜大多為雄性,在較高溫度下孵化的反之。因此,有時候一些科研或養殖單位也會通過不斷探索決定不同龜類性別的臨界溫度以達到保護種群或者盈利的目的。
  • 心靈溫度決定你的幸福程度
    沒錯,幸福取決於較多的小高潮,而人生的狀態是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那天跟好友聊天,比我大幾歲的她已經開始規劃「後半生」了,說退休後會把北京的房子賣掉,到家鄉南方小鎮買套帶院子的小別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她還不忘囑咐我:「你的下半場才開場,那就再規劃下,怎麼能更精彩。」我說:「更精彩就是身體棒棒噠,家人好好的!」她說:「那個是平安,不是精彩。」
  • 當孩子與溫度親密接觸
    而身邊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安全問題,如果家長們能夠提前意識到,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孩子的身體,也讓孩子感受到了實打實的安全感。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日常會接觸到的「危險物」,給孩子們撐起保護傘,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水壺裡最好還是裝溫度不超過45攝氏度的溫開水。這個溫度的開水給孩子喝是非常適宜的,更重要的是不會被燙傷。
  • 腹部溫度決定女人生老病死!
    現在很多女人都是「冰美人」,手腳冰冷,胃寒宮寒,性情都冷淡,還有很多是下寒上熱,觸摸她們腹部溫度都低,腹部溫度每降低一度,代謝就會減少12%,血液循環差,血液裡雜質汙染就增加,免疫力減少30%,得肌瘤和不孕症的機會就多一次,直接加速身體衰老速度!
  • 都在測溫度,但到底什麼是溫度?
    給嬰幼兒餵奶餵飯,一開始由大人掌握冷熱,而後就要教孩子自己明白冷熱。舒適的溫度,應該是體溫附近不大的範圍,它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其後慢慢成了心理的需求。我們一個人一生中最需要理解的現象也許就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人類自愚昧中走過來,在其科學努力中自然會將很大的精力放在理解冷暖現象上。於是,我們發展了熱學、熱力學,而這其中要理解和量化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冷熱程度,即溫度。
  • 《溫度書》:34個有趣互動,陪孩子一起探索溫度的奧秘
    為了車玻璃不受損傷,連自己孩子的性命都不顧了?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7度上下,超過40度就會脫水,昏迷,甚至是窒息,體溫超過44度,就等於是沒救了。夏天,在太陽暴曬下,封閉的車內溫度上升得更快,這位年輕媽媽為何這點常識都沒有呢?
  • 什麼是溫度?在42個有趣互動中,陪孩子一起探索「溫度」的奧秘
    前幾天,家裡的娃發燒了,我拿出溫度計給她量體溫,她好奇地問我「媽媽,什麼是溫度」?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問住了,對於成年人來說,冷熱已經內化到我們的經驗當中,變成了一種自動化的知識,因而就變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溫度覺是天生的,但是關於冷熱等溫度的認知還是需要通過學習和經驗才能完成的。
  • 保持室內溫度和溼度,非常利於孩子入睡
    不知不覺春天就來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於是孩子晚上睡覺也容易被熱醒,或者孩子感覺熱就喜歡踢被子,也很容易受涼感冒的。像我們這邊地處江蘇,前幾天都到了三十度的樣子,以致於我都熱得想開空調了。現在這個開空調的家庭還是有的,尤其是白天的時候溫度高,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 溫度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感覺到溫度?宇宙中最高溫度是多少?
    我們經常憑自己的感覺去描述我們感受到的事物,比如說現在的天氣很冷,走出門會覺得不如室內暖和,但是現在還沒有到最冷的時候,所以我們會說現在的氣溫「有點冷」,到了過年那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到時候會颳大風、下大雪、氣溫能達到零下十幾度,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再說有點冷了,而會說「凍死了」,熱的時候也是一樣,那人是為什麼會感覺到冷和熱,決定我們感受到的溫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