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去5天,在紹興柯橋打拼的李勇一家被陰影籠罩。
從天而降的磚塊,砸中了14個月大的兒子奇奇,醫院診斷奇奇腦死亡,但家人仍在等待一個奇蹟。(詳見紹興14個月大的寶寶,被高空墜落的磚塊砸中頭部致腦死亡)
昨天,我在省兒保採訪時,又聽說了另一起高空墜物砸傷孩子的事情,光聽著,心就驚了。不過還好,這孩子比較幸運,現已出院回家,正在康復中。
孩子叫萌萌(化名),是個6歲的小男孩,家住杭州城北某中高檔小區。今年1月30日,萌萌在家中露臺玩耍時,被樓上掉落的磚塊砸中頭部。
掉落的磚頭砸中萌萌
在露臺玩耍,6歲男孩被頂樓掉落的磚塊砸中
雖然事情已過去一個多月,但孩子媽媽周女士還清楚記得意外發生的那個下午。
周女士家住3樓,陽臺外還有一個凸出的大露臺。1月30日天氣不錯,下午1點半左右,兩個孩子正在露臺玩耍。突然「嘭」的一聲巨響後,小寶哇哇大哭。
當時周女士正在客廳,聽到動靜後趕緊往露臺跑,只見6歲的大寶萌萌已經趴在地上,後腦勺都是血。哭叫聲驚動了樓上樓下的隔壁鄰居,有人打了110和120。
萌萌被送往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一路上,左耳還在不斷出血,頭上的傷口有四五釐米長,醫生初步判斷為顱骨骨折,之後馬上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手術。
手術從晚上6點半一直做到8點半,連醫生都說,萌萌是不幸中的萬幸,顱骨骨折,靜脈破裂了一根,好在沒有傷到動脈。
剛手術完那幾天,萌萌天天喊疼,每一句都像刀子扎在周女士心裡。
這次意外,萌萌住院半個月,花掉了4萬多元,後期仍在進行各種康復治療。
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留下了一條10釐米左右的T形疤痕,白白的觸目驚心,至今沒有長出頭髮。
萌萌頭上的傷痕
相比奇奇,萌萌是幸運的,他撿回了一條命。
2月13日,萌萌出院。接下來,他需要有6個月的康復期,來等待骨膜長好。
在萌萌頭上,有一條褪不去的疤痕,但在媽媽心裡,還隱藏著更多的擔心和風險。
意外會不會導致聽力受損?5年內癲癇高發的風險能不能逃過?未來仍有很多關口要闖。而因為這次大手術,萌萌長大後的擇業也會受到相應限制。「醫生說飛行員、太空人這種職業就不要想了。」讓周女士遺憾的是,萌萌原本遊泳很不錯,已經入選遊泳選材班,「現在這種情況不能下水,遊泳也只能放棄了。」
頂樓曬被子用磚塊壓著,掉落時砸壞了晾衣杆和欄杆
好端端的,樓上為什麼會掉下磚塊?得知原因後,周女士覺得簡直「匪夷所思」。
「頂樓有人曬被子,居然用磚頭壓著!」如此沒有安全意識,讓周女士想想都後怕,「大概那天風很大,吹動被子後磚塊就掉了下來。」
周女士所在的這棟樓一共14層,掉落下來的磚塊威力有多大?事後周女士的丈夫清理露臺血跡時,才發現露臺上的不鏽鋼晾衣杆有一根杆子直接被砸彎,旁邊露臺的欄杆也被砸出了一個大口子。
砸彎的晾衣杆
「磚塊掉下來的時候,先砸到晾衣杆,再砸到露臺欄杆,第三下彈過來砸中了孩子。」落在陽臺上的磚塊,厚度有三四釐米,已經被砸碎。「之前被擋的這兩下,已經卸掉了很多力,才讓萌萌撿回一條命。」周女士現在想來,還會不由自主倒吸涼氣。
砸凹的露臺欄杆
目前,發生在萌萌身上的這起意外,當地派出所已經介入,肇事者也已經被找到。但在周女士看來,很多事是事後再多金錢賠償或追究刑事責任仍無法彌補的。
「孩子受了這麼多罪,將來可能還要承擔很多風險,對他人生也會造成影響……你們報導的那個紹興寶寶被砸的事,我也看了,要是人都沒了,再多錢有什麼用?把人抓到了也於事無補。」周女士說。
記者手記:用生命來敲響警鐘,這樣的代價太大
高空拋物、墜物砸傷孩子,最近半年,我們報導過三次。
2019年11月13日下午4點左右,東陽紫荊莊園H區,4歲男孩蟲蟲,被正在22樓安裝空調的祖師傅不慎掉落的金屬三角閥砸中頭頂;1月30日,杭州城北某小區,14樓掉落的磚塊砸中晾衣杆和欄杆後,彈到萌萌後枕部;3月5日,14個月的奇奇在樓道口被從天而降的磚塊砸中頭部。
砸中蟲蟲的三角閥
砸中奇奇的磚頭
砸中萌萌的磚塊
三起高空墜物事件,背後是三個無辜的孩子和三個家庭。
最嚴重的奇奇,已被臨床診斷為腦死亡;蟲蟲因事故導致偏癱,一家人帶著他,仍在手術、康復訓練中不斷循環,期待他能恢復到最好狀態;最幸運的萌萌,留下了觸目驚心的疤痕,還要和他最喜歡的遊泳告別。
是意外,還是人為?
除了砸中奇奇的磚塊未查明來源外,其他兩起悲劇都找到了肇事者,雖然不是故意,但代價也足夠慘痛。
無論是拋物還是墜物,有意還是過失,相關肇事者、責任人都會面臨巨額賠償甚至法律追責。
為了遏制高空拋物、墜物,2019年最高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對於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而從高空墜物的角度,房屋所有權人和實際使用人有義務對窗臺的花盆、空調的外機等設置物進行維護,因維護不當導致其墜落致人損害的,也有可能涉嫌過失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採訪中,目睹兒子經歷這起意外的周女士,不止一次感嘆:悲劇一旦發生,對於受害者來說,再多的賠償追責也是於事無補。
以生命來做警鐘,這樣的提醒代價太大。事後追責,不如事先警示預防。除了立法威懾,小區安裝監控監督之外,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繃緊安全這根弦。
我們在高空作業時,除了做好自身防護,有沒有注意安全使用手中工具?有沒有在樓下做好警示和隔離?
家中室外的高空設備,有沒有做好日常檢查?防止因老化破舊導致高空墜落;
我們陽臺、窗臺上的花盆,大雨大風來臨前,有沒有收進屋子?
只有大家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這樣傷人的悲劇才會越來越少!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