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西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報讀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師從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先生。
楊晨煜說,因為對人工智慧非常感興趣,所以他高考後毫不猶豫地報考了2019年開設的人工智慧學堂班的選拔,並有幸成為了30人中的一員。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各大名校紛紛設立了人工智慧專業,學霸總是選擇那些比較比較有前景的行業。
當人工智慧成為我們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名詞,已經也會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未來的我們,要如何擁抱這個AI當道的社會?
新井紀子是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教授,專攻數理邏輯學,她從2011年起主持名為「機器人考東大」的人工智慧研究項目,目前致力於閱讀技能測試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多年的求學和研究經驗,讓新井紀子成為了人工智慧的專家,而《當人工智慧考上名校》就是她對人工智慧深度剖析。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當人工智慧考上名校》這本書,跟著新井紀子教授思路,切實地了解人工智慧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擁抱被AI包圍的社會。
現在大家都在鼓吹一個觀念:人工智慧的時代就要來了。於是,大家經常都處於一種焦慮中,覺得自己可能很快、馬上就會被替代。
面對這樣的困境,新井紀子教授告訴我們:
人工智慧時代尚未問世,現在的我們,將人工智慧等同於人工智慧技術,例如人臉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因為真正的人工智指的是,那種都能超脫於人的智能,或者是人差不多水平的智能。
因此,我們不需要有過多的焦慮。
雖然人工智慧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位置,城市大腦計劃已經在杭州落地,並在2017年交出了滿意答卷:與交通數據相連的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
不過,人工智慧技術存在的首要意義是:為人類的的發展做貢獻。即使是再智能的機器人,他們也沒有辦法衡量貢獻的大小,只有人類設定了相關代碼之後, 機器人們才能很好的執行這一條代碼。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13年曾預測,在人工智慧化的時代背景下,美國總計700多種職業,有一半將會消失,這樣的工作背景可能同樣適用於其他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
10-20年會被淘汰的職業
國家在高速發展,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工作卻越來越少,這樣的結果多少讓人沮喪,甚至失望。
在你失望之前,這些事實或者可以解除你的焦慮:
1、在歷史的長河裡,職業的更新換代是正常的選擇。因為有很多職業被淘汰的同時,也有很多的職位興起。幾十年前,有誰想過玩遊戲會成為一個職業呢?幾十年前又有誰想過供銷社會最先被淘汰呢?幾十年前,有誰想無人車會橫空出世,而政府車隊會被淘汰呢?
2、所有會被淘汰的職業的共性:這些工種都是簡單的操作工,他們只要根據工作指令就能做好工作,換言之,他們都是操作工,有很強的的替代性。
李開復曾說,在未來,人類思考需要5秒以下的工作,都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深以為然,如果我們連思考都不需要了,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價值?就算不是被機器人取代的,也將會被時代淘汰。
面對AI社會的到來,很多人都採取了鴕鳥的態度。自以為,只要自己把頭放在沙子裡,就不需要面對即將到來的AI社會。
不過當他們把頭埋在沙子裡的時候,才發現就連底下都已經布好光纜。在地底下,他們可能更加接近智能物流。
新井紀子教授在書中所說的一樣,我們沒有誰能真正地避開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在與人工智慧技術共存的社會,要想讓更多的人從事人工智慧無法勝任的工作,那我們就需要做到以下的幾點:
第一、絕對不要試圖和人工智慧技術比記憶和計算。
人工智慧經歷了專家系統、機器學習、和強化學習這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他們的資料庫越來越多,計算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科學家們只需要把所有的公式設定好,人工智慧技術就能不眠不休地進行上百萬的演算。
將個性化的自己拿來對比機械化人工智慧技術,難道不是以卵擊石?
第二、用盡全力來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
新井紀子教授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研究閱讀技能測試,通過研究,她發現:
有約30%的初中畢業生不具備表層的閱讀理解能力,超過一半的高中生處於讀不懂課本的狀態。甚至很多已經工作的成年人也沒有辦法很好地使用工作說明書。
這些閱讀理解能力很弱的人在本質上和人工智慧技術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讀不懂文章。我們之所以能進行大數據的搜索,並不是人工智慧懂得了你的要求,而是它知道怎麼抓取名詞,但是他無法抓取形容詞和副詞。
舉個例子:
這個就像我們寫文章,系統做的推送。如果我們的標題裡面有5個名詞,那麼很棒,你的潛在讀者起碼是關注這些名詞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文章標題是:你來,或者不來,我就在這裡,那麼你的文章推薦量就會很低,因為人工智慧壓根兒就不知道你到底要不要來。
在AI社會,掌握了閱讀,掌握邏輯,幾乎就掌握了你的人生。
在書中,作者還沒有找到那些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但是她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來告訴我們,閱讀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一個博士生不擅長用符合邏輯的方式來寫東西,於是作者讓他負責討論別人製作的試題是否合適、答案是否合理。不到半年的時間,博士生已經能寫出極為符合邏輯的文章了。
沒有方向就是就好的方向,因為這意味著無限可能。
找到那個適合你的閱讀方法,然後通過不斷的練習,讓自己比人工智慧走的更遠,考慮地更加縝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們已經錯過了計算機變革,智慧型手機變革的時代了,難道我們還要錯過人工智慧的時代?
如果你不想,請一定要正確地認識人工智慧,知道「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關係,嘗試了解現行主流等語音對話系統、圖像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了解自己在AI時代所在的位置,理性分析自己目前所具備的優缺點,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世界是年輕人的,也是我們,我們對待科技的態度,將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