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直以來,人工智慧技術因為無法落地的問題總是被詬病。但是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在消費網際網路應用領域落地實現。著名風險投資機構 A16Z的合伙人作者陳康妮(Connie Chan)長期專注於消費網際網路的投資,發表文章介紹了三款實現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消費網際網路應用,這三款應用還都起源於中國。她認為,隨著人工智慧在消費網際網路的應用,人工智慧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原標題為「When AI is the Product: The Rise of AI-Based Consumer Apps」。
基於人工智慧的消費者應用程式正在向世界各地傳播,這標誌著人工智慧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這種基於人工智慧的消費者應用程式起源於中國。
TikTok(抖音的海外版)是一款簡短的移動視頻應用。在2018年上半年,它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量超過1.04億次,成為同時期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
事實上,在美國10月份的時候(更具體地說是在9月29日至10月30日這段時間內),TikTok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這些巨頭。
在本來就競爭激烈的應用程式爭奪戰中,TikTok的下載量佔到了同期所有App下載量的42.4%,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
在現有的一些報導中,媒體總將TikTok與Facebook旗下的Lasso進行比較,認為兩者為競品關係。或者說只是簡單地將這款應用定位為青少年進行模仿秀的一個平臺,事實上,TikTok絕不止如此,它有更大的野心。
TikTok的總部位於中國,也就是字節跳動公司。TikTok這款產品不僅在美國深受大家喜愛,更是贏得了全世界人們的認可。
TikTok這款產品的意義還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它是第一款將人工智慧技術落地實現的主流消費應用程式(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闡述我這樣判斷的理由)。
它代表了一個廣泛意義上的轉變,人工智慧正在從發現摸索階段進入到實現完成階段。
那麼,當人工智慧技術在一個面向大眾市場的消費應用程式中發揮作用時,會發生什麼呢?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主要研究闡述三個消費者應用程式的例子,這幾款應用一開始都來自中國(當然TikTok現在已經在全世界流行開了)。
這一款產品真正做到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重塑產品,還做到了匿名性。釋放出了巨大的成本節約和可行性信號。人工智慧不再是不是一種功能、技術,而是一種產品……這種應用的現象將在全世界傳播。
TikTok經常被簡單地認為是對口型模仿的音樂平臺,但實際上,TikTok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手機應用程式。它可以全屏顯示短視頻,短視頻的時長最多為60秒。
用戶觀看短視頻完全是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個性化推薦,短視頻可以連續不斷地播放,用戶如果不想看可以跳過,想換一個視頻觀看可以直接下滑。同時還有評論、點讚等功能,擁有陌生人點對點社交網絡的早期萌芽。
最近,TikTok與NBA進行了合作,在TikTok應用上展示NBA球員的幕後故事及一些精彩片段。不僅如此,TikTok上還能看到一些名人秀,比如吉米・法隆(Jimmy Fallon)、Cardi B(卡迪·B)。同時TikTok產品本身也會在社區中設置一些有意思的「挑戰」讓用戶參與。
這種感覺有點像電視,只是TikTok沒有遙控器,不用遙控器來選擇內容,而是依靠人工智慧對內容進行推薦分發。
TikTok的內容推薦機制完全依賴AI,這一點至關重要。該應用的人工智慧算法決定了向用戶展示的視頻內容,用戶不用通過點擊視頻縮略圖或點擊頻道之後才能觀看視頻。
TikTok的全屏設計,讓每一個視頻都能收集來自用戶的反饋信號,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信號比如說,點讚,加關注,或者一直將視頻看完;消極的信號包括滑動視頻,按不感興趣的按鈕等等)。
甚至說, 用戶滑動視頻的速度也是一個相關的反饋信號,滑動的越快,說明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越多。
另一方面,Instagram雖然也將人工智慧作為了一種工具,但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真正的產品。Instagram的「探索」(explore) feed流中也是基於人工智慧的個性化推薦視頻。
但是Instagram縮略圖的展示形式對於用戶是否喜歡的反饋信息有限,因為用戶縮略圖展示的信息和視頻真正呈現的信息不一定一致,就算用戶沒有點擊縮略圖,那也不能說明他真的就不喜歡這個視頻,有可能只是對圖片不感興趣而已。
那TikTok的人工智慧推薦和Facebook的新聞流、Netflix、Spotify和YouTube等平臺的推薦又有什麼不同呢?眾所周知,這些平臺多多少少都使用推薦算法的方式向用戶推薦用戶有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不管是新聞、節目、音樂還是視頻內容都是如此。
但是我認為TikTok的做法是不一樣的,各種人工智慧的算法推薦方式都不一樣。比如,TikTok就不像Netflix和YouTube所做的那樣,向用戶提供推薦列表。在觀看視頻之前,也不會要求用戶明確需求,TikTok平臺本身就能判斷用戶喜歡、想看的內容。
這不僅僅是人工智慧推薦程度的問題,而且我認為,就算是程度的問題,哪怕是看似微小的差異也不應該被低估。誰也不知道是哪一種細微的改變將顛覆現在的社交網絡。
用戶在YouTube上看視頻,一般都是他們搜索出的內容或表達過興趣的一些短視頻推薦,但通過這種完全依賴人工智慧推薦的方式,TikTok用戶更有可能看到一些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內容,從而挖掘自己新的興趣點。
豐富的人才和內容儲備
TikTok的內容多樣性十分廣泛,完全不輸給YouTube。TikTok的用戶競相挑戰短片的極限。音樂和對口型只是TikTok內容中的一部分,同樣的,藝術品、餅乾裝飾、髮型教程、DIY科學實驗、笑話和段子也都是內容的一部分,用戶可以在平臺已有的歌曲和視頻中加入自己的風格。
這種創作形式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門檻,還不需要用戶從大量的歌曲進行選擇,促進了用戶之間相互交流的社區感。一些音樂人的歌曲因為在TikTok上推廣, 獲得了更廣泛的傳播,音樂人也能獲得影響力。比如《Deep Chills》這首歌,單單這一首歌就被用來製作了550多萬個視頻。
15秒就能成名
現在TikTok平臺上的視頻大多只有15秒,所以創作者在錄製視頻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不需要說話,有些甚至可以不露臉。
這讓一批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沒有成功的創作者們找到了表達自我的新平臺,這些創作者憑藉創作才華,以新的方式表達自己。
此外,不說話,沒有聲音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問題,TikTok上很多視頻不用翻譯就能在全世界傳播,且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視頻持續時間短,所以對視頻的內容要求更高,包括娛樂趣味性、新奇性等等。
也正因為這些高質量的內容,用戶對平臺推薦的內容往往都能感到滿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推薦機制,也願意消費人工智慧推薦的內容。
愉快的平臺
因為TikTok能夠做到完全控制用戶所看到的內容,並通過人工智慧來實現這一點,所以TikTok可以優化視頻feed流,讓用戶獲得幸福感。平臺可以選擇播放一些歡快、有趣、健康積極的視頻,而不是一些負面內容。因為平臺的這項權利, 使得TikTok能夠控制自己的社區氛圍。
必須要強調一點,是平臺而不是用戶決定了視頻的播放內容,即使用戶訂閱了一些視頻創作者,也不能保證就能刷到訂閱作者的全部視頻。
這樣的產品設計其實也有很大的風險,一旦推薦不準或者失靈,用戶感到無趣沒勁,他們將會徹底刪除TikTok這項應用。不像其他社交平臺,因為有社交關係的維繫,用戶還有可能回來,TikTok的用戶一旦流失,就很難召回。
TikTok擁有無窮的想像力
正如美國版本的微信只是展示了微信的部分功能一樣,TikTok也只是展示了抖音的部分功能。相比TikTok,抖音的功能更多更全。抖音沒有專門的通知欄,取代通知欄的是一個用戶可以相互交流的消息盒子。
由於抖音的視頻還可以按城市分類,所以社交的引入有利於用戶在線下交流、發展友誼。此外,抖音的業務還涉及電子商務、直播,內容創作者可以通過這些業務獲得一些打賞報酬,這算是抖音給內容創作者提供的幾種變現手段。
通過抖音預測TikTok的未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TikTok的發展有無限的想像力。
TikTok是第一款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為產品的主流消費應用。這代表著一個更廣泛的轉變。
這一切都起源於人工智慧
TikTok的成功取決於其算法的實力,畢竟,為每個用戶每天策劃上百個獨特的個性化視頻並不是件易事。在移動端觀看UGC短視頻的形式,加上人工智慧的個性化推薦,創造了一個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粘性平臺。
在中國,TikTok每天平均使用時間為31分鐘(說明每個用戶消費超過120個視頻);在美國, 2018年10月,用戶的每月使用時長為6.8小時。
毫不誇張地說,我認為TikTok的崛起標誌著人工智慧消費應用新時代的來臨。從TikTok中學到的經驗不僅可以應用於廣泛的消費者行為,比如閱讀新聞、聽音樂、購物等。
而且中國的創業者們已經將這些經驗應用於約會、學習和招聘等新的網際網路領域。毋庸置疑,微信開啟了「超級應用」的時代,而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則開啟了人工智慧在消費網際網路應用的時代。除了 TikTok,字節跳動還有更多其他產品。
在理想狀態下,建立人際關係是以真實的人為基礎的。比如互補的性格、興趣和價值觀等。但是最近在中國流行的一款名叫Soul的應用程式卻不是這樣,它通過人工智慧展開匿名社交,建立人物關係。
從一開始,大家可能只是想通過Soul進行匿名交談,發洩心中的一些苦悶,發展到後來,甚至有了尋找新朋友乃至靈魂伴侶的功能。截止到2018年5月份,Soul的MAU(月活用戶量)已經超過了350萬。
當用戶下載註冊Soul的時候,會被要求進行6道題的測試,如果用戶願意的話,還能選擇50道題測試。用戶測試完之後,平臺根據他們的答案來匹配與其興趣相投的其他用戶。
以下為Soul要求新註冊用戶進行測試的問題:
你更喜歡被人認為是一個怎樣的人:a.堅決的,不輕易心軟的人;b.心腸軟的人。
在很熟悉的朋友眼中你是一個怎樣的人:a.很善於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b.會幫助朋友做符合邏輯的決定。
在與他人的對話交流中,你更看重:a.人際感受,有時可能不願說真話;b.達成結果,有時可能過於直接讓別人不高興。
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更多的是:a.充滿熱忱,有很多想法很有靈性;b.心思細膩,完美準確,而且為人可靠。
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要做的小時,你通常:a.能清楚記得;b.常會忘記,但是在重要的事情上從不含糊。
選擇你比較喜歡的:a.捕捉生命中的精彩點滴;b.探尋生命的意義和真諦。
用戶測試完成後,才有資格和其他用戶相匹配,並可以選擇與陌生人交談,包括文字或音頻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涉及到用戶的真實姓名、照片,甚至測試答案都不會被洩露。
在對話的過程中,用戶可以選擇變音,如果連網絡頭像都不想暴露,也可以選擇隱藏頭像。AI驅動的算法匹配至少有85%的成功率。
當兩個陌生人被算法配對成功後,用戶就可以開始聊天。系統會提示用戶聊天的內容,讓用戶不至於無話可聊。無論是哪個用戶,都可以在隨時結束聊天而不受限制。
如果兩個人的聊天持續了三分鐘,平臺會要求他們對是否告知對方自己的用戶名進行選擇,只有選擇告知才能繼續對話。從這我們可以了解到,Soul這個平臺可以完全了解用戶的聊天內容,甚至聊天繼續或者中斷的原因。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是你第一次約會的時候,約會服務機構偷聽了你的談話內容,然後利用這些信息了解你,為你找到更適合的的下一個對象。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對用戶進行匹配,Soul讓用戶相信他們的匹配不是隨機的,而是真的在某方面的契合,因此有很大概率匹配成功。換句話說,人工智慧幫助人們重新燃起對匿名聊天的信任。
通過個性靈魂交友還有其他的一些益處。比如,因為不透露長相等私人信息,只依賴語音、簡訊來互相了解,用戶互動的時候不是因為外貌的吸引力,而是純看興趣愛好。
就算被拒絕了,也不會懷疑是因為自己長得醜而自卑。如果不合適,大概率也是因為平臺的匹配不合理,而不是因為自身的原因。
這款應用與Chatroulette(聊天轉盤,一款視頻聊天應用)類似,平均有八分之一的概率匹配會出錯。沒有匹配到任何合適用戶的用戶,要麼徹底被平臺放棄,要麼就等待新的玩家進入,重新嘗試匹配。
Soul的受歡迎程度也表明了,人工智慧技術給消費者應用程式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現如今,還有很多失敗的商業應用,如果嘗試人工智慧技術是否有可能煥發新生呢?
如果一個英文家教,可以在發音、語法、詞彙以及英語的整體學習進度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個性指導,這樣的英語家教在中國一線城市每個小時所需的費用大概在40美元以上。但英語流利說,每月每個用戶的收費僅僅是14美元。
作為一個人工智慧英語輔導平臺,用戶不僅能在平臺上無限制地上課、參與考試,還能得到老師個性化的指導。2018年第三季度,英語流利說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9700萬,付費用戶超過87萬,同步增長158%,淨收入有2630萬美元,毛利率達到了73.4%。
平臺註冊完成之後,用戶需要完成一個英語水平檢測的評估考試。比如選擇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使用英語流利說的目的(包括國際商務、旅遊、唱歌、看電影、雅思考試、出國留學等等)。
當了解到用戶的實際英語水平之後,平臺就會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英語學習課程,比如學習如何與外國人打招呼、如何謀求員工福利,或者閱讀一些簡單易懂的兒童故事書。如果有沒有理解的學習內容,也能回看,還能得到平臺給的智能分析結果和改進意見。
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英語流利說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學習資料庫,專門用於研究中國人口語水平的熟練程度。英語流利說平臺現在已經擁有超過13億分鐘的對話音頻、超過175億的例句,這些都可以用於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
基於這些數據,英語流利說平臺可以用這些數據預測用戶的英語學習情況,並根據用戶的不同的學習階段,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尤其是在英語學習的難度設置方面,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平臺設置有挑戰性但不會挫敗用戶學習積極性的學習內容。
英語流利說甚至還提供了一套免費的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國際英語測試系統,用戶通過測試可以得到關於英語學習情況的反饋。
英語流利說關於中國人口語水平的數據,再加上人工智慧的加持,一起構成了該公司對抗競爭對手的護城河。據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稱,2017年,中國以人工智慧驅動的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為5.68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這個規模將超過260億美元。
不僅如此,有人工智慧技術加持的英語流利說還帶來了更廣闊的想像力,它將服務拓展到更多、更需要的人群當中去。中國是一個英語教師極度缺乏的國度,僅僅在雲南一個省份,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小學都缺少英語老師。
而英語流利說能夠極大地降低英語學習成本,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教育的大眾化。正如英語流利說創始人王翌所言,英語流利說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一個真正推動了人類學習進步的模式。
這還只是人工智慧在英語輔導領域的應用,如果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知識共享領域的話又將如何呢?人工智慧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可以擴大教育規模惠及更多人群, 使的教育變得沒那麼難,還能縮小教育差距。
現如今,還有很多失敗的商業應用,如果嘗試人工智慧技術是否有可能煥發新生呢?
這只是AI消費應用程式的三個例子,涉及短視頻、匿名聊天、英語學習三個領域。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Boss直聘和vip陪練。
Boss直聘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匹配求職者和僱主,優化傳統的求職推薦路徑,以增加求職者找到工作的機會。
VIP陪練是一款人工智慧在音樂教育領域的應用,人工智慧通過判斷音階高低、節奏變化來評估音樂的學習情況。眾所周知,音樂輔導老師的價格也很高, 而VIP陪練的價格大概不到真人音樂輔導老師的一半,要經濟實惠得多。
所有這些應用程式都是最新一波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優秀創業者,在這波創業浪潮中,人工智慧已經落地發展為產品。
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談論抖音、今日頭條,包括它們的算法如何向用戶進行內容的個性化推薦。但是我們更應該談論的,不是這幾款應用本身,而是人工智慧技術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還能解決哪些問題,還有多少可能性。
資深人工智慧科學家、創新工作CEO李開復,在他最近的新書《AI·未來》中提到,關於人工智慧抽象研究最困難的階段基本已經過去,現在企業家們需要做的,是將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服務於實際業務。
正如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階段已經開始。那麼,在這個網際網路消費領域人工智慧應用的新時代,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
原文連結:https://a16z.com/2018/12/03/when-ai-is-the-product-the-rise-of-ai-based-consumer-apps/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