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翻譯應用設計的未來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機器翻譯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學科之一,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而百度翻譯則是機器翻譯技術面向公眾的典型應用之一,同時依託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提升體驗。那麼AI時代,未來翻譯應用將如何設計?

無論產品的道路如何變化,未來的AI翻譯都繞不開技術、人機互動、人群,基於這三要素,我們提出了三大趨勢:

從「翻譯詞典」到「語言助手」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從「整體化」到「個性化」下面我們將結合「百度翻譯」項目經驗,來聊一聊未來翻譯應用的一些設計實踐。

1. 從「翻譯詞典」到「語言助手」

隨著技術的發展,詞典從紙質時代進入到了資訊時代。從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這一變化意義非凡,它打破了人類信息存儲的瓶頸,標誌著人類邁入人工智慧時代;在此背景下,百度翻譯首次提出「AI詞典」,引領了詞典的第四代變革。

1.1 四代AI詞典:翻譯語言到掌握語言的智能化

圖1: 百度翻譯定義了第四代詞典

第四代詞典它有三個最顯著的特點——多元化、互動性、智能化。

在信息獲取場景,輸入方式豐富多元:源語言的識別可通過語音、攝像頭、圖像和視頻自動提取,不再局限為鍵盤文字輸入;同理,輸出目標語言的形式也呈多樣化。

這些多元化的輸入輸出,幫助用戶在面對複雜場景時都能快速高效獲取翻譯結果;而在信息交換時,更加具有互動性,呈現形式會從單信息轉向富媒體聚合。如查詞或翻譯句子可索引到圖片、視頻,並提供互動體驗。如互動的發音練習、根據查詞記錄個性化推薦多樣化內容。豐富的互動性呈現方式,用戶可以從不同維度驗證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

最後信息攝取更加智能化,根據不同的用戶畫像及用戶習慣展現有針對性的釋義,例句等個性化內容,並推薦跟學習或旅遊等相關的場景服務。

第四代詞典——AI詞典是翻譯工具在智能時代的一次偉大遷躍,它使用戶的翻譯體驗不再是扁平的,而是多維度的、立體的,通過理解、模仿和實操幾個步驟,AI詞典正在塑造出一個智能、貼心且更加便捷的語言環境。

詞典的發展令人驚嘆,我們很難想像第五代之後的詞典是什麼模樣。也許結合AR技術,進入虛擬實境世界,和你互動的是各個國家的語言導師,讓學習更加生動;她還可以模擬真實的語言使用場景,從練習到實戰,翻譯學習將進入超擬真時代。

1.2 AI語言助手:服務場景的智能化

如果詞典是技術變革帶來的蛻變,那麼服務場景的智能化則是體驗與技術的融合,我們將出國旅遊的翻譯應用定位為「你的智能語言助手」,並圍繞這一場景的核心用戶和需求進行深耕,輸出一個面向未來的定製化翻譯服務形態——旅遊模式。

面對出國旅遊這個場景,如何做AI語言助手的體驗設計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百度翻譯APP」的設計探索。

圖2: 百度翻譯在「語言助手」方向的探索-旅遊模式

2. 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

隨著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翻譯應用形式也經歷了演變:過去的在線桌面工具到現在的移動APP、翻譯機,未來它將會是更廣泛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虛擬實境設備等。這一演變帶來的趨勢就是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

圖3: 面向公眾的翻譯應用的形式演變

縱軸看,翻譯應用交互的內容逐漸豐富,由「信息」在向「環境」轉變;橫軸看,翻譯應用的體驗正在空間、時間緯度逐步解放用戶。那麼實現AI 翻譯更自然的交互體驗,設計語言將如何改進呢?

我們認為路徑可以是:先對「人適應機器」進行優化,後對「機器適應人」進行創新。

接下來就跟我們一起結合實際項目進行設計探索吧。

2.1 「人適應機器」的優化:百度翻譯APP便捷度提升

移動翻譯應用已全面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戶更想要的是什麼?

基於百度翻譯APP,我們選取了手機終端、翻譯場景、工具提效這三個角度,得到了三點重要的啟示:

手機終端進入大屏時代,體驗需單手操作更友好;經調研,翻譯場景的多元帶來各功能的高頻切換;iPhone Home鍵等已樹立移動端用戶對快捷鍵的認知。工具型應用適當引入快捷鍵可提升操作便捷度。綜上所述,我們圍繞「核心操作下沉」、「巧用手勢」、「降低學習成本」解決了用戶連續翻譯的問題,解決方案是一個全局的APP 快捷鍵(在底部導航居中的位置)——「魔法小圓點」。

圖4: 百度翻譯APP的全局快捷鍵–魔法小圓點

「小圓點」有兩種操作:輕點可直接發起翻譯;長按可直接選中位於首頁頂部的金剛,滑動切換,鬆手直接進入。

如果想更直觀地了解「小圓點」,可下載「百度翻譯APP」進行體驗。

2.2 「機器適應人」的創新:圖像翻譯自然手勢

另外,產品體驗的升級離不開對互動設計的深耕,以百度翻譯圖像內容的認識過程為例,我們做了一次移動應用的手勢探索。

圖5: 圖像翻譯現有手勢與自然手勢對比

請跟隨下面的視頻,一起來看看百度翻譯APP中,基於圖像翻譯的自然手勢的解決方案。

視頻1:百度翻譯圖像翻譯自然手勢 DEMO

3. 從「整體化」到「個性化」

3.1 定位K12:聚焦細分人群

翻譯的人群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以百度翻譯為例,通過後臺數據發現K12是我們的主要人群,以一二線及小城市為主,學生群體佔絕大多數,其中初中生在學生群體中佔比較高。

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我們又進行了5000+的抽樣數據,獲取了他們的用戶畫像:

圖6: 百度翻譯的K12用戶畫像

他們關注學習,獵奇獵新,整體呈現年輕化思維,對學習、校園等話題互動熱度高,同時他們也愛玩樂,愛分享,期望獲得更多、更高品質的個性化服務。

圖7: 百度翻譯K12用戶審美

根據抽樣數據,K12的審美傾向在我們意料之中:多數喜歡簡單、溫暖、大氣的設計風格,並且有很大比例喜歡二次元。

對此我們從視覺設計的角度出髮結合目前產品現狀與用戶期待,重新梳理了產品的主基調,即視覺表現更加「年輕化」、設計更具有「呵護感」。

圖8: 百度翻譯V8視覺基調

3.2 年輕化」:K12視覺錘的全面升級

如何更具年輕化是當下很多產品都要面對的問題,而百度翻譯要做出的改變其實更加急迫;百度翻譯從成立到現在,品牌的概念極為淡薄,如今隨著產品戰略的調整,我們迫切的需要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視覺形象作為視覺錘,鑿進用戶的心中。

所以,在最近的一次升級中,百度翻譯的品牌雛形逐漸清晰,呆萌傲嬌的「翻譯雞」誕生了。

翻譯雞承載著很多美好的寓意,文、武、勇、仁、信五德之靈禽,小雞破殼意象AI技術的發展打破了語言溝通的邊界,雞鳴早起也是一種勤奮勵志的象徵。

圖9: 百度翻譯品牌IP形象-翻譯雞

除了IP形象,品牌logo的升級也更具年輕化,在保留雙氣泡主結構的同時,選用紅藍漸變對比,突出「語種互譯」的概念詮釋;整體的品牌升級打破了以往平靜的腔調,更加貼合K12的視覺喜好。

圖10: 百度翻譯新舊ICON的演變(GIF動圖)

此外,K12人群更喜歡活潑的動態體驗,所以新版本的動效設計在保證高效快速的同時,加入了活潑年輕的動態體驗。

彈性,閃爍,色彩構成了引導頁的動態視覺體驗,在用戶打開APP的第一時間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視頻2:百度翻譯V8引導頁升級

3.3 「呵護感」:專屬人群的細節打磨和深色模式

在界面視覺升級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改變,圓角——內容聚焦提升效率。

世界頂尖的神經研究所,美國的巴羅神經學研究所(BNI)在文章《Why Rounded Corners Are Easier on the Eyes》中指出:「感知角的那部分神經迴路會產生與角的突出關係相關的活動,越銳利的角會產生越強的反應。」

因此,角越尖銳越難以識別;在界面中,圓角的識別性會更優且更具親和力。

圖11: 尖角及圓角區別圖例

所以我們使用了圓角卡片,讓複雜的內容重新排列組合,重點內容更加聚焦。

圖12: 百度翻譯結果頁的圓角應用

根據一致性的視覺風格,將圓角融合到各個元素中,包括按鈕、圖標,彈窗,提示等等;界面的視覺升級,讓閱讀體驗和學習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一個點我們覺得也非常有意義,深色模式——「省電」「護眼」兩不誤。

在學習的過程中,避免不了長時間使用學習軟體,或者在圖書館、教室等不方便充電的地方,設備的續航能力臨時成為用戶的痛點;Google 就 OLED、暗色主題和手機續航三者之間的關係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以YouTube為例,暗色主題能夠使 OLED 設備在同等亮度下的電量消耗減少 60%,這極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時長。

來源:Google 在 2018 Android Dev Summit上展示

回到百度翻譯的具體場景,K12用戶使用時間多在晚上;我們根據瑞典標準化組織研究出的屏幕亮度和環境亮度的最佳比值,8:1到10:1,為翻譯的界面設計了更省電、更適合夜晚使用的Dark模式。

圖13: 百度翻譯APP暗黑模式

不管是「年輕化」還是「呵護感」,我們在意的始終是產品的使用者,每一位用戶都值得我們更用心的對待,他們的使用習慣和喜好我們盡力去滿足,並且用戶個性化定製也成為未來智能產品的重點需求。

除了視覺專屬升級,我們還根據大數據和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為每個人提供資訊流帶來的專屬定製化推薦,甚至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搜過怎樣的詞、句和內容,通過數據分析,給用戶推薦更適合現階段學習的資料,全方位讀懂用戶的心,努力成為一個貼心專業的智能語言助手。

總結

回過頭來,關於翻譯的未來,技術對於產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未來的翻譯不該是一個技術堆砌的冰冷工具,我們更希望她是一個貼心的,默契的,無處不在的智能語言助手,沒有固定的載體,可以是眼鏡,手環,甚至沒有既定的形式。而另一方面,學習的場景將更加沉浸化,從聲音到圖像,從視頻到直播,互動的場景越來越豐富,最後到AR的虛擬世界,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習更加真實生動。

翻譯終將不再定義為工具,它在你需要時為你排憂解難;所有產品的本質都離不開對人的解構,未來這一點尤為重要。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體驗設計師,怎樣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是我們不斷思考和創新的極致追求。

作者:張蕾、張久金、奚佳芸

本文由 @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對比人工翻譯及自然語言處理翻譯,ai翻譯存在哪些優勢?
    舉個簡單的例子,微博上一般都是這樣子對話的:這種對話很好「產生」,因為人的語言翻譯一般很難做出來,從整體上描述了人對話過程,這樣就完成了對話的設計和「模仿」。當然,單這麼說也不嚴謹,可能有的翻譯有點細節交流上的錯誤。另外,比如歌詞有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對比的對話(bingquery)自動生成,原因在於歌詞是「不可編碼」的。這麼理解,也就沒問題了。
  • 劉慶峰:AI翻譯已達英語六級 未來是人機耦合時代
    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網易智能訊 5月16日消息】今天,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網信辦、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於5月16日至18日在天津舉行。本屆大會以「智能時代:新進展、新趨勢、新舉措」為主題。
  • 騰訊發布AI八大應用場景,翻譯AI前景被看好
    在這場面向未來的大會上,人工智慧儼然成為大家關注和熱議的話題。8日上午的主論壇上,騰訊首次公布8大AI應用場景,以騰訊翻譯君為代表的翻譯AI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不俗的成績,其多項翻譯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短短一年的發布時間內日均翻譯請求量已超2億次。
  • 現場| AI Frontier大會開幕 最乾貨的AI應用不容錯過
    這是繼今年年初第一屆AI Frontier後大會方在一年內組織的第二次會議,前百度首席科學家、Coursera聯合創始人、Deepliarning.ai創始人吳恩達與來自Apple、Amazon、Google、NVIDIA、UBER、Alibaba、麥肯錫等公司的團隊與技術負責人向參會的1400餘名觀眾分享了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機器人、深度學習、視頻理解、工業應用、無人駕駛、遊戲等領域的最新趨勢。
  • 擬物設計又回來了麼?AI時代,新擬物設計的應用與探索
    隨著顯示技術升級,開始出現追求真實質感的擬物風格,即通過陰影、高光、紋理等技法使設計對象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當然,此演變也適用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其本質都是借用擬物化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學習成本,消除用戶的「陌生感」,這一點對新手用戶來說非常重要。
  • AI進入無障礙時代:手語識別翻譯的應用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一些軟體中,已經開始應用到了AI的手勢識別能力,像是拍照時「比心」來觸發一些AR特效。將這種對於手勢的捕捉,和手勢語義對應起來,不就能實現對於手語的翻譯和生成了嗎?這一邏輯是正確的,可從邏輯正確到應用可行,卻還隔著一段不短的路程。首先,手語的表達有一定的特殊性,想進行捕捉並不容易。
  • [圖]微軟Translator新增AI離線翻譯功能:支持簡中 翻譯效果提升23%
    iOS、Android和Amazon Fire平臺的Translator應用在今天接收的更新中,微軟為其帶來了基於人工智慧的離線語言包。
  • AI進入無障礙時代:手語識別翻譯的應用,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一些軟體中,已經開始應用到了AI的手勢識別能力,像是拍照時「比心」來觸發一些AR特效。將這種對於手勢的捕捉,和手勢語義對應起來,不就能實現對於手語的翻譯和生成了嗎?這一邏輯是正確的,可從邏輯正確到應用可行,卻還隔著一段不短的路程。
  • A16Z合伙人:AI在APP中的應用,標誌著人工智慧進入一個新時代
    基於人工智慧的消費者應用程式正在向世界各地傳播,這標誌著人工智慧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這種基於人工智慧的消費者應用程式起源於中國。 TikTok(抖音的海外版)是一款簡短的移動視頻應用。該應用的人工智慧算法決定了向用戶展示的視頻內容,用戶不用通過點擊視頻縮略圖或點擊頻道之後才能觀看視頻。 TikTok的全屏設計,讓每一個視頻都能收集來自用戶的反饋信號,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信號比如說,點讚,加關注,或者一直將視頻看完;消極的信號包括滑動視頻,按不感興趣的按鈕等等)。
  • 騰訊發布AI八大應用場景 翻譯AI多項翻譯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原標題:騰訊發布AI八大應用場景,翻譯AI前景被看好11月8日-9日,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成都西部博覽城開幕。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隨著21個分論壇逐漸展開,數十個騰訊產品線公布最新開放政策和生態戰略,與來自全球的350位業界領袖論道蓉城。在這場面向未來的大會上,人工智慧儼然成為大家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 001ai全球首款交互式雙耳翻譯耳機,一款智能黑科技產品驚豔登場
    零零么(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簡稱001ai)面向全球推出首款交互式雙耳翻譯耳機,這是一款便攜小巧、多功能、實用化一出場驚豔一個世紀的智能黑科技產品。且與蘋果「無限即未來」的設計理念遙相呼應。耳朵上的AI不同語言的兩個人,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各自佩戴一隻耳機,可用自己的母語進行對話,耳機會翻譯成對方的語言,實時播放。這樣的對話,最符合人與人溝通的場景,10米範圍內)可自由活動,諸如一起散步、慢跑、高爾夫等。比現有的兩個人用一個翻譯機遞來遞去說話翻譯,要方便很多,更符合人性化自然語言的場景。
  • AI強攻EDA,無人晶片設計還有多遠?
    與傳統EDA工具使用的設計方法學引擎相比,新版數字全流程通過iSpatial技術、ML等進行了全面優化,從而提升了設計效率和質量,獲得3倍的吞吐量提升。 新思科技推出了自主人工智慧應用程式——DSO.ai(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 AI),DSO.ai能夠在晶片設計的巨大求解空間裡搜索優化目標。
  • 001ai翻譯耳機內含14語種讓溝通無國界
    經過三年潛心研發,001ai耳機終於全新上線,一般來說能夠中翻英已經很不錯了,但這款耳機目前竟能夠達到14種語言翻譯,並且還正在持續增加中。交流雙方只要各佩戴一隻耳機,用母語也能順暢溝通,不會外語的你,現在面對面交流也是So easy~感謝億智蘑菇平臺給予的評測機會,現在隆重開始介紹今天的主角——001ai智能翻譯耳機,最大亮點「溝通無國界」。
  • AI時代的未來學校:機遇、形態與特徵
    以「AI服務教育」為指導理念,以「5G+AI技術」為實現基礎,以智能校園、智能學習平臺、智能虛擬助理、綜合智能教學場等「AI+教育」應用形態為支撐,打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化學校環境[18]。概言之,從上述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來看,未來學校更有條件和機會超越機械時代的工廠邏輯,轉而建構AI時代的賦能邏輯。
  • AI時代,教育從業者們這樣描繪未來圖譜
    「AI+教育」被認為是人工智慧最有效的應用場景之一,不過也有人認為「AI+教育」本身是一個偽命題。關於什麼是「AI+教育」,「AI+教育」如何讓中國的教育變得更好,如何讓中國教育和國際教育相融合,還有就是,教育的從業者們如何能在流變的時代抓住機遇。這些議題將在10月31日的TEC2018 教育創想大會中被討論。
  • 從AI翻譯寶走俏:看打開AI硬體的正確姿勢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人工智慧的基礎技術的發展開始進入加速期,在基礎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2018年,人工智慧的各項技術開始進入商業化的進程中,用技術給各個行業賦能,各類基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大量湧現。翻譯作為商用的重要應用場景,長期以來,翻譯服務一直被認為是巨頭扎堆的小市場,儘管盈利不易且技術投入巨大,依然沒能阻礙巨頭布局。
  • 深度學習應用大盤點
    第一種理解大大低估了深度學習構建應用的種類,而後者又高估了它的能力,因而忽略了那些不是一般人工智慧應用的更現實和務實的應用。最好最自然的理解應該是從人機互動角度來看待深度學習應用。深度學習系統似乎具備近似於生物大腦的能力,因此,它們可以非常高效地應用於增強人類或者動物已經可以執行的任務上。
  • 專訪準兒翻譯機關磊 未來已來 AI翻譯會是藍海市場嗎?
    實際上,中國在人工智慧翻譯機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外溝通翻譯上。人工智慧翻譯機依賴於雲端人工智慧技術提供支持,基於海量的漢語語料、億萬用戶規模和多元應用場景,中國的人工智慧翻譯機顯然更具有原生優勢。技術對於語音翻譯企業來說是最大的護城河,但是在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的今天,擁有核心技術還不夠。
  • 谷歌翻譯困境破局:AI不是人,為什麼也會有性別偏見?
    以Google Translate為代表的AI機器翻譯,被認為是有可能「重建巴別塔」的未來科技。性別特定的翻譯功能Google Translate解決偏見初嘗試其實早在2016年,Google Translate作為機器翻譯行業技術探索的先行者就一直在應用最新的技術
  • 騰訊AI Lab:深度解讀AI輔助翻譯的研究及應用
    騰訊發布人工智慧輔助翻譯,致敬人工翻譯同時,來自騰訊AI Lab的高級研究員黃國平,在QCon全球軟體開發大會上發表了主題為「人機互動式機器泛起研究與應用」的主題演講。以下為黃國平在大會的演講全文。入職騰訊AI Lab後,繼續該方向的研究與應用,目前總體負責一款相關的獨立產品,最早將近期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