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物設計又回來了麼?AI時代,新擬物設計的應用與探索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審美不斷變化,界面視覺風格也不斷變化。近年來出現的新擬物風格讓不少設計師思考,擬物設計又回來了嗎?本文作者將從三個方面,對新擬物設計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言:

80年代以來,界面視覺風格從扁平到擬物,然後又回歸扁平,設計風格交替登場。

近兩年,新的風格湧現,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Neumorphism(新擬物),它的出現讓不少設計師思考:擬物設計又回來了麼?

對此我們梳理了風格演變的過程,然後通過設計案例與問卷調研的方式對新擬物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啟發你的思考。

一、技術發展與界面風格演變

網際網路設計這份職業由於技術變革而出現,設計手段、設計風格也註定受到技術最為直接的影響。通過下圖可以看到,界面設計風格在技術驅動下經歷的多次更迭。

△ 界面設計風格演變

1.1 從初期的扁平化到擬物化

1983年,蘋果推出全球首款搭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從此GUI進入大家的生活。但早期受限於設備解析度,主流操作界面均為扁平化設計。

隨著顯示技術升級,開始出現追求真實質感的擬物風格,即通過陰影、高光、紋理等技法使設計對象更加接近現實世界。

當然,此演變也適用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其本質都是借用擬物化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學習成本,消除用戶的「陌生感」,這一點對新手用戶來說非常重要。

△ 扁平風格與擬物風格對比(來源:網絡)

2012年,研報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已達24億,智能終端全面普及,用戶對於界面的操作心智已經成熟。

另一方面,內容豐富度的爆發,使擬物化設計風格的缺點日益凸顯,如:設計成本高、焦點分散、視覺疲勞等,設計師們逐漸意識到信息與效率優先的重要性。

1.2 扁平化的流行

2013年9月,蘋果正式推出iOS7,界面設計語言徹底重構,視覺上擺脫了擬物映射,不再追求紋理、透視等效果,通過扁平化風格構建了一套信息優先、簡單實用、統一的設計語言,成為扁平化進程的重要推手。

扁平化的回歸不是偶然,它首先解決了擬物設計長期積累的諸多矛盾,其次滿足了用戶對於內容、效率的訴求。它不單是風格的扁平化,更是圍繞內容做設計的思維轉變。

△ 擬物化與扁平化界面風格對比(來源:網絡)

扁平風格作為主流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其在可識別性、可讀性方面的優勢較為突出,但多年的體驗和實踐,讓大家開始審視扁平化的一些「軟肋」:

個性化設計空間有限,產品容易出現雷同;多層次信息呈現困難,信息也被「扁平化」;3.過度去裝飾化,頁面缺少情感;面對這些問題,一方面我們在觀察扁平化能否自我修正,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探索新的風格。

1.3 「新」擬物的萌芽

2019年11月,烏克蘭設計師 Alexander Plyuto 在多個平臺發布了一組名為《Skeuomorph Mobile Banking / 新擬物手機銀行》的UI作品,以乾淨、輕盈、立體的設計風格在短時間內獲得廣泛好評,掀起一場新的風格熱潮,一大批此類風格的設計作品湧現,人們將這種新的物種命名為「新擬物」、「新擬態」。

△ Alexander Plyuto 作品(來源:Dribbble)

新擬物可以看做是介於扁平與「舊」擬物之間的融合方案,既保留了信息的突出,又賦予元素立體的質感,它的精髓在於對光線的絕妙運用,以及對背景色、高光色、陰影色的嚴謹處理。

但不同於「舊」擬物的是,新擬物沒有重拾裝飾化,而是用更輕盈的手法模擬現實世界,呈現出一種真實物體的微質感,給用戶帶來新穎、有趣的界面體驗。

△ 「新」擬物設計特徵

△ 新擬物與「舊」擬物的差異

近些年,智能設備實現跨越式發展,性能不再是內容的制約因素,反而成為推動內容創新的力量;同時我們已經逐步邁入AI時代,機器學習、智能搜索、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對生活影響深遠:

內容側:AI已經成為內容重要的生產者和推手,而其群智開放的特點加速了現實與虛擬的融合,就像物聯網、車聯網,現實與虛擬的邊界更加模糊,極大豐富了智能終端為用戶所呈現的內容類型。用戶側:AI打開了我們的感官,多彩的世界讓每個人的興趣更加多元化,人們對於內容、形式的個性化訴求愈加強烈;

△ 設計導向的迭代路徑

新的形勢下想獲取用戶注意力更加困難,扁平化對此顯得力不從心,而新擬物的出現,讓設計師看到了一個新的突破方向。新擬物微凸的質感,讓以往扁平的頁面與「真實世界」建立聯繫,多年審美疲勞後新擬物使用戶感受到久違的熟悉感,「舊」擬物的情懷重新被點燃。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40年的風格演變史,其實就是處理與技術、內容、用戶關係的歷史:

技術受限時,設計儘可能降低形式的資源佔用而凸顯內容;技術成熟後,設計得以施展,開始追求形式的美感;內容的增多與擬物化的過度,促使我們開始關注信息可讀性,在效率面前選擇回歸扁平;智能、多元的今天,我們聚焦用戶,期望通過設計獲得用戶更多的注意力,因此不斷進行風格的融合探索。

二、新擬物風格的應用與分析

為了深入了解新擬物,我們收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應用案例,並進行了一次問卷調研,從多種角度來分析新擬物風格的優缺點。

2.1 應用案例

QQ小世界內測版:

QQ在今年上半年發布了「小世界」內側版本,它主打年輕人的興趣分享。頁面中,在關鍵按鈕、卡片等元素上運用了新擬物風格,帶給人一種新鮮感。然而在發文前不久,小世界進行了頁面迭代,其中頁面底色、按鈕樣式均進行了優化調整,部分細節已脫離新擬物特徵。

△ QQ小世界內測版界面(來源:QQ)

Hillman Synth:

Hillman Synth 是一款音樂合成器APP,靈感源於老式組合風琴以及弦樂器。界面採用了新擬物風格,模擬真實觸感的合成器按鈕,具有「隱喻」的視覺體驗讓用戶在真實世界和虛擬界面中自由切換。

△ Hillman Synth界面(來源:App Store)

Spotify:

Spotify是一個月活用戶高達2.5億的音樂服務平臺,其內容形式豐富,包含卡片、滑塊、列表、文本等頁面部件,層次結構表現極具挑戰。設計師Sangeeta Baishya於5月份發布了其使用新擬物風格對Spotify 重新設計的方案。

△ Spotify概念方案(來源:uxdesign)

小米遙控器:

設計師 Igor Erema 在Dribbble上發布了小米智能遙控器App的概念設計方案,用新擬物風格模擬了遙控器按鍵,給IOT領域的界面設計帶來了新的嘗試和啟發。

△ 小米遙控器概念設計方案(來源:Dribbble)

收集案例時我們發現,概念設計方案有很多,但實際落地產品少之又少,兩者的數量對比鮮明。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原因可能有3個:

新擬物風格出現的時間較短,很多設計師還沒有認知;沒有成熟的新擬物設計指引,設計容易,設計好卻很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還沒有明確的數據或用戶反饋證明新擬物能對產品形成正向助力。因此,在沒有明確的預期收益下對於新擬物的落地都比較冷靜克制。

2.2 新擬物風格問卷調研

為了在案例之外獲得一些真實用戶的反饋和數據,透過相對理性的視角審視新擬物,我們在疫情期間,選擇了相對便捷的問卷方式對用戶的風格感知、用戶偏好等內容進行了調研。問卷內容和形式不免存在局限性,大家可辯證看待問卷結果。

問卷以《APP界面設計小調研》為主題,通過模擬真實用戶界面,成對呈現新擬物和扁平化設計,讓用戶進行偏好選擇,包含簡單的彈窗、開關、按鈕、卡片,還包含多組件綜合運用的複雜頁面;然後通過語義差異量表,測量用戶對不同風格的感知;問卷最後設置了收集偏好原因的開放題目及關鍵人口學信息。為保證填答有效,問卷題量控制在19道,發布概況如下:

△ 調研問卷概況

就問卷的結果來說,整體趨向一致,部分偶有差異,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功能操作型界面,以提示彈窗、深色模式切換頁、鬧鐘開關列表頁為例,用戶更偏向扁平化。內容展示型界面,以信息卡片、關注頁為例,新擬物的信息卡片更被喜歡,但當卡片放在關注頁中時,用戶則又偏向了扁平。綜合型界面,以常見的首頁為例,用戶仍然更喜歡扁平化,但值得關注的是新擬物的偏愛佔比逐漸變高,與扁平化的差距在縮小。對於扁平化風格,用戶認為其簡潔、乾淨、輕便,也比較柔和;對於新擬物風格,用戶認為有質感、乾淨、立體、高級;其中扁平的乾淨感知數值高於新擬物。

△ 問卷設置-用戶偏好題舉例

兩個風格中用戶依然最喜歡扁平,且傾向非常明確,這個結果頗有些意外,對此我們的分析是:

功能操作型界面,對於識別、理解、判斷信息,扁平風格的顯示更加清晰明確,操作效率上優於新擬物。內容展示型界面,信息數量及應用場景都是偏好的影響因素;信息數量少、場景簡單時,用戶容易關注視覺,新擬物的視覺表現力更好;信息數量多、場景複雜時,用戶更在乎信息的呈現,新擬物厚重感強,顏色偏灰偏冷,反而降低了信息的識別度,扁平風格的輕便簡潔,優勢凸顯。綜合型界面,用戶主要聚焦信息的瀏覽,注意力轉移讓新擬物的部分缺點被遮蓋,這也是新擬物喜愛度提升的原因,但整體顏色依然會被感知,扁平仍略勝一籌。

2.3 新擬物優缺點及應用建議

通過以上對新擬物的深入認識,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優點:

真實:立體表達比扁平風格更加符合真實世界,代入感強,容易拉近與用戶的距離,相比「舊」擬物也更輕量化。趣味:陰影高光產生的前後層次,營造出一定的空間感,結合可視化信息可增加頁面的趣味性,吸引用戶體驗。轉化:新擬物的點擊感強,傳遞了明確的行為召喚,很容易吸引用戶注意力,提升頁面元素的點擊轉化率。缺點:

形式影響信息識別:元素與背景的統一融合,缺乏清晰邊界,視覺對比度低,部分情況下(如屏幕亮度低、視障用戶)嚴重影響內容識別。應用場景非常有限:新擬物有明確的觸發感、點擊感,適於結合操作類元素,信息呈現類元素使用時容易引發歧義,造成誤判。不適合大面積使用:陰影、高光等元素的大量增加,導致頁面信息難以聚焦,同時信息層級拉不開,重點信息無法突出。高度依賴設計能力:使用新擬物風格需考慮的因素(功能、場景、信息數量等)較多,難以形成設計規範,頁面質量把控困難。開發工作量增加:對於開發來說,需要寫框架來支持實現新擬物UI效果的 css 代碼,而且無法在移動端使用,代碼的工作量增加。應用建議:

注意場景適配度:新擬物更加適合功能單一、層級簡單的工具類頁面(如物聯網操作頁面),有時頁面元素在現實中有實體,新擬物可呈現真實物體的質感,讓頁面富有趣味性。尊重內容優先級:嚴控新擬物元素數量,選擇性、針對性的使用,如優先級高、吸引用戶聚焦、期望提升點擊轉化的信息元素。增加視覺對比度:通過顏色、粗細等手段進一步增強視覺對比度,解決新擬物頁面偏灰的特點,信息承載大,層級關係複雜的產品,謹慎使用新擬物風格。要符合既有認知:新擬物可以增強滑塊、開關、按鈕等組件的操作感知,但有些組件並不適合,如臨時出現的模態框、下拉框等,新擬物反而會誤導用戶認知。

三、理性看待,大膽嘗試

關於新擬物,我們看過太多悲觀、否定的態度,人們更願意相信它是「曇花一現」,很多訊息似乎也在佐證著這一觀點。

但我們要看到一個事實,風格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沒有對錯,是否能解決問題才是關注的重點。

風格演變過程告訴我們沒有一個風格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我們需要新的風格,新的解題思路。

新生事物有它獨有的魅力,也必然存在潛在的「問題」,我們要理性看待,大膽嘗試,不執著於手段,聚焦解決問題,敢於突破任何風格的條框,去嘗試去探索。

未來,人工智慧發展、5G普及、新的智能終端誕生等每一步都在推動整個時代往前邁步,界面風格也會不斷迭代演變,面對未知與挑戰,讓我們保持激情與敬畏~

本文由 @Du Desig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熱火朝天」的新擬物設計趨勢,你需要理性看待
    什麼是新擬物風格? 想要了解新擬物的由來,就必須知道擬物的概念。 IOS 6系統中,被精細刻畫的錄音機(底部指針也很惟妙惟肖) 而新擬物則是擬物的變體,在擬物的基礎上改變了圖形的樣式,讓設計元素看起來更有真實感
  • 親,你了解擬物設計麼?_ 藝術中國
    親們,還記得小學時老師讓我們造句麼?請用擬人或者擬物的手法造句~~「春天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他總結失敗的教訓,把失敗接起來,焊上去,作為登山用的繩子和梯子,成功是由失敗而累積起來的」~前面把春天比作了人,是擬人的手法,而後面一句將失敗和成功物化了,有體積可堆積,把抽象概念當作實物來寫,是擬物的效果。
  • 2020年即將流行的新擬物風格
    傑森·凱利在評論中稱這種設計為New skeuomorphism(新擬物風格)。而我決定簡化一下,直接叫它「Neuomorphism」Skeuomorphism(擬物設計)要回歸了?雖然各種形式的擬物風格一直都存在於界面設計中,但其中一種風格趨勢卻在最近更加受到歡迎。
  • AI時代,翻譯應用設計的未來
    而百度翻譯則是機器翻譯技術面向公眾的典型應用之一,同時依託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提升體驗。那麼AI時代,未來翻譯應用將如何設計?無論產品的道路如何變化,未來的AI翻譯都繞不開技術、人機互動、人群,基於這三要素,我們提出了三大趨勢:從「翻譯詞典」到「語言助手」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從「整體化」到「個性化」下面我們將結合「百度翻譯」項目經驗,來聊一聊未來翻譯應用的一些設計實踐。1. 從「翻譯詞典」到「語言助手」隨著技術的發展,詞典從紙質時代進入到了資訊時代。
  • 蘋果微軟谷歌集體拋棄擬物設計 重返扁平化
    賈伯斯離世,帶走了蘋果的創新動力,但是在科技行業的設計領域,也發生了一個悄然變化。賈伯斯所鍾情的擬物風格(比如讀書應用就設計得像一個真實的書架)逐漸被蘋果、谷歌和微軟所拋棄,科技行業似乎都在追求簡單化、扁平化的風格。最近,谷歌成為這種設計風潮的追逐者。
  • 2021年全球設計風格升級篇,這5種你了解多少?
    新擬物設計風格Neumorphism新擬物風格(Neumorphism)從去年底到今年新起的一種設計風格,在Dribbble上面非常火熱一種風格,它一直延續在到現在。新擬物風格最大特點就是解決了之前長時間單一的表現手法,扁平風格的設計樣式有了全新的發展,讓設計師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設計審美有了新的轉變。
  • 你了解過蘋果公司漫長的擬物設計歷史嗎?
    對於蘋果作業系統中出現的擬物設計元素,有些人並不欣賞,他們覺得這是根據賈伯斯的品味而有的設計決定,但是誰又能說的清賈伯斯的品味是什麼樣的,或許他自己都說不清呢。也許上一秒他還對 Bsendorfer 鋼琴的工藝讚賞有加,下一秒他就喜歡在自己沒有家具的家中,盤腿打坐思考禪的簡約主義。
  • 3D圖標越來越流行,UI設計領域要變天了?
    其中在UI視覺方面macOS Big Sur 系統最大的變化就是圖標上, Big Sur更新了很多新設計風格的應用圖標。 以前的擬物風格為什麼會被淘汰,他的特徵是什麼
  • 毛玻璃效果——2021年設計趨勢
    當新擬物設計(Neumorphism)風格模擬了物理層級(但看起來仍然像是扁平的一層)時,這種新的設計風格更具備空間感。Ghulam Rasool設計和新擬物化設計一樣,當僅在一個元素上時,這種樣式會顯得特別明亮——就像上面示例中的背景。
  • 新擬物化,會是2020年的UI設計趨勢嗎?
    新擬物化最近被炒得很是火熱,它會是2020年的UI設計趨勢嗎?本文作者從多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分析,並總結了6種將新擬物化風格和其他風格相結合的設計方向,與大家分享。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Dieter Rams (德國著名工業設計師迪特·拉姆斯,提出「設計十誡」的那位)所提出的移除「不必要」的設計理念。如果你想嘗試一些新擬物化風格的設計,可以在公眾號回復「新擬物風格」得到一份sketch模板源文件。但是它真的很新穎!
  • AI強攻EDA,無人晶片設計還有多遠?
    與傳統EDA工具使用的設計方法學引擎相比,新版數字全流程通過iSpatial技術、ML等進行了全面優化,從而提升了設計效率和質量,獲得3倍的吞吐量提升。 新思科技推出了自主人工智慧應用程式——DSO.ai(Design Space Optimization AI),DSO.ai能夠在晶片設計的巨大求解空間裡搜索優化目標。
  • 微課程的設計原則與應用探索
    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步驟:羅列教學核心概念;寫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錄製長為1-3分鐘的視頻;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後任務;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   在國內,自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基於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率先給出微課程概念以來,理論界和實務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 D&I實驗室系列 | 設計人工智慧實驗室:「設計+科技」 的探索
    作為一所開放的、研究型的設計學院,我們期待通過對這些實驗室的介紹,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在設計領域的探索,同時也歡迎和期待更多對實驗室研究課題感興趣的政府機構、企業、公益組織、志同道合的社會各界人士,與我們一道推進設計領域的探究,從而共同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應對人類和世界在當下和未來面臨的挑戰。
  • 唬人的扁平化擬物化之爭,不就是設計的質感嗎 | 獵雲網
    這是擬物化設計難以達到的。而扁平化設計也真就那麼封建,任何陰影紋理都不許沾麼?兩家成世仇了嗎?這種情況其實對於很多行業都適用,其中設計行業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畢竟高層人士需要從文字方面就開始顯現逼格。做為逼格中的戰鬥比,設計行在千變萬化、技術萬歲的科技世界裡,以渠道為王、臉好看就幸福的姿態造出了一番新天地!GUI(圖形用戶界面)已經是多少年前宮鬥的老黃曆了,現在已經是擬物化跟扁平化吵得不可開交的時代了。
  • iOS7後的UI設計之爭:再談扁平化與擬物化
    設計師們往往認為擬物化意味著直接從現實世界中複製圖像。這裡我要強調一點:擬物化設計並不一定要與參考對象保持高度一致!換言之,現實風格的設計成果必然屬於擬物化,但擬物化設計卻不一定屬於現實風格。更進一步來說,扁平化設計也可以符合擬物化標準(但並非必須)。下面我們就看圖說話,讓大家更加明確這一概念區分。
  • 2021年UX設計趨勢
    但是,如果你在體驗設計中要使用這一趨勢,請記住其關鍵規則:必須保證界面的平衡。如果你過多的放置這類元素是不行的。新擬物風是之前的擬物設計和扁平設計這兩種被認為完全相反的設計風格的融合,擬物設計是完全模擬物體在真實世界中的外觀以及我們與之交互的方式。
  • 這8種UI/UX設計趨勢你知道嗎?
    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了解現有和即將到來的設計趨勢,不斷學習,改進和擴大我們的知識儲備,以便與時俱進。根據研究、經驗和觀察,我們非常仔細地選擇了8種UI / UX設計趨勢。那就讓我們開始吧~8種UI / UX設計趨勢1.
  • 用戶界面中的Neumorphism(新擬物風格)設計
    UI設計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新的靈感?設計師之後需要進行哪些改進來使其真正的得以應用?在DoGoodS*!(同時也感謝其它的精彩點評,我知道它跟Skeuomorphism總是分不開的,它們都是設計師對於設計趨勢與現實生活的一些理解)同時也建議大家閱讀我的下一篇文章:為什麼我不認為Neuomorphism這一設計趨勢會在2020年徹底爆發?還有人在使用Skeuomorphism(擬真設計)風格嗎?
  • 物聯網架構設計
    在設計 lan (Github: https://github.com/phodal/lan) 物聯網平臺的時候,結合之前的一些經驗,構建出一個實際應用中的物聯網構架模型
  • 餓了麼、美團都在用的輕擬物風格,到底是什麼?
    還有就是以餓了麼、美團為首的國民級應用在主頁顯眼的位置裡使用極具識別性的擬物圖標,引起設計圈的熱議。當對扁平的視覺效果已經開發到極限以後,那麼進一步在一些細節處應用擬物就成為必然的選擇。而擬物的應用並不可能鋪設到整個應用中去,因為完全擬物化的設計降低信息瀏覽效率是必然的,所以它只適合做局部的視覺強化,來加強用戶對特定區域的感知。最常見的需要被凸出的要素,就是首頁中應用的快速入口圖標、分類圖標和底部導航欄圖標了。這些區域長期受運營活動支配,相信大家已經很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