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機器學習畢業後,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才能成為「老司機」?

2020-12-14 雷鋒網

編譯 | 青暮、陳大鑫

編輯 | 叢末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入行人工智慧,而進入AI領域的直接途徑是從事機器學習職業。

但是,機器學習從業人員應該怎麼規劃職業?造就成功的機器學習職業生涯有哪些關鍵因素?

作為曾在多個著名企業和學術機構擔任實驗室負責人的「老司機」,吳恩達可謂經驗豐富,他就以上問題給出了出色的建議,帶你穩步上車。

他特別提到了編程技能、實踐應用、持續學習和深入某個領域的重要性,此外,他認為團隊比公司更重要,要在職業生涯中「從事一份你不會厭倦的工作」,最後他還指出了在職業生涯中需要避免的幾個誤區。

計算機視覺工程師Richmond Alake曾經將吳恩達CS230深度學習課程中關於如何閱讀論文的建議整理成文章,發表在Medium上,非常受歡迎。本文是他從吳恩達的多個史丹福大學講座取材寫成的文章,AI科技評論對文章進行了編譯。

本文包含四部分內容:

1、如何找到機器學習工作

2、成功的AI從業者模式

3、如何選擇工作

4、機器學習生涯需要避免的誤區

註:本文適用於大多數處於不同職業階段的機器學習從業者。

機器學習系的學生在完成學術研究後,通常會從事相關工作,或繼續讀博。我在獲得機器學習理學碩士學位後,幾乎立即找到了相關工作。

通常,有兩種類型的公司會招聘AI相關人才,大型科技公司(例如Facebook,Google)或創業公司。

吳恩達提到,無論朝哪個方向走,都必須確保自己從事的是重要且有意義的工作。

我們首先了解如何找到工作。

1

如何找到機器學習工作

機器學習工作競爭激烈,但是招聘公司心目中的理想候選人是什麼呢?

吳恩達擁有多年AI團隊工作的經驗,他曾經擔任谷歌大腦團隊的負責人,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負責人,以及百度約1200人的AI團隊的總負責人。

他給公司就招聘AI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議,這同時也是我們在求職前需要具備的能力。

1、編程技能

機器學習研究工作要求個人至少已經掌握平均水平的編程技能。

程式設計師平均需要了解兩到三種程式語言,並且都達到中級水平。

機器學習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編程技能,並且能夠理解一系列常用的程式語言,例如Python、Java、JavaScript和R。

為什麼需要擁有多種語言的實踐經驗呢?

以我為例,我目前擔任計算機視覺工程師,需要使用三種不同的程式語言。我用Python實現模型(TensorFlow)和編寫腳本;也用javascript實現模型(tfjs);最後,為了將模型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集成到iOS應用程式中,還需要將Swift語言用於iOS應用程式開發。

2、技術問題理解能力

通過簡歷審查這一關後,接下來是面試。在兩個面試階段,都會涉及機器學習相關的問題。面試官可能會讓你解釋梯度下降變體之間的差異;或描述新型神經網絡架構的獨特特徵。

3、實際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在面試之前,你可能已經在學術機構中度過了幾年,並且習慣了大學的基於理論的考核方式。

而招聘公司想要的理想候選人,不僅要了解機器學習理論,而且可以實際應用概念、技術和思想。

例如,你首先需要在概念上理解批歸一化的好處,但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得學會使用Jupyter notebook或GitHub repo,並有一定的作品量,附帶作品集是展示技術、創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方法。

4、持續學習的能力

在機器學習領域,每天都會有新技術出現,新的工具和庫層出不窮,並且每月都會有大量研究論文發表。

入行機器學習,你需要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在深度學習領域,經常會出現新的神經網絡,在特定計算機視覺任務上實現SOTA性能。

招聘公司希望員工不滿足當前的職位,不停追求成長。機器學習從業人員通常在AI行業中處於新興技術的最前沿。

2

成功的AI從業者模式

AI涵蓋了很多子領域,例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神經網絡、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等等。

根據吳恩達的說法,成功的AI從業者學習AI子領域時都採用「T」形方法。

也就是說,廣泛地學習AI的大部分子領域的基礎知識,然後深入學習某些領域的專業知識。

以我自己為例,我通過學習獲得了AI主要子領域的基礎知識。然後我通過寫論文、做個人項目和發展職業道路,專注於三個主要領域,分別是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

學校會在機器學習的教學中介紹各個子領域的基礎知識,而學生要通過選修課程、論文和課程學習獲得深入理解。

在完成了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學的學位課程的所有必修課程後,我獲得了AI主要子領域的基礎知識。

完成大學之後的AI領域知識

以下是我完成大學課程之後,從事項目並開始工作的「T」形知識路徑的示例。我已經走在「T形」方法的學習之路上,我的專業是深度學習,這是計算機視覺的一個子領域。

由於子領域的重疊,你在深入學習的時候可以在神經網絡、機器學習、NLP和圖像處理等其它子領域獲得更多的知識。

就我個人而言,要想成為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專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圖是我目前成就的幾個「T形」。

完成學位論文並開始職業生涯後的AI領域知識

專業知識

吳恩達認為,專業知識的構成如下:

項目開源貢獻研究合作

再提醒一次,在特定的領域從事個人項目會加深你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讓你成為成功的人工智慧從業人員,甚至擔任更加實戰型的職位。

3

如何選擇工作

吳恩達說,具備機器學習專業知識的個人是被市場所需的。

這使得擁有機器學習知識技能的人在求職時有更多的選擇,但也難免做出錯誤的決定。

以下是吳恩達給出的關於如何選擇工作、如何擁有快樂而有意義職業的建議。

和好團隊一起工作

吳恩達認為,選擇一個卓越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

在選擇團隊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影響交流成長吳恩達建議,應該在一個可以輕鬆與團隊成員互動的團隊中工作。一般來說,這樣的團隊包含10-30人。他建議關注團隊的努力程度,以及團隊成員的個性和職業道德是否能對你產生積極影響。

團隊中的個人往往是你大部分時間都會與之共度的人。根據行為科學研究,你的能力最終是與你相處時間最多的五個人中的平均值。

了解你的定位

在決定接受職位之前,請確保你了解這份工作。

通常情況下,招聘公告上職位描述並不反映實際工作所需的職能和責任的性質。

有時候,工作崗位上的責任被大大誇大了,這可能會導致失望。

有時候,招聘公司低估了新員工的預期工作量,這可能會導致職業生涯過早枯竭。

避免失望和精疲力盡的最好方法是和你的直接上司談談,了解對任務和交付時間的期望。

此外,與相似職位的團隊成員交談,並就他們的日常活動提出問題。

忽略公司本身

當吳恩達第一次提到這一點時,我有些困惑。但在他進一步澄清之後,我才明白過來。

公司具有外部聲譽和認可度,這通常被稱為公司的品牌。公司的品牌通常是公司將自己傳達給外部世界的形象。問題在於,公司通常只會向外界展示最好的一面,這使得你在選擇公司時有點偏頗。

正如吳恩達所說,從一般經驗來看,一家公司的品牌與你在公司的個人經歷之間的相關性很弱。

在選擇AI職位時,考慮團隊比選擇公司更重要,這個結論幾乎對任何一個行業工作都適用。

例如,石油公司和醫療中心的圖像分類機器學習項目的區別僅僅是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數據集及其應用不同。機器學習技能可以跨行業遷移。

4

對工作機會保持期待,考慮長期目標

人類是受內在和外在因素激勵的生物,當兩者都缺乏時,我們就會開始感到遺憾、擔憂,有時甚至會陷入抑鬱狀態。

吳恩達直截了當地說:「從事一份你不會厭倦的工作」。

倉促行事不一定是最好的主意。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收到了幾份看起來很不錯的offer,但需要一定程度的個人犧牲,我不願意接受。

此外,我拒絕的一些職位在短期內可能聽起來很不錯,但考慮到我未來十年的職業生涯,它們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我渴望在一家成功的公司裡成為一名人工智慧團隊領導,這需要我比平常更快更深地投入。因此,提升空間有限、沒有明顯影響力的大團隊不是最好的選擇。而能提供自主性和學習環境的初創公司工作可以讓我的職業發展和成長更快。

一般來說,你要選擇一個最適合個人目標和長遠發展的職位。

5

機器學習生涯需要避免的誤區

成為AI「萬事通」

從事AI行業不一定要成為「萬事通」,對AI的所有子領域都擁有淺薄的知識並不能確保在AI或機器學習的職業生涯上獲得成功。

從長遠來看,專注於某個領域是有回報的,尤其是在像AI這樣的領域,專業性是必須的。

缺乏耐心

在機器學習等快速發展的領域中,我們幾乎總會感覺到自己不能足夠快地吸收信息。

通過觀察那些擁有長期成功事業的人,我意識到:在任何一個AI子領域中,建立真正的技能和專業知識都是需要時間的。

沒有實質性項目

擁有項目經驗或作品集對發展機器學習事業有很多好處。然而,你的作品集必須有足夠的可復現性才能打動面試官。為了打造有足夠影響力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10個平庸的項目比不上2-3個具有影響力的項目,質量勝過數量。

6

結論

吳恩達在演講結束時提到了幾個關鍵要素,這些要素有助於個人在機器學習領域取得長期成功的職業生涯,分別是:

在可促進學習的良好環境中工作;做有實際意義的項目,也就是說,以提高他人生活質量為目的開展業務;做出有助於個人目標的決定,這將為取得長期成功奠定基礎。via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to-navigate-a-career-in-machine-learning-according-to-andrew-ng-stanford-lectures-9e10f09047f0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吳恩達教你如何成為AI業界大佬
    近來,矽谷迎來裁員潮,機器學習領域的求職壓力也有所增加。如何規劃 ML 職業生涯,才能獲得長期成就?吳恩達教授為機器學習領域的畢業生提供了一些建議。這篇文章內容取自史丹福大學教授、Coursera 聯合創始人吳恩達的課堂演講,主題為《關於在機器學習領域獲得成功職業生涯的幾點建議》。
  • 中職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中職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近年來,中職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其就業的穩定性、就業質量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職生在專業選擇、就業定位和未來發展等方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缺少規劃,不知道將來該做什麼,要做什麼。
  • 機器學習研究者的養成指南,吳恩達建議這麼讀論文
    機器之心整理機器之心編輯部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機器學習研究者,然後在這個領域取得一些成就?在此之前,我們需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近日,一篇發布在 Reddit 機器學習版塊的帖子引發了眾人的討論。其實,世界上從不缺少優秀的機器學習研究者,也不缺乏好的建議和指南。想要成為一名高效的機器學習研究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徹底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一點堅持到底的決心。Open AI 的研究科學家和創始成員之一 John Schulman 曾撰寫過一篇《機器學習研究指南》,提供了選擇問題和時間管理方面的諸多建議。
  • 機器之心專訪吳恩達,深度學習課程項目Deeplearning.ai正式發布
    吳恩達:我們本次計劃推出的課程有五大部分,都是基於如何將神經網絡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的。其中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序列到序列模型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課程將注重於引導應用機器學習的方向。它會為人們提供一個深度學習的「模擬器」。就像訓練飛行員一樣,一個學員需要先在模擬器上進行多次訓練,積累數年經驗隨後才能在真實場景中起飛。
  • 大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又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
    大學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規劃職業生涯,就是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相結合,通過個人能力分析、總結並測定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設想的過程。而規劃自己職業生涯是為了明確目標,方便自我管理。並且一旦目標明確,更能樹立信心,以克服困難,避免彎路。且大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自己自我定位、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在這兩個時期,大學生的個體能力迅速提高,職業興趣趨於穩定,逐步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生涯的預期;而完成了職業學習和職業準備,大學生畢業後則會走上初次就業崗位,正式開始職業生涯。故此,在實驗承諾期內,許多大學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所以,大學期間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階段,對大學生個人的未來職業走向和職業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 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今天咱們繼續聊職業生涯規劃的事。昨天說到,不論做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你想做好,並且可以成為行業精英的話,那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本行業當成終身事業,假設想要做壽險,那就是要把壽險當做終身事業。明白了上面兩個點之後,最後我們來說一下我們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首先,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說白了,就是自己有幾斤幾兩,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有哪些能力,有哪些資源,有哪些經驗,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 吳恩達建議這麼讀論文(附機器學習研究者的養成指南)
    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機器學習研究者,然後在這個領域取得一些成就?其實,世界上從不缺少優秀的機器學習研究者,也不缺乏好的建議和指南。想要成為一名高效的機器學習研究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徹底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一點堅持到底的決心。Open AI 的研究科學家和創始成員之一 John Schulman 曾撰寫過一篇《機器學習研究指南》,提供了選擇問題和時間管理方面的諸多建議。
  • 應屆生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作為一個職場老鳥,本人也經歷了許多彎路,也很後悔當時在校的自己,沒有提前規劃職業計劃,導致畢業出社會了就跟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在此,小蘇整理了一份關於應屆生職業規劃的詳細寶典,望大家都可以藉此明細日後要走的路。首先,我們要明白,做職業規劃的意義。
  • 如何做一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所有與職業相連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願望等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職業目標的實現過程。簡單地說,一個人職業發展的轉臺、過程及結果構成了個人的職業生涯。
  •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有哪些用處?畢業三年你就懂了
    很多大學都會為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但是大多數學生對這門課,也只是將它當做了一門課,並不會對自己的職業或者人生進行仔細的規劃。可真正能成功的人,他們大多都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規劃。所謂規劃,不是指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去做的,而什麼不值得自己去浪費時間。那麼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有哪些用處呢?
  •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3000字
    許多大學生現在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因此,制定良好的職業計劃非常重要,以下是編輯編寫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歡迎參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3000字範文(1)自我分析階段1,興趣分析符合您的興趣的工作是一種職業,只有將自己的長處和興趣與工作結合起來,做到最好的搭配這可以稱為職業,您將永遠為之奮鬥的工作。如何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如何寫?參考模板?
    職業生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如果不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就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生命。作為已經尚未畢業的我,很早就知道如果不為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把自己的未來設計好。生活和工作就會沒有了方向,就像大海裡的一葉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歸,為了高效的利用時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特作以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 大一新生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可以說,指規範,說得對不能只是「巴掌磚」; 可以寫我建議在大學裡連續寫作四年,任何專業都應該連續寫作,大一新生職業生涯規劃範文,最好再發表幾篇文章,還可以不間斷地學習外語,如果你學好外語, 您可以學習很多先進的外國概念。如果英文作品出版了,這樣的學生畢業後會有更多的市場。
  • 職業生涯規劃怎麼做?
    昨天說了如何分析自己的能力天賦,在發現自己的能力天賦和機會後,今天思考怎麼規劃職業生涯。搞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樣的工作,那些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對自己未來有利的機會。學習、影響力、樂趣、獎勵,就是四大職業價值。只有具有這四大價值的職業,才是值得長期投入的職業、為之奮鬥、堅持不懈的職業。才是我們應該認真規劃,慎重衡量的職業。
  • 高中生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等大學裡,畢業要找工作再規劃不遲啊!」「高中生哪裡懂得職業規劃,還是得靠老師、家長和過來人的經驗!」「在大學,專業不喜歡還有機會再轉專業,或者本科修個第二專業拿雙學位,甚至考研轉專業都可以啊!」 ……真的如此嗎?
  •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現存問題
    學情分析: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認識不足許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及作用知之不深,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在大多數「90後」「00後」大學生眼中,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一門「教你如何找工作」的課程,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畢業找工作時和畢業後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認為職業規劃課程是浪費時間,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如何規劃20到50歲的職業生涯?
    對往後10年的生涯,有任何確切的規劃或執行步驟了嗎?以上3個問題,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正是決定你的職業生涯能否一帆風順、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換句話說,唯有認真看待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段時間,年老後才能安然退場,擁有幸福的人生。那麼,我們應如何掌握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避免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透過管理大師的經驗分享,面對往後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你將能描繪出更加清晰的藍圖!
  • 跟著吳恩達老師學習機器學習,Python筆記分享!
    譯者:AI研習社(成語風)雙語原文連結:A Full-Length Machine Learning Course in Python for Free吳恩達在史丹福大學講授的機器學習課程堪稱Coursera上最具人氣的課程。我之前試聽了好幾門別的機器學習課程但我覺得他的在拆解概念使之變得易於理解方面做得最好。
  • 20歲-60歲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階段如何劃分,各國專家學者有不同的劃分理論和方法,主要可分為按年齡層次劃分、按專業層次劃分和按管理層次劃分三種類型。我國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人事人才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羅雙平認為:以年齡為依據,每十年作為一個階段比較合適,即二十歲至三十歲為一個階段,三十歲至四十歲為一個階段,依次類推。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幾個階段,那麼你現在該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