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迷茫?吳恩達教你如何成為AI業界大佬

2021-02-13 深度學習這件小事

選自 | TowardsDataScience

作者 | Richmond Alake   轉自 | 機器之心

近來,矽谷迎來裁員潮,機器學習領域的求職壓力也有所增加。如何規劃 ML 職業生涯,才能獲得長期成就?吳恩達教授為機器學習領域的畢業生提供了一些建議。這篇文章內容取自史丹福大學教授、Coursera 聯合創始人吳恩達的課堂演講,主題為《關於在機器學習領域獲得成功職業生涯的幾點建議》。

如何找到一份工作

成功的 AI 從業者模式

如何選擇一份工作

機器學習職業生涯的誤區

機器學習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學術研究之後,通常會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或者繼續讀博。通常有兩種類型的公司會需要 AI 領域的人才。一種是大型科技公司,比如 Facebook、谷歌。另一種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初創公司。吳恩達教授提到一點:無論朝哪個方向走,你都應該確保自己從事的是重要且有意義的工作。本文作者 Richmond Alake 詳細介紹了吳恩達教授的這一觀點,並結合自身經歷談了談這些建議的具體內容。機器學習領域的工作競爭激烈,大部分人都了解這一點,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你可能不知道公司招聘時看重哪些技能和素質。多年來,吳恩達教授在 AI 團隊中和各類企業中積累了深厚的工作經驗和領導經驗,他給出了一些建議:機器學習研究工作要求個人至少要掌握平均水平的編程技能。程式設計師平均要掌握兩到三種程式語言,並且達到中級水平。機器學習領域的從業者也應具備編程技能,並且應該了解幾門常用的程式語言,例如 Python、Java、JavaScript、R 語言等。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是一名計算機視覺工程師,我需要用到 3 種不同的程式語言。我用 Python 來實現模型(TensorFlow)和編寫腳本,用 javascript 來實現模型(tfjs),最後,我還要用 Swift 將模型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集成到 iOS 應用程式中。在簡歷通過之後,你就會進入面試的下一階段,通常是電話面試和現場面試。在這兩個面試階段,你都需要回答機器學習相關的問題,比如解釋梯度下降變體之間的差異,描述新型神經網絡架構的特性。面試之前,你可能在學術研究機構中度過了幾年,所以已經習慣了大學採用的基於理論的考試方法。但是公司招聘的不是只掌握理論知識的人,而是能夠將機器學習中的理論概念、技術以及思維進行實際應用的優秀人才。比如,你首先要從概念上理解批歸一化的好處,但是只有會用並且大量用過 Jupyter notebook 或 GitHub repo 的人才能夠在招聘中脫穎而出。證明和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的一個好方法是在你的工作任務中加入一兩個業餘項目,這是你展示技術、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絕好機會。一些傳統領域的職位不需要隨時更新專業知識,但在機器學習領域則完全不是這樣。作為一個熱門學科,人工智慧領域裡每天都有新開發的技術,每周都有更新的工具和庫,每個月都有大量新發表的研究論文。在機器學習領域裡,你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我目前正在參與這個領域的研究,利用研究和開源項目中的技術,儘管如此,我還是會經常看到有全新的神經網絡推動計算機視覺特定任務的發展,成為某方向的新 SOTA。你的僱主總會希望你不滿足於現有水平,保持求知慾望。機器學習從業人員需要永遠處於領先技術的最前沿。AI 包含很多子領域,如機器學習、NLP、語音識別、CV 等等。吳恩達表示,職場的最強候選人和成功的 AI 從業者都用一種「T」形方法來學習 AI 子領域。也就是說,他們對很多子領域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但只深入其中的幾個。以我個人為例,我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學方向進行了深造。通過學習,我對 AI 的一些關鍵子領域有了基本了解。但在論文、個人項目和職業路徑中,我只關注三大領域: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下圖顯示了我在大學畢業、完成 pwn 項目並開始工作之後構建的「T」形知識路徑長什麼樣。在研究生階段學完 ML、CV 和機器人學相關課程之後,我獲得了 AI 主要子領域的基本知識。在我完成論文並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我的學習路徑是 T 型的。我專注於深度學習的子領域計算機視覺。由於關聯度較高,在研究過程中我也獲得了神經網絡、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標註方面)和圖像處理等臨近領域的知識。當然,對於一個研究者而言,要想成為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專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完成碩士畢業論文並開始職業生涯之後我所獲得的 AI 領域知識。
深度知識我們提到了很多遍,但深度意味著什麼?在吳恩達看來,深度知識由以下幾個方面定義:同樣,在特定子領域裡做個人項目可以讓你的專業知識更加深入。這不僅可以讓你成為成功的 AI 從業人員,而且會讓你有更多參與面向實踐任務的機會。吳恩達意識到,擁有機器學習專長的人很受歡迎。對於一些人來說,選擇多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選擇多了反而容易出錯。在吳恩達看來,團隊的選擇非常重要。在選擇團隊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因素:吳恩達建議,你所在的團隊應該很容易實現組員之間的互動,通常這樣的團隊包含 10-30 人。此外,你還要留意團隊成員的努力程度,以及他們的個性、職業道德理念能否對你產生積極影響。為什麼這點如此重要?因為行為研究表明,和你相處時間最長的五個人的平均值就是你的各方面行為得分。在決定接受一份 offer 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要從事的工作是什麼。通常情況下,招聘廣告中給出的職位描述並不能反映真實的工作內容。有時候,某個職位的職責範圍會被誇大,這很容易令人失望。還有時候,招聘廣告會淡化某個職位的工作量,這會導致你入職不久就陷入倦怠。避免失望和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和你的上司對話,了解任務的內容和交付時間。此外,你還可以與類似崗位上的組員交流,了解一下他們的日常工作。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外部認可,但這往往只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東西,而且通常是最好的一面,會讓你在選擇時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吳恩達表示,從一般經驗來看,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你在這家公司的個人經歷關係不大。在選擇一份 AI 方面的工作時,團隊比公司更應該考慮,選擇行業時也是如此。簡單來講,對於一家石油公司和一家醫療機構的圖像分類機器學習項目來說,二者的區別其實只在於他們用來訓練 ML 模型的數據集以及模型的應用。機器學習技能可以在行業之間遷移。人類是一種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激勵的生物,如果內外激勵都不具備,我們就會陷入懊悔、不安甚至是失望,我還喜歡吳恩達的另一個觀點:迫不及待地進入某個角色並不是什麼好主意。在找工作期間,我拒絕了很多 offer。這些 offer 表面看起來都很不錯,但都需要我做出一些我不想做的個人犧牲。還有一些 offer 短期來看非常不錯,但如果考慮未來十年的職業生涯,我並不覺得它們是最佳選擇。我想要成為一家成功公司的 AI 領導,因此我要以比平時更快的速度深入這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大的團隊會讓我成為小透明,因此不是我的最佳選擇。相反,在一家創業公司工作可以讓我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學習的環境,加速我的職業發展和成長。因此,一定要選擇一份適合你個人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工作。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做一個「萬事通」不一定有什麼好處,反而意味著你在每個分支領域知識淺薄。這不是確保你在人工智慧或者機器學習之路上擁有長遠發展的最佳路徑。從長遠來看,專注於獲取深度知識會獲得相應的回報,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這樣的領域,精通某個子方向的人往往更受歡迎。我經常因為沒有耐心而內疚,但老實說,在機器學習這種快速發展的領域,你很多時候會焦慮於自己吸收知識的速度不夠快。但通過對那些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長期成就的人的深入觀察,我意識到,在人工智慧的任何一個分支領域建立起真正的技能、知識、經驗都需要時間。我們這一代人習慣於即時滿足,急於看到快速成形的結果,最終會損害我們獲取知識的進度。擁有一個自己的業餘項目對機器學習生涯大有好處,但問題是,這個項目必須具備一定的水平,才能給外部評審者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因此,有十個平庸的業餘項目不如有兩三個真正有影響力的項目,這能更好地展現出你的技術能力。正如吳恩達所說:質量勝過數量。在吳恩達演講的最後,他總結了成就成功 ML 職業生涯的三個要素:2、確保你所做的項目和工作對他人的生活有積極意義;3、做有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決定,這將使你獲得長期成功。原文連結: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to-navigate-a-career-in-machine-learning-according-to-andrew-ng-stanford-lectures-9e10f09047f0

—完—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你(也)是吳恩達的學生麼?
    我知道你可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但我還是要說謝謝你。作為一名狂熱的ML從業人員,我對這個課程期望值居高,但它居然超過了我的期望。上這個課可能是我最棒的學習經歷。——Sameer Dharur非常感謝! ! !您太好了。我完成了機器學習課程,很喜歡它,也開始嘗試學習更多的AI知識更專業。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之一,感謝MOOC,以及像你這樣慷慨大方的老師。
  • 吳恩達:機器學習畢業後,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才能成為「老司機」?
    計算機視覺工程師Richmond Alake曾經將吳恩達CS230深度學習課程中關於如何閱讀論文的建議整理成文章,發表在Medium上,非常受歡迎。本文是他從吳恩達的多個史丹福大學講座取材寫成的文章,AI科技評論對文章進行了編譯。
  • 重磅 | 吳恩達Coursera新課已經上線,開啟全民 AI 時代!
    說起吳恩達「Andrew Ng」,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作為人工智慧的大 IP,吳恩達一直致力於人工智慧的推廣和普及,爭取讓每個人都能感受人工智慧的魅力。自去年8月開始,吳恩達在 Coursera 上開設了由 5 門課組成的深度學習專項課程,掀起了一股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熱潮。這裡附上deeplearning.ai的官網:還沒結束!大牛是停不下腳步的。
  • 吳恩達教你如何讀論文:繪製進度表格,論文至少看三遍,還要問自己問題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吳恩達教你如何讀論文,高效了解新領域。就算是博士,也很難對所有的關鍵技術都參透了解。那麼如何有效了解一個新領域,是研究者們必備的一項技能。
  • 吳恩達的7條機器學習訓練秘籍
    更多乾貨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 前線」,(ID:ai-front) 《機器學習訓練秘籍》(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是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大佬吳恩達新出的一本書,該書著重介紹如何讓機器學習算法能夠工作,以及如何構建機器學習項目。在本文中,我們從該書精選出了七條非常有用的建議。
  • 重磅 | 吳恩達新書《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1-52 最新章節(pdf下載)
    章了,旨在教你如何構建機器學習項目,它與吳恩達之前機器學習課程有所不同,這本書更加傾向於教你如何組織一個AI項目,值得注意的是,該書的完結部分可以在官網免費獲得,對於機器學習愛好者真是喜大普奔。、吳恩達在機器學習領域的名氣可謂是如雷貫耳,搞機器學習的人幾乎都看過吳恩達(英文名:AndrewNg)的機器學習課程系列,大致來講,吳恩達之前的機器學習課程包含兩門:一個是Cousera上的Machine Learning課程,
  • 陷入職場「迷茫怪圈」,如何走出來?
    迷茫是每個人年輕時候都會經歷的一種狀態,短暫的迷茫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陷入到迷茫裡走不出來,就是白白浪費精力。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應該考慮些什麼,做些什麼呢?你以為你在糊弄公司,其實是你在糊弄自己。就像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一樣,養成做事盡善盡美的習慣也不是一天的事,而破壞這種習慣,確是分分鐘的事。
  • 「吳恩達deeplearningai」微信公眾號上線,將發布《機器學習訓練...
    如今,吳恩達團隊終於為 deeplearning.ai 開設了官方微信公眾號。這個號主要用來發布吳恩達及其團隊製作的人工智慧原創內容。除了深度學習課程之外,還有哪些福利呢?官方預告稱,吳恩達老師 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 (機器學習訓練秘籍)的中文版將在北京時間 4 月 25 號周三正式發布。
  • 吳恩達新書《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附完整中文版 PDF 下載!
    吳恩達在 AI 普及之路上從未停下腳步,歷時半年的大作《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中文版《機器學習訓練秘籍
  • 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如何度過職場迷茫的?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擅長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突然發現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了,覺得好無聊,有巨大的虛無感卻又伴隨強烈的焦慮。不光普通人會遇到職場迷茫期,厲害的人也一樣。不一樣的是有的人能突破,而有的人卻無法自拔。360的一個好朋友,在2013年遭遇了職場瓶頸,彼時他是我們部門的產品總監,卻陷入頻頻犯錯的狀態,副總裁也開始質疑他。
  • 吳恩達放寬招聘條件:周工作時間減少20小時;中文流利加分
    允中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好消息,成為大師門徒的門檻降低了~大約一周之前,吳恩達「finally」開始招聘。他發出的招聘貼中,還透露了幾個重要信息:1、吳恩達正在搞一個新的公司,但細節現在還不能透露 2、這家處於保密狀態的公司,會用使用AI開發行業解決方案。
  • 教你三句話,你也能成為動畫電影翻譯大佬!
    一提到動畫,很多看官可能會覺得是給小孩子看的,但這其中不乏有非常優秀的電影,例如美國的夢工廠和迪士尼公司以及皮克斯公司,以及最近的國漫之光《哪吒》等等,其適宜範圍之廣,立意範圍之深,甚至讓很多成年人都陷入其中。
  • 把吳恩達深度學習系列課程畫出來是這個樣子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吧,吳恩達是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的聯合創始人,吳恩達在2008年發起了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SEE)項目,這個項目把斯坦福的許多課程放到網上,供免費學習。NG也教了一些課程,如機器學習課程,包含了他錄製的視頻講座和斯坦福CS299課程的學生材料。吳恩達的理想是讓世界上每個人能夠接受高質量的、免費的教育。
  • 吳恩達手把手教你刷論文!
    你不是一個人!斯坦福教授吳恩達在上周發布了一篇博客,手把手教你如何讀論文,以上問題都在文中一一被解答。在煉丹界中,快速刷論文了解一下最前沿研究已經是每個煉丹師的必備技能了。為了讓自己的知識不過時,從業者們也都要保持學術思維和習慣,和一些走上工作崗位後只用從社會大學學習的領域還不同。
  • 吳恩達發布一本全新電子書《轉型成為 AI 企業快速指南》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史丹福大學教授、谷歌大腦聯合創始人、前百度 AI 科學家吳恩達今天公開發布了一份簡短的電子書《AI Transformation Playbook》(轉型成為 AI 企業快速指南),目標是為感興趣的企業負責人們提供一份客觀的指導,幫助他們建立「AI 戰略」
  • 票圈被吳恩達新開的深度學習課程刷屏?到底如何,我們幫你做了個測評
    相信正在躍躍欲試機器學習的各位讀者也跟文摘一樣,想知道這門吳恩達強推的課程到底如何?有怎麼樣的課程設置?適合怎樣的受眾?以及性價比怎麼樣?別著急,大數據文摘一早來註冊(真的上了信用卡付了費哦)測評了這門課。先幫大家看看,到底這門課適不適合你。
  • 吳恩達新書《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中7個實用建議
    大數據文摘轉載自數據派THU作者:Dan Clark, KDnuggets編譯:顧佳妮、丁楠雅本文為你介紹吳恩達新書中的7個使用建議,致力於講明白機器學習算法是怎樣工作的,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機器學習項目。
  • 被吳恩達新開的深度學習課程刷屏?我們幫你做測評
    吳恩達:AI教育應該是通識課 吳恩達如何定位自己的課程呢?你會做有關醫療、自動駕駛汽車、閱讀手語、生成音樂和自然語言處理等的案例,你不僅能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夠學到如何在Python和TensorFlow上將它們應用到各個行業當中。你也可以聽到很多頂尖深度學習專家講的課程,他們會分享個人經歷,並給你一些職業建議。」 測評過程:親測!
  • 吳恩達的深度學習課程值不值得學?四晚學完的高手給你建議
    吳恩達基於其經典的機器學習課程進行了補遺,同時以如何使用單神經元(邏輯回歸)神經網絡入手,在此基礎之上逐步增加複雜性——即添加更多神經元與層級。在為期四周的學業(課程 1)結束後,學生們將順利掌握構建密集神經網絡所需要的全部核心思維,具體包括成本 / 損失函數以及如何利用梯度下降與向量化並行Python(Numpy)實現迭代學習等。
  • 一個小白如何成為一個賺錢大佬?掌握這個思維,就可以!
    小白如何成為賺錢大佬?其實賺錢也是一門學問,如何去更好的賺錢?怎麼去把錢賺到,這個錢能做到最好,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的,但是現在社會上很多教人去賺錢的都是騙人的。很多人在說你如果不會理財,財就不會理你,所以你想賺錢的唯一的方式,變成富人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去理財,但是你想一下現在有多少有錢人,他們的財富是理出來的,他們的財富永遠不是理出來的,他們沒有時間去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