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一家長怒退家長群的事情,引發了全網熱議,這位家長對著鏡頭表示,老師成天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自己承擔了許多老師本應負起的責任和工作。一些家長表示很有共鳴,也有許多網友表示理解老師帶班的辛苦。
對"家長群"的控訴吸引千萬人的眼球,本質是學校和家長雙方在孩子課後輔導的問題上相互間缺乏理解和默契。事實上,現在有著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群體,在家長與老師之間起著紐帶作用,他們從未被聚光燈照射,也不曾博得關注,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在課堂內外,規劃課程、指導作業、支持學習、答疑解惑… 不辭辛苦地給予學生幫助,他們的名字叫做輔導老師。
在人社部2020年發布的《關於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文件裡,在線教育行業中的輔導老師首次受到關注,被官方列為新職業,「運用數位化學習平臺(工具),為學習者提供個性、精準、及時、有效的學習規劃、學習指導、支持服務和評價反饋的人員。」
下面是一位來自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的輔導老師的自述,看他在生活與工作中,如何與學生以心換心,贏得家長肯定。這或許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但它卻映射著每個人心中的那份美好:
8月某一天,在看似平凡的一個午後夏日,我收到了一份來自我的學生星馳的意外禮物—一面紅彤彤的大錦旗。
故事的最初,我遇到了第一個讓我頭疼的問題孩子—星馳,每次出現基本都是在評論區聊天,發微信不回,打電話不接,基本聯繫不上;孩子媽媽亦表示很無奈,孩子不聽話,管不了。
轉折發生在我鍥而不捨的聯繫到孩子進行了第一次溝通後,我發現孩子其實很有主見,但對英語很反感,不喜歡記和背。我用哄著的語氣先讓他補上了寒假課程,並適時的加以鼓勵,我發現孩子喜歡被單獨關注的感覺,並且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於是我便挖掘並讚賞他的優點。
自從春季開課,為了遵守承諾,星馳基本每節課都會到課,並且做題特別認真,基本課後作業不管難易都會全對,整體狀態越來越好,找到了成就感,這時我一定會誇誇他:只要想做的就一定會做到。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信任,時不時也會主動溝通難以解決的問題,主動請求幫助。
在今年春季期末考試中,星馳的英語提升了30分,最重要的是學習英語有了興趣,孩子媽媽特別感激我,覺得是我改變了孩子的學習習慣與態度。而這份特殊的「禮物」就是給予我工作的肯定。
有時候有人問我為什麼做又苦又累的輔導老師時,我常常是這樣說的:種一顆種子讓每一位學員去尋找興趣,培養習慣,把每天的成長變為生活。這就是我們跟誰學輔導老師工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