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越多經濟越弱?產糧大縣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如何走?
安徽阜南縣是產糧大縣,也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該縣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引進中糧貿易、中化農業、中裕食品等大型糧食企業,構建起了優質小麥「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漸走出了「高產窮縣」困局,闊步邁向糧食產業強縣。
從「要我種」到「我要種」
阜南縣洪河橋鎮盛郢村東西南三面環水,屬於淮河流域重要行洪區。村黨支部書記趙德海說,2019年,村裡與中化農業籤訂優質小麥訂單,主要種植淮麥22。在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提供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統一保險等服務的情況下,不僅通過增產、降成本、加價5%收購,讓農戶畝均增收200元左右,而且通過提供全程農業技術服務和商業保險,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中化農業安徽公司總經理彭江南說,在發展優質小麥之初,很多種慣了普通小麥的農戶並不接受。扶貧首先要扶智扶志,從思想改變開始,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
中化農業在苗集鎮前進村建設阜南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和示範農場。技術服務中心組建了一支技術服務團隊。「示範農場篩選出的荃麥725,已在阜南大面積推廣。」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徐龍說。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從最開始的「要我種」到現在的「我要種」,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阜南縣引進中糧貿易和中化農業兩家公司,採取土地託管等形式種植優質小麥,從2018年在4個鄉鎮試點種植1.5萬畝優質小麥,發展到2019年在26個鄉鎮建成30萬畝優質小麥,再發展到2020年36萬多畝優質小麥,種植規模迅速擴大。其中中化農業種植31.4351萬畝、中糧貿易種植5萬畝。
好糧是種出來的。在2020年遭遇疫情、暖冬、倒春寒、赤黴病、條銹病的情況下,阜南優質小麥不僅實現了增產增收,而且由於小麥品種統一、品質提升,糧食加工企業主動前來對接和採購,甚至出現優質小麥「搶購現象」,實現優糧優產、優購。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通過優糧優產、優質優價解決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積極性,調動主產區更好履行保護耕地、提升糧食產能責任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區域性糧食安全產業帶,實現穩產與增收互促共進。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2018年以來,阜南縣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支持下,大力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中化農業和中糧貿易兩家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從小麥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服務,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逐步邁進。
在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一間教室內,幾十位糧食經紀人正在認真聽講。彭江南說,公司每年都要舉辦各種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培訓。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把投入品方面的優勢與科技、農產品、數位化、金融等資源要素有機結合,以訂單農業和生產託管為主要手段,助力農民增收、產業增效、消費者得實惠,提升阜南小麥的整體競爭力。
3年來,阜南縣小麥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農業種植方式由以前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採用智慧農業系統精準安排農業生產,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小麥品種從以前的160多個優化集中到現在的4個,實現了品種的單一化發展;糧食儲存從以前的品種混儲向專倉儲存轉型,實現「優糧優儲」,提高了優質小麥的溢價能力;農業生產經營者向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轉型;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縣域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實現優質小麥產業「五優聯動」。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有利於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利益共同體,加快小農戶有效對接大市場;有利於就近就地實現轉化增值,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從產糧大縣到產業強縣
阜南縣是典型的產糧大縣產業弱縣,域內沒有一家成規模的加工企業。近年來,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大力幫扶下,阜南縣充分發揮全國糧食生產大縣、重點商品糧基地優勢,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著力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增強糧食產業穩定性和持續性。
在阜南縣糧食食品產業園,中裕食品投資建設的麵粉加工廠已經開始動工建設。中裕食品阜南項目負責人劉凱告訴記者,他們將投資6.3億元建設優質小麥加工及深加工示範基地,一期投資2.4億元建設年處理30萬噸優質小麥專用粉生產線,帶動6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二期計劃投資3.9億元發展小麥精深加工,生產特級食用酒精、谷朊粉、速凍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此外,還將建設全國糧食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安徽綠色倉儲示範基地、皖西北糧食集散中心、主食產業化及冷鏈物流區域配送中心、糧食質量監測中心、皖西北糧食電子交易平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目前產糧大縣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一產不強、二產不優、三產不活。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幫扶下,阜南縣通過引進大型糧食企業,逐步構建起優質小麥「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發展目標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為產糧大縣高質量發展糧食產業探索出了可複製的經驗。
為了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貧困地區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重點支持258個國家級貧困產糧縣,實現糧食產業扶貧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機銜接。2020年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在64個國家級貧困產糧縣推廣阜南經驗,實施優質糧食訂單200多萬畝,推動貧困地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劉 慧)
產糧越多經濟越弱?產糧大縣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如何走?安徽阜南縣是產糧大縣,也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該縣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引進中糧貿易、中化農業、中裕食品等大型糧食企業,構建起了優質小麥「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漸走出了「高產窮縣」困局,闊步邁向糧食產業強縣。從「要我種」到「我要種」阜南縣洪河橋鎮盛郢村東西南三面環水,屬於淮河流域重要行洪區。村黨支部書記趙德海說,2019年,村裡與中化農業籤訂優質小麥訂單,主要種植淮麥22。在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提供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統一保險等服務的情況下,不僅通過增產、降成本、加價5%收購,讓農戶畝均增收200元左右,而且通過提供全程農業技術服務和商業保險,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中化農業安徽公司總經理彭江南說,在發展優質小麥之初,很多種慣了普通小麥的農戶並不接受。扶貧首先要扶智扶志,從思想改變開始,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中化農業在苗集鎮前進村建設阜南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和示範農場。技術服務中心組建了一支技術服務團隊。「示範農場篩選出的荃麥725,已在阜南大面積推廣。」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徐龍說。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從最開始的「要我種」到現在的「我要種」,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阜南縣引進中糧貿易和中化農業兩家公司,採取土地託管等形式種植優質小麥,從2018年在4個鄉鎮試點種植1.5萬畝優質小麥,發展到2019年在26個鄉鎮建成30萬畝優質小麥,再發展到2020年36萬多畝優質小麥,種植規模迅速擴大。其中中化農業種植31.4351萬畝、中糧貿易種植5萬畝。好糧是種出來的。在2020年遭遇疫情、暖冬、倒春寒、赤黴病、條銹病的情況下,阜南優質小麥不僅實現了增產增收,而且由於小麥品種統一、品質提升,糧食加工企業主動前來對接和採購,甚至出現優質小麥「搶購現象」,實現優糧優產、優購。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通過優糧優產、優質優價解決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積極性,調動主產區更好履行保護耕地、提升糧食產能責任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區域性糧食安全產業帶,實現穩產與增收互促共進。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2018年以來,阜南縣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支持下,大力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中化農業和中糧貿易兩家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從小麥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服務,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逐步邁進。在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一間教室內,幾十位糧食經紀人正在認真聽講。彭江南說,公司每年都要舉辦各種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培訓。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把投入品方面的優勢與科技、農產品、數位化、金融等資源要素有機結合,以訂單農業和生產託管為主要手段,助力農民增收、產業增效、消費者得實惠,提升阜南小麥的整體競爭力。3年來,阜南縣小麥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農業種植方式由以前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採用智慧農業系統精準安排農業生產,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小麥品種從以前的160多個優化集中到現在的4個,實現了品種的單一化發展;糧食儲存從以前的品種混儲向專倉儲存轉型,實現「優糧優儲」,提高了優質小麥的溢價能力;農業生產經營者向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轉型;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縣域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實現優質小麥產業「五優聯動」。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有利於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利益共同體,加快小農戶有效對接大市場;有利於就近就地實現轉化增值,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產糧大縣到產業強縣阜南縣是典型的產糧大縣產業弱縣,域內沒有一家成規模的加工企業。近年來,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大力幫扶下,阜南縣充分發揮全國糧食生產大縣、重點商品糧基地優勢,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著力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增強糧食產業穩定性和持續性。在阜南縣糧食食品產業園,中裕食品投資建設的麵粉加工廠已經開始動工建設。中裕食品阜南項目負責人劉凱告訴記者,他們將投資6.3億元建設優質小麥加工及深加工示範基地,一期投資2.4億元建設年處理30萬噸優質小麥專用粉生產線,帶動6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二期計劃投資3.9億元發展小麥精深加工,生產特級食用酒精、谷朊粉、速凍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此外,還將建設全國糧食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安徽綠色倉儲示範基地、皖西北糧食集散中心、主食產業化及冷鏈物流區域配送中心、糧食質量監測中心、皖西北糧食電子交易平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目前產糧大縣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一產不強、二產不優、三產不活。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幫扶下,阜南縣通過引進大型糧食企業,逐步構建起優質小麥「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發展目標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為產糧大縣高質量發展糧食產業探索出了可複製的經驗。為了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貧困地區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重點支持258個國家級貧困產糧縣,實現糧食產業扶貧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機銜接。2020年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在64個國家級貧困產糧縣推廣阜南經驗,實施優質糧食訂單200多萬畝,推動貧困地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經濟日報記者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