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科學界更是如此。
愛因斯坦26歲時連續發表了《光量子》、《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這三篇論文,震驚了世界,直接改變了現代科學的進程。
在中國也有這麼一個少年,他14歲考入中科大,18歲留學麻省理工,21歲在《自然》雜誌連表兩篇論文來證明自己在石墨烯超導領域的重大發現。
他就是曹原,一個出生於四川的天才少年。而他專注於石墨烯超導領域,竟然是因為當初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話:「是誰能夠在常溫狀態下,發現一種超導材料,很有可能顛覆整個世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曹原在聽到這句話之後,整整奮鬥了十年,終於解決了困惑世界107年的難題。
「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樣的大發現在《自然》雜誌刊登之後,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無數的學者正在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曹原也因此被評為《自然》2018年度科學人物榜首。
當這個少年橫空出世震驚世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他的與眾不同之處。
出生於96年的曹原,是一個標準的95後,當大多數95後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裡撒嬌的時候,他已經打開了自己人生的大門,走向了更高的層次。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其如此出眾呢?原因之一:天賦異稟
曹原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超出常人的天賦,超強的學習能力,用三年的時間就把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課程全部讀完。
在他十四歲的時候,稚氣未脫的曹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最終他取得了理科669分的優良成績,雖然算不上分數最高的人,但是對於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來說,這樣的成績足以傲視群雄。
當年暑假,他收到了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裡面,他繼續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特長,用最快的速度做各種事情,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能夠完成別人要許多年才能夠完成的科研成果。
這樣一來,包括老師在內,都覺得他簡直是太強了,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怪物天才」,越老越多的人相信曹原能夠在未來做出令人嘆服的科學貢獻。
原因二:勤奮和努力
天賦異稟的人很多,但是浪費自己天賦的人更多。這也是歷史上出現那麼多「傷仲永」現象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曹原身上,完全看不到這樣的現象。他知道自己聰明,更知道如何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自己的聰明去做一些實際的有用的事情。
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當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了。但是曹原卻並不是這樣。
他在中科大完成學業之後,就擔任了哈佛大學的年輕教授,之後,牛津大學,麻省理工都先後為其拋出了橄欖枝,而他在科學領域裡面逐漸找準了自己真正想要奮鬥的方向。
原因三:認準方向,堅持與執著
老師當年的那句話,一直在曹原的腦海裡迴響,因此他也將自己的領域鎖定在石墨烯的研究之中,很快,他就發現了疊在一起的2層石墨烯若是互相開始輕微偏移,那麼該材料就會產生劇變,並且有希望實現超導體性能。
這樣的發現並沒有馬上被人重視,但是曹原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實驗和總結理論來完善自己的發現,最後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面,一鳴驚人。
小結
成名之後的曹原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不止一次對著媒體說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一個天才般的少年,有這樣的情懷,真是中國的一大幸事。
同樣作為中國人,能夠為曹原這樣的少年橫空出世而感到高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曹原所取得的成就將會更大,為人來帶來的福祉將會更多。
參考資料:《《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