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天才少年?今天文章說的這位四川人就是真正的天才少年,他甚至因為能力太過出眾,被稱為「怪物少年」,他就是曹原。
曹原有多怪物呢?他1996年出生,是一個標準的90後,但他如今的成就卻是很多90後騎著馬都追不上的。2007年
,11歲的曹原轉入深圳市一級學校,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這一年他讀小學六年級。
誰知道他僅僅只用了3年,對的你沒看錯,只有3年時間,他就完成了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以及高中三年的所有學業,並在14歲那年,也就是2010年,以高考理科總分669的好成績,成功考入中科大。
在這短短3年的中學學習生涯中,有一位老師說了一句改變了他一生的話。那還是他跳級讀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黃佳堂一邊做實驗一邊跟他們聊天,隨口說了一句:「要是誰能夠在常溫狀態下,發現一種超導材料,很有可能顛覆整個世界。」
12歲的曹原就此記住了這句話,他認為這將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研究,而且是一項能夠為國爭光的研究。對天才來說,從來就不懼怕挑戰,於是他一邊繼續那堪稱怪物的學習進度,一邊開始著手對超導體的研究工作。
聽說過曹原大名的人大概知道他後來去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這所世界頂級理工大學,在理工科方面,哪怕是哈佛跟牛津都比不上麻省理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去麻省理工不是讀大學,也不是讀碩士的,而是讀博士的;並且在他被麻省理工大學錄取之前,他還接受邀請,去到哈佛跟牛津大學進修過。
正常人的22歲,大學畢業;曹原的22歲,世界頂級高校讀博士。重點是他在麻省理工讀博士期間,解決了一項困擾了世界107年的難題,引起了整個科學界的震動。這個難題那來源於當年他老師說的那句話,他從此致力於研究超導體,並最終發現了常溫狀態下的超導體。
2018年3月5日,美國《自然》連續刊登了刊兩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的文章,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全部都是曹原,他成了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並且成為了《自然》年度科學人物榜首。
這裡得解釋一下美國《自然》雜誌到底地位有多高,這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很多最前沿的科學結果,在這本雜誌上都只能夠以短訊的形式刊登。由此可見,連續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這是多大的榮耀。
我們再來說回超導體,為何說這是困擾了世界107年的難題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自1911年以來,荷蘭物理學家發現了汞在絕對0度,也就是零下273度的時候,能夠成為超導體,電子通行無阻後,人類就開啟了研發超導體的熱潮,但無奈發現,這個零下273度的要求實在是太為苛刻,不適用於實際情況。
到了1980年,雖然科學家們再度發現了某種銅氧化物能在零下140的時候成為超導體,但這同樣無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直到2018年,距第一次發現超導體107年後,曹原終於發現了石墨烯的非規超導電性,這為超導體的實際應用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那麼超導體為何這麼重要,又能夠應用到哪些領域呢?這麼說吧,如果用超導體製作電晶體,那麼計算機就不存在散熱問題,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將大大提升;如果將超導體的抗磁性應用在磁懸浮列車上,就可以製作高速超導磁懸浮列車;如果將超導體應用到輸電功工程中,相當於給中國新建了十個大型發電廠。
而曹原在回到國內面對媒體們採訪的時候,只回答了一句話:「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