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年僅22歲的中國學者曹原出現在榜首。
曹原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自然》稱其為「石墨烯駕馭者」。
石墨烯實現超導意味著什麼?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發現,當汞被冷卻至接近0K(-273℃)時,電子可以通行無「阻」,從而將能源損耗降到最低,這個「零電阻狀態」被稱為「超導電性」,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超導體的存在,昂內斯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悲劇的是,超導體要在接近絕對零度(-273℃)的環境下,才能顯現其近乎0損耗輸電的能力,而這其中的材料,冷卻成本卻高得讓人絕望!
之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尋找這種「低成本超導材料」。諾貝爾獎獲得者Robert B. Laughlin說:物理學家們已經在黑暗(超導研究)中,徘徊了30年.
曹原成功實現了石墨烯的「超導電實驗」!破解了困擾全世界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此時距離人類在理論上發現超導體,已經過去足足107年!這個年輕的中國青年攻克了困擾全球物理學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導物理學難題,震驚全世界!
曹原,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他一個月讀完初一,三個月讀完初二,不到半年讀完初三,13歲就考上了高中!
他14歲時,以理科669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2014年,18歲的曹原榮獲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
在美國期間他曾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學成以後要回到中國去。」
在麻省理工讀書期間,曹原曾經得到過加入美國國籍的機會。但是一心要回國報國的他毅然放棄留在美國,選擇回國發展,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回國期間,曹原還提出了「海外交流」計劃,希望自己的學弟學妹也能和自己一樣,能出國交流。學習國外的知識,再回來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