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鶴佳 楊揚 富賾 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每年6-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7月以來,南京市第二醫院已收治5例蜱蟲叮咬導致發病的重症患者,高於去年同期。
蜱蟲,體型只有芝麻粒大小,吸過血的雌蜱體重會增加80到120倍,咬人後不疼不癢,不易發現。很多患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蜱蟲咬過,等到急性發病入院後,做血液檢查才被確診。
煙燻、塗酒精等自行處置的方法能讓蜱蟲鬆口嗎?蜱蟲叮咬導致的布尼亞病毒感染是怎麼回事?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求證專家,給出答案。
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40度高熱、咳嗽乏力、血小板減少,南京的王女士在兩個多月前採茶後突發身體不適,沒想到是因為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隨後的血清檢測證實了專家的判斷,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經過近一個月的對症治療,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並最終康復出院。今年上半年,江蘇省人民醫院陸續接診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
在南京市第二醫院,被蜱蟲叮咬前來就診的患者也比往年要多。《新聞超連結》採訪了南京市第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鄭以山。
鄭以山表示:「到目前為止,重症病例20幾例,有幾個病人的病情明顯比往年來得急。普通的發病有好幾十例,肯定比往年多。」
蜱蟲叮咬主要會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還有一部分病人會發生全身炎症反應,昏迷、心肌損傷、爆發性腦炎和心肌炎,如果病情進展快,會有生命危險。不過大部分病人只要及時就診,都可以搶救過來。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布尼亞病毒到底是什麼?除了蜱蟲,還會出現在哪兒呢?
鄭以山表示:「布尼亞病毒是由白蛉病毒屬布尼亞病毒亞種感染的。它是由蜱蟲這一類節肢動物的幼蟲叮咬人以後傳播過來的。有研究發現,牛、羊、豬、狗等動物血內也查到病毒載體和核酸。在疫區裡這些動物身上也有。通過人的話,大部分人都有明確的蜱蟲叮咬史。」
從就診情況看,蜱蟲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那麼布尼亞病毒會不會人傳人呢?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金柯表示:「蜱蟲叮咬是傳播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最主要途徑,當然也可能通過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大家不用太擔心,只要不與感染者親密接觸,做好防護,也不用過於擔心會被傳染,大家不必恐慌。」
應由醫生操作取下蜱蟲
蜱蟲吸血有個特點,它的頭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進皮膚裡的,如果生拉硬拽,很容易將蜱蟲頭部留在皮膚內,增加感染風險。鄭以山提醒:「煙燻火燎民間土方法,可能會讓蟲子鬆口掉落,但並不一定能去除病毒,在我們醫院急診科,已經比較有經驗了,總結了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我們找到叮咬的部位,用外科美容的小刀片把叮咬的部位切開,把它口器挖掉、清除掉,然後做消毒處理。從目前來看,在我們這兒處理的病人,基本上回去都沒有發生明顯的感染。但也有一部分人被叮咬後不容易被發現,因為蟲子很小,疼痛感也不是很明顯,從我們這兒收治的病人來看,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早期叮咬後的初期處理。」
蜱蟲在哪裡出沒?
蜱蟲最主要的寄居地為雜草地、樹木、牆壁、地面和雜物縫隙中,出遊時儘量選擇顏色淺的長褲長袖,同時要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的手和頸部可以事先塗抹一些祛蟲的藥水,儘量不要到荒草地、灌木叢裡嬉戲,外出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地長時間坐臥。
鄭以山提醒,對於野生動物應保持距離。「家養的動物身上沒有明顯發現(蜱蟲),現在家養動物比較衛生。但是野外的這些動物,野貓、野兔等身上有蟲子叮咬,所以現在也提倡不要吃野生動物,不要接觸野生動物,確實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