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父母同住麼?西方的經驗告訴我們...

2020-12-15 環球網

家庭中的重大決定得跟父母商量 圖源:網絡

美國最大的華人論壇文學城5月18日發出了一篇帖子《最近特別煩我媽媽》,引起了社會對如何處理好父母與子女關係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該帖子作者稱,自己在美國奮鬥了10年後,把媽媽接來和自己住,但是家庭生活非常不和睦。作者的媽媽不僅看不慣孩子請清潔工打掃房間,而且也看不上孩子的男朋友。作者為博媽媽開心想搬去媽媽曾經說喜歡的地方,但真要搬過去時,她的媽媽卻說現在住的地方比較方便。最後作者沒辦法只得說和她媽媽分開住,不料媽媽卻為此生氣,說這樣還不如回國。該帖子目前已被超過30000名網友閱讀,並有超過100條留言。相信引起網友們共鳴的原因不外乎是和父母的關係是一個千古難題,在孝順和自由之間仿佛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文學城網站該帖截圖

與父母住在一起是否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很多矛盾呢?在中國,與父母住在一起被視為子女盡孝道的一種方式。因為要照顧父母,從而邀請父母與自己同住便佔了很大比例。如同文學城發帖的作者一樣,在很多情況下,子女不忍心讓父母獨自居住,便讓父母與自己同住,很多父母不會拒絕,這樣便住在了同一屋簷下。在西方,情況剛剛相反,不是父母,而恰恰是子女要求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情況很多。而這些子女考慮的更多的是實際因素。不論如何,和父母住在一起倒是一個東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事實。瑞士的一份調查報告或許能說明問題。

據《當地瑞士》報導,瑞士一份5月份的調查顯示,被採訪的1067名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瑞士人之中,超過1/4的20-29歲的瑞士人仍然和他們的父母住在一起,很多人甚至不會給家庭開銷做任何貢獻。45%的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年輕人不用承擔任何租金或食物的費用,19%的人每月交100-300法郎,14%的人每月交給父母少於100法郎。

西方父母與子女同住 圖源:《紐約郵報》

至於住在家裡的原因,考慮到瑞士的房租是世界最貴的這一現實,調查顯示,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付不起出去住的費用是他們住在家裡的首要原因。為了以最小的花費享受最具優勢的條件,與父母住在家裡對這些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2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住在家裡的原因是不想承擔諸如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庭瑣事。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想放棄消費諸如昂貴的衣服、度假和夜生活等奢侈品,如果他們從家裡搬出去,當然就無法支付這些了。

根據報告分析,在父母家裡居住更長時間這一趨勢大部分應歸因於人們在教育上花費了更長的時間。

不過與西方孩子缺錢,於是住在家裡的情況不一樣,文學城的帖子的作者所經歷的更多的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子女因與父母發生矛盾,不願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情形。儘管如此,西方社會的處理方法讓子女與父母同住時減少了很多矛盾,或許我們能從中借鑑。

首先,被依賴方沒有對對方表示不滿情緒。對於許多西方父母,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與自己住在一起並不會讓他們過多地煩惱。那麼對於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的中國父母,中國子女似乎也應該不要對父母產生過多的防備心,不應為父母與自己住在一起而感到煩惱甚至是不滿。

其次,西方主流社會的寬容性。西方主流社會並沒有把與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年輕人看做是不成熟的。據《紐約郵報》報導,儘管由於你想要免費的食物和住處,並在地下室玩電視遊戲,因此和父母住在一起是一件丟臉的事,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不成熟。由於想和父母更親近從而選擇和父母住在一起則應該是一件好事,由於想省錢做生意因此和父母住在一起就更不應該感到難堪了。那麼對於把孝順視為美德的中國社會來說,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更應該被寬容對待,不應把它看做是父母對子女的依賴。

最後,適當承擔家庭責任,並遵守原則。美國福布斯雜誌給要與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年輕人的建議:1、不要利用父母的仁慈;2、如果你沒有付房租,做一切努力以滿足對你的要求;3、如果你的父母喜歡乾淨,保持你的房間整潔乾淨;4、尊重你的父母的時間表;5、不要問你的父母要花在娛樂上的錢;6、承擔你能付得起的消費帳單;7、對父母有禮貌;8、遵守他們的規則。那麼為了減少矛盾,獲得幸福的家庭生活,對於要與孩子住在一起的中國父母,也應當注意,畢竟住的不是自己家,平時要遵守孩子的時間表和生活習慣,儘量不要給孩子增添負擔,還要保持自己住的房間整齊乾淨。(文/劉思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女人不想和婆婆同住?這五個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同學說了兩個詞,一個是「自由」,一個是「避免矛盾」,這是她的回答,但是除了同學的這兩個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一:夫妻還會「床頭打架床尾和」,與婆婆的矛盾結下了就很難化解沒有哪個女人結婚前沒跟父母拌過嘴,也沒有哪個女人結婚後沒和老公紅過臉。
  • 和公婆同住十年,她得了乳腺癌:如果一定要和公婆同住,寧可單身
    01婆媳同住自古皆然,然而傳統的就一定是好的嗎?自古以來我們一直倡導孝順理念,不管歷史如何發展,朝代如何更迭,孝始終是植根於每一個人心中的基本理念,而且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基本標杆,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往往會引起旁人的鄙視。
  • 結婚後要不要和公婆同住?看看年輕人真實的想法
    結婚後要不要和公婆同住?看看年輕人真實的想法。現在許多年輕人結婚後都不喜歡和公婆住在一起,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不方便,還有一些作息規律的事情,都讓年輕人難以選擇和公婆住在一起。即使有人和公婆住在一起,後面也會因為矛盾而選擇離開公婆家,然後自己選擇過年輕人的生活。
  • 【熱點】該不該接父母同住
    「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子女或為生計所迫,或為追逐夢想,不得不到外地打拼。隨著家中長輩開始衰老、病痛不斷,是否要接父母同住成了子女終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同住有利有弊  兒女各自成家立業,適應了新的生活,一旦接年邁父母同住,必定會衝擊原有的生活模式,矛盾自然就會增多,給雙方都帶來困擾。有調查顯示,婚後61.31%的人不會跟父母一起住;23.42%的人會看情況而定;只有15.26%的人很願意和老人一起住。
  • 《安家》揭露社會痛點:婚後要不要和父母同住?過來人回答很無奈
    《安家》揭露社會痛點:婚後要不要和父母同住? 畢竟,父母有錢完全可以天南海北尋求自己的自由,何必一定要窩在兒子和兒媳的家裡,盡可各住各的,父母樂得自在,兒女也沒有約束。 有的人會問,那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呢? 說實話,第一,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兒女怎麼可能有時間常伴床前照顧,有錢肯定會請保姆。
  • 7500+探探用戶大討論:你介意婚後和父母同住嗎?
    投票結果顯示:45%的參與者表示「介意與父母同住,希望婚後有自己的空間」;52%的參與者則持相反態度,他們認為婚後與父母同住可以互相照顧。從投票結果不難看出,選擇介意與選擇不介意的用戶比例相差無幾,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社會問題。探探APP話題參與情況截圖一方面,不介意與父母同住的用戶比例以微弱優勢佔上風。
  • 和異性朋友旅遊同住一間房?聽聽90後是怎麼說的
    和異性朋友旅遊同住一間房?和異性朋友旅遊同住一間房?大家都是好朋友,睡在一起沒什麼大不了,我以前就和兩個玩的很好的異性住過同一間房。三張床的標間,晚上我們三個人聊天很開心,沒有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所以我覺得那些一開始就說不能睡一間房的人就是心術不正,把事情想太複雜了。
  • 法院:與父母同住不是多分遺產的「籌碼」
    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活中,一些多子女的家庭一旦發生遺產繼承糾紛,與父母同住的子女往往以「與父母同住盡的贍養義務多」為由要求多分遺產,對此,法律如何認定呢?北京一中院近期終審判決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給出了答案。
  • 兒媳非要和公婆同住,兒子給兩千她鬧離婚,公婆把她父母掃地出門
    1結婚後,很多兒媳婦是不願意和公婆同住的。因為和公婆同住,意味著婆媳矛盾和問題。明智的兒媳婦,只會對婆媳矛盾避而遠之,而不是主動靠近。可是羅阿姨的兒媳婦,卻和別人走不尋常的路。兒子結婚時,羅阿姨和老伴花了五十萬首付給兒子買了一套房子,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很好,周圍都是重點學校,以後孩子讀書都不成問題。當時兒媳婦也很滿意房子,只是等他們結婚後,兒媳婦卻不願意自己過,而是要求跟公婆同住。
  • 新婚無房-怎麼辦(是租 是買 還是和父母同住)
    我和大家分享一個自家發小的故事。那是10來年前,05還是06年有點記不清了,我兄弟和一個貌美如花,身材巨棒的一個女孩結婚了。那會兒房子的首期也就是20萬出頭,年輕人都好面子,買了一臺十七八萬的車,三金加禮金加酒席用了七八萬,就這樣和他媳婦兒回家住了。
  • 越來越多年輕人與父母同住
    英國一家保險公司27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英國約有280萬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房價繼續上漲,未來10年裡這一數字將再增加100萬。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英國平均房價上漲52%,與此同時,英國21至34歲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人數同期也增加了32%,至280萬,佔這個年齡段總人數的23%。
  • 和老人同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婚後小夫妻獨立生活是大部分人的常態,但是也有很多同住養老的模式,比如老人年齡太大,需要子女照顧;喪偶老人,需要子女照顧;老人幫忙帶孩子,一家四口甚至五口需要在一起生活;這都是不可避免的生活模式,與老人在一個屋簷下,免不了要面對難以調適的代際關係,弄得彼此精疲力竭。兩代人這種代溝矛盾該如何解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所有和公婆同住的媳婦都是勇敢的
    喜歡幹涉我們的一些事情。比如什麼時候洗澡,穿衣,晚上什麼時候睡覺,和我在帶娃習慣上也很愛爭論。老公有三個姐姐,他是家裡唯一的男孩,沒結婚以前我就知道他媽媽對他很溺愛,老公換下來的內褲,襪子,他媽媽也會偷偷的幫他洗了,總是覺得老公還未長大。沒有二寶之前,我和老公是偶爾帶孩子出去逛逛,婆婆有空都要跟著的~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與八十歲的父母同住,是幸福還是累贅?
    對於子女來說,與八十歲的父母同住,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父母對於每個人的意義都很重大,不僅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更帶領著我們去認識世界。可以說,如果沒有父母,我們什麼都不是。所以,人人都應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但現實總是很骨感,人到了一定年紀,身體都會有些許毛病。如果父母達到了八十歲的高齡,子女也快要到退休的年紀了。此時,對於個體來說,不免會陷入新身份轉變的衝突。
  • 父母矮小,兒子一定要高大,增高的經驗告訴你。
    父母的身高決定小孩的身高?先打個問號,再打個×。 雖然父母的身高基因已經是定局,但是你不能把思維限定了。就算你不相信也得聽我叨叨完。也許能給你一個玉樹臨風的兒子。 經過我長時間的觀察,和短時間的訓練,以及思考和經驗的總結,列出了以下幾點。 如果你小孩現在十歲,用到這個方法那麼將比正常生長高出10到15釐米,(生長結束)。
  • 父母要求與我同住被我拒絕,大罵我不孝,婆婆塞給我一物我傻了
    接觸的多了,我也發現我們兩個人的共同話題也很多,慢慢我們就在一起了。我們家庭狀況比較差,我結婚的時候,我父母甚至都沒有給我陪嫁妝,但我老公他父母也沒有說什麼,反而還開導我雖然現在我家裡的狀況不好,但以我的能力,總有一天生活會變好的,我當時就對我的公公婆婆非常的感激。
  • 婚後要不要和公婆同住?兒媳們說法神一致,長見識了
    文|好孕姐婚後要不要和公婆同住,相信不少年輕人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很簡單,明智的公婆和聰慧的年輕人都會選擇的方案是:不一起住。而這和是否孝順關係也是不大的,了解原因後真的是長見識了。
  • ...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央視新聞)
    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央視新聞)
  • 最新研究表明,跟祖輩同住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
    老人們是打苦日子過來的,人生經歷自然比年輕的爸媽要積累得多。孩子們多跟老人在一起,會傾聽他們念叨起以前的事情或者生活經驗,可以增長見識。另外,當孩子需要做出譬如升學、選擇專業等重要決定的時候,如果能有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在旁提點一二,更可以避免孩子走彎路。3 行為作用無論是婆婆媳婦同住,還是丈夫嶽母同住,都是免不了摩擦的。
  • 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 不只為省錢
    人口學家們說,經濟衰退期間及之後的失業狀況加劇了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的趨勢。25歲至34歲的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從本世紀初的10.6%攀升至2007年衰退開始(按官方說法)時的11.8%。但在那之後,這一比例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