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該不該接父母同住

2021-03-02 退休生活雜誌

       「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子女或為生計所迫,或為追逐夢想,不得不到外地打拼。隨著家中長輩開始衰老、病痛不斷,是否要接父母同住成了子女終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同住有利有弊

  兒女各自成家立業,適應了新的生活,一旦接年邁父母同住,必定會衝擊原有的生活模式,矛盾自然就會增多,給雙方都帶來困擾。有調查顯示,婚後61.31%的人不會跟父母一起住;23.42%的人會看情況而定;只有15.26%的人很願意和老人一起住。 

  超六成人不願和父母同住,與兩代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不同有很大關係。年輕人愛熱鬧,和父母住在一起便要循規蹈矩;年輕人喜歡睡懶覺,而老人在清晨四五點鐘就醒了,吃飯、作息時間「合不攏」;老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與社會脫節,在一些生活瑣事上,兩代人很容易發生觀念衝突。 

  此外,很多老人常年臥病在床,或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自理能力差,需要有人貼身照顧。如果子女未受過專業訓練就將老人接到家中,不僅容易照顧不周,還可能給自己增加精神壓力,甚至比老人更早病倒。 

  儘管有潛在的矛盾問題,但兩代人同住也有諸多好處。例如,搭夥過日子省錢省力,孩子有人照看,方便照顧老人,幫老人趕走孤獨感,讓雙方都有安全感等。

  同住前想清3個問題

  臺灣《康健》雜誌建議,雖然贍養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為了父母和自己生活得更好,子女接父母同住前應該想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同住對父母健康真的好嗎?歐美國家早就提出「在家養老」,即在各地提供健康照護服務及設施,讓老人在熟悉的地方終老。老人住在老家,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一出門就有熟悉的街坊互道早安、嘮嘮家常,可以和「老夥伴」一起到市場買菜、去公園運動,一天很容易就過去了。如果將父母接到陌生的環境裡,讓他們變成「免費保姆」,反而不利健康。臺灣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慧珠建議,如果父母健康狀況不需要24小時貼身照顧,可讓他們維持獨立生活,不必硬要他們離開熟悉的環境。不過,由於老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子女可以為他們請鐘點工,處理比較粗重的工作。 

  2.同住後,我有能力照顧父母嗎?照顧老人是一個辛苦又漫長的過程,子女和家人對於疾病的認知是否足夠?對於病程的變化是否做足準備?尤其是照顧需要鼻胃管、抽痰器、制氧機等醫療設備的老人,難度更高、壓力更大。如果老人病情不穩定,在家照顧很難及時應變,最好轉至專業養老機構。 

  3.背後有支持我的「後盾」嗎?不同於照顧小孩,老人的身體情況可能逐年變差。無論是子女,還是媳婦、女婿,必然會時常揉雜著挫折、焦慮、憂鬱、哀傷、無望的情緒。若打算接父母同住,子女要先做好心理調適,徵得配偶同意,同時善用各類資源,為老人營造適合居住的環境。

  孝順有很多種方式

  接父母同住並非是孝順的唯一選項,如果只能分開生活,也不要沮喪、焦慮,還有許多贍養老人的方式。近年來,很多國家流行「拼著養老」,即住得近的老人相互照顧。中國科學院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表示,「拼著養老」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中國同樣值得提倡。現在不少中青年人不得不跟父母長期分開,想照顧卻無能為力;還有的雖然跟父母同住一個城市,但由於工作繁忙等原因,每周只能看望父母一兩次,「拼著養老」既能幫老人擺脫孤獨的心境,又可以減少發生危險的可能。身體狀況良好、獨立生活能力強、性格開朗、樂於交往的老年人適合「拼著養老」。 

  此外,如果兩代人沒有住在一起,可以經常通電話。從聊天中,子女不但能得知父母近期身體情況,還能發現一些問題,如老人是否聽信他人,上當受騙等。子女還可以教會父母發簡訊、用微信,便於互相關注對方生活的點滴。如果有條件的話,兩代人可以同住一個小區,既可以互相探望照顧,又不至於住在一起磕磕碰碰。

相關焦點

  • 年輕夫妻「結婚」後,是與父母同住,還是該搬出去自己住好
    年輕夫妻「結婚」後,是與父母同住,還是該搬出去自己住好其實也沒有固定的答案,最終還是在於家庭裡公婆是個怎麼的看法。至於結婚後要不要與父母一起住,經濟條件和個人思想不一樣,當然處理方法也就不一樣了。生活中,人性總有自私的一面:很多母親,在自己的兒子給兒媳披上婚紗的那一刻,心底潛意識的會有一種"兒媳搶了兒子"的感覺;而在很多妻子的眼裡,如果丈夫更多的偏袒於婆婆,她們就會覺得自己成了外人,老公不太愛她。正因為人性的感覺和認知,因為婆媳矛盾,是很容易產生的,所以導致了現在很多人結婚以後,大多不願意與公公婆婆同住一起。
  • 要和父母同住麼?西方的經驗告訴我們...
    家庭中的重大決定得跟父母商量 圖源:網絡美國最大的華人論壇文學城5月18日發出了一篇帖子《最近特別煩我媽媽》,引起了社會對如何處理好父母與子女關係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該帖子作者稱,自己在美國奮鬥了10年後,把媽媽接來和自己住,但是家庭生活非常不和睦。
  • 丈夫非要接婆婆一起住,同住不到一年,婆婆就被丈夫趕回了老家
    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和父母同住?即使父母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和自己格格不入,也能容忍這一切,毫不猶豫接納父母。我想應該很少,現在很多年輕人,他們不願意和父母同住,不願意和嶽父母同住。因為和父母同住的年輕人,多半會鬧得家庭雞犬不寧。
  • 遇到催收電話,我到底該不該接? 如果接了該怎麼說
    那催收電話能不能直接不接,由他一直打下去?很多逾期用戶,逾期後就處於失蹤狀態,但是這種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好好接催收電話也是解決困境的方法,畢竟即使不接電話,家庭住址和聯繫人電話一欄,仍然能找到申請人。
  • 婆婆一直要求和我們一起住,我到底該不該答應呢?
    本文是原創 |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最近小編有一個女性朋友一直在跟我說她婆婆一直要求和我們一起住,我到底該不該答應呢?這之後我媽媽退休了,就讓她來帶孩子了,一年後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之後就我們單住了,婆婆就一直在小姑子家幫小姑子的忙,這些年我們條件也越來越好了,靠自己買了房買了車,雙方的父母都來短住過一段時間,我爸媽年紀大的時候就自己出資在我們家附近買了一套小房子住了下來,我們每個周末都會過去看看。
  • 法院:與父母同住不是多分遺產的「籌碼」
    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活中,一些多子女的家庭一旦發生遺產繼承糾紛,與父母同住的子女往往以「與父母同住盡的贍養義務多」為由要求多分遺產,對此,法律如何認定呢?北京一中院近期終審判決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給出了答案。
  • 與父母同住必然多分遺產?頂著「贍養」來「啃老」可不行,法官解讀...
    大兒子崔成與小兒子崔浩將兩套樓房佔為己用,3個女兒要求分割父母遺產被拒後將兩兄弟訴至法院。崔成提出,自己多年來與父母一同居住,盡到主要贍養義務,應該多分遺產。3個女兒則認為,崔成雖與父母同住,卻沒有盡到贍養義務,父親生病時均是由女兒出資買藥治療,父親去世後母親也是由3個女兒輪流照顧。在外地工作的崔浩也提交了一份崔成書寫的收條,證明大哥曾向其索要過5萬元父母贍養費。
  • 以案釋法 | 天上掉的「餡餅」,該不該接?
    以案釋法 | 天上掉的「餡餅」,該不該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被告人梁某被公安機關傳喚到案,並自願認罪認罰。來源:城子河區人民法院雞西中院抖音號|雞西法院新浪微博|@雞西市中級法院原標題:《以案釋法 | 天上掉的「餡餅」,該不該接?》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與八十歲的父母同住,是幸福還是累贅?
    對於子女來說,與八十歲的父母同住,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父母習慣了不將自己最難堪的一面展現出來,在病痛的折磨下,難免會出現生理、心理上的問題。除此之外,父母與子女同住,難免會因為彼此的生活習慣差異而產生矛盾。
  • 暖氣不暖心裡涼!同住一小區為啥鄰居在家穿短袖,我家得穿羽絨服?
    轉眼已過冬至,數九寒天即將到來, 家住東岸家園的葛先生為了住在農村的父母能溫暖過冬, 選擇把父母接到了城裡的家中, 可不料城裡的樓房還沒有農村的老家暖和, 老人也被凍感冒了。
  • 長春一寶媽在餐廳用碗給孩子接尿,父母該給孩子積哪些「德」?
    然後,該女子接下來的操作更是讓人氣憤,她事後在其朋友圈發布了相關照片和「有獎競答」,讓大家猜碗裡的液體是什麼,前三位答對者有5.21元紅包。沒過多久,該女子在其微信上又發布了一條朋友圈,並「揭曉了答案」: 「跟我兒子在美食城吃麵條,突然就說有尿了,我才想起來沒帶空瓶子,去別的桌拿個碗接的聖水。」
  • 越來越多年輕人與父母同住
    英國一家保險公司27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英國約有280萬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房價繼續上漲,未來10年裡這一數字將再增加100萬。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英國平均房價上漲52%,與此同時,英國21至34歲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人數同期也增加了32%,至280萬,佔這個年齡段總人數的23%。
  • 過年該不該給父母紅包?給多少錢合適?
    2020-12-26 07:30:02 來源: 張桉寧起名文化 舉報   過年該不該給父母紅包給多少錢合適
  • 【今日熱點】生孩子坐月子,婆家該不該出錢出力?看看網友怎麼說
    作者:寶寶知道熱點影像館生兒育女,原本是一件喜事,能讓家庭兩輩人都開心的事情,可是我了解到一個網友,因為該誰出錢的問題鬧得兩代人之間產生隔閡,反而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其實關鍵的問題是,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婆家要不要出錢出力呢?
  • 父母反對的婚姻到底該不該堅持?一個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01網上有一個熱點話題:離婚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了?我們本以為經過這次的疫情之後,更多人應該意識到兩個人在一起的重要性,但是未想到卻迎來了「報復性離婚」。我們應該都聽過一些已婚人士說過這樣的話:「當初我要是聽從父母的話就好了,都怪我,要不是我執迷不悟,也不至於嫁錯了人。」一些人之所以離婚是因為她們覺得自己嫁錯了人,是因為沒有聽從父母的話才走到了這一步,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話題:父母反對的婚姻到底該不該堅持?
  • 湖南女生接武漢女生回家2個月,同吃同住考同一大學
    湖南女生屈羨接武漢女生吳彧雯回家2個月,兩個女生同吃同住,最後還考上了同一大學。她就是那個把武漢女生吳彧雯接回家的湖南瀏陽女生屈羨。在得到自己家人和吳彧雯父母的同意後,他們於正月初三把武漢女生吳彧雯接到了瀏陽老家。後來的近兩個月時間裡,兩個女生在屈羨家裡同吃同住,相互輔導複習,直至吳彧雯回到自己武漢的家中。
  • ...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央視新聞)
    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父母為新發地市場個體經營人員,平時與父母同住。(央視新聞)
  • 老婆脾氣暴躁,一次吵架後打電話辱罵我父母,我該不該和她離婚?
    網友自述:「今年暑假父母把孩子接回去老家玩了一個月,然後電話通知我們去接回來,但是老婆想要父母給送過來父母沒送,老婆氣衝衝的坐大巴車回去招呼也不打一聲,就直接把孩子接走了,父母跟她說話也不搭理。一個月左右到了中秋節,這天老婆先去了娘家,然後叫我晚上去吃飯,然後我很晚才到,路上我知道老婆可能要不停打電話催我我把手機聲音關了,幾個電話沒接到,去了之後吃完飯我們帶著孩子回去,可是半路上老婆問我今天是不是故意的不接電話,我說沒開聲音
  • 不小心被孩子撞見了「秘密」,父母該如何處置,一定不能大意
    不小心被孩子撞見了「秘密」,父母該如何處置,一定不能大意在中國人眼中,「性」就像是禁忌一般,羞於說出口,哪怕是最親密的愛人,也很少去探討交流,因此很多不「性」福的婚姻也都努力維持著表面的和諧。有些和老人同住的,哪怕孩子不進去,老人也可能進去,所以說,防範意識不能少,別因自己的失誤讓大家都尷尬。另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比如不在孩子面前換衣服,上廁所、睡覺時鎖門等,漸漸地孩子也會受到感染,明白隱私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護自己。
  • 網上高考作文熱點話題,考前我還該不該看
    今天想和大家談一談,考前網絡上有關高考作文熱點話題的討論。今年高考的熱點話題肯定是抗擊新冠疫情,那麼今年這個話題有沒有可能考,誰也無法預測,但我覺得在考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往年的高考作文真題(本文僅就全國卷進行探討),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