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受訪者供圖
近日,在第五屆大學生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上海主會場,寧波有個大學生自信地侃侃而談,做了一場精彩的主題演講。
「非常棒!」「體現了較高的外語信息素養和學術研究水平」,他的演講令現場的專家們眼前一亮,他所演講的論文同時獲得這場研討會的優秀論文一等獎。
這個大學生名叫王一帆,是寧波財經學院2015級英語創新1班的優秀學子。
語料庫+水治理 跨學科選題獲與會專家高度好評
據悉,今年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和創新:人類、環境、經濟與技術發展」。
王一帆的論文題目為《英語國家水治理現狀和對策分析——基於NOW語料庫的實證研究》,緊扣研討會的主題。
提到選題的初衷,王一帆解釋說,寧波作為水資源豐富且水治理較為領先的城市,對研究英語國家的水治理現狀有很大幫助,也是他論文選題的靈感來源。因此,「語料庫」和「水治理」這兩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在他的論文中有了巧妙的交集。他介紹說:「寧波市在『水治理』方面有較多可以借鑑和學習的地方,同時中國『水治理』方面的知識、經驗和模式也可以提供給英語國家作為借鑑,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做到全球同發展、共進步。」
但是,論文的寫作並非一帆風順,其中的曲折讓他記憶深刻。「這個選題是我和王琦老師反覆斟酌研討才定下來的。」一開始的選題因數據不足而被推翻,之後就是改變方向,重塑立意,在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後,最終才敲定了選題。初稿完成後,他又反反覆覆修改了好幾稿,才形成終稿。
憑藉這篇論文,王一帆一舉摘得了第五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並收到了主辦方的邀請函,請他去上海主會場做相關主旨發言。
王一帆演講結束後,與會專家對他的論文給出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篇科研論文選取了NOW語料庫素材研究英語國家水治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選題角度新穎,而且主題緊密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主題,關注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通過語料數據分析,提出了可行的解決對策建議。
勤奮+內斂 笑稱「要做就做自己的錦鯉」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把願望和運氣交給錦鯉,你只管努力就好。』我就想,要做就做自己的錦鯉!」王一帆笑著說。如何做好自己的錦鯉?王一帆給出了最佳答案:努力!
在老師和同學眼中,王一帆是一個勤奮、內斂的人。他專業成績名列前茅,曾多次獲得浙江省政府獎學金和校級獎學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曾在各類專業比賽中屢獲佳績,還通過自學,考出了初中英語教師資格證書。
身為班長的他不僅把班級事務打理地井井有條,還非常熱心,同學們都親切地叫他「帆哥」。今年畢業的他,不僅拿到了省級優秀畢業生的榮譽,還以優異的成績從200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考上了教師事業編制,即將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原來,王一帆從小的理想就是想當老師。一上大學,他就給自己定了目標,做好了人生規劃。因為就讀的學校不是師範類院校,王一帆知道要實現自己兒時的理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王一帆在課餘閱讀了大量的外文文獻,有些文獻專業性很強,用詞和語法都很生澀。「就是看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的那種。」同學餘慧說。這種文獻大家一般都避而遠之,王一帆卻看得很投入,手不釋卷,查資料做筆記,寫得密密麻麻。
為了提升英語寫作能力,王一帆每天堅持用英語寫日記,即使是在赴義大利學習交流期間也不曾間斷。有一件事讓導師王琦印象深刻,王老師說:「在義大利的時候,王一帆每周要寫英語作文,每篇寫三稿,從每一稿都能看到他新的進步。」
「學英語不能紙上談兵,語言關鍵還是要用來與人交流。」王一帆從不放過任何可以和外教交談的機會,以此來鍛鍊口語。在義大利學習期間,他更是變成了「話癆」,見人就要聊上幾句,「這樣的語言環境很難得,是我告別『啞巴』英語的最好時機。」王一帆的英語發音純正、表達流暢,也是任課老師們一致讚賞的。
●名詞解釋
NOW語料庫:基於網絡新聞資料(News on the Web)的、經科學取樣和加工的大規模電子文本庫。藉助計算機分析工具,研究者可開展相關的語言理論及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