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願你能不被社會逼著長大

2020-09-05 奶爸的超能力

今天跟你講一個故事吧!

是關於一個小孩!

有一天一對父母看了外面的世界,撿到了一個寶貝,快樂教育,他們以為這是全世界最寶貴,於是興奮的回來教給了自己的孩子。

小孩太愛他的父母,在小孩眼裡,父母就是全部,於是全盤接受。

小孩慢慢變的傲慢目中無人,隨心所欲,小孩認為全世界都在圍著自己而轉,小孩想要的就去做,不想要的就直接決絕。

而小孩的父母還欣喜若狂的炫耀著,你看,我孩子多麼優秀,和外面「優秀」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多麼開心。

可當有一天,這個小孩由於調皮,被樹撞倒了,於是孩子生氣的對樹大吼著,你為什麼撞我,可是樹卻沒有回答他。

我只記得那個小孩,每天都在哭著哭著。

現在很多父母,不知道是去國外看多了,還是自己以為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可以一輩子照顧孩子。

認為孩子快樂就行,可是當孩子需要用到能力的時候,卻埋怨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怎麼這麼笨,這麼差。


今天既然聊到了快樂教育,那麼我們就好好說說,到底什麼是快樂教育。

教育學習,其實這一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從本質上來說,這是違背人性的,可是我們不學習了嗎?答案十分顯而易見。

那這個時間快樂教育的意義就來了。

很多父母理解的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開心。其實這麼理解就相當於我們想不上班、不工作、不努力就能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是一樣的白日做夢。

那到底什麼是真的快樂教育,大概分為兩點

第一:讓孩子儘可能快樂

第二:讓孩子儘可能的接受更多的知識

如果需要滿足這兩點,那麼就是在孩子最擅長的一面去儘可能的讓孩子學到最深處。

所以真正的快樂教育就是,

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以此為點,不斷的給這個點充能,充能的過程可能會痛苦,但是為了最後的興趣點,必然孩子還是快樂的。

真心希望父母不要被國外的一些快樂教育所蒙蔽,因為孩子可以不明白,我們必須明白,孩子現在不成長,總有一天會被社會逼著成長,而我們快樂的孩子們可能會「死在」成長的過程中。

相關焦點

  •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社會拋棄了沒有主見的乖小孩
    他面容愁苦地看著桌面,悠悠地說:「我老婆一直罵我沒有主見、做不了決定,可是,我就真的不知道啊!」經過引導探詢,才知道他從小被身邊的大人讚許是一個「安靜不多話」的乖小孩,殊不知小時候備受肯定的優點,長大之後卻被責備為「沒有主見」,他的認知失調可想而知。
  • 致水滴寶寶—願你長大以後
    致水滴寶寶,願你長大以後....      親愛的水滴寶寶們!      雖然不能和你們當面交流,但此時此刻,小水滴老師的內心非常激動,有很多很多的話,想要講給你們。      也許,其中有的話,你們現在還無法理解。但小水滴老師希望,你們記住,記住當下所發生的一切,記住小水滴老師對你們的這片寄託。
  • 《願你慢慢長大》:讓我們一起慢慢摸索、成為好的人
    《願你慢慢長大》是一本「慢養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錄了近30篇隨筆,包括父母寫給孩子的書信、自身成長經歷之談以及對於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許多值得家長借鑑的教育經驗。第一部分是親愛的小孩。裡面包含了許多名人名家寫給孩子們的信,他們所面對孩子的問題和我們是一樣一樣的。他們都是積極的面對孩子,鼓勵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開篇《願你慢慢長大》是劉瑜老師寫給自己剛滿百天的女兒小布穀的信。文章細膩、深情,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躍然紙上,令讀者感動至深。
  •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完成學業,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育有一兒一女的臺灣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80%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5%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他說:「王品這座江山是我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戴勝益培養孩子的觀點跟一般家長不一樣。
  • 別讓盲目「雞娃」 坑害了你的孩子
    沉默,不愛說話,沒有勇氣自我表達,甚至說「我沒有名字」。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嗎?其實孩子想表達是「我沒有自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知道要成為什麼人,可以有什麼目標。孩子,成為了大人實現某種理想的工具。另一種雞娃代表是那些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的父母。尤其是在近期國家發布了新政策之後:繼體育納入中考後,音樂美術也將正式納入中考成績。
  • 信、願、行「三資糧」是往生淨土的「條件」嗎?
    第十八願願文的「三資糧」──信、願、行坊間的淨土講座,多以「往生淨土的條件」為題,但我們可曾想過,從阿彌陀佛那邊來看,若然我們要往生彌陀淨土,以阿彌陀佛「普濟諸貧苦」的大悲心和「廣施功德寶」的功德力,會不會真的向我們開出什麼「條件」,才願意救度我們,接受我們得生其淨土呢?
  • 教小孩尊重同性戀,不代表鼓勵他們「變成同性戀」
    國中和國小的性平教育僅要求融入各科教材,但若融入考題中,卻可能造成「洗腦」。打開手機,吳宜倫指著熒幕上的照片說,某間出版社的考題裡鬥大的標題寫著:「露奶是人權嗎?」(這則報導是臺灣「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於 2013 年同志大遊行後刊登的報導,內容討論女性身體在男性霸權的社會中必須「被隱藏」的爭論,另外也延伸討論跨性別族群得經由變性手術才能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
  • 親愛的小孩已長大
    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自卑過,大三時有個人對我說「自卑的人不會那麼勇敢。」老校長已不在,記得高一時聽了鄰居大媽的話去送香油,不敢開口說話,幾乎是尷尬地逃開。十六歲之前日記本裡的「堅強」是假的。生活的風雨催人長大。直到大二,才開始改變。那以後勇敢是真的。不少人怕老。我一點都不怕。因為每個年齡都無比珍貴,都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早年我害怕過很多東西。
  • 「圕·時光」留言牆
    (2017-06-17 21:21:33)1522013220***5 : 常去的自習室,第一次見到你,你大概是我一生都不可能的人,可是好想再見你。 我會好好忘掉你的。LH(2017-06-17 21:23:29)1022014115***6 : 住廈園意氣風發,成為我徵途的靠山,他日我將成為廈園的驕傲,再見,我的廈!我愛你!
  • 浙大博士跳江|你要養一個「自虐傾向」的優秀孩子嗎?
    一個在經常受到情感傷害的環境裡長大的兒童,成人後很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 2歲的幼兒走路絆倒了,家人說「 都是你的錯,這麼不小心!叫了你別跑的! 」● 5歲的兒童在公園和鄰居玩模型車不夠別人快,回家很難過,家人說「「肯定是你不懂玩,技術太差了,我和你說過轉彎的時候要這樣操作! 」● 6歲的孩子玩圍棋,對弈輸了,不願意再下,家人說「「你還輸不起呢!真沒用,輸了才要練習啊。
  • 親愛的路人——李佳燕與林靜儀醫師的診間故事
    不過這在社會層面變成道德、生命倫理的爭議,甚至簡化成女性與宗教團體的對立。林靜儀在書中有兩段話,簡單明瞭,跨越問題背後家庭、社會、法律、醫療層面的複雜網絡,直指核心:「非預期懷孕的議題永遠是反覆討論不出對錯的。但是『沒打算懷孕就該避孕』,是永遠不打折的真理。至於懷孕是否就要結婚?
  •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__寫給我親愛的奶奶
    後來伯伯收養了她,雖然生活一切如初,但失去父母的孩子內心的孤獨又有幾人能懂?我無法體會奶奶那時的人生,在沒有父母相伴的日子中,奶奶長到了十八歲,到了她該出嫁的年齡。而我的爺爺,同樣來自一個大家庭,後來從奶奶,爸爸,媽媽的口中,我對自己曾經家族的輝煌也略知一二。
  • 「大家都比我會帶小孩⋯⋯」回顧百年來教養建議,多少過時教條?
    世上真的有「教養金律」這回事嗎?美國《紐約時報》近期一篇文章中,檢視百年來美國主流媒體上的教養建議,隨著時代演進,某些過往的「專家建議」,如今看起來讓人不可置信。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吉爾布斯太太對於婦女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建議是:「要選擇適當的職業與丈夫」,並解釋適當的丈夫是「願意分擔一半家務以支持妻子兼顧事業的男人」,她並認為洗碗、幫小孩洗澡、餵飯等家務也跟上班一樣,應該用固定的方式有效率地完成
  • 「和諧社會」晚食與安步,何愁社會風氣不正乎?
    顏斶說:「不必!我願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現在社會上想要當官的人,不知他們懂得「晚食當肉,安步當車」否?誠如顏斶說:「玉是出在深山裡,作成玉器並不是不好,只是已經失去了璞石的本來風貌;士生長在鄉野,推選他出來作官也不是不尊貴,只是讀書人的形象和精神就不完美了!」
  • 逼著小孩睡午覺,真的好嗎?
    許多怙恃為了能讓小孩長得快、身材康健,就執拗的認為小孩要多睡覺,才幹養身材,所以就總逼著小孩晝寢,但逼迫小孩晝寢真的好嗎?小孩們身材狀況分別,所以機體的調治狀況也分別,有的小孩白天精神充沛,不需要晝寢,如果強行逼著他晝寢的話,反而絆腳石身材的康健發展。
  • 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的14首歌
    劉若英演唱會海報文 / 唯聞 OnlyMedia原創首發於「 唯聞 」,每晚十點半,音樂與你「 不聽不散 」,歡迎關注。昨晚,2020劉若英「 陪你 」線上演唱會,你看了嗎?今晚的夜聲,將把「奶茶」劉若英線上演唱會裡演唱的14首歌曲一一播你聽,文章有點長,若你喜歡,收藏,分享,在看……按你的方式Mark起來吧。
  • 「怨憎會」與「愛別離」
    但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單獨生存並不太可能,因為我們一出生至少就與父母、家庭和家族產生了關係,長大以後在社會上求生存,同樣也離不開人群。而人與人之間,彼此互相需要,也互相提供服務。所以,在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之中,總是和別人在一起,無法完全脫離社會關係而離群索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人間」,釋迦牟尼佛就是體會了人間的各種痛苦、煩惱,才悟道成佛。
  • 澀圖作者發文:致「親愛的中國色狼朋友們」
    雖然這個「偽漢語」的整個句子是漢字,但它與漢語和日語語法完全不相容。乍一看,很難領會每個詞的意思,但當你仔細思考每個詞之間的關係時,你也可以想到句子本身的主旨。最終,這兩種不同的語言意外地成為漢語和日語之間的中轉站。
  • 《親愛的小孩》:35年前的歌,為何2020年還能感動你?
    《親愛的小孩》,歌詞結構非常簡單、清晰,每一句以「親愛的小孩」、「聰明的小孩」等稱呼起頭,對小孩發出詢問或呼喚,配上蘇芮獨特的聲音,簡直讓人撕心裂肺。這首歌傳遞了深厚的感情,雖然確確實實感動人,可是,這種感動應該只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為什麼能感動從老到少各個年齡段的億萬聽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