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我們內心隱藏的惡魔,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救贖

2020-12-14 腦洞看古今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讓我沒忍住流出眼淚的國外小說,相信很多讀者有和我一樣的感受,讀完以後,並不知道內心為何有如此之大的震撼,難道只是為了主人公哈桑與阿米爾之間的友誼嗎?難道只是出於對哈桑的同情嗎?似乎都不是。

於是,我不禁想要靜下來再細細想一想這本書的,到底帶給了我什麼。

作者未曾想過本書會獲得如此之多的共鳴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卡勒德.胡塞尼,據作者自述,他和他的弟弟在喀布爾生活,那段日子和阿米爾和哈桑的生活有些相似,夏天他們一起上學,冬天就去放風箏,或者一起去電影院,他們愛看約翰韋恩。

後來他們一起到了美國生活,那段日子,阿米爾和父親一起,作為阿富汗斯坦移民,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建造新家的憧憬。

在這本書出版之前,作者想,也許這本書的讀者只有自己,但是不曾想,這本書不僅在全世界獲得發售,而且他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來信。彼時他才得知,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需要被救贖的人

內容簡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阿米爾的內心活動在作者的筆下被刻畫的淋漓盡致,使自己不禁一次次的問:為什麼那一天、那一刻你會選擇了逃避,會做了那個讓自己背負了26年罪惡感的決定!

在這本書中,阿米爾和阿米爾的父親都背負著自己的秘密,這個秘密有關於背叛,又有關於救贖。

一、阿米爾父親的背叛與救贖

阿米爾的父親,是整個故事的重要角色,在整部小說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小說中,爸爸是一個典型的普什圖人,他身材高大、崇尚榮譽、英勇無畏、保護弱者。爸爸認為世界上最大的罪惡就是欺騙,但是爸爸卻和阿里的妻子私通生下了私生子哈桑,開始了對所有人的欺騙。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了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

他所痛惡的也正是他曾經犯下的錯,他偷走了對阿里的忠誠,剝奪了阿米爾知道真相的權利,偷走了哈桑應該得到的父愛以及相應的社會認同,因此爸爸生活在痛苦中。

對於自己犯下的錯,爸爸沒有勇氣公布於眾,他擔憂與莎娜芭之間的不正當性關係一旦為人所知,就會聲名掃地。社會地位的動搖,其他人的眼光,對當事人的更大傷害,種種因素使這個勇敢正直的人終將這個秘密封於胸口,緘口不言。

父親是愛阿米爾的,同時他也愛哈桑。作為父親的他,對哈桑有很多的情感虧欠,所以他格外的關注哈桑,為他精心的挑選生日禮物,希望阿米爾與哈桑融洽的相處。當阿里與哈桑要離開的時候,父親放聲大哭。這一天,他不僅失去了最忠誠的朋友也失去了一個兒子。

正是在這種背叛與救贖的倫理困境中,父親表現了愛,付出了愛。是愛引導著父親做出自我的犧牲,超越自身的局限,踏上救贖之路。即使父親並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救贖,但正是曾經所犯下的罪,鞭策著父親一生都走在一條向善的路上。

二、阿米爾的背叛與救贖

阿米爾與哈桑差不多一起出生,在蹣跚學步的時候,阿米爾說出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說出的卻是「阿米爾」。因此,我也成為哈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我的承諾。

儘管種種惡作劇的主使者都是我,但哈桑卻總是在為我承擔著一切。雖然阿米爾還是一個孩子,卻有著強烈的等級觀念和宗教觀念,也因此他從沒有把哈桑當成朋友。

阿米爾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注,為了保護自己,犧牲了哈桑。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阿米爾陷入了深深地自責中。

罪惡在心底,纏繞著阿米爾的生活與夢境。

但是阿米爾的救贖不同於父親的是,最終他付出了實質性的行動。拉辛汗打電話來告訴阿米爾「回來吧,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這樣阿米爾踏上了重回故土的路,從拉辛汗的口中知道了有關哈桑的一切。

原來哈桑為了保護在喀布爾的房子已經被塔利班殺害,而他的兒子索拉博也落入了塔利班的手裡,更讓人吃驚的是,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

面對逝去的哈桑,那個牽動自己靈魂的哈扎拉男孩,阿米爾再也不能無視自己年少時所犯下的罪。他內心的正義與勇敢得到了激發,由此他決定回到自己的祖國,去為自己,也為父親所犯下的錯贖罪。

《追風箏的人》,講述背叛,卻事關幸福

這部小說通過主人公阿米爾以及其父親的形象,用一主一輔的兩條線索,以背叛與救贖為情感主題,勾勒出了生命中的另一種圓滿。

通過友情的背叛來撕毀阿富汗兄弟情的美好,雖然殘忍卻不失美麗,細膩而溫暖的情感給靈魂帶來了一次關於人性善的洗禮,震撼而感動。人物的成長,風箏的起落,人生的跌宕,生命的輪迴,最終歸於內心的平靜。

很明顯,這部小說雖寫出了人性的倫理困境,但也同時寫出了人性之善,人性之愛。愛暴露了他們的脆弱,使他們做出了自我犧牲,愛使人物走出孤立,給予他們超越自身的力量,最終也是愛讓善行逆流而上。

卡勒德·胡賽尼通過《追風箏的人》真實的再現了身處戰亂中的阿富汗平民百姓的生存狀態,情感糾葛,人生困境。

作者血淋淋地揭示了在一種極端條件下,人性的迷失與墮落,外在的種族宗教與內在的善與愛相互糾纏掙扎。

但最終的精神出路告訴我們,惡行只會將靈魂拖入無法挽回的深淵,唯有善行才能引導和救贖靈魂。幼年的阿米爾雖然在危難之際選擇了懦弱的逃離,但是在經歷過多年的靈魂掙扎後。

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救贖之路,並由此獲得了真正的幸福。

我相信,讀完這本書,你也會明白救贖的真諦,你也會明白什麼是幸福。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為你,千千萬萬遍。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從拉辛汗的一個電話勾起文中我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忠貞、善良、勇敢的擁有兔唇的男孩哈桑,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懦弱、自私、背叛了哈桑的阿爾米,更是牽引著我們去直面人性的正反兩面,讓我們去思索一個人究竟應該去追尋什麼樣的人生。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如果你有看過《追風箏的人》這部電影的話,之後你的答案會是什麼?《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你可能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你肯定聽過電影當中的那句經典臺詞: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追風箏的人》:為過去的「不堪」救贖,與自己和解
    風箏大賽分鬥風箏與追風箏兩部分,阿米爾是鬥風箏的能手,而哈桑是追風箏的能手,那一年阿米爾渴望爭取到第一名來獲取父親的愛與認可,在鬥風箏中阿米爾得到第一名,在哈桑去追風箏的途中發生的事,成為了阿米爾一生的悔恨。當時,在哈桑去追風箏前,對阿米爾微笑著大聲喊道:「為你,千千萬萬遍。」
  •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倍感無聊的日子裡,重溫了小說《追風箏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紛紛,眼前浮現了兩個少年追風箏的畫面,十分應景!作者賦予哈桑的忠誠、勇敢、善良等品質,像風箏一樣,是他們苦苦追尋的命中的缺失。在作者筆下,天空中布滿了紫色和紅色的晚霞,美麗的風箏下粘滿了玻璃屑的風箏線,都是在告訴我們: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1、追求美好的過程中,也許從來不乏傷害。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因為往事會自己爬上來哈嘍大家好,小編又來推書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好書分享,《追風箏的人》,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話,小編推薦您去看看。喜歡的話可以點點關注。下面小編就來談談看了這本書之後的感受吧!一起來看看。你可曾見過戰爭?可曾見過滿目的瘡痍?你可曾流亡?遠走在異國他鄉?
  • 《追風箏的人》:人生的「救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輪迴」
    這本書以寫實的筆法,向我們展示了真實的阿富汗生活,以及跨度長達半個世紀的心靈成長史,勾勒出了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起來令人盪氣迴腸。《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
  • 追風箏的人:一個人的自我救贖就是敢於面對過去
    在《步步驚心》中有句俗語「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對恩怨,終不過日月無聲,都會過無痕。」他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成為過去,不管這件事是對是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就像水一樣,他不會在世界上留下痕跡。
  • 《追風箏的人》:在救贖精神的背後,體現的是對愛不同層次的追求
    當我打開《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就被扉頁上的這句話所吸引,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可以讓一個人這麼心甘情願的付出?隨著情節的深入,我才發現,這是一本以「救贖」為主題的小說,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以個人經歷為發展脈絡,用細膩的筆觸和心理刻畫,將讀者帶入到他的世界中。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讀《追風箏的人》
    - 01 追逐之殤 -正如其名,小說叫《追風箏的人》,小說裡幾乎每個人都在追一隻風箏,但他們追「風箏」都有不同原因,而且各自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哈桑追風箏主人公哈桑一生下來就是僕人,住簡陋的房屋,不識字甚至根本就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在以普什圖人為主的社會中,作為哈扎拉人的哈桑備受侮辱與歧視。哈桑是阿富汗底層民眾的代表,但他卻有很多堪稱完美的品質,比如他單純、勇敢、忠誠、奉獻而不求回報。
  • 書香有線丨員工薦書——《追風箏的人》
    會關注到這本《追風箏的人》,是因為當時在當當網上給女兒買書時,無意間注意到這本書的排名很高,心想追風箏的人應該也會渴望像風一樣自由吧。細細讀來,被文中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童年友誼而感動,但兩人之間的友誼備受考驗,就像放飛的風箏一樣既堅韌又脆弱,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情,阿米爾因無法面對自己心裡的自責和痛苦,用計逼走了哈桑。自己也跟著父親逃亡美國,但是阿米爾心裡的內疚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他,最終他踏上了救贖之路。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靈魂救贖的故事
    我們|一起品一本書《追風箏的人》這也許不公平,但幾天天會發生的事情,有時甚至是一天內發生的事情,也足以改變一生。17. 爸爸的幹嘴唇綻放的微笑,宛如枯萎的樹葉上的一點綠色。18. 我們也許頭腦頑固,我知道我們太過驕傲,可是,在危難的時刻,相信我,你會寧願在身邊的是普什圖人。
  •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風箏
    記得小時候秋高氣爽或春風明媚的日子,爸爸會帶我們去放風箏,我通常是那個特別沒有耐心的人,有時也是因為爭搶不過弟弟,總而言之,最終我都會淪為拍手叫好的看客,或者在風箏已經在天空翱翔的時候接過線軸,假裝自己有放過。在那時,風箏是好看的玩具、好玩兒的遊戲。
  • 電影《追風箏的人》影評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改編於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暢銷小說,獲第6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夢魘一樣的經歷使阿米爾移民美國,當他面對一個拋開罪惡感,重新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的機會,會如何選擇。
  • 其實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最讓你印象深刻是那句話?
    曾經那個願為我千千萬萬次撿風箏的人已經逝去,人生中錯過了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放飛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放風箏的人成為追風箏的人,是選擇逃避,還是踏上救贖之路
    小時候到現在,第一次一口氣閱讀完了一本書以及看完了小說改編的電影《追風箏的人》。我不知道從哪裡看到了這部本,並且決定要去讀一遍它。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我看到了這一本書。他在網上和《擺渡人》以及《偷影子的人》都被稱為治癒系的書。
  •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原創|軒墨社每個人的心中總有懦弱的一面,能面對自己,就是最大的勇敢。看過這本書後,我常在想,如果社會環境不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主人公能否面對自己的懦弱、面對自己的錯誤,走上那條所謂的「救贖」之路。每個人得本性都是不同的,有的純真善良,有的虛偽狡詐,但無論什麼樣的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去,他就是勇敢的。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
  • 《追風箏的人》:偷走的真心,要用一生來償還
    1.時隔多年,再次重讀《追風箏的人》,感慨良多,從書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是在寫自己。「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貫穿了阿米爾的一生,所有的愧疚與自責還有自己隱藏的秘密,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但沒有抹去,反而更加深刻。在追到那隻藍色風箏之後,哈桑遭到了風箏主人的報復,幾個人拳打腳踢之後,強姦了哈桑。這一切都被躲在牆角的阿米爾看到了,阿米爾雖然感動於哈桑對自己的友誼,卻沒有做出實際行動,而是嚇得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