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April
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追風箏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讓人為之震撼的不僅僅是書裡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誓言,並且也獲得了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的榮譽。
《追風箏的人》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更是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的故事。故事的起源便是一個阿富汗男孩無法面對由於自己怯懦膽小所犯的過錯,而選擇了謊言和卑劣,終為自己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直到這位阿富汗少年長成中年,決定面對自己的心魔,勇敢地邁向救贖之路的第一步,找回那個被遺失在了過去的自我。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運用細膩平緩的筆調,真實地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那頭頂只是無法被陽光碟機散的烏雲,只有血雨腥風,只能苟延殘喘。主人公阿米爾生活的城市和許多阿富汗人一樣,生活在高大的泥牆圍住四角的天空,還有那個埋在內心深處的故事。童年時對哈桑的背叛成為了阿米爾心中的創口,而哈桑卻選擇了友善地原諒,但阿米爾卻始終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為了自己良心不受譴責,他污衊阿桑最後逼走了哈桑,不久便跟隨父親逃往美國。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在悔恨與悲痛中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曾經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著兔唇的圓臉都在阿米爾的記憶裡模糊。最終阿米爾不顧危險,前往阿富汗,開始了自我
「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麼地方,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在阿富汗時受到精神上的迫害以至於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
「你想要我追那隻風箏給你嗎?」阿米爾的喉結吞咽著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時光似乎又回到了26年前,阿米爾像當年的哈桑一樣賣力地為索拉博去追風箏:「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他喊出那句哈桑對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們或多或少的都在自己的人生中追逐著自己的那一隻風箏,為此,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著,廝打著,哭鬧著,只知一路向前,眼中心裡想的都是得到它。或許我們還曾為此選擇背叛、欺騙、隱忍、犧牲,可是那些得到的是否真是生命中的必須?而那些失去是否才真的彌足珍貴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心赤裸裸的交給自己愛的人,換來的卻是背叛和傷害的時候,哈桑卻依然選擇了不計較,在他的心裡,他是那個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也是對阿米爾忠誠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愛,它超越了愛情,超越了友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超越靈魂的愛。
也許最後的結局並不完美,還有些酸澀,但人生就是這樣不斷錯過、失望,再用一生去彌補。
當風箏在天空下高高飛起時,此時的風箏終於讓他走出了多年來內心的陰霾,也讓索拉博露出了微笑。他看到了晴朗的天空,看到了高高放飛的童真。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而一秒與一秒之間,似乎隔著永恆。」愛與忠誠是世間最珍貴的感情,而最讓人感動的則是阿米爾悔悟後的自我救贖,就像小說中阿米爾對自我的厭棄與逃避,每次都會默念一遍「為你,千千萬萬遍」,希望世間每個人都能得到救贖。
-THE END-
後記:向經典致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追風箏的人》同名電影,生活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天真的孩子們只能擁有破碎的童年經歷以及哈桑對阿米爾忠誠的愛,這些都曾一度讓我感動流淚。願世界太平,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