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那隻人生的「風箏」你還在追逐嗎?

2020-12-20 藝聲擲地

「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麼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

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他本與僕人哈桑手足同情,但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讓阿米爾無比痛苦,無比自責的事。因為那件事,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後自己也隨父親去了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因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他一點點探索著,看著戰爭中阿富汗的慘狀,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已經故去的哈桑的兒子,拉回了那隻他丟棄了的人格的風箏

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這樣帶「悲」的作品,但在長長的嘆息之後,我卻感受到了無比的震撼,那隻飄蕩著的風箏線也悠悠晃晃地系在我的心上。在書中,阿米爾追尋著的似乎是他與哈桑的友誼,是他不再內疚的,變得勇敢起來的心。

細細想來,我似乎比阿米爾更幸運,因為他與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風箏」已是殘缺。而在這「風箏」的背後,附著的是人性,是誠實、勇敢、善良的品質,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們的「風箏」,才能算一個真正的「人」。

像原本少年時的阿米爾,他那懦弱的表現使他的「風箏」丟失,在日後的幾十年中他都是在後悔與自責中度過,這也是懲罰。直到他重踏故土後,他那不顧一切的救贖才讓正義回歸,但「風箏」還是殘了,這也意味著他在今後的日子裡還得一刻不停地追尋,追尋那隻對他來說無比重要的「風箏」 。

那一隻風箏,帶著世間所有的美好象徵飄向遠方,我們要做的,就是終其一生追逐它,它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所在。阿米爾的「風箏」丟了,又被追回。而你的呢?你可曾丟失了你那隻帶有你人格的「風箏」?在那飄蕩的風箏上也有著一份對人命運的掌控。

不論因什麼,也不論為什麼,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吧!一起找回我們的那隻「風箏」,並將它好好保存,永遠不再丟失。你願意麼?

讓我們一起追尋那隻人格的風箏。

經典語錄摘要以及圖片分享

相關焦點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Hello April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它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說裡,是一部可以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相媲美的作品。《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將愛、恐懼、愧疚、贖罪,這些文學與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主題交織於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讓我讀過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讀《追風箏的人》
    - 01 追逐之殤 -正如其名,小說叫《追風箏的人》,小說裡幾乎每個人都在追一隻風箏,但他們追「風箏」都有不同原因,而且各自的命運也截然不同。最後他用生命實現了他對阿米爾一生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追風箏主人公阿米爾生於富裕家庭,是受人尊敬的普什圖人,父親經商,勇敢、正直、思想開明。
  • 其實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最讓你印象深刻是那句話?
    曾經那個願為我千千萬萬次撿風箏的人已經逝去,人生中錯過了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放飛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 你願意當放風箏的人還是追風箏的人?Ⅰ《追風箏的人》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追風箏的人》用最細膩的文字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述說了一段人生救贖的故事。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哈桑是阿米爾最好的玩伴,他們是風箏比賽的常勝冠軍,阿米爾放風箏,哈桑追風箏。而一次比賽,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施以暴行與侮辱時,阿米爾蹲在角落親眼目睹,卻因為畏懼,並未施以援手。
  • 《追風箏的人》:抓緊你心中的那個風箏
    你的生命中遇到除了父母,愛你勝過他生命的人嗎?他從不拒絕你的任何事情,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嗎?《追風箏的人》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以阿富汗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為主線,同時展現了父與子,罪與罰的心靈救贖的多樣主題。
  • 《追風箏的人》:人生的「救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輪迴」
    他不是強制煽情,也不是刻意營造悲劇,而是用一個又一個高潮和令人震驚的情節,讓你仿佛看到了阿富汗的街道和孤兒院,仿佛看到了一起追風箏的哈桑與阿米爾。所以,在哈桑為了給他追風箏被侵犯的時候,阿米爾在內心給出了合理化的理由。「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免費的?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這是個公平的代價嗎?我還來不及抑止,答案就從意識中冒出來: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 書香有線丨員工薦書——《追風箏的人》
    會關注到這本《追風箏的人》,是因為當時在當當網上給女兒買書時,無意間注意到這本書的排名很高,心想追風箏的人應該也會渴望像風一樣自由吧。細細讀來,被文中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童年友誼而感動,但兩人之間的友誼備受考驗,就像放飛的風箏一樣既堅韌又脆弱,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情,阿米爾因無法面對自己心裡的自責和痛苦,用計逼走了哈桑。自己也跟著父親逃亡美國,但是阿米爾心裡的內疚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他,最終他踏上了救贖之路。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從拉辛汗的一個電話勾起文中我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忠貞、善良、勇敢的擁有兔唇的男孩哈桑,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懦弱、自私、背叛了哈桑的阿爾米,更是牽引著我們去直面人性的正反兩面,讓我們去思索一個人究竟應該去追尋什麼樣的人生。
  • 當《追風箏的人》遇見《偷影子的人》,瞬間治癒了我!
    《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是兩部治癒系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是一個關於成長與救贖的故事,小說裡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了多少人。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麼地方,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堵在心裡的愧疚,唯有行動才能彌補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胡塞尼的作品,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被讀者追捧,成為口碑極佳的暢銷書。全書以風箏為線索,圍繞著富家子弟阿米爾和其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與親情、愧疚與救贖,展開了一場並不複雜、曲折,但卻盪氣迴腸、感人至深的故事。
  • 電影《追風箏的人》影評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改編於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暢銷小說,獲第6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夢魘一樣的經歷使阿米爾移民美國,當他面對一個拋開罪惡感,重新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的機會,會如何選擇。
  •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倍感無聊的日子裡,重溫了小說《追風箏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紛紛,眼前浮現了兩個少年追風箏的畫面,十分應景!他是普什圖人,哈桑是哈扎拉人,天生的優越感讓阿米爾認為,沒有什麼能夠改變。哈桑從未拒絕阿米爾任何事情,遇到危險也總是擋在前面,他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割斷敵手的風箏線,並且追到最後一隻掉落的風箏,被視為無上榮耀。阿米爾擅長鬥風箏,哈桑擅長追風箏。
  • 追《風箏》的人 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柳雲龍諜戰大劇《風箏》拍成了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劇,柳導啊,你本想要一縷春風,你卻收穫了整個奼紫嫣紅的春天——來自鐵柳們無限熱愛、無限敬仰的、無限讚頌、無限謳歌……再多無限也不能表達鐵柳心中滔滔不絕愛意的千萬分之一的愛之春天。
  • 多個重量級電影獎項《追風箏的人》:放飛的風箏,連接過去與未來
    電影《追風箏的人》於2007年發行,2008年獲得多個重量級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電影配樂,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之最佳劇本改編等等,實屬佳作。《追風箏的人》是根據同名長篇小說來改編,節奏把握,人物內心世界,故事前後連貫等等,都改編得很好。它以阿富汗戰爭時代為背景,採用插敘手法,以風箏為線,連接起主人公阿米爾過去與未來,講述阿米爾童年記憶有多美好,就有多痛苦與自責,以至於到不惑之年,仍無法忘懷,終於走上贖罪的道路,拯救了自己未來的故事。
  • 這部《追風箏的人》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即使你已老謀深算,義無反顧。看電影的時候,默念著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其實這部電影從頭到底的主角都是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Hassen,追風箏的人是(Amir的)父親,影片結尾,我們也看到了一家三口都在追逐著空中翱翔著的風箏。這時,他們的內心都是在翱翔在天空中的。
  • 《追風箏的人》:沒人幫得了犯錯的你,唯有自我救贖
    作者:硯無聲這兩天,我再一次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把這本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女兒。至今,這本驚世之作全球銷量達4000萬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作者是阿富汗裔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
  • 追風箏的人
    廠區的大爺大媽們就會在學校門口支起小攤子,賣風箏。每家賣的風箏其實都差不多,價錢也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區別,是圖案花色不同。這樣的風箏,輕巧易飛,但也非常容易壞。每回到放風箏的季節,我一定是要賣上幾隻的。為什麼是幾隻,因為一隻風箏,往往飛兩三次,就支離破碎了。那時候放風箏很傳統。首先要找到風口。然後把風箏平鋪在水泥或黃土地上。風箏系線的一端朝下。
  • 《追風箏的人》讀書有感
    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二、內容簡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裕家庭。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裡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