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追風箏的人》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2020-12-14 曉婷有話說

很多人看了這部片子都哭了,很多人都給予這部片子很高分。如果真要細究這部片子,想來也是信仰、政治、戰爭、愛情、友情、親情、理想都是可以拿來說一說的。一開始我就剖析著等級和責任的關係,這無法停止的思考,隨著不著聲色的情節推進中便派生了出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所以從一開始,這個電影就讓人感到深不可測。作家寫小說的時候,喜歡構造符合邏輯的縝密情節。以體現自己構造故事的能力是多麼出眾,暗埋伏筆的能力有多強,腹稿的容量有多大。影片對於離奇身世情節的表述其實沒多大意思,相信觀眾們看到的不是這個。影片的主角是人,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我相信芸芸眾生中的每一個人都和本片中傳遞的精神有著緊密的關係。即使你已老謀深算,義無反顧。

看電影的時候,默念著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其實這部電影從頭到底的主角都是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Hassen,追風箏的人是(Amir的)父親,影片結尾,我們也看到了一家三口都在追逐著空中翱翔著的風箏。這時,他們的內心都是在翱翔在天空中的。一個人可以內向,甚至孤僻,但如果他的內心在天空中馳騁,那麼世界就是明朗的。

我們的根繫於大地,而心卻更為自由,在天空中我們翱翔,旁無所依,然而所有的風就是我們的帆,每個空氣中的分子都支持你前行。每次生命的起伏都是堅韌有力的。如果你還牽掛著大地,那麼你便可以感受這一切。

父親和Hassen是影片中兩個最主要的人物。後來的兒子(Amir)也是向著他們而去的。即使在未曾知道他們兩人是嫡親父子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主僕間的深厚情誼。無論是對Hassen的養父還是Hassen。相信即使沒有對Hassen養父的愧疚,他還是會那樣維護著他們一家。更值得佩服的人,或許是Hassen的養父,人的品性是無法遺傳的,Hassen的品質多是來源於養父的影響。一個男子漢的生命歷程是這樣開始的,這真讓人羨慕。

影片中主僕兩人之間雖有高低之分,但卻又是不離不分的。甚至這種依存關係,比日本的僱傭終身制還要牢固。四十年的淵源,世代的情感。以至於我懷疑導演的意圖是不是說父親並不知道Hassen是自己的兒子,儘管和Hassen母親的關係確係事實(原著小說不知是否有明確表述)。這個鐵漢柔情的父親,非常愛自己的兒子,但卻不是溺愛。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他兒子在生命早期就變得背離了他父親,但是我們看不出他的父親在教育上有什麼問題。在封閉的偷渡車廂裡,父親叫受驚的兒子背誦詩歌(詩這東西很深的),這是多麼讓人感懷的一幕場景。父親的形象一點點清晰明朗了起來,從最初對待兒子的原則性,到逃難時勇敢地和俄羅斯士兵據理力爭,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被緩慢有序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影片在這個片段沒有過多特寫,但仍希望大家不要忽略當時的處境,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要不是那個俄羅斯長官趕到的話,父親就直接死了。毫無什麼問題,「呯」,然後死了,他被拖出車,女人被俄羅斯士兵帶走,沒有什麼懸念。而兒子就會成為孤兒。

父親坦然地站了起來,或者說挺身而出,或者說自然而然地挺身而出。和《悲慘世界》裡那個神父的被動慈悲心相比,父親的主動是讓人欽佩的。大多數人在物質條件尚可的情況下,缺乏的不是柔軟的善心,但對於擺在面前的事情,卻很少有去願意承擔這些責任(在他們的心中,這就是責任)。這責任我們其實無源可查,也不需去查。理智也顯得無力。在美國,俄羅斯醫生給父親看病的時候,父親還是一如既往直接拒絕了。人物很生動,父親是個性情中人,他排斥和嚮往的事物如此不加保留的表現了出來。一如父親對於兒子的愛,當他開始在美國生活的時候,兒子的學習、生活、愛情,父親都是那麼的體恤和支持著他。印證著中國的俗話,即當爹又當媽,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我覺得父子間這平凡卻偉大的情感也同樣是影片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而兒子仿佛一個旁觀者一般在父親身邊,從他幼年平凡的心和平凡的視角中,看出他對父親的不滿和不理解。一個擁有敏感而脆弱內心的人士最適合做一個純文學作家了,去寫那些沒頭每尾的故事,夢幻色彩異國風味(中東風情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之一)。大多數純作家都是比較軟而弱的,請原諒我這麼說,這點我們應該早有所聞。所以卡夫卡之類完全沒意思,文學還是介與社科和藝術之間的小技巧,如莫言所說的那樣。他的心也在文學之外,所以會覺的文學這樣的地位低下。這不是這部影片的主題。但父親可能贊同這個觀點,而他妻子的父親——將軍是明確看不起純文學作家之類的。何許感嘆這一切?後來,兒子的生活肯定會很幸福。因為他也拿起了風箏,讓它放飛天空。天哪,Hassen的兒子終於來到了美國,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好日子的基礎多少是溫飽和安全穩定的,而不是動蕩甚至是屈辱的。還沒有長大的兒子在阿富汗是當少爺的,我們肯定認為那是不錯的生活。不快樂總會有的,但也有知音。那個影片剛開始就在鏡頭裡的父親的朋友,這個角色的設置,起初便隱喻化了,這是兒子正面的標示。像一桿旗幟,招搖這兒子去走他的道路。仿佛是溫和善良的橋梁,天空與大地的紐帶。

關於正義正直,那剎那的勇氣和持續的思考是必須的。影片中有兩個人物也值得一提。兒子從塔利班大本營中帶著侄子負傷逃出,司機冒死飛車載人狂馳。原來這只是一場位置懸殊的請求或是交易,最後演變成了真槍實彈的「越獄」追擊。原來這筆交易,明顯這裡吃虧的不是塔利班,所以司機沒有危險。

司機一定是突然撞上這一切的。但在幾秒鐘之內,塔利班卻開著機關槍衝了出來。司機最後的選擇,明顯是本能的選擇(或者說瞬時反應),那就是正義或者拿錢辦事,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選擇。常常嘆息的是,我們大多在本能面前都是逃離的。要是司機做了反向選擇,逃離了並且投降,那同樣是他本能的選擇。我們相信,除了文化可以造就這一切外,個人也可以。

甚至——這裡我們也只能用崇敬這個詞彙就結束了對這位院長的尊敬。Hassen的兒子終於來到了美國,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可是這世界戰火紛飛,還有無數雙無助的眼睛凝望著你。上帝和我們都保佑他們吧,阿門。

相關焦點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追風箏的人/那隻人生的「風箏」你還在追逐嗎?
    「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麼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
  •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它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說裡,是一部可以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相媲美的作品。《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將愛、恐懼、愧疚、贖罪,這些文學與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主題交織於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讓我讀過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 你願意當放風箏的人還是追風箏的人?Ⅰ《追風箏的人》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追風箏的人》用最細膩的文字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述說了一段人生救贖的故事。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哈桑是阿米爾最好的玩伴,他們是風箏比賽的常勝冠軍,阿米爾放風箏,哈桑追風箏。而一次比賽,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施以暴行與侮辱時,阿米爾蹲在角落親眼目睹,卻因為畏懼,並未施以援手。
  • 其實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最讓你印象深刻是那句話?
    曾經那個願為我千千萬萬次撿風箏的人已經逝去,人生中錯過了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放飛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 《追風箏的人》:抓緊你心中的那個風箏
    你的生命中遇到除了父母,愛你勝過他生命的人嗎?他從不拒絕你的任何事情,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嗎?《追風箏的人》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以阿富汗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為主線,同時展現了父與子,罪與罰的心靈救贖的多樣主題。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如果你有看過《追風箏的人》這部電影的話,之後你的答案會是什麼?《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你可能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你肯定聽過電影當中的那句經典臺詞: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風箏連接的是難能可貴的友情
    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表達得如此動人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其主要講述了在喀布爾的富裕年輕人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之間的故事。這部小說將阿富汗的君主制的終結、以及塔利班的崛起、還有美國的「9·11」事件和其他政治事件融入小說的背景之中。在書中,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目睹了戰爭、宗教、愛情、罪惡、贖罪等人類永恆的話題。
  • 時隔多年,耳根談起《求魔》的真正含義,當初的你真的看懂了嗎?
    時隔多年,耳根談起《求魔》的真正含義,當初的你真的看懂了嗎?(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耳根,筆者非常喜歡的一位仙俠作家,他的小說有很強的代入感,能夠深深地刺激到讀者,讓他們流淚感動。書中的王林,是一個修行很多年的人,可是忽然有一天他厭倦了修行的生活。然後來到了一個小縣城裡,忘記了所有的恩怨情仇,平凡的走過自己的一生……他說正是這個橋段,讓他火了起來,2010年6月1號,那一天《仙逆》的總訂閱超出了以往所有的總和。
  • 《追風箏的人》一部關於忠誠與背叛,愧疚與救贖的電影,值得深思
    《追風箏的人》我是先看的這本書,之後看的電影。從一開始看這本書就停不下來了,被裡面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主人公阿米爾是一個有著複雜形象的人物,還有讓人喜歡的忠誠正直的哈桑,令人尊敬的阿米爾的父親。還有殘酷戰爭給人們帶來的令人震撼的災難,這部作品從始至終都帶給人一種深深的憂傷感,讓看過的人都眼裡含著淚,心裡陷入深深的憂傷裡。
  • 電影《追風箏的人》影評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改編於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暢銷小說,獲第6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夢魘一樣的經歷使阿米爾移民美國,當他面對一個拋開罪惡感,重新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的機會,會如何選擇。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讀《追風箏的人》
    》這部小說是一個關於成長與救贖的故事,小說裡的「風箏」作為象徵意象,反覆地出現在各個故事情節中,貫穿整個故事始終。- 01 追逐之殤 -正如其名,小說叫《追風箏的人》,小說裡幾乎每個人都在追一隻風箏,但他們追「風箏」都有不同原因,而且各自的命運也截然不同。
  • 《裝臺》:你真的看懂了嗎?這才是「裝臺」的真正含義
    這才是「裝臺」人真正含義「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味民俗特色劇《裝臺》,開播以來,收視破2,央視一套黃金檔新高、豆瓣開分8.4、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芒果TV點擊超過1.4億,相關話題更是熱搜不斷,堪稱本年度「現象級」的熱劇之一。
  • 《追風箏的人》:你可知道,父愛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
    這一句是在《追風箏的人》裡寫的,表達了艾米爾渴望父愛。但在這部小說中,阿米爾渴望父愛,而不僅僅是這兩句話。阿米爾和哈桑最大的不同之處,除了地位不同,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追風箏的人》你知道嗎?父愛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父愛的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得以體現。一開始,阿米爾就整天與哈桑搞惡作劇。
  • 《追風箏的人》後 胡賽尼再度催淚英文世界
    今年5月21日,《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新作《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英文版全球首發。胡賽尼再次將他深情書寫的阿富汗放在舞臺中央,講述一對兄妹因貧窮和戰爭鑄成的六十年悲歡離合,述說歡樂、悲傷與背叛是如何讓數個家庭聚散離合。無論從地域還是情感上,這部小說都比《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更壯闊。
  • 「追風箏的人」作者新書中文版開始預售(圖)
    「追風箏的人」作者新書中文版開始預售(圖)   今年5月21日,《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新作《群山回唱》英文版全球首發。生於阿富汗的美國人胡賽尼再次將他書寫的阿富汗放在舞臺中央,講述一對兄妹因貧窮和戰爭鑄成的六十年悲歡離合,述說歡樂、悲傷與背叛是如何讓數個家庭聚散離合。有評論說,無論從地域還是情感上,這部小說都比《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更壯闊。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我抬起頭,望見兩隻紅色的風箏,帶著長長的藍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他們舞動著,飛越公園西邊的樹林,飛越風車,並排漂浮著,如同一雙眼睛俯視著舊金山,這個我現在當成家園的城市。突然間,哈桑的聲音在我腦中響起: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 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柳雲龍諜戰大劇《風箏》拍成了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劇,柳導啊,你本想要一縷春風,你卻收穫了整個奼紫嫣紅的春天——來自鐵柳們無限熱愛、無限敬仰的、無限讚頌、無限謳歌……再多無限也不能表達鐵柳心中滔滔不絕愛意的千萬分之一的愛之春天。
  • 《追風箏的人》讀書有感
    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二、內容簡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裕家庭。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裡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
  • 小豬佩奇中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真的看懂這部動畫片了嗎?
    在少兒動漫排行榜前列中,我們也能經常看到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雖然深受孩子們喜歡,但是這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真的看懂這部動畫片了嗎?第一就是佩奇和喬治對豬爸爸的態度實在是非常的不正常,在某一集中,佩奇一家人去沙灘上玩耍,在玩的非常高興的時候,佩奇等人把豬爸爸埋在了沙子裡,只露出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