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級就要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可以緩解父母帶娃的壓力,也可以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儘可能的學到一些早教知識,這樣兩全其美,但是有的孩子從小在家就養成了調皮的習慣和性格,有的寶寶送到幼兒園之後會很乖巧聽話,老師也都喜歡,但是如果過於調皮的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不聽話就是個問題了。
最近一位爸爸給老師半夜發微信的新聞火了,這位爸爸的寶寶上幼兒園不久,現在幼兒園老師要求勸退,媽媽接孩子的時候,老師跟媽媽進行了溝通,然後媽媽回家之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沒想到爸爸火冒三丈,即使有再大的原因,也不能讓孩子退學呀,所以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半夜了給老師發信息質問老師。
老師剛開始沒有說什麼,只是說他的孩子比較調皮,隨後爸爸又反駁道:」誰家的孩子不調皮,我就不信別人家的孩子不跟我家孩子一樣。」爸爸咄咄逼人,令老師很難做,老師也說了,這是學校的決定,而不是老師個人的決定。
老師無奈向爸爸道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這位爸爸的孩子總是向同學調皮搗蛋,甚至王同學的水杯裡面放蟲子,導致同學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損傷。得知原因後,爸爸當時羞愧不已,感覺自己兒子做的實在是過分,怪不得學校要求孩子退學。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孩子,總是喜歡調皮搗蛋,但是調皮搗蛋的性格是由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行為約束不嚴格造成的,雖說有的孩子天性喜好動,有的孩子天性喜好靜,但是如果父母在後天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的話,也是會讓孩子調皮的性格收斂一點的。
1.制定明確的規範
父母可以從小對孩子進行制定明確的規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明確的規定,孩子的行為守則,這樣從小就培養成孩子對行為的約束,孩子就會漸漸的遵守這個守則,慢慢的也會將手摺變成一人種習慣,習慣決定了性格。
2.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合適的動畫片
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動畫片,少看一些暴力武打動作的動畫片,這樣的話,就會在孩子的心裡形成一種暗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是也會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總是看那種暴力的動畫片,孩子就會經常模仿裡面的動作,這樣也會給孩子的性格形成,形成不良的影響。
有的時候家長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應該多說一些積極的正能量的話,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一定要注意,不要說一些不文明的髒話,這樣就會有機會給孩子造成會說髒話的習慣。
有的時候家長也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不要以為家長把孩子放到學校裡面了,就都有老師完全負責,其實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是需要老師與家長一起配合的,只有老師與家長一起努力,才能使孩子的進步更加的快速。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如果想要跟老師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大半夜給老師發信息,這樣的話容易造成誤會,而且還會影響老師的休息,有什麼事情可以等到白天在與老師溝通。
今日話題:你認為文中爸爸的做法對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