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同病同治」 一根手指疼三種診斷治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從今年開始,全國約有50家醫院,將逐步推行仿照工業流水線設計的「臨床路徑管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京城7家試點醫院名列其中。在未來的兩年裡,試點工作將對普通外科、呼吸內科等22個專業、112個病種設置「標準流程圖」,「同病同治」可望實現。

  與此同時,作為公共醫療的基石,社區醫院離同病同治還有多遠?一天之內,本報記者隨著患者小張,隨機走訪了幾家社區醫院後,發現同一種輕微的外科病症,卻被醫生作出了不同的診斷,其中的治療費用也相差五倍。而在同病不同治的背後,隱藏的是社區醫院的經營困境。

  體驗

  西城區平安醫院

  手指痛 一支藥膏搞定

  掛了一個外科號,小張走進了位於西城區福綏境街道附近的平安醫院。花了4.5元,等待了2分鐘,小張便拿著病歷手冊走進了診室。面對醫生,小張表示自己的右手中指關節有些疼痛,打字和使用滑鼠均有些困難。

  「手指疼了多長時間了?」平時常與計算機打交道的小張,手指關節顯得有些紅,醫生伸手摸了摸小張的手指,並用力彎了彎,按壓著他手指的不同部位,仔細地詢問他的感受。在得到了小張手指疼痛已一周的答覆後,醫生表示,小張可能得的是腱鞘炎——一種手指關節過勞後容易患有的疾病。

  「平時少用點計算機,而且注意不要著涼。」按照腱鞘炎的診斷,醫生向小張表示,要注意平時的手部保暖和休息,如果病情嚴重,可能需要開刀治療。不過由於小張的病情較為輕微,醫生開出的藥方只有一支「青鵬膏劑」,並表示由於小張的手指受傷範圍較小,一支藥膏已經足夠使用。

  在反覆叮囑小張要注意手部健康後,診斷結束。診療全程共花去約10分鐘,醫生開出的青鵬膏劑定價為21.8元,加上掛號和病歷手冊,小張診療全過程一共花去了26.3元。

  海澱區建清園社區衛生服務站

  先吃藥後抽血 花費逾百元

  時至中午,小張走進了位於北四環外的建清園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大的衛生服務站內,幾位家長帶著孩子排在全科診室的門口,等待著醫生的治療。醫院一角的輸液室裡,幾個患者正在輸液。

  沒有詢問小張是否有醫保,也沒有詢問是否需要病歷手冊,衛生服務站掛號處的工作人員便給小張開出了全科診室的號——只需要5角錢。

  不過全科診室只有一名醫生值班,在等了近30分鐘後,小張走進了診療室。雖然還是手指紅腫,但當小張以同樣的病症要求醫生診斷時,醫生看了幾眼,表示想要治療小張的手指傷痛,不僅需要吃藥,還要驗血。

  隨後,醫生拿起身邊藥方本,為小張開出了愈傷靈膠囊兩盒和扶他林口服藥一盒。與此同時,醫生又拿出一張檢驗報告單,並在查閱了身邊的一個手冊後,寫上了檢驗項目——「類風溼因子、風溼因子、尿酸」。

  「你這個必須驗個血,才能知道具體什麼病,我們這裡驗血都送到專業的醫院去檢驗,你放心吧。」除了檢驗報告單,醫生又拿出一沓薄得有些透明的紙條,將檢驗項目又抄寫了一遍。小張一再詢問驗血是否有些小題大做,醫生仍然表示驗血非常必要。在醫生查詢檢驗項目時記者發現,醫生查閱的手冊標明來自「迪安臨床檢驗中心」,而並非醫院。當小張質疑該檢驗中心並非醫院時,該醫生表示:「我們驗血都在這裡做,沒有問題。」

  拿著醫生開具的檢驗報告單與小紙條,來到收費處的小張又碰到了新麻煩——收費處的工作人員並不知道「類風溼因子、風溼因子、尿酸」的檢驗價格,也翻起了與醫生手中一樣的「檢驗手冊」,不過翻了半天都沒有找到答案。看到小張顯得有些焦急,該工作人員表示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檢驗方,並打起了電話,經過5分鐘的查詢,收費處的工作人員才查到了價格,並表示「類風溼因子和風溼因子是一個東西」,沒有經過醫生的認定,便在檢驗報告單上劃掉了風溼因子,兩個檢測驗血需要40元費用。最後,收費處的工作人員告訴小張,由於醫院採血用的試管缺貨,小張如果不想「明天餓著肚子等到中午」,就要兩天後再來驗血。

  連吃藥加驗血,在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小張共花去了約110元錢,不過從頭至尾,小張沒有得到病歷手冊,也沒有得到醫生任何診斷說明,只是一張藥方和一張檢驗單。

  朝陽區香河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生未檢查 便稱治不了

  臨近下午5時,小張又來到位於朝陽區柳芳南裡社區之中的香河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能是臨近下班時間,醫院內幾乎沒有患者。掛號處的工作人員,正與身邊一名穿著白大褂的人說話。

  「手指頭疼?你問問醫生吧。」聽到小張想掛一個外科號,掛號處工作人員指著自己身邊的人說道。這名醫生走出了掛號處辦公室,在醫院的大堂裡,給小張開始診斷起來。

  「骨折我們可看不了。」雖然小張一再強調自己的手指只不過有點疼,可能是打字打多了,不過醫生嘴裡還是不停地嘟囔著「骨折治不了」。在小張強調多次自己不可能骨折,只是有點不適後,該醫生還是沒有讓小張掛號的意思,而是讓小張去附近的煤炭總醫院拍片子:「我們這裡沒有拍片子的條件,你還是去大醫院看吧,耽誤了可不好。」

  沒花一分錢,小張被醫生送出了醫院的大門,附近的居民表示,雖然醫院在小區中剛剛翻新沒有幾年,設備都顯得很新,不過「能治的病不多」,並勸小張還是到附近的大醫院治病:「社區醫院開開藥還行,真治病還得去大醫院。」

  尋因

  一個「有很多空子可鑽」的大紅本

  一根手指疼,卻遭遇到不同的待遇,這在社區醫院醫生陳鑫(化名)眼中,顯得有些司空見慣,在平時的診治過程中,類似這樣的「同病不同治」可說屢見不鮮。

  「手指頭疼,醫生可以簡單開個藥,也可以拍片子,驗血也沒有錯誤。頂多算是醫生謹慎,不能斷定就是為了多開藥。」陳鑫介紹,由於診療過程沒有明確的規定,即使是一樣的症狀,也很難要求醫生使用統一診療方式,況且病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同病不同治」在醫療過程中很常見,也無從管理。

  「不要說同病不同治,就算是一樣的治法,費用都在大紅本上寫明了,還是有很多空子可鑽。」陳鑫口中的「大紅本」,指的是北京市衛生局、物價局聯合頒發的《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從各類檢查費用到縫合等手術費用,社區醫療能夠涉及的幾乎所有可報銷治療項目,均在該收費標準中有明確的定價。

  然而即使是這樣,在平時的診療中,仍有醫生鑽研起其中的空子,本是大紅本中包含的治療手段,收費時卻能寫成大紅本外的項目——「大紅本與大紅本之外,這其中的收費可以差出幾倍甚至十幾倍。」——一個臉部小外傷的縫合手術,既可以算做「縫合」,按照「大紅本」的標準,手術費加材料費不足百元,也可算做非大紅本的「美容」項目,輕易就可花去病人數百元;一個可以用「封閉」治療,幾元錢就能解決的腳傷,醫生也可能以「疼痛治療」的名義,多加幾十元的費用……這樣的例子不少。陳鑫表示,大紅本推出已超過十年,沒有進行過大幅度地改變,連收費標準也鮮有進行調整,自然會被研究得非常「透徹」。

  而正在逐步展開的「標準流程圖」,也成為陳鑫與同事討論的熱點話題。無論在哪家醫院,醫生的檢查、用藥、手術等診療方案都是相同的,病人參照「標準流程圖」,既可以預知看病的每個步驟,也可以清晰地算出費用——這看起來像是完美的醫療圖景。

  不過在陳鑫看來,「同病同治」還是顯得有些不夠現實:「這樣的提法本身就不準確,人不是機器,無法流水線管理。同樣的高血壓,不同的患者要吃不同的藥,怎麼可能同治?費用又怎麼統一呢?」無法標準化的治療流程,陳鑫卻擔心給平日的工作帶來更多困難,「如果這樣的概念普及開來,每個病人都要求同樣治療,我們就會很難辦。」

  一個社區醫生的「糾結」

  就在今年1月初,作為醫院的主力醫生,陳鑫曾被院長找去「單獨談話」,在談話中,院長表示陳鑫平時醫療收入太少,並暗示要「多看點病」。

  「醫院想運轉、想多給員工發點錢,只能靠醫療費用,院長也是無奈之舉。」雖然北京市社區醫院系統正進行「收支兩條線」改造,不過對於陳鑫這樣的社區醫生來說,「兩條線」還遠未實現。醫院員工的收入與福利,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醫院的收入。因此雖然並不認同院長的政策,不過為了自己與眾多員工的收入,陳鑫只得選擇順從。

  陳鑫的「糾結」,也代表著眾多社區醫療工作者的困境——據本報報導,北京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市衛生局對朝陽醫院、宣武醫院等8個綜合醫院進行項目成本核算後發現,8家醫院護理費、治療費、門診掛號診療費、住院診療費全部虧損。綜合醫院尚且如此,社區醫院的生存狀態可見一斑。

  在一項北京市衛生局的調查中顯示,2007年以來,社區醫務人員中有2235人離開了本單位,約佔總數的10%,其中近7成流失均是因為薪酬過低。

  「我們醫院的醫生,平均每個月工資只有2000元出頭,這樣的報酬,怎麼能讓人安心工作?」在陳鑫看來,除了公眾對於社區醫院的不信任外,在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近幾年,大部分診療費用常年未得到上調,也成為社區醫院經營困難的「幫兇」,進而演化成為「同病不同治」的推手。就在診病之外,社區醫院的醫務人員,還要承擔社區醫療宣傳、慢性病管理等工作,而這些工作均屬於「沒產出」的類型。(吳楠)

相關焦點

  • 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中新網廣州9月29日電 題: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作者 蔡敏婕  「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在治病中注重將醫理與常理相融合,預防和治療相結合,心病和身病一起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認為,醫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病痛本身,還要深層次地解決疾病的根源,使患者的軀體、心理、思想三方面都健康,實現人病同治。
  • 仁壽中醫獲科室名醫稱號 主張「圓通整體多病同辨同治」
    周禮伯正在審核書稿。他反覆思考後發現,治病不應該只關注拉肚子這一個症狀,而要分析全身情況,應該從六個方面治療:五更洩瀉是主病、久病及腎當治腎、累及脾胃需調理、久洩腸薄當厚腸止瀉、久病肝鬱情憂當舒肝、醒來即瀉當脫敏。據此綜合分析,周禮伯選了19味中藥入處方,喝了一劑之後症狀明顯緩解,12劑中藥後,多年的洩瀉痊癒了。這就是他稱之為「多病同辨、圓通平衡、多因齊治」的最初端倪。
  • 曹廣斌:一根手指診斷肛腸痔瘻疾病(圖)
    誰能相信,僅憑一根手指,就能在幾分鐘內準確判斷出各種疑難肛腸痔瘻疾病!  駐疆某部戰士趙彬患病後,通過一家地方醫院高新設備檢查被確診為直腸癌。來到烏魯木齊總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時,肛腸科主任曹廣斌通過普通的指檢,斷定小趙患的不是直腸癌而是常見的內痔。
  • 指甲插入竹籤化膿,治了5年才治好
    楚天都市報10月9日訊(記者李晗 通訊員陳菁)5年前手指不慎被一根竹籤插入,導致七旬爹爹指甲感染化膿長年不愈,他為此跑遍11家醫院,花費萬餘元治療卻沒有效果,直到近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才終結了漫漫求醫路。今天上午,他將自己精心創作的一幅水墨畫送給治好頑疾的醫生。
  • 理財-同治重寶價值怎樣同治重寶價格是多少?
    近幾年古錢幣的市場火熱,同治重寶也逐漸高走。那麼,你知道同治重寶價格是多少錢嗎?同治是清穆宗載淳的年號,同治重寶於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始鑄行,有當四錢、當五錢、當十錢三種。在關注同治重寶價格是多少之前,先去了解下同治重寶的價值。
  • 記者體驗"封包療法" 用保鮮膜包裹防藥力揮發
    8月7日,記者在山東中西醫結合醫院便體驗了一次「封包療法」和機器號脈。保鮮膜能讓中藥藥力更多地被人體吸收,這種方法市民在家裡也可以使用。此外,記者探訪了解到 ,中醫中還有很多療法,如小針刀療法、穴位埋線療法等,具有創傷性,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操作,療效同樣很好。
  • 有些女人「病」醫生治不了,只有男人治得了,尤其是第三種「病」
    大家好,我是小六,一個專注情感故事的小編,小六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有些女人「病」醫生沒得治,只有男人治得了,尤其是第三種「病」。但是在生活中女人的一些「病」看醫生沒有用,只有男人才能治好女人的病,我們一起來看看是那些病。
  • 產後風溼如何治?月子病真的「一輩子都治不好」麼?
    這究竟是不是所謂的「月子病」,又該如何治療呢?記者就此專訪了湖南中醫附一風溼內科主任王莘智教授。記者:什麼是「產後風溼」?王莘智教授: 產後風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範病名為「產後痺」,其發病原因是產後或人工流產術後體虛之時,感受外邪。常見的外邪主要是風、寒、溼邪。表現為以全身肌肉關節的疼痛、怕風、怕冷,但受累關節和肌肉無腫脹的一組症候群候群。
  • 治牙後疼了一年半,才知道牙齒裡有「斷針」?診所:確實沒告訴你
    導讀: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疼的時候,身心俱受煎熬。如果牙痛了很久卻又一直找不出問題,真的是令人感到崩潰,提醒各位,治療牙齒,一定要找一家靠譜的診所,要徹底解決問題。女子去診所治牙,可牙齒一直還是很疼,她又去其他的醫院看了一下,結果發現牙裡有一根斷針,診所之前一直都沒有跟這位女士談過這個問題,為何診所要故意隱瞞呢?
  • 手指發麻是什麼病的前兆?
    手指發麻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大多數人不重視,認為手指發麻沒什麼大不了,麻過一陣兒就好了。 可能因為長期久坐不願活動、頸部姿勢異常,尤其是電腦手機應用時間過長,使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會出現了手指發麻,當然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胸悶胸痛或活動障礙等。
  • 煙臺女子手指紅腫疼痛受折磨半年 開刀取出一根魚刺
    原標題:女子手指莫名疼痛紅腫半年 開刀取出一根魚刺  水母網9月26日訊 (YMG記者宋曉娜 通訊員陳展鵬)手被魚刺扎到,去醫院開刀取出?你肯定會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了。
  • 記者暗訪男科醫院:無病診出多種病
    「這個病難治嗎?」  梁醫生介紹,這個需要做專門的檢查確診一下,如果是精索靜脈曲張的話,它分為三個等級,一度二度的話可以保守用藥恢復,三度的話就要手術很麻煩。目前你這個及時過來的話,應該還沒有達到三度曲張的。  接著,梁醫生又問了記者是否結婚、生育等情況。
  • 什麼是雷諾氏病 這樣治雷諾氏病
    雷諾氏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雷諾氏病,雷諾氏病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並且雷諾氏病還會影響大家的生活,那麼請問什麼是雷諾氏病?雷諾氏病的飲食注意事項是什麼?治雷諾氏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看病不用到場,提供身份證號就能開診斷?沒病,編個病就能報銷!
    看病不需要患者到場,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號就能開診斷,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衛生室這名工作人員給患者開診斷,那真不是一般地隨意。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福利屯乙級衛生室 工作人員編個病(啊,得編一個病)有病給報銷,沒病不報銷嘛(不是直接能買藥,是嗎)國家規定是有病給報,沒病不報,你說老百姓,你說不給報,瞎了白瞎了,就編個病唄(這編的啥病啊)感冒了(啊,編的感冒啊)上呼吸道感染。
  • 一個字母敲五六次才能成功,他用一根無力手指敲出澎湃人生
    這些年來,高淳靠著一根無力的手指艱難地點擊滑鼠,創作了近百萬字的小說、散文和詩歌。中國作家協會最近公布的2020年新會員名單,高淳也位列其中。近日,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高淳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虛度年華,也希望自己能夠讓父母開心一點。」
  • 隔壁阿姨說「泡腳治好了我的月子病」是真的嗎
    泡腳 治 好了我的月 子 病 ?26歲的桑女士今年春節期間生下了女兒。泡腳治好了我的月子 病?由於坐月 子時受了涼,患上了「月子 病 」——經常出虛汗,一到陰 雨天關節就隱隱作 痛,例假也不太準了。一直想抱孫子的婆婆說,「月子 病 月子治」,勸段女士再生一個,再坐月子時好好調養,不然沒法根 治。
  • 少女上聯:「龍骨一根,退燒止疼又生津」,郎中下聯使她又氣又羞
    少女上聯:「龍骨一根,退燒止疼又生津」,郎中下聯使她又氣又羞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中華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其傳承了已經有5000年之久,很多古代文人為我們留下的知識財富也足以讓我們引以為傲,現在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很膾炙人口的,直到今日,我們還能朗朗上口
  • 月子沒坐好的女性別怕,常見的三種月子病,有招治
    前兩天在網上查資料,一輸「月子病」就把我嚇了一跳,論壇裡很多媽媽都訴苦,說自己在月子期間沒注意,身體得了什麼不適,難受得要死之類的。有的孩子都上小學初中了,自己還在病痛當中。看完真的是很感慨,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門關,坐月子又是女人體質的「分水嶺」。月子裡身體調好了以後身體健康很快樂,身體沒恢復好下半輩子都受累。
  • 小小蜜蜂為何能治「大」病?
    原標題:小小蜜蜂為何能治「大」病?   ■打破砂鍋   「每天吃一勺成熟蜂蜜」是營養專家所倡導的健康飲食。蜂蜜除了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外,事實上蜂花粉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蜂蜇則為一些「疑難雜症」提供了治癒途徑。請關注——小小蜜蜂為何能治「大」病?   「這是蜂巢嗎?」「真的可以直接吃嗎?」
  • 孕後期的這三種疼不是病,卻疼來要人命,早知道早做準備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是一件讓人感到特別幸福和高興的事情,但是十月懷胎說起來容易,真正經歷十個月懷胎的媽媽們才知道十月懷胎要經歷孕早期的各種早孕反應;經歷孕中期的尿頻、睡不好、吃不好;更要經歷孕後期各種身體上的疼痛,尤其是孕後期,很多媽媽不知道孕後期有三種疼,雖然不是病,都屬於孕期正常的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