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學用全覆蓋,『八進』普及抓宣傳。公務人員考學用,學法用法作示範。……法律顧問進企業,依法經營防風險。社區治理成格局,保障公民參與權。單位人員常學法,確保事業大發展。」 一曲《《法治花兒遍地開》以編唱普法小曲戲的形式,唱遍通渭縣的鄉鎮街道和村落,讓法律知識入心、入腦、入行。
「萬法之母是憲法,高高在上管眾法」「渭河源頭土鳳凰,學了法律長翅膀。」
「家和萬事興,國盛百姓安」「尋常家事並非小事,萬戶平安方為盛世。」
渭水源頭釋放的法治文化---新編現代普法秦腔劇《公民張三》和《三喜臨門》,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走向隴原大地。
連日來,在定西市菸草局,國家稅務總局定西市稅務局,在隴西縣法治大道,在通渭縣馬營鎮赤砂村,華川村村史展覽館,平襄鎮宋堡村村民書畫室,文廟街小學,在渭源縣禁毒教育基地,上灣鄉法治文化主題街,在臨洮縣嶽麓山憲法主題公園,寶塔寺法律進宗教場所宣傳;八里舖鎮水渠村民俗鄉韻、紅色記憶、老王調解室……
在定西,無論徜徉在綠樹紅花的廣場,或是漫步在縣城的大街小巷,法治文化充盈滿目,法治氣息撲面而來。
定西市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為「七五」普法注入了別樣的底蘊:深化法治實踐,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定西、平安定西、文明定西建設。
展開在隴中大地的法治畫卷
——定西市「七五」普法工作綜述
規劃先行奠基礎
制度保障顯合力
定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把「七五」普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推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5次聽取匯報,研究部署「七五」普法工作。市、縣區兩級人大、政協積極開展調研和視察,監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開展。全市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保證了「七五」普法規劃的順利實施。
定西市委、市政府把法治宣傳教育列入社會綜合管理目標體系和平安建設、法治政府建設、精神文明創建考核體系,制定了《「七五」普法考評辦法》,組織開展中期督查和全面考核驗收,促進了普法任務和目標的有效落實。市政府把陣地、文化建設等內容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和「奮進之筆 得意之作」項目內容,通過「督考平臺」按季度進行督查考核,分年度兌現獎罰,形成了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
市、縣(區)將法治宣傳教育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五年來,共撥付普法經費210餘萬元,保證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定西市普遍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預防職務犯罪、反邪教、禁毒等各類法治教育基地。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把法治宣傳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總體規劃,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職能,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8個,工作站122個,工作室1888個,建立村級普法微信群400餘個,「法律顧問」也實現了村級全覆蓋。五年來,定西市司法行政系統徵訂、編印憲法、民法典、「掃黑除惡」等各類學法資料40餘種24萬餘冊(份),製作普法工作筆記、手提袋、雨傘等普法實物10多萬件,向全市貧困戶發放「普法愛心包」21萬餘個,為推進全民普法、促進全民守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五」普法以來,市、縣區舉辦各類普法骨幹、聯絡員培訓班200餘場(次),培訓近2萬餘人(次)。在全市組建8個456人組成的普法講師團隊伍的基礎上,市、縣區先後邀請省講師團開展憲法、法治扶貧、民法典、服務營商環境等主題講座,建立了普法聯絡員微信群,登記普法志願者1073人,形成了專兼職結合的法治宣傳工作隊伍。
精準實施抓普法
服務中心為大局
定西市把憲法學習宣傳作為重中之重,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學習宣傳。市委中心組每年把憲法學習列入學習計劃開展專題學習;市人大常委會每年舉行憲法專題講座,在國家憲法日前後召開憲法座談會;市、縣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兩級政府在全市率先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組織新任職的領導幹部參加憲法宣誓;市委黨校把憲法學習列入各主體班次的教學計劃;全市司法行政機關結合「法律八進」,精心組織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以及「憲法進賓館、進萬家、進公共場所」主題學習宣傳和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在行政服務窗口、訴訟中心、賓館房間和部分公共場所擺放和向社會群眾發放憲法讀本8萬餘冊,徵集 「我與憲法」微視頻作品33件。定西市組織開展憲法宣講1350場次,參加4萬餘人次,發放憲法讀本等宣傳資料和實物6萬餘件,營造了學習憲法、尊崇憲法、自覺維護憲法權威的濃厚氛圍。
市委組織部等六部門對健全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國家工作人員日常學法制度、法治培訓制度、依法決策制度、依法行政管理制度和學法用法考評制度提出了明確具體的目標要求。市委中心組把法治理論和法律法規學習列入年度學法計劃,5年來多來先後10餘次組織學習了憲法、民法、國家監察法以及黨內法規,圍繞國務院法治政府實施綱要系統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認真落實會前學法制度,制定年度學法計劃,先後組織學習了立法法、選舉法等32部法律法規。
定西市菸草局法治宣傳室
市委組織部把法治理論和憲法法律知識作為菜單式培訓、網絡培訓的主要內容納入培訓計劃。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培訓執法人員10152人(次)。五年來,定西市開展法治講座565場次,參加4292人次。
定西市司法行政機關堅持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制度,創新考試方式,2019年,市委組織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組織市級81個單位3471名國家工作人員參加網上學法用法考試;各縣區也先後組織72679名國家工作人員參加網上學法用法考試。
認真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把法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積極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維權崗建設,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青少年法治網絡建設,為全市981所中小學配備了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有針對性地舉辦憲法、交通安全、禁毒、反邪教、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校園法治講座1675場次。各學校還通過模擬法庭、創作法治節目等方式開展法治實踐:渭源縣清源一小編排法治詩朗誦和法治快板等節目豐富校園法治文化。在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絡大賽中,洮陽初中、會川鎮西關小學獲優秀組織獎; 福臺高級中學在第十三屆全國青少年學法用法網上知識競賽中獲組織獎。
市政府先後把法治陣地建設和創排普法秦腔劇列為「緊握奮進之筆、書寫得意之作」項目,進行重點部署。臨洮縣籌資打造了嶽麓山憲法主題公園;安定區籌資打造江夏法治文化廣場。全市已建設成法治一條街73條、法治文化廣場16個、法治公園4個、法治長廊、宣傳欄等實體法治陣地792個,建成貧困村法治文化廣場869處,完善提升村級法律圖書室1963 個。
2017年,定西市司法局聯合渭河源演藝公司編排現代秦腔劇《公民張三》,先後演出86場次,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活動。今年市司法局籌資20餘萬元,再度聯合渭河源演藝公司創作普法秦腔劇《三喜臨門》,倡導公序良俗,為全市和全國、全省同步小康以及「七五」普法順利收官獻禮。通渭縣司法局的漫畫作品《反家暴法》在第十三屆全國法治動漫微電影作品徵集中獲三等獎,編印了《通渭縣「七五」普法文學攝影作品集》,岷縣編印《普法花兒集萃》,隴西縣編印普法案例讀本。各縣區突出地方特色,推動在法治文化引領下開展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法治宣傳活動。
定西市司法局通過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百村創建」、法治扶貧「十項行動」、精準脫貧大講堂和「法律明白人」培訓等活動,深入開展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助力鄉村振興。採用以會代訓、農村「兩委」幹部集中培訓、組織政法幹部下基層等方式開展農村法治宣講,開展「法律明白人」和「精準脫貧大講堂」分別為188場次和546場次,培養「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帶頭人」分別為49800餘人和5700多人。積極構建多元化矛盾化解機制,五年來,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2萬餘件,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法治宣傳和「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宣傳。定西市依託各類媒體及時發布掃黑除惡政策法規、典型案例,播放宣傳標語,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13.7萬份,張貼《通告》《有獎舉報辦法》10萬多份,印發宣傳手冊等52.7萬份,懸掛橫幅標語1.4萬條,設立舉報信箱2600多個,開展主題宣講3300多場次,形成了全時空、廣覆蓋和全民參與的宣傳聲勢。
普法劇《公民張三》劇照
普治並舉促創建
法治建設呈亮點
定西市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依法治市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積極構建市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制定立法項目庫管理、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計劃、立法項目論證評估等10項工作制度,完成了《定西市物業管理條例》和《定西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地方立法。
市政府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細則(試行)》,組建法律諮詢委員會,建立了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政府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製度。2016年以來,市政府有157件重大決策經過了合法性審查,35部重大政府合同徵詢了法律委員會意見。全面完成了第五輪持證執法換證工作任務,7455人取得行政執法資格,確認執法主體489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2次,評查綜合執法領域行政執法案卷506卷。深化政務公開和「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清理公布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567項、「不見面」辦理事項132項。加大行政複議應訴監督力度,全市共辦理行政複議案件339件,辦理行政應訴案件290件。
2017年,定西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獎。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全國「民主法治先進縣」4個,「民主法治示範村」5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22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96個,各縣區命名縣級「民主法治示範村」561個。
來源: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