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幹部、團幹部、社團幹部、學生會幹部的區別?輔導員告訴你

2020-12-13 舜論教育

大學是個「小社會」,從高中以高考為導向的教育方式到相對開放自主的教育環境,每一名進入大學的學生都要面對從一個相對單純的學生向複合型人才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擔任學生幹部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雖然「幹部」這一詞彙是日本對漢語的在加工,但在中山先生引進後,國內還是受到了廣泛應用,也是很多青年大學生對於社會詞彙的一個最早接觸和認知。但是,要怎麼選擇擔任學生幹部,對於高校內常設的班幹部、團幹部、社團幹部、學生會幹部等等如何區分,我們來挨個解析一下。

班幹部:就是在班級建制內產生的學生幹部。班級是學生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班級工作需要輔導員和班幹部共同完成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班幹部的選拔方式一般是在輔導員的指導下,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班委,包括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生活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等,班長和團支書是主要班幹部,其他是普通班幹部。班幹部任期一般一年,每學期初改選。

團幹部:團幹部是基於團組織而產生的幹部。團組織包括校團委、院團委和團支部,團幹部是在團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包含幾個層級,在校院團委層面學生可擔任的有團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科創委員等。在班級層面,團幹部與班幹部有一定範圍的交叉,包括班級團支部成員,如團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團幹部負責從事高校共青團的相關工作。

學生會幹部:是校院學生會內負責學生組織各項工作的學生幹部。學生會前身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是黨委領導團委指導下的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組織,包括主席團和下屬各部門如學習部、實踐部、生活部、科創部等等,學生會幹部的選拔面向全體學生,也有一定的成長規律,一般來說大一擔任部門幹事,大二擔任部門副職,大三擔任部門正職,優秀的學生還能進入主席團,大四退出學生會。學生會是大學裡面與政府組織類似的部門,部門正職層次的學生都是千裡挑一可以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學生會幹部的選拔和競職每年一次,採取競職答辯的形式,是個人能力、口才、學識的綜合體現。

社團幹部:社團由學生基於興趣、愛好和某項專題活動自發形成,如文學協會、演講協會、足球協會等等,社團幹部是服務於學生社團組織的幹部。小規模的社團幹部包括社團負責人和負責社團各項業務的委員,大規模的社團也會設主席團和各部門,幹部人數多一些,組織形式與與校學生會類似,社團幹部每年換屆一次,同樣採取競職答辯的形式。

志願者:大學裡面還有志願者,不同於學生組織的「在編」,志願者面向所有學生,以完成某項活動任務為目的,由主辦方招募的奉獻為宗旨的臨時服務人員。比如每年迎新和畢業等大活動,需要志願者參與。嚴格來說志願者不屬於學生幹部序列,有的大學設有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參照社團管理方式,設學生幹部。

對於大學生來說,要把擔任學生幹部當作自己成長的經歷。學生幹部是一種責任,要忠於所負責的工作,踏實肯幹,擔當盡責。學生幹部是一份付出,要在完成專業學習之餘兼顧很多工作,少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幹部是一種磨練,參與諸多工作任務,甘做一顆螺絲釘。學生幹部也是一種成長,在與各色人等打交道和協調資源中,鍛鍊統籌協調能力得到全方位鍛鍊。學生幹部的經歷,對於每一位渴望成才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文學家史蒂文森曾說:「一個人應當擯棄那些令人心顫的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自己腳下的人生之路。」,在競選和擔任學生幹部中,要摒棄追逐名利的當官特權思想摒棄,學生幹部是一個平臺,在服務師生中鍛鍊自己,可以擁有很多普通同學沒有的工作經歷,這份經歷可以轉化為自己的見識和閱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不應把心思放在謀求私利上。同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限度,過猶不及,大學生學習是主業,學生幹部不宜擔任過多,青年學生還是應在保證自身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力所能及的從事相應工作,切不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大家對於大學生在校期間擔任學生幹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大一新生:競選班幹部還是學生會幹部?看清二者區別再決定,現實
    相比於高中期間的學習和生活來說,在大學期間我們可以獲得很多鍛鍊自己的機會,如果想在大學期間學習之餘鍛鍊一下能力的話,是可以選擇競選班級幹部或者是學生會幹部的,但是往往大家只能兩者選其一,那麼下面我們也就來說一說大學班幹部和學生會幹部哪個更好,哪個更鍛鍊我們的能力?
  • 大學期間該不該當班幹部?可以競選哪些班幹部?又能夠收穫什麼?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大學期間該不該當班幹部?可以競選哪些班幹部?又能夠收穫什麼?大學期間該不該當班幹部?大學裡面有學生會,校級學生組織,社團,自行民間組織,班級班委,可以說大學裡面的組織非常多,三五成群比比皆是,很多同學上大學第一反應就是加入學生會,為學院或者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其實學生會有沒有參加的價值當然有,不過學生會裡面的人良莠不齊,多多少少存在官僚主義,更有甚者上下級壓制明顯,並且很多時候你都會被迫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往往不是你力所能及的
  • 大學:既不參加社團,又不是班幹部,會怎樣?輔導員說出真相
    其實,大學當不當班幹部、進不進學生會、參不參加活動等都不能用來評判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優秀。總的來說,不管你在大學做什麼,只要是是適合自己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就是值得做的。因為每個人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擅長的領域不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把時間合理分配在值得的事上。
  • 寧當學生會"兵"不當班級"官" 大學班幹部不再走俏
    事實上,班幹部這個大學校園裡的九品芝麻官權力沒多少,要承擔的責任卻特別多。  大學不比中學,沒有固定的教室,班級的凝聚力主要就靠幾個班幹部維繫,而且大學生大都處於放養狀態,「上情下達」幾乎全靠班長。學校的、學院的一大堆瑣事經常壓得班幹部喘不過氣來。
  • 大學期間要加入學生會嗎?可以競選班幹部嗎?一句話讓你認清
    對於新生來說,在軍訓結束後,一般學校的社團,校級或者學院的學生會都開始陸續招新,當然班幹部也不例外,輔導員會讓班級學生通過自我舉薦的方式選出合適的人選,來作為班幹部。那麼這些職位對於大一新生來說,應不應該參選呢?
  • 「楊主席是你們叫的嗎」,學生會幹部「官威」這麼大?
    爆料人告訴新京報記者,事情發生於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近日,學校各社團都在招新,他的舍友報名參加了社團聯合會,9月29日去該社團面試,隨後以「試用幹事」的身份被該社團的學長拉進了一個名為「2018屆社團聯合會」的QQ群,截圖中的對話發生於9月30日,隨後該群被禁言,只作為通知群,事件發酵後,10
  • 大學生活感悟:有沒有必要參加社團、當班幹部?
    本章主題:結合個人經歷,探討一下大學生是否有必要去加入社團,或是當班幹部。2015年9月,我成為一名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陌生的舍友,陌生的教學樓以及陌生的同班同學。社團篇在對大學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學生會和社團開始招新,我的舍友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參加學生會,我個人對學生會不太感興趣,所以婉拒了他。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學生會在我印象裡就是管理學生的人,是幹部,我自認為不是那種能當官的人,所以根本就沒想過加入學生會這件事。
  • 當過學生會幹部,對找工作有什麼幫助?大一新生值得了解
    對於這部分大一新生而言,尤其值得了解的是,當過大學學生會幹部,對於找工作而言,到底有哪些幫助,現在,就讓小編和你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成為一名學生會幹部,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綜合性的鍛鍊。大家都知道,學生會是學校各種社團組織中活動最多的社團。很多全校性的大學活動,大學都願意交給學生會承辦。
  • 「我是學生會幹部」|「SO ?」
    某傳媒行業TOP5公司的HR公開內部招聘規則:學生會幹部減分,黨員減分,校黨委幹部直接PASS,引來網友一片唏噓,在大家的印象裡,大學當過幹部的人無論辦事能力還是社交方面都應該比較優秀,為什麼不要呢? 於是,小學起,中國的家長們就開始賄賂老師讓自家孩子當個班幹部,到了大學,這種狀況愈演愈烈,不少大學生,把學生幹部作為自己今後從官的試驗平臺,在工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顯示著自己的 「官身份」,以滿足自己「官本位」的心理,從根子裡認為自己做了學生幹部,就比別人勝出一籌;為了做學生幹部而做學生幹部,把手段當成目標。
  • 大學中班幹部暗藏什麼「玄機」?尤其這3種,輔導員:謹慎競選
    案例 曾經就有一位學生,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認為身為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所以在整個大學4年中,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學習當中,並不像其他舍友那樣,有的參與了學生會的選拔,有的擔任了班級的班幹部,還有的學生拿到了大學裡的獎學金。
  • 大學裡的班幹部,就是給輔導員「跑腿」的?主要還得看職位是啥
    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首先,參加的社團在精不在多完成了枯燥、繁重的高中生活之後,面對大學的各類社團,很多同學都想要嘗試一下,但是要記得,大學所報的社團在精不在多,如果你同時報了好幾個社團,其次,大學也要做好時間的規劃不管你加入幾個社團,參加什麼活動,你的大學生活都應該有一份合理的時間安排,每天讓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時間。
  • 在大學裡,究竟「班幹部」好還是「學生會」好?學長終於說出實情
    在大學裡,究竟「班幹部」好還是「學生會」好?學長終於說出實情每當新生入學後,總有學生會提出疑問,剛上大一時,究竟做「班幹部」好還是「學生會」好呢?很多同學都會陷入深深的糾結,不知道該選擇哪個職務。作為過來人,有位學長對這個問題就曾做出解釋。
  • 大學進階指南——大學學生會幹部,要當嗎?
    學生會幹部:「不好意思,吵到你啦?但是如果自身對學生會幹部並不那麼感興趣,對大學又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的話,可以不成為學生會幹部。而且如果進了不適合自己的部門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失去當學生會幹部的初心,也談不上進步。@網友2成為學生會幹部,必然要跟指導老師、上級、幹事們打交道,其實無意中能夠培養自己的溝通技巧。而且,見的人多了,才能學會察言觀色,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 社聯,或者學生會,班幹部究竟有什麼魔力?本文帶你走進學校社會
    但是漸漸的,入學生會、社聯,成了很多學生炫耀或者耀武揚威的口號,更有甚者,大學還沒開始,就在家積極準備入學生會或者社團的材料和演講準備。更是讓人費解。那麼不禁我們要問,到底進社團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進社團又是為什麼讓很多學生心馳神往,以及進了社團的部長們,又為什麼會官威十足呢?
  • 如何在大學學生會或社團成功競選為幹部
    經歷過緊張的高考和輕鬆奢靡的暑假生活,邁入大學後你第一要考慮的可能就是要加入哪個興趣社團或學生會的哪個部門,有的人加入是為了結交朋友,有的人則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無論你選擇了哪,如果你想在這裡混的如魚得水甚至節節高升,其中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技巧。
  • 致學生會幹部:你別再自以為是了,出了學校你算什麼?
    什麼是學生會?學生會是學校黨委、團委領導下的主要學生會組織,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為宗旨,發揮服務學生的功能,是學校聯繫廣大學生的橋梁和紐帶。什麼是現在的高校學生會?某些學校學生會充滿「官僚主義」氣息,學生會幹部官威大,端架子,定規矩。在過去的2018年,就出現過關於學生會官僚制的頭條。18年10月6日,北大、清華等四十一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表示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
  • 大一新生:大學當班幹部影響學習嗎?這幾類班幹部優勢大,可選擇
    大學當班幹部的優劣即將上大學的大一萌新們,上大學也就意味著要離開自己生養的地方,開啟自己人生第一次出遠門之旅,也算是獨立生活的開端吧!大學之大在於其所學的東西比較龐雜,不像在中小學時期,以學習為主,上大學可以說是啥都要學,而且要學好,這就不容易了。那麼上大學當班幹部也是鍛鍊自己的最好方式了。
  • 大學要當班幹部?學姐說出原因,網友:太氣人
    9月,大學又將迎來新面孔,大一新生滿懷期待地走進校園,開啟四年的大學生活。大學,對他們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剛入大學許多事情都不知道。在第一個月,除了軍訓還有一件大事,與四年的利益密切相關。大學和初高中一樣,會選班幹部,包括:藝體委員、生活委員、學習委員、心理委員、班長、副班長、團支書、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具體學校會有小差別。
  • 聽聽輔導員解釋,大學裡一定要競選學生幹部,對日後有哪些影響?
    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很多準大學生進入高校大門之前,很多學長和家長都會對你說,你一定要競選學生幹部,這對你有好處!「冷絲說人文教育」對這種說法深感為然,今天專門整理了幾所高校資深輔導員們的解釋,請你參考一下。
  • 大學生社團:真是如此不堪嗎?雖不是減分項,學業好更受企業青睞
    大學生社團:真是如此不堪嗎?雖不是減分項,學業好更受企業青睞說起加入大學社團的事,讓人很容易認為是不務正業,荒廢學業的行為。但現在的確有一些企業對學生幹部有要求,但是並不一定是社團幹部。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班長團支書等班幹部,或者學生會主席、學生團委副書記等團幹部,這些幹部職務甚至比社團幹部的分量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