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實習生汪偉秋6月12日報導:6月9日上午10點,距離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敲定公布排片表的時間還有不到10小時。在藝海大廈20樓一間不足10平米的辦公室裡,電腦屏幕後面坐著的戴眼鏡的老人手裡握著幾份表格時而修改,時而思考。這天早上他6點鐘就到了辦公室,下班時間可能要到22點,甚至更晚,而這樣的工作節奏已經持續了兩周。
在上海的資深影迷群中,老王,王佳彥的名字如雷貫耳。每年電影節預熱階段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老王的排片表排好了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王佳彥就一直活躍於這座城市電影市場的第一線,被譽為最懂上海電影的人。自1991年起,他參與了國內首家五星級影院——上海影城的籌備工作,此後擔任上海影城副總經理,並參與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專項活動。退休後更是發揮餘熱,挑起了每年為電影節排片的重要任務。
對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天秤座來說,如何把這500多部電影,1500餘場次的放映塞進45家影院的53個放映廳裡,這並不是一道排列組合的填空遊戲那麼簡單。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體量逐年遞增,排片難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稱得上是絕無僅有。排片人首先要了解所有參加展映影院的軟體、硬體設備情況,哪些影院可以放4K,哪些可以放膠片。一些外國片方寄拷貝到上海的時間往往無法控制,於是老王「填坑」的時間也要一等再等。有些片方對影片放映的場次、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今年電影節期間將要放映的德國電影大師法斯賓德的影片,就全部設定了放映秘鑰,只有在規定的時間裡才能開啟。這些影片一早就被填進排片表格中的固定位置,用醒目的顏色標出。
老王給我們看了一眼排片系統裡被標註為「不安全拷貝」的列表,有著長長的一串,有一些拷貝至今還在天上飄著。即使拷貝到了,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拷貝寄錯、損壞、說好的4K變2K,秘鑰無法破解……影片正式放映前各種不靠譜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而每一次調整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除了滿足片方、影院的要求,老王想的更多的是怎麼排才能最大可能地滿足觀眾。雖然排片面臨著100種可能,但對觀眾來說最後只有看得到和看不到兩種結果。有些影片可能錯過了就真的再也沒有下一次了。老王早在今年2月份就開始參與前期審片工作,每一部展映影片他都要先看一遍,只有了解了影片的內容屬性,才能給出相應的場次安排。
對於每年電影節最難得的大師影展的片目,老王的排片原則是一天只排一場。影迷如果這一天恰好時間有衝突安排不過來,那還有機會選擇其他日子。由於國內目前還沒有影片分級制度,而大量藝術電影中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暴力、血腥、裸露的鏡頭,這就意味著這些影片將全部無法進入日間檔的放映。近幾年在上海觀眾中呼聲一直很高的日本電影則會有傾向性地安排在大光明一廳和影城一廳這兩個座位最多的影廳。而在郊區一些影院至今還不具備外掛字幕播放功能的,就不得不只排國語電影。
不少老王的微博粉絲都會問,電影節組委會怎麼不給老王配備幾個助理,減輕他的壓力。但用老王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場註定只能一個人打完全場的戰鬥,由於每個人的邏輯思維模式不同,如果兩個人同時在後臺系統進行排片操作,必然會出現各種不可控制的重複、偏差,反而事倍功半。這天晚上8點,影迷們翹首以待的排片表終於如約發布。儘管還有調整,許多人已開始迫不及待尋找自己想要的影片,而老王的電影節奮戰之旅算是告一段落。
6月11日上午8點,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開票。7點不到上海影城門口排起的長隊已經超過100米。排在隊伍最前面的影迷已經在這裡排隊超過36個小時。對於這個城市熱愛電影的人來說即將開啟的是一場為期9天的奇幻之旅,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今年68歲的老王和往年一樣,8點不到就來到上海影城現場,聽聽、看看來自影迷的反饋。記者想讓老王給影迷推薦幾部他自己中意的影片,他神秘地笑笑說:不推薦,不推薦。每個人喜好不同,審美不同,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電影。